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艺学填空题.docx
- 文档编号:10399737
- 上传时间:2023-02-10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0.78KB
制药工艺学填空题.docx
《制药工艺学填空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药工艺学填空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制药工艺学填空题
填空题
第二章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填空题
(1)对于有明显结构特点及功能基特点的化合物,一般可采用(类型反应法)进行设计。
(2)对于有明显结构对称性特点的化合物,一般可采用(分子对称法)进行设计。
(3)对于具有较为复杂的基本骨架结构和多功能系的药物,可根据基本骨架的组合方式和
构成方法、功能基引入和转化等情况,采用(逐步综合法)进行工艺路线设计。
(4)对于化合物中具有明显结合点的药物可采取(倒推法)进行工艺路线设计。
(5)在对化学结构复杂的药物合成工艺进行设计时,当文献资料无现成的设计方法,或
有但不适合用语工业生产,多般采用(模拟类推法)法。
(6)对药物的结构剖析的目的是:
(首先是分清主环与基本结构、功能基与侧链,以及
它们的结合情况,以便选择结合的部位;其次考虑主环的形成方法、基本碳架的组合
方式、功能基与侧链的形成方式与引入顺序。
若系手征性药物,还需同时考虑基本立
体构型所要求的问题)。
1.药物生产工艺路线是药物生产技术的基础和依据。
工艺路线的技术先进性和
经济合理性是衡量生产技术高低的尺度。
2.在设计药物的合成路线时,首先应从剖析药物的化学结构入手,然后根据其化学结构特点,采取相应的设计方法。
3.在制定化学制药工艺实验研究方案时,还必须对反应类型作必要的考察,阐明所组成的化学反应类型到底是“平顶型”还是“尖顶型”反应。
4.从收率的角度看,应该把收率低的单元反应放在前头,收率高的反应步骤放在
后边。
5.在考虑合理安排工序次序时,应该把价格较贵的原料放在最后使用。
6.工业生产上愿意采用“平顶型”反应,可稳定生产,减轻操作个人劳动强度。
7.药物分子中具有_C—N、C—S、C—O_等碳—杂键的部位,乃是该分子的拆键部位,亦即其合成时的连接部位。
8.抗炎药布洛芬的结构式是__
_,其合成路线很多,但其共同的起始原料为__异丁基苯_。
9.应用类型反应法进行药物或中间体的工艺设计时,如果功能基的形成与转化的单元反应排列方法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安排时,不仅需要从理论上_推测合理的排列顺序_,而且还要从实践上_着眼于原辅材料、设备条件_等进行实验研究,经过实验设计及选优方法遴选,反复比较来选定。
10.在应用模拟类推法设计药物工艺路线时,还必须和_已有方法_对比,并注意对比__化学结构__和___化学活性_的差异。
11.对于_简单分子或已知结构,_衍生物的合成设计,常可通过查阅有关文献专着、综述或化学文献,找到若干可供__模拟__的方法。
12.选择工艺路线,首先应考虑每一合成路线所用的各种原辅材料的来源、规格和供应情况,其基本要求是_利用率高、价廉易得_。
13.由对硝基苯酚为原料制备扑热息痛时可应用_“一勺烩”或“一锅煮”_工艺。
14.采用“一勺烩”工艺,必须首先弄清各步反应的历程和工艺条件,只有在搞清楚_反应进程的控制方法、副反应产生的杂质及其对后处理的影响,以及前后各步反应对溶质、pH、副产物等的影响后_,才能实现这种改革目标。
15.普萘洛尔的合成中采用____相转移催化技术__技术,可以提高收率和产品纯度。
第三章化学合成药物的工艺路线研究填空题
(1)凡属可逆反应,可采取(增加反应物之一浓度(即增加配料比)或从反应系统中不断除去
生成物之一的)办法以提高反应速度和增加产物的收率.
