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学案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10402876
- 上传时间:2023-02-11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29.51KB
边塞诗学案及答案.docx
《边塞诗学案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塞诗学案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边塞诗学案及答案
边塞诗鉴赏
编写:
审核:
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边塞诗的方法。
、衔接咼考
(2012.湖南卷)
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益
鸊鹈泉②上战初归满磧寒光生铁衣。
)泉:
泉水名。
第一课时
破讷沙头雁正飞,平明日出东南地,【注】①破讷沙:
沙漠名。
②鸊鹈(pit【试题】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二)熟读
《从军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燕歌行》,
从军行
唐代: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唐代: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燕歌行
唐代:
高适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三、边塞诗的文体特点:
(一)、边塞诗中的自然意象
1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
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2、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
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
(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磧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
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二)、把握作品的时代特征
1盛唐:
边塞诗多抒写为国征战者死而无悔的壮志豪情。
基调壮丽,明快、昂扬向上,但不回避战争的艰苦。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2、中晚唐诗:
国势开始衰微,昂扬向上中多了几分悲壮、悲凉、感伤。
“磧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从军北征》)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3、宋朝:
外侮不断,国难当头,诗中多了报国无门的愤懑、悲凉和惆怅“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
“羌笛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三)、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
(王维《使至塞上》)
(李贺《马诗》)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卢纶)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3、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王昌龄)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
4、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南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塞下曲》)
5、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松《己亥岁》)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四、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李颀)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王昌龄)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岑参)表达效果:
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
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
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2、对比: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王翰)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表达效果:
突出和强调。
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3、虚实结合: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高适)表达效果:
运用想象,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
4、用典: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李颀)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高适)表达效果:
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五、边塞诗的风格豪迈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雄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委婉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六、边塞诗鉴赏技巧
1、关注诗歌的作者,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关注诗歌的意象,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
3、抓住直接抒情议论的句子。
如:
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
(李益)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高适)
七、鉴赏流程:
内容分析(景物特点)一一诗人情感(诗歌主题)一一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巩固训练
(一)(2011.浙江卷)
蝶恋花?
出塞
第二课时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
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
深山夕照深秋雨。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
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二)(2015全国I卷)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
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
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
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分)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6分)
(三)(2010陕西卷)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
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历仕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
指边塞。
③陇西:
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
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6分)
四)(2010安徽卷)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
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洲(今四川阆中)②雪岭:
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做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4分)
(五)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
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
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
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E.“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断漏”“斜月”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2•陆游与辛弃疾同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本词与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都非常的相似。
请问两首词都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请简要分析。
(6分)
附:
边塞诗名句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唐)杨炯《从军行》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唐)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宋)陆游《书愤》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宋)欧阳修《渔家傲》
衔接高考【答案】
(1)边塞
(2)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
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
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一)(2011.浙江卷)蝶恋花?
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
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
深山夕照深秋雨。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作用及诗歌内容的理解。
上片首句以议论开篇,“今古河山无定据”是一句断语,开篇即言江山多更迭的兴亡之感,其悲慨已见,可谓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答案:
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对画线句子进行赏析要注意首先分析句子的形式特点,再分析这种形式或手法的表达效果以及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答案:
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
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
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二)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5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
“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6分)
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三)【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
“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2.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
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赏析】
江总今存征戍诗五首:
《陇头水二首》《关山月》《骢马驱》《雨雪曲》,皆为乐府横
吹曲辞,多描写边塞之荒僻与离人之忧愁,尤值一提是《雨雪曲》。
起句“雨雪”点题,“榆溪”乃边关之溪,“陇西”乃边关要塞,可见戍地之寒远。
“天寒旗彩坏”虽未如“风擎红旗冻不翻”形象,却异曲同工。
诗末回首遥望来时路,无限思乡之愁起。
《乐府诗鉴赏辞典》称此诗“苍凉劲直,颇有气骨”。
江总(519—594),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人,南朝陈大臣。
幼聪敏,有文才。
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
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遂擢为侍郎,后更官至太子中舍人。
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江总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
侯景反,台城陷,辗转避难,流寓岭南。
陈文帝天嘉四年(563年)还为中
书侍郎。
后主即位,历任尚书仆射、尚书令,世称“江令”。
江总虽身为宰相,但不理政务,终日与陈暄、孔范等陪侍陈后主,游宴后宫,吟作艳诗,荒唐无度,当时谓之狎客。
入隋,为秦王文学,卒于江都。
有集三十卷,已亡佚,明人辑有《江令君集》。
江总是宫体诗重要作家,今存诗近百首,浮艳靡丽,内容贫弱,多是一些为统治者淫乐助兴之作。
【诗文对译】
茫茫榆溪塞外,边防雨雪纷飞,从军队将士经过艰苦跋涉来到了边关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戍卒围绕着军阵,可以依稀看见野外狐狸纷乱的足迹,山脚下可以看见马蹄印。
天气严寒,以致冻坏了边关旗帜上的彩釉,黯然失色;大地在雨雪中昏暗不堪,以致军鼓的声音也显得低沉凄迷。
极目远眺,漫漫天际间,弥漫着浓厚的云彩,也似乎满腹愁绪;回头时,戍边离家的路越来越苍茫、迷离,消失于眼际。
(四)[答案]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解析]认真审题,此处的“壮心惊”,是杜甫内心的震惊、吃惊、惊叹。
“结合全诗”,杜甫的惊源于当时身处的“天地日流血”的社会环境,源于自己“岁暮远为客”的无奈处境,源于“济时敢爱死”的人生追求。
扣合诗句这些就可以概括出“惊”的具体内涵。
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的忧虑。
[解析]“表达技巧”是一个大的欣赏概念,可以指“表现手法”如“用典”,也可以指“修辞手法”如“借代”。
此题的答案不够完美,还应该补充“对偶”“反问”等答案。
[赏析]
1.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l岁暮:
寒冬。
l边隅:
边疆。
l直译:
寒冬时节我在边远的地方身为旅居他乡的人,边疆上还在作战。
2.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l烟尘:
狼烟和飞尘,借代修辞,指战事
l鼓角:
战鼓和号角,借代修辞,指战斗。
l江城:
临江的城市、城郭。
l直译:
战事已经逼近了雪岭,战斗的鼓角声震动了临江的城郭。
3.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l请缨:
请求交给杀敌任务,自请从军报国。
I直译:
天地间每天都因战争而流血死人,朝廷中有谁能主动请缨,为国杀敌呢?
4.济时敢爱死?
寂寞壮心惊!
I
济时:
济世,救时。
I敢:
岂敢。
I爱:
怜惜。
I直译:
挽救时世岂敢怜惜自身的一死呢!
壮士寂寞无为的内心也感到吃惊!
1不矛盾。
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
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五)答案:
14.CE(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并非“以动衬静”E.“漏声断”是漏声滴断的
意思。
C3分E2分)
15•虚实结合。
(2分)①陆词上片虚写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下片实写梦醒后的情景和感想。
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
抒发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情。
(2分)②辛词虚写想象中的抗金军
队中的生活,上片写秋天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首句和末句实写挑灯看剑、念念不忘征战的心情和年老鬓衰、梦想落空之后的感伤。
(2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边塞 诗学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