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作业指导书.docx
- 文档编号:10423931
- 上传时间:2023-02-11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73.20KB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作业指导书.docx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作业指导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作业指导书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作业指导书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作业指导书
一、施工准备
1、人员、设备配置
现场管理由一名副经理负责,设专业工程师1人、质检工程师1人、技术员2人、试验检测人员3人,配置平地机1台、压路机1台、推土机1台、自卸车5台、洒水车1台等施工设备。
2、施工材料准备
施工用的水泥、级配碎石等材料,必须试验合格。
材料进场前,必须检测合格。
3、水泥级配碎石配合比
经实验室检测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才可以实用。
4、施工现场准备
水泥级配碎石过渡段施工前先挖至设计标高,用平地机整平场地,做成4%的横向排水坡,压路机碾压,K30检测≥60MPa/M。
5、过渡段填料要求
⑴过渡段填料符合设计文件和验标的要求。
⑵过渡段级配碎石采用的碎石粒径、级配及材料性符合铁道部现行《客运专线基层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的规定》。
级配碎石和级配砂砾石严格控制0.5mm以下细集料的含量及其液限和塑性指数。
选用品质优良的原材料是确保级配碎石质量的基础。
确保筛选并按比例混合组成的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粒径、级配及品质指标符合规定的要求。
⑶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梯形过渡。
混合料采用大型自动计量拌合站拌制,自卸汽车集中运输。
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要在水泥初凝前(一般不超过2h)使用完毕。
⑷施工前对所选择的填料进行核对确认并经试验鉴定,使其能够确保路堤各相部位填料的质量检测、压实标准等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二、施工工艺流程
1、施工顺序
施工准备→基底平整、碾压密室→台背渗水墙砌筑填筑(横向结构物基坑回填)→填筑路基表层以下水泥级配碎石→填筑路基表层水泥级配碎石。
2、施工工艺流程图(见下页)
3、施工工艺说明
1)施工测量
场地平整完毕后,在施工现场准确标出级配碎石填筑的范围,撒上白灰线。
在横向结构物上用红油漆标记出每层填筑的厚度,结构物以外1m范围内每层15cm(人工夯实),1m范围以外每层30cm。
路堤与桥台、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
2)基底处理
地基处理完成后,将原地面开挖成距0#台五米纵向平坡,后在五米位置向小里程开挖成1:
3的纵坡并挖成台阶形势,做K30试验合格后通知监理工程师检验。
3)桥台、横向结构物基坑回填
地基处理完后,先将桥台、横向结构物基坑内的覆土、杂物清理干净,清理到褥垫层顶面,再以碎石回填,回填厚度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小于15cm,人工夯实。
每压实层路拱坡面符合设计要求,无积水现象。
4)台背渗水措施
填筑过程中注意保护结构物防水措施。
5)碾压成型
过渡段级配碎石与相邻的路堤及锥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水平分层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匀压实。
在填筑压实过程中,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
①横向结构物后1米范围外采用20t重型振动压路机在全宽范围内碾压,碾压速度不大于3.5公里/小时;每层压实厚度厚度不超过30cm。
②横向结构物1米范围内采用小型机具进行压实,最大虚铺厚度为20cm,每层压实厚度控制在15cm。
碾压方法:
由两侧向中心碾压;碾压时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0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不小于0.4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错开不小于3.0m。
碾压采用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方法,最后静压收光。
6)检测验收
每填筑一层后要通知监理工程师进行检验。
(图一)路桥过渡段断面示意图
说明:
图一中a代表的数值:
大寺台特大桥1048#台过度段,57.5米;鹤壁特大桥0#台过渡段,57.5米;鹤壁特大桥台尾过渡段,67.5米;卫辉卫共特大桥0#台过渡段,57.5米;姬屯中桥台首、台尾过渡段,均为37.5米;南海路中桥台首、台尾过渡段,均为37.5米。
(图二)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示意图
说明:
图二当h>2.0m时,n=2,L=2+2×(H-h);当0.4≤h≤>2.0m时,n=3,L=2+3×(H-h),L1:
不小于过渡段长度且不小于20m。
三、过渡段施工控制及质量检测
1、施工控制
⑴层厚控制
对压路机碾压部位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不超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小于15cm,小型机具压实部位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20cm,压实厚度控制在15cm。
⑵填料平整及均匀性控制
基床表层以下部分采用摊铺机或推土机粗平、平地机精平,靠近结构物人工配合进行局部处理,确保层厚及拌合料均匀。
