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统计师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辅导资料.docx
- 文档编号:10417497
- 上传时间:2023-02-11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27.24KB
中级统计师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辅导资料.docx
《中级统计师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辅导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统计师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辅导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级统计师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辅导资料
2014中级统计师《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辅导资料
统计师辅导:
组距分组应注意的问题
1.组数(classdata)与组距(classwidth)
组数与组距(i)的关系是:
i=R/m两者成反比变化
2.等距分组与异距分组
当客观现象的变动比较均衡时,宜采用等距分组
当客观现象的变动不均衡时,则宜采用异距分组
3.组限(classlimit)和组中值(classmidpoint)
组限即每个分组的区间端点(包括上限和下限)
组中值即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称为组中值
统计师辅导:
总量指标的概念、作用
1.总量指标亦称数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规模、水平或工作总量的指标,又称统计绝对数。
总量指标是编制计划,制定政策,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2.总量指标的种类
①总量指标按反映现象总体内容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单位总量是总体单位数之和,标志总量是各单位标志值总和。
②总量指标按反映现象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即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变化结果的总量指标,是通过连续登记数据资料并累计得到的,如工业总产值、商品销售额等。
时点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瞬间状况上的总量指标,如人口数、土地面积、商品库存等。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区别主要有三:
一是时期指标数值连续统计,时点指标数值间断统计;二是时期指标数值可以累计,时点指标数值直接累计没有实际意义;三是时期指标数值大小和统计期限长短有关,时点指标数值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③总量指标按计量单位的不同分为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计量指标。
2014年统计专业技术初级、中级、高级资格考试e书、题库免费下载HOT!
初级统计师
中级统计师
高级统计师
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
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
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
统计工作实务
统计实务
复习全书
【免费下载】
【免费下载】
【免费下载】
【免费下载】
【免费下载】
必做习题集
【免费下载】
【免费下载】
【免费下载】
【免费下载】
【免费下载】
真题题库
【免费下载】
【免费下载】
【免费下载】
【免费下载】
【免费下载】
网授课程
【免费体验】
【免费体验】
【免费体验】
E书、题库支持电脑、手机、平板!
免费下载、免费升级!
实物指标是以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或复合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具有直观、具体的特点,但不同计量单位的实物指标无法汇总;价值指标是以货币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和概括能力,但比较抽象;劳动量指标是以劳动时间工时、工日等计量的总量指标,便于企业内部的考核和管理。
统计师辅导:
众数、中位数的概念和作用
众数是总体中最普遍出现的标志值。
中位数是各单位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标志值。
众数和中位数都是位置平均数,是对现象总体一般水平描述的重要补充指标。
当现象总体包含有极大或极小标志值的单位时,尤其适合于计算众数和中位数。
因为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均会受到极端标志值的影响,而众数、中位数不受极端标志值的影响,比平均数更具有代表性。
统计师辅导:
指数的概念、作用、种类
1.指数的概念
指数有广义指数和狭义指数之分。
广义指数指所有的相对数,即反映简单现象总体或复杂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狭义指数是指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复杂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狭义指数是指数分析的主要方面。
2.指数的作用
指数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上的变动情况;
(2)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
(3)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在长时间内的发展变化趋势。
3.指数的种类
按指数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指数按其反映的指标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指数按照采用基期的不同,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基本形式是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统计师辅导:
众数、中位数的概念和作用
众数是总体中最普遍出现的标志值。
中位数是各单位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标志值。
众数和中位数都是位置平均数,是对现象总体一般水平描述的重要补充指标。
当现象总体包含有极大或极小标志值的单位时,尤其适合于计算众数和中位数。
因为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均会受到极端标志值的影响,而众数、中位数不受极端标志值的影响,比平均数更具有代表性。
统计师辅导:
指数的概念、作用、种类
1.指数的概念
指数有广义指数和狭义指数之分。
广义指数指所有的相对数,即反映简单现象总体或复杂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狭义指数是指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复杂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狭义指数是指数分析的主要方面。
2.指数的作用
指数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上的变动情况;
(2)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
(3)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在长时间内的发展变化趋势。
3.指数的种类
按指数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指数按其反映的指标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指数按照采用基期的不同,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基本形式是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统计师辅导: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注意:
