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 文档编号:10410702
- 上传时间:2023-02-11
- 格式:DOCX
- 页数:46
- 大小:86.40KB
高中历史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历史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1)新人教版必修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
《诗经》和楚辞、汉赋和唐诗、宋词和元曲、明清小说各种文学体裁特点与成就;
(2)理解:
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
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
揭示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运用:
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特点。
探究文学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
2、过程与方法:
历史探究、联系比较、综合归纳、情境再现法。
(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2)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
(2)通过对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学习,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怀和美感教育;
(3)以一些杰出的文学家身上具有的热爱祖国、关怀民情等高尚的思想情操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塑造健全的人格。
★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属于文学史的内容,其主要名篇和文学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可能都多有涉及,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引用和回忆已学过的历代名篇,在整合语文学科的教学资源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从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中去把握文学的发展及其特点,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文学鉴赏的水平,加强文学修养并陶冶其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诗经》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文学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反映;使学生对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社会背景紧密地联系,更好地去解读作者的装作意图。
难点:
不同时期文学形式发展变化的根源
教材对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的形成和兴盛的原因分别叙述,只是了解了具体的原因,教师需要从具体的原因中去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根源:
文学形式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面临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解的局面。
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光要了解自己祖国的文化,更要继承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华。
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学历史之悠久,种类之繁多,形式之丰盈,都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文学大国的文学相媲美。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其后漫长的社会里,文学得到进一步发展,而且不同朝代有不同的主要的文学形式。
简要地说,就是诗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
从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中,让我们再去亲身感受一下中国古代文学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以及“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哀婉。
由此导入新课。
一、诗歌——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1)内容:
收录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其中的精华。
〈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
但是,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首。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当初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
“风”包括了十五个诸候国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160篇。
占了诗经的一半以上。
与《雅》、《颂》相比,《风》显得活泼,生活气息更浓,如开篇《关雎》写初涉爱河的青年。
《氓》写被丈夫抛弃的女子的哀怨。
《静女》写恋爱时的微妙心理。
“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105篇。
“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小雅”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
“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
“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在《七月》中,我们看到了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在《伐檀》中更感悟了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已经向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吸血鬼大胆地提出了正义的指问: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守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