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
过渡段与路堤、路堑边坡连接处顺接采用人工挂线精细顺接,过渡段本体填筑局部不利于机械操作地段也采用人工挂线精细刷坡。
2、质量检测标准
⑴过渡段基底处理
过渡段基底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地基系数K30≥60MPa/m。
检验数量:
每个过渡段抽样检验压实系数K(或孔隙率n)3点,其中:
距路基边线1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1点;或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2点,其中:
距路基边线2m处1点,路基中间1点。
检验方法:
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试验的方法检验。
⑵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检测
①过渡段级配碎石填料粒径、级配及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
每2000m3抽样检验1次颗粒级配、颗粒密度、针状、片状颗粒含量、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
检验方法:
在料场抽样进行室内试验,并在每层的填筑过程中目测检查级配有无明显变化。
②级配碎石中掺入水泥的品种、规格及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
同一产地、品种、规格、批号的水泥,每200t为一批,当不足200t时也按一批计。
每批抽样检验1组。
检验方法:
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并进行有关项目的试验。
③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的压实质量采用地基系数K30、静态变形模量Ev2、动态变形模量Evd和孔隙率n四项指标控制。
检验数量:
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孔隙率n各3点,其中距路基两侧填筑级配碎石边线1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1点;每填高约30cm抽样检验动态变形模量Evd3点,其中1点必须靠近桥台或横向结构物边缘处;每填高约60cm抽样检验地基系数Ev2、K30、动态变形模量Evd2点,其中距路基两侧填筑级配碎石边线2m处1点,路基中部1点。
按抽样数量的20%平行检验动态变形模量Evd和孔隙率n,但每过渡段各不少于2点,见证全部地基系数Ev2、K30检验。
检验方法:
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及有关试验方法的规定检测。
④在填筑压实过程中,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
检验数量:
全部检验。
检验方法:
观察。
⑤填料分层压实。
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时,每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超过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小于15cm;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时,填料的虚铺厚度不大于20cm。
机械碾压每层6次,每压实层平整无积水现象。
检验数量:
抽样检验6处(左、中、右各2处)。
检验方法:
观察,尺量。
⑥级配碎石中水泥掺加剂量允许偏差为试验配合比0~+1.0%
检验数量:
每过渡段每填高约90cm抽样检验3处(左、中、右各1处)。
检验方法:
滴定法检测。
⑦过渡段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符合下表的规定。
过渡段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表
序号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1
中线至边缘距离
0,+50mm
每过渡段抽样检验3点
尺量
2
宽度
不小于设计值
每过渡段每检测层抽样检验2点
尺量
3
横坡
±0.5%
每过渡段抽样检验2个断面
坡度尺量
4
平整度
不大于15mm
每过渡段抽样检验5点
2.5m长直尺量测
5
边坡坡率(偏陡量)
3%设计值
每过渡段每侧抽样检验6点
坡度尺量
⑧基床表层以下级配碎石填层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符合下表的规定。
基床表层以下级配碎石填层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表
序号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1
纵向填筑长度
不小于设计值
每层抽样检验3点,左、中、右各1点
尺量
2
纵向填筑坡度
不大于设计值
每层抽样检验3点,左、中、右各1点
尺量计算
⑶基床表层以下填料过渡段填层
①填筑过渡段填料的检验符合设计要求。
②填筑过渡段填料压实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③填料分层压实。
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时,每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超过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小于10cm,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按工艺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单位确认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
每压实层平整无积水现象。
检验数量:
抽样检验6处(左、中、右各2处)。
检验方法:
观察,尺量。
④过渡段填筑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符合设计要求。