CPI指数与RPI的编制方法是完全相同的,只是CPI所包含的项目分为八大类:
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
CPI中不包含商品房价格和股价的变动。
其原因主要是CPI的统计口径必须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类相一致,而根据国民经济核算分类,商品房购买属于投资范畴。
而CPI关注的是消费,因此,CPI只能反映与居民即期消费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变动,不必要也不可能反映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类价格的变动。
CPI和RPI的不同:
①编制的目的不同。
②权数的来源不同。
③调查商品的范围不同。
统计师辅导:
相关关系的概念及特点
1.相关关系:
客观现象之间存在的互相依存的不确定性关系。
2.特点:
(1)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着数量上的依存关系;
(2)现象之间数量上的关系是不确定、不严格的依存关系
统计师辅导:
统计资料整理的意义和程序
统计资料整理的概念和意义
统计资料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调查得来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整理与加工,使之系统化,从而得出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包括系统地积累资料与为研究特定问题对资料的再加工。
统计调查取得的原始资料是分散的、杂乱的、不系统的,只能表明各个被调查单位的具体情况,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或一个侧面,不能说明事物的全貌、总体情况。
因此,只有对这些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才能认识事物的总体及其内部联系。
统计资料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也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在整个统计工作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统计资料整理的步骤
统计资料整理是一项细致周密的工作,需要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因此,进行统计资料整理必须按以下步骤进行。
1.设计和编制统计资料的汇总方案。
2.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
为了保证统计资料的质量,在统计资料进行整理前,应该对统计调查材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进行严格的审核,看它们是否达到准确、及时、完整,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汇总后须对其结果进行逻辑检查和技术性检查。
3.用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对原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和计算。
主要根据汇总的要求和工作条件选择适当的汇总组织形式和具体方法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加工,以达到我们的目的。
4.对整理好的资料再一次进行审核,改正在汇总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差错。
5.编制统计表,以简明扼要地表达社会经济现象在数量方面的有关联系。
6.统计资料的保管与积累
统计师辅导: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统计的涵义
1、统计的含义:
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2、相互之间的关系:
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之间是统计活动与统计成果的关系;
统计学与统计工作之间是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的关系。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通过这些数量方面反映社会经济现象规律性的表现。
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社会性、总体性、变异性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一项具体的统计工作包含四个阶段:
1、统计设计阶段
2、统计调查阶段
3、统计整理阶段
4、统计分析阶段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1、大量观察法
2、统计分组法
3、综合指标法
4、统计模型法
5、归纳推断法
统计调查方法之判断抽样
判断抽样又称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依靠研究人员的主观能力和经验,有意识地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
判断抽样是一种非随机抽样,调查单位是根据研究人员的主观判断选择出来的,选择调查单位时注重的不是样本的数量而是调查单位的“典型性”,即选中的调查单位应该是能够充分地、集中地体现出调查对象总体某些方面共性特征的最有代表性的单位。
判断抽样最常见的方式是“划类选典”,它是先对调查对象总体进行分类,然后从各类中选择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以便找出事物的发展规律并以此对调查对象总体进行推断估计
判断抽样的特点是:
①它是一种深入细致的调查方式。
②它是一种比较灵活的调查方式,既可以注重于现象的量的分析,也可以从质的方面分析数量和数量关系形成的原因;可以是对某一问题纵向方面进行研究,深入少数单位了解问题的历史和现状,也可以是就某一问题从横向方面进行探讨,了解问题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表现。
③调查单位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在对调查总体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出来的
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内容
一个完整的调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任务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确定调查项目
4.确定出样本容量、调查方式和调查方法
5.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工作期限
6.确定调查经费预算
7.制定调查的组织计划和管理措
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1.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统计任务,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客观实际搜集资料的过程。
2.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
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取得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全部或部分单位以数字资料为主体的信息。
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性和及时性,是衡量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
什么是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数量指标是反映现象总规模水平或工作总量的指标,也称总量指标,一般通过数量标志值直接汇总而来,用绝对数表示,指标数值均有单位;
质量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又分为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分别用相对数和平均数表示,它们通常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派生出来的,反映现象之间内在联系和对比关系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指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