”有的诗中还描写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直接展开斗争,以便取得生存的权利。
在这方面,《硕鼠》具有震颤人心的力量。
“国风”中有一些反映兵役、徭役给人民造成极大痛苦的思妇的诗,如《殷其雷》、《伯兮》、《君子于役》等就是这一类诗篇的代表作。
“国风”中还有数量不少的爱情诗。
反映不合理的婚姻给妇女造成极大的痛苦,表达青年男女对美满婚姻的向往和追求,是这类爱情诗的重要主题。
《氓》、《谷风》等篇为我们展示的正是这种生活画面。
而《柏舟》还具有鲜明而强烈的反抗意识。
基调健康、乐观的恋歌(如《静女》、《木瓜》等),更给爱情诗增添了一种和谐、喜悦的情愫。
所有这些都是劳动人民思想情感的真实表达。
(2)特点:
以四言为主,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3)影响:
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诗经》名句欣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
美丽贤德的,正是我的好伴侣。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你的衣领青又青,悠悠思君伤我心。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
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
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飘落。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它乡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
)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
2、屈原创立“楚辞体”
(1)作者:
屈原(爱国诗人)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
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
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
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
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鱼以此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后来逐渐形成一种仪式。
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2)含义:
采用楚国方言,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楚辞体是战国中晚期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由楚国的诗人吸收南方民歌的精华,融合上古神话传说,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
楚辞体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是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次大的解放,也开启了我国史诗上的第二个春天。
楚辞采取三言至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篇幅和容量可根据需要而任意扩充。
形式上的活泼多样使楚辞更适宜于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和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楚辞体的特点是结构宏伟、想象丰富、句式灵活,以屈原、宋玉等为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包括屈原《离骚》、《九歌》、《九章》等。
(3)代表作:
《离骚》(浪漫主义抒情长诗,楚辞的代表作)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部诞生于两千多年前的伟大抒情诗。
诗人叙述了自己信而见疑、忠而见弃的遭遇,抨击了楚国统治集团的无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幽愤,表现了坚贞不屈、九死不悔的爱国精神。
在这篇境界宏阔、气势奔放的诗篇中,诗人运用浪漫的手法,驰骋其无比丰富的想象力,上天入地,把现实世界、神话世界和理想世界融合起来,描绘出一个色彩斑斓、迷离惝恍〔tǎnghuǎng〕的诗的世界;塑造出一个志行高洁、顽强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诗人把深厚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融于作品中,表达了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
《离骚》两千多年来教育、感奋了无数读者,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情操,屈原也成为爱国者的榜样。
屈原诗歌所表现出来的始终一贯的爱国精神和他本人的悲剧命运,感动了世世代代的读者,屈原也成为后人仰慕的伟人。
司马迁被处宫刑后,奋志写作《史记》,以“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的话来激励自己,并为屈原立传,说他“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诗人李白赞颂“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楚怀王和顷襄王的遗迹已荡然无存,而屈原的诗篇却如永恒的日月朗耀在天空。
在文学史上,人们常以“风”、“骚”并举。
“风”指《诗经》,“骚”指楚辞。
清朝文人赵翼在《论诗》中说: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3、汉赋:
(1)含义:
汉代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它直接源于骚体诗,但与先秦诸子的散文也有重要关系。
最初的诗词曲都能歌唱,而赋却不能歌唱,只能朗诵。
它外形似散文,内部又有诗的韵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
赋讲究文采、韵节,兼具散文、诗歌的性质,后来逐渐向骈文、散文两个方向发展。
赋,起源于战国,形成于汉代,是由楚辞衍化出来的,也继承了《诗经》讽刺的传统。
关于诗和赋的区别,晋代文学家陆机在《文赋》里曾说: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也就是说,诗是用来抒发主观感情的,要写得华丽而细腻;赋是用来描绘客观事物的,要写得爽朗而通畅。
陆机是晋代人,他的话说出了晋代以前的诗和赋的主要特点,但不能作机械的理解,诗也要描写事物,赋也有抒发感情的成分,特别是到南北朝时代抒情小赋发达起来,赋从内容到形式都起了变化。
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2)特点:
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①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