⑷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筑压实质量符合:
地基系数K30》110MPa、动态变形模量Evd》40MPa、压实系数K》0.95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基床以下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K和动态变形模量Evd各3点;每填高90cm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4点。
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20%平行检验,且每过渡段各不少于2点,见证全部地基系数K30检测。
检验方法:
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试验方法检验。
⑸过渡段路基填筑压实度标准符合石武客专过渡段路基填筑压实度标准的规定。
四、级配碎石过渡段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注意事项
1)、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
⑴做好桥头路基的排水施工。
⑵过渡段路堤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
⑶过渡段路基与其连接的路堤为同一整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其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
⑷路桥过渡段台阶处必须沿台阶进行横向碾压。
2)、注意事项
⑴路桥过渡段施工前,排干桥台基坑内积水,基坑地面以下部分回填碎石,并保证基坑底部与侧壁之间密实、无虚土。
做好桥头路基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填料的浸泡或冲刷。
⑵桥台与路基结合部设厚0.15m带排水槽的渗水墙,渗水墙采用无砂混凝土块砌筑,渗水墙底部设渗水管,将渗流水横向排出路基外。
⑶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在拌和站集中拌和,自卸汽车运输,摊铺机或推土机配合平地机摊铺,重型碾压设备及小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
⑷路桥过渡段每层填筑均要严格按设计要求施作,控制好级配碎石的配合比及填料厚度,填筑层均设人字横向排水坡。
⑸台背后1m范围内禁止大型振动机械驶入,避免其对桥台造成挤压。
在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及在台后1.0m范围内,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按20厘米控制,碾压遍数为6次。
⑹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的数量较少,根据现场进度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开每天中的高温时间(12:
00-17:
00)。
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要加盖篷布,避免阳光直射。
五、沉降观测
1、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
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底板采用沉降板底板,埋设位置应按设计测量确定;埋设位置处可垫10cm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底板水平,填土至0.6m高度碾压密实后开一小凹坑将压力计放入坑内,用细粒土将坑填平后,继续施工路基填土。
埋设完成后,将压力计监测线沿水平方向甩到坡脚后,在坡脚处设C20素混凝土保护墩(0.5m×0.5m×0.95m),墩内预埋剖面管管材,监测线从管内穿出;墩旁设监测桩,监测桩采用C20素混凝土灌注,断面采用0.5m×0.5m×1.6m,并在桩顶预埋半圆形不锈钢耐磨测头,监测桩用钢筋混凝土保护盒保护。
待上部一层填料压实稳定后,连续监测数日,取稳定读数作为初始读数。
2、剖面沉降管:
采用专用塑料硬管,其抗弯刚度应适应被测土体的竖向位移要求,导管内十字导槽应顺直,管端接口密合。
剖面沉降测量是将剖面沉降仪探头预埋在剖面沉降管十字导槽内,从一端按一定间距依次读数。
路基基底剖面沉降管在地基加固及垫层施工完毕后,填土至0.6m高度碾压密实后开槽埋设,开槽宽度20~30cm,开槽深度至地基加固垫层顶面,槽底回填0.2m厚的中粗砂,在槽内敷设沉降管(沉降管内穿入用于拉动测头的镀锌钢丝绳),其上夯填中粗砂至与碾压面平齐。
Ⅳ型断面中剖面管在涵顶填土0.6m厚开槽施工埋设,原则同基底剖面管埋设方法。
沉降管埋设位置挡土墙处应预留孔洞。
沉降管敷设完成后,在两头设置0.5m×0.5m×0.95mC20素混凝土保护墩。
并于一侧管口处设置监测桩,监测桩采用C20素混凝土灌注,断面采用0.5m×0.5m×1.6m,并在桩顶预埋半圆形不锈钢耐磨测头,监测桩用钢筋混凝土保护盒保护。
待上部一层填料压实稳定后,连续监测数日,取稳定读数作为初始读数。
采用横剖仪和水准仪进行横剖面沉降观测。
每次观测时,首先用水准仪测出横剖面管一侧的观测桩顶高程,再把横剖仪放置于观测桩顶测量初值,然后用横剖仪测量各测点。
区间每2.0m测量一点,车站内测点间距可为3.0m。
3、测量频度
路基填筑施工期间的观测,主要观测路基填土施工期间地基与填层的沉降变形。
沉降观测与施工配合,每填筑一层观测一次,进行数据收集。
4、观测精度要求
沉降水准的测量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剖面沉降观测的精度不低于4mm/30m。
六、水泥级配碎石养生
水泥级配碎石碾压完成后,如不能连续施工应进行养生,养生采用洒水的方法。
使水泥级配碎石表面保湿养生不少于7天。
养生期间勿使水泥级配碎石过湿,更不能忽干忽湿。
养生期间控制好交通,除洒水车外封闭交通。
水泥级配碎石采用分层施工,下层检验指标合格后,上层填筑能连续施工时可不进行专门的养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泥 稳定 碎石 作业 指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