(2)当反应生成物的生成量取决于反应液中某一反应物的浓度时,(则应增加其配料比)。
最合
适的配料比应是(收率较高、同时又是单耗较低的某一范围内)。
(3)反应中,有一反应物不稳定,则应(增加其用量,以保证有足够的量参与反应)。
如催眠
药巴比妥生产中最后一步缩合反应。
(4)当参与主、副反应的反应物不尽相同时,应(利用这一差异,增加某一反应物的用
量),以增强主反应的竞争能力。
(5)为了避免连续反应(副反应)的产生,有些反应的配料比应(小于理论量)。
例如
苯乙烯的合成。
(6)单分子反应特点:
(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属一级反应)。
(7)双分子反应特点:
(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的乘积成正比;属二级反应)。
(8)零级反应特点:
(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无关,仅受其它因素影响;反应速度为常数)。
(9)可逆反应的特点为:
(正反应速度随时间变小,而逆反应速度随时间变大,直到正逆反应
速度相等达到平衡)。
对于这类反应,可用(移动化学平衡法)来控制反
应进行的方向和速度。
(10)级数相同的平行反应特点:
其反应速度之比为(一常数),且与反应物浓度及反应时间
(无关)。
即不论反应时间多长,各生成物的比例(是一定的)。
对于
这类反应不能用改变反应物的(配料比或反应时间的方法)来改变生成物
的比例;但可以用(温度、溶剂、催化剂)等来调节生成物的比例。
(11)有机反应很少是按理论值定量完成的原因(①有些反应是可逆的、动态平衡的);
(②有些反应不是单纯的,而是同时有平行或串联的副反应存在)。
所以选择合
适的配料比,对于提高产物的生成率显得非常重要.
(12)根据溶剂是否含有易取代的氢原子分为(①质子性溶剂——含有易取代的氢原子,可
与含阴离子的反应物发生氢键结合,产生溶剂化作用;也可以与阳离子的孤立电子
对进行配价;与中性分子的氧原子形成氢键;或由于偶极矩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溶剂
化作用。
如水、醇类,乙酸、硫酸、多聚磷酸、氨或胺类化合物等。
②非质子性溶
剂——不含有易取代的氢原子,主要靠偶极矩或范德华力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溶剂化
作用。
如醚类、卤素化合物、酮类、亚砜、酰胺、脂肪烃类等)。
(13)压力对(液相)反应影响不大,而对于(气相或气—液相)反应的影响比较大。
(14)压力对于理论产率的影响,依赖于(反应前后体积或分子数)的变化。
(15)气、液两相反应时,加压能增加气相在液相中的(溶解度),从而促进反应,
如(液相氯化)。
(16)对需要较高温度的液相反应,若需要的反应温度已超过反应物或溶剂的沸点,可采
用(加压)的方法来提高反应温度,缩短反应时间。
1.反应溶剂直接影响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反应方向、
反应深度、产品构型等。
2.水、乙醇、乙酸、乙二胺等属于质子溶剂,乙醚、二氯甲烷、丙酮、吡啶等属于非质子溶剂,甲苯、正己烷、环己烷等属于惰性溶剂。
3.反应后处理多为物理操作过程,主要包括分离、提取、
蒸馏、结晶、过滤以及干燥等单元操作,后处理的方法随反应的性质不同而异。
4.试验中一般在原料消失时或原料斑点几乎不变而末出现新的杂质斑点时停止反应,进行后处理。
5.工业生产中常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化学或物理方法来检查化学反应,实验室中常用薄层色谱(TLC)跟踪反应。
6.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较复杂,一般分为4种类型,第Ⅰ种类型最常见,符合
Arrhenius定律,第Ⅱ种类型为有爆炸极限的化学反应,第Ⅲ种类型为酶或催化剂催化的反应,第Ⅳ种类型属于反常型。
7.在进行重结晶溶剂的选择时,首先可以___参考前人工作经验__,其次可以进行__试管__试验,其经验通则是_____“相似相溶”原理____。
8.可逆反应中,对于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__质量作用定律__都适用
9.对于可逆反应可以_用移动化学平衡的方法_来破坏平衡,以利于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即通过加大某一反应物的投料量或移出生成物来控制反应速度,通常加大__价格便宜_、__易得反应物_的投料量。
10.平行反应(又称竞争性反应)中,我们一般将在生产上需要的反应称为__主反应__,其余称为_____副反应_____。
11.对于平行反应,不能用改变__反应物的配料比_或____反应时间___来改变生成物的比例,但可以用__温度___、____溶剂____、____催化剂___等来调节生成物的比例。
12.确定适宜的加料次序,必须从__使反应操作控制较为容易___、___副反应较小_____、____收率较高______、__设备利用率较高