【备课资料】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
在国外媒体评出的全球十大经典爱情传奇中,中国有三对情人榜上有名:
相如文君位列第一,唐明皇杨玉环位列第三,徐志摩陆晓曼位列第十。
君不见豪富王孙,货殖传中添得几行香史;停车弄故迹,问何处美人芳草,空留断井斜阳;天崖知已本难逢;最堪怜,绿绮传情,白头兴怨。
我亦是倦游司马,临邛道上惹来多少闲愁;把酒倚栏杆,叹当年名士风流,消尽茂林秋雨;从古文章憎命达;再休说,长门卖赋,封禅遗书。
这是在四川邛崃文君井旁的一副对联.这一副对联赞美卓文君、司马相如的爱情。
卓文君当年长得是眉如远山,面如芙蓉,通晓琴棋书画,为人放诞风流;十七岁出嫁,不久便因丈夫去世返回娘家过着寡居生活。
卓家祖居赵国,赵国的邯郸是当时著名的冶铁中心,卓家就以冶铁致富,等到秦始皇灭赵国进行统一之际。
卓家辗转迁到蜀地的边僻小邑临邛定居,仍以冶铁为业。
到汉代文景之治,卓家传到卓王孙这一代,由于社会安定,经营得法,已成巨富,拥有良田千顷;华堂绮院,高车驷马;至于金银珠宝,古董珍玩,更是不可胜数。
蜀中山明水秀,地灵人杰,孕育了不少出色的文人雅士,司马相如便是其中的一位。
他因慕战国时代赵国蔺相如的为人行事,以“相如”作为自己的名字,也立志要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
汉景帝即位不久,司马相如来到长安,遇到颇有书卷气息的梁王,当时名重一时的辞赋大家邹阳、枚乘、严忌等都追随左右。
司马相如十分倾慕,便追随梁王而去。
在梁地作赋弹琴,生活过得十分得意。
梁王盛赞其才情高华,赐给他一把名叫绿绮的琴,上面刻有“桐梓合精”的字,是当时不可多得的名贵乐器。
这把琴就是后来司马相如用来弹奏“凤求凰”,卓文君听后夜奔的那把琴,所谓“绿绮传情”使这把琴更富传奇色彩。
然而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的时候,司马相如当时的生活并非琴书雅集,诗酒逍遥,风月无边。
由于梁王的短命去世,宾客星散,司马相如回到老家成都,而家里已是父母双亡,家徒四壁,在无以自立的情况下,他抱着迷茫的希望来到边陲小县临邛投靠担任县令的好友王吉,寄人篱下。
联系到当年司马相如的志向,当年的生活,算得上是十分的失意,十分地潦倒了。
卓文君就是在司马相如这样的时候,凭着司马相如在她家弹奏的一曲“凤求凰”,在封建时代礼法深严的社会里,不顾嫌隙的夤夜私奔住在客舍的司马相如。
并在第二天索性双双驰归成都司马相如老家。
对这件事情,卓王孙当然是盛怒难消,认为司马相如有辱衣冠,自己的宝贝女儿也太不争气,夤夜私奔,败坏门风,使他丢尽脸面;更主要的是司马相如是一个穷光蛋。
然而司马相如豪情不减地典衣沽酒,过着有今天而没有明天的逍遥生活;卓文君也脱钏换粮,根本不把今后的生计放在心上。
几个月后,他们索性卖掉车马,回到临邛开了一间小酒家,卓文君淡装素抹,当垆沽洒,司马相如更是穿上犊盘鼻裤,与保佣杂作,涤器于市中,忙里忙外担任跑堂工作。
这在当事是临邛市上的一件天大新闻,顿时远近轰动,小酒店门庭若市,热闹非凡。
卓王孙经不起亲朋好友的疏通劝解,迫不得已分给他们童仆百人,钱百万缗,并厚备妆奁,接纳了这位把生米已经煮成熟饭的女婿。
也有人讲这是司马相如搬出的一套“赖皮”作风,逼那位爱脸面的岳父大人就范,于此也可见司马相如没有一般文人的穷酸相,颇具心计。
这也许是卓文君深爱他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从此这对小夫妻又过上了整天饮酒作赋、鼓琴弹筝的悠闲生活。
汉景帝之后,汉武帝即位,对司马相如原来随梁王时所写的《子虚赋》十分赞赏。
于是司马相如再次来到京师,在杨得意的引荐下,武帝召见了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更竭尽才智写了一篇《上林赋》,盛赞皇帝狩猎时的盛大场面,举凡山川雄奇,花草繁秀,扈从壮盛,皆纷呈字里行间。
好大喜功的汉武帝一见之下,拜司马相如为郎官。
司马相如在长安踌躇满志,卓文君则在成都独守空帏,静待丈夫衣锦荣归,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心情。
司马相如凭着一枝生花妙笔,以一篇檄文,晓以大义,剖陈利害,并许以赏赐,消弭了巴蜀两地不稳的情势,汉武帝大喜,再拜其为中郎将,持节出使西南边陲地区,对蛮夷进行宣慰;拥旌旗、饰舆卫,声势显赫地回到了成都;与卓文君会合后一路朝西南进发。
当然是一定要绕道临邛去看看的,当地官员纷纷出廓相迎,百姓更是夹道欢呼,卓王孙自然是十分光彩,执意挽留这位乘龙快婿与宝贝女儿小住数日,与当年的穷困潦倒,当垆卖酒,自然是此一时,彼一时了。
在被武帝召去五年之后,司马相如的爱再次迷离,他写了封十三字家书托与文君: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文君看后,悲伤之情无语言表。
因为她知道,数字中没有“亿”,表明丈夫已对她无意,只是不好言明。
悲愤之余,文君复信,托来人带回,信曰: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说的是三四月,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道不尽,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黄,我欲对镜心意乱,三月桃花随流水,二月风筝线儿断,郎啊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司马相如终是羞愧交加地亲自回乡,用驷马高车接了妻子返回长安……
俗话说:
“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
”司马相如虽才华出众,也未能免俗。
虽已逢知命之年,时常周旋在脂粉堆里,衣食丰足之后不但不知珍摄,反而吃着碗里,望着锅里。
卓文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懒得与他计较。
直到司马相如意欲纳茂陵女子为妾时,卓文君才忍无可忍,作了一首《白头吟》,说道:
皑如山上雪.皓如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躞御沟止,沟水东西流。
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竹杆何袅袅,鱼儿何徙徙,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
并附书:
“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
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
”随后再补写两行: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
卓文君哀怒的《白头吟》和凄怨的《诀别书》,使得司马相如大为不忍,想到当年的患难相随,柔情蜜意的种种好处,实在不便一意孤行,而弄到月缺花残,香消玉殒的地步。
司马相如终于取消了纳妾的念头。
两人白首偕老,安居林泉,又度过了十年恩爱岁月,司马相如终因糖尿病溘然长逝,卓文君终于尝到了未亡人冷冷清清的孤寂。
回首前尘,恍然如一梦。
第二年深秋,孑然一身的卓文君也追随司马相如于九泉之下。
②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二十三岁的张衡应邀回乡出任南阳太守鲍德的主簿,掌管文书工作。
并在办理政务之余,潜心于文学创作。
他以游学长安和洛阳的见闻作为素材,模仿班固的《两都赋》,先后花了十年功夫,于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写成著名的《东京赋》和《西京赋》,总称为《二京赋》。
二京,指汉的西京长安与东京洛阳。