只有明确了研究对象,才可能根据它的性质特点指出相应的研究方法,达到认识对象客体规律性的目的。
由统计学的发展史可知,统计学是从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开始的,随着统计方法的不断完善,统计学得以不断发展。
因此,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为大量现象的数量方面。
而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质和量的辩证统一过程中,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所谓数量方面是指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及数量界限,通过对这些数量方面的研究,表明所研究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等,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反映现象的本质。
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它们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是一致的。
社会经济现象包括自然现象以外的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人民生活等领域的各种现象。
比如,国民财富与资产、人口与劳动力资源、生产与消费、财政与金融、教育与科技发展状况、城乡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等。
通过对这些基本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认识,达到对整个社会的基本认识。
社会经济统计学虽然不研究自然现象与科学技术本身,但是社会、经济和自然、技术总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
社会经济统计学也研究自然技术因素对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研究社会生产发展对社会生活自然条件的影响。
例如,研究资源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变化对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程度,研究社会生产的发展引起自然条件的变化等等。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指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
只有明确了研究对象,才可能根据它的性质特点指出相应的研究方法,达到认识对象客体规律性的目的。
由统计学的发展史可知,统计学是从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开始的,随着统计方法的不断完善,统计学得以不断发展。
因此,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为大量现象的数量方面。
而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质和量的辩证统一过程中,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所谓数量方面是指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及数量界限,通过对这些数量方面的研究,表明所研究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等,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反映现象的本质。
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它们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是一致的。
社会经济现象包括自然现象以外的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人民生活等领域的各种现象。
比如,国民财富与资产、人口与劳动力资源、生产与消费、财政与金融、教育与科技发展状况、城乡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等。
通过对这些基本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认识,达到对整个社会的基本认识。
社会经济统计学虽然不研究自然现象与科学技术本身,但是社会、经济和自然、技术总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
社会经济统计学也研究自然技术因素对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研究社会生产发展对社会生活自然条件的影响。
例如,研究资源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变化对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程度,研究社会生产的发展引起自然条件的变化等等。
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应用
掌握互联网信息浏览的含义;掌握浏览网站的操作;掌握电子邮件的使用;掌握网络邻居的使用。
熟悉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定义,网络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分类—广域网和局域网;熟悉连接Internet的三种主要方式—拨号连接、专线连接、分组网或帧中继连接。
了解因特网(Internet)的概念;了解Intranet的含义及其与Internet的区别;了解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的含义。
计算机操作系统基本概念
熟悉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和主要作用;熟悉按服务功能对系统的分类;熟悉Windows的主要功能和特点;熟悉运行中文WindowsXP需要配置的硬件环境。
了解单用户操作系统、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了解Windows的发展简史。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是某一时期实际完成的指标数值与计划指标数量对比的结果。
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完成的指标数值/计划指标数值x100%
①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的一般应用
②还可计算计划时期某一段累计完成数占全计划的百分比,即进行进度分析。
计划完成相对数=累计至报告期止完成数/全部计划数×100%
③长期计划任务规定的要求和方法不同,检查长期计划的完成情况有两种方法:
a.累计法:
凡是计划指标是按计划期内各年总和规定任务的要求采用累计法计算。
b.水平法:
如果计划任务(指标)按期末那一年规定应达到的水平规定,则采用水平法。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的特点:
①对比数为同一总体
②分子分母不能互换
③计算结果视指标性质而定:
a.若指标表现为越高越好,如:
:
产值(量)、劳动生产率值,其值≥1,结果越好。
b.若指标表现为越低越好,如:
费用、消耗、成本,其值≤1,结果越好。
c.基建投资额、工资等,其值=1,结果越好。
基本单位统计报表制度
(一)为及时反映全国基本单位的增减变动情况,做好名录库资料的维护更新工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属国家统计制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国家统计局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地、市、县级统计部门的综合要求。
各地区应按照本制度规定的统计范围、口径和计算方法,认真组织实施,按期如实报送。
第二部分是国家统计局、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民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共同建立的全国基本单位名录更新制度,要求县及县以上统计、机构编制、民政、税务和工商部门共同实施。
(三)本制度包括半年报和年报。
表式分为统计系统填报表式和各有关部门提供资料表式。
(四)本制度的资料来源是各部门的单位审批登记资料和经常性统计调查中查到的新增、变动和消亡单位情况。
(五)本制度的填报范围为所有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
(六)本制度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代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可在本制度的报表中增加少量指标,但不得打乱指标的排列顺序和编码。
(七)本制度由国家统计局负责解释。
1、统计:
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
2、社会经济统计的性质:
是社会认识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
3、社会经济统计认识社会的特点:
数量性、总体性
4、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经济统计活动过程
5、社会经济统计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①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②与政治经济学的关系
③与数学、数理统计的关系
6、社会经济统计学的作用
①在管理工作中:
提供信息、实行监督、提供咨询、参与决策
②在科学研究中:
提供数字信息
③在国际交流中:
国际对比
7、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
全部国民经济现象
特点:
①研究范围的广泛性
②着重从宏观角度出发
8、统计总体:
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总体单位:
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
9、标志:
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之分
变量:
可变的数量标志。
有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之分
10、统计指标:
总体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的表现。
*(简答)统计指标的设置要求
(1)指标公司反映的总体特征,概念要有理论依据
(2)指标要有明确的计算口径范围
(3)要有科学的计算方法
*统计指标的分类
(1)按其反映的事物性质不同分实体指标和行为指标
实体指标是指其具有实物形态,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特征,如产品产量指标、职工人数指标、固定资产价值指标
行为指标指某种行为的数量特征,如工伤事故指标、犯罪行为指标
(2)按其数据的依据不同,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
(3)按其公司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4)按其计量单位的特点,分为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5)按其反映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11、统计指标体系:
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全面反映统计对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相互联系的一套指标。
*分类:
(1)按其反映内容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宏观指标体系和微观指标体系
(2)按其内容不同,可分为国民经济指标体系、社会指标体系和科学技术指标体系
(3)按其作用不同,分为基本指标体系和专题指标体系
*(简答)建立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1)目的必须明确
(2)内容必须全面
(3)层次清楚、联系紧密
(4)要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12、流量:
在一定时期的生产的产品和劳务取得的收入或支出的总量,是按一定时期核算出来的数量。
存量:
在某一时点上,过去生产与积累起来的产品、货物、储备、资产负债的结存处,是按一定时点核算出来的
*(简答)流量与存量的关系:
(1)有的经济现象,流量与存量是并存的,有流量必有存量
(2)有的经济现象只有流量,而没有存量
(3)在流量与存量并存的经济现象中,流量与存量是相互影响的
(4)两个存量或两个流量的对比,或者一个流量与一个存量的对比,计算得到的相对指标,既不是流量也不是存量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1、统计调查的意义:
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是认识事物的起点
2、统计调查的种类
(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分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2)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3)按调查组织方式不同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
专门调查:
①普查
②重点调查:
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其任务只要求掌握事物的基本状况与基本发展趋势,而不要求掌握全面的准确资料
①典型调查:
有意识的选择若干有典型意义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
②抽样调查:
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抽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去推断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
(4)按搜集材料的方法不同,可分为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与通讯法
3、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1)内容:
确定调查任务与目的、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确定调查项目与调查表、确定调查时间
(2)制定调查组织实施计划
内容:
A调查工作完成的期限与工作进度B调查的方式与汇总方法C组织领导D调查前的其他准备工作
4、统计资料整理的内容:
(1)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方法有逻辑性审查、比较审查、设置疑问框审查)
(2)对原始资料进行综合汇总
(3)将汇总的结果编制成统计表与分析表,以备分析之用
(4)对统计资料的系统积累
5、资料整理方案的内容:
(1)确定汇总的指标与综合表
(2)确定分组方法
(3)选择资料汇总的形式
(4)确定资料审查的内容与方法
6、统计资料报送的组织形式:
(1)传统的报送方式:
邮寄、电话电报
(2)计算机处理数据远程传输
(3)磁介质报送
7、次级资料的整理是指对已经汇总的现成的统计资料进行再加工
8、统计分组
(1)概念:
根据统计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组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组成部分。
(2)作用:
(简答)
A将零星分散的统计资料,通过统计分组整理后,发现其特点与规律
B将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划分为性质不同的各种类型
C可以分析总体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情况
D可以揭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3)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界限
*分组标志选择原则:
应根据研究目的与任务选择分组标志
要选择能够反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的标志
要根据现象的历史条件及经济条件来选择
*分组方法:
按品质标志或按数量标志分组,或用两种标志结合分组
按主要标志与按辅助标志分组
(4)统计分组体系:
简单分组与平行分组体系
复合分组与复合分组体系
(5)统计分类标准化:
在统计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级 统计 基础理论 相关 知识 辅导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