《西京赋》假托凭虚公子对长安繁盛富丽的称颂,叙长安地势的有利,建都的必然,然后逐次描绘宫室的辉煌、官署宿卫的严整、后宫的侈糜,离宫苑囿,华美壮丽。
纵猎上林苑,水戏昆明池,无不纵情杀戮以为快事。
其间又穿插商贾、游侠、角抵百戏、嫔妃邀宠等方面的描写,展现出一幅繁荣富贵、穷奢极侈的京都景象。
作品中所铺叙的品物之盛,人们对待物质享乐的态度,都在极度夸张的描写中见出其荒谬的方面,见出作者的否定之意。
《东京赋》表现安处先生对西京奢糜生活的否定。
在对东都城市构筑、宫殿建设的描绘中,在对朝会、郊祀、祭庙、亲农、大射、田猎、大傩等上层统治者的盛典礼会的陈述间,使人感受到东汉君主崇尚懿德,修饬礼教,奢未及侈,俭而不陋的礼治成就。
4、唐诗:
(1)繁荣的原因及表现:
◎原因:
①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②南北、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③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表现: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唐诗代表着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唐代的五、七言古诗和乐府歌行进一步成熟,讲求声调韵律的五、七言律诗和绝句最后形成,诗歌形式也百花齐放。
到盛唐时代,众多的诗人把诗歌创作推向高峰,壮阔的山河,优美的田园,繁华的都市,苍凉的边塞,惨烈的战争,都在诗歌中得到充分表现。
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化中的一宗瑰宝。
清代康熙年间编辑的《全唐诗》收入2200多位作者的48900多首诗(佚失的不知其数)。
在不到300年的时间,留下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其中相当多的优秀诗篇,以多姿多彩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历代读者,代代相传,历久不衰。
(2)代表诗人及作品、名句:
①初唐(618~713年):
王勃(“初唐四杰”之首,另三位是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
●王勃:
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杰作,“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成为千古名句;《滕王阁序》。
王勃自幼聪慧好学,为时人所公认。
《旧唐书》本传谓王勃:
“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
此王氏三珠树也。
”又有杨炯《王勃集序》说:
“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
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
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
”太常伯刘公称王勃为神童。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王勃上书右相刘祥道,中有“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之语,求刘祥道表荐。
刘即表荐于朝,王勃乃应麟德三年(666年)制科,对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
此时的王勃,才14岁。
沛王李贤闻王勃之名,召王勃为沛府修撰,十分爱重他。
当时诸王经常斗鸡为乐,王勃闹着玩,写了一篇《檄英王鸡》,不料竟因此罹祸,唐高宗认为是使诸王闹矛盾,将王勃赶出沛王府,出游川蜀。
咸亨二年(671年)秋冬或第二年年初,王勃从蜀地返回长安参加科选。
因在虢州参军任上杀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曹达而犯罪。
幸遇大赦,没有被处死。
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也连累了他的父亲。
其父王福峙因儿子王勃犯罪,被贬为交趾县令,远谪到南荒之外。
王勃远行到交趾去看望父亲,途中溺水而死,从而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
终年26岁。
王勃写《滕王阁序》始末: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
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
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
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
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
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
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
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
不过是老生常谈。
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
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
“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
《唐才子传》则记道:
“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
●陈子昂:
力排前代“逶颓靡”的诗风,崇尚雄健刚劲的语言风格,主张作诗要有“风骨”,写出了《登幽州台歌》等优秀作品。
名句:
“前不见古人,後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唐睿宗文明元年(六八四)中进士,后升为右拾遗。
而后随武攸宜东征契丹,多次进谏,未被采纳,却被斥降职。
陈子昂在政治上曾针对时弊,提过一些改革的建议。
在文学方面针对初唐的浮艳诗风,力主恢复汉魏风骨,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
他自己的创作,如《登幽州台歌》、《感遇》等共三十八首诗,风格朴质而明朗,格调苍凉激越,标志着初唐诗风的转变。
②盛唐(713~766年):
边塞诗:
高适、岑参;山水田园诗派:
王维、孟浩然。
“诗仙”:
李白(浪漫主义诗人);“诗史”:
杜甫(现实主义诗人);
●高适:
代表作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等。
名句: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燕歌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二首·其一》)
●岑参: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王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独在异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 辉煌 灿烂 文学 教案 新人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