__等方面综合考虑。
13.当药物存在多晶型时,用不同的_____溶剂_____进行重结晶,得到产品的晶型不同。
14.最适宜温度的确定应从____单元反应的反应机理____入手,综合分析正、副反应的规律、反应速度与温度的关系,以及经济核算等进行通盘考虑。
15.反应温度的选择首先参考相关文献或类似反应进行设计和试验,常用___类推法___加以选择。
16.在阿司匹林的工业生产中通常控制的反应温度为80℃,不得超过__88__℃,这样既考虑到乙酰化反应,又考虑到避免副反应。
17.压力对于___液相反应___影响不大,而对气相或气、液相反应的平衡影响比较显着。
18.制药工业中常用的搅拌器形式有___浆式____、___框式或锚式___、___推进式___、____涡轮式___。
19.反应较适宜的温度与活化能的基本关系式是Tp=-E/Rln10-12=E/。
增加:
工业生产中最适合的温度是。
磺胺醋酰钠的分离提纯原理是利用了性质。
起始原料及试剂应质量稳定、可控,应根据制备工艺的要求建立
第四章手性药物的制备技术与催化和相转移催化填空题
1.催化作用包括正催化、负催化、自动催化作用。
2.催化反应分为均相催化反应和非均相催化反应。
3.衡量催化剂的性能指标有:
活性、选择性、稳定性、
价格。
4.催化剂的选择性可以通过产品的产率和某一反应物的转化率来计算。
5.毒化现象有时表现为催化剂的部分活性消失,因而呈现出选择性催化作用。
6.常用的催化剂有:
加氢催化剂、酸碱催化剂、相转移催化剂等。
7.常用的相转移催化剂分为鎓盐类、冠醚类、非环多醚类等三大类。
8.酶催化的反应特点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反应条件温和、
酶的催化活性受到调节和控制、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9.酶固定化方法包括:
吸附法、载体偶联法、交联法、包埋法。
10.酶固定化后底物专一性、pH-活性曲线和最适pH、动力学常数等性质发生改变。
11.假设主、副反应的速度常数分别为k1和k2,则选择因子(S)为___S=K1/K2___________。
12.催化剂载体的作用是__使用载体可以使催化剂分散,增大有效面积,不仅可以提高催化剂活性、节约用量,同时还可以增加催化剂的机械强度防止活性组分在高温下发生熔结而影响其使用寿命。
___。
13.酸催化反应速率与溶液pH的关系________lgk=lgkH-pH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酸催化反应速率与溶液pH的关系________lgk=lgkB+pH-14_____________。
增加:
工业上选择催化剂时,首先考虑的最重要的的性能指标是。
第五章中试放大与工艺规程填空题
(1)中试放大又称为(中间实验),是组织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通过中试
放大以得到(先进、合理的生产工艺);并获得较确切的(消耗定额),为物料
衡算,以及经济有效的生产管理创造条件。
(2)中试放大与制订生产工艺规程的关系是(中试放大与制订生产工艺规程相互影响、相互
依存、相互衔接、不可分割的两部分)。
(3)中试放大的规模一般为小型实验的(50~100)倍。
(4)生产工艺规程的制定和修改原则是(“一切经过实验”)。
1.制药工艺研究分为实验室研究、小量试制、中试放大以及工业化生产四个阶段。
2.中试研究中的过渡试验包括:
原辅材料规格的过渡试验、反应条件的极限实验、
设备材质和腐蚀试验等几方面。
3.中试放大的研究方法有:
逐级经验放大、相似模拟放大、
数学模拟放大、化学反应工程理论指导放大。
4.中试放大的目的是____验证__、____复审_____和____完善___实验室工艺(又称小试验)所研究确定的反应条件与反应后处理的方法。
5.研究确定一条最佳的合成工艺路线,应该考虑______1)选择较成熟的工艺路线____、_____2)用工业级原料代替化学试剂______、_____3)原料和溶剂的回收套用_____、_________4)安全生产和环境卫生_____________等几个方面。
6.中试放大阶段制备中间体及成品的批次一般不少于___3到5批___批,以便积累数据,完善中试生产资料。
7.中试放大规模一般是小试规模的__50~100倍__倍,
8.根据药品剂量和疗程的长短,中试药品数量一般为__2-10kg__kg。
9.确定工艺路线后,每步化学合成反应或生物合成反应一般不会因____小试验_____、__中试放大__和_大型生产_的条件不同而有明显的变化,但各步的__最佳工艺_条件,则随试验规模和设备等外部条件的不同而有可能需要调整。
10.一般说来,相似模拟放大仅适于简单的___物理__过程,不适用于___化学反应___。
11.制药等精细化工行业一般依靠_______逐级经验____放大来完成。
12.___“空间混合”_____可以加速传热和传质过程,减少物料团之间温度差、浓度差,从而有利于化学反应。
_____“时间混合”____则不利于化学反应。
13.一般来讲,如果反应是在酸性介质中进行,则应采用___搪瓷玻璃__反应釜。
如果反应是在碱性介质中进行,则应采用___不锈钢___反应釜。
14.贮存浓盐酸应采用__玻璃钢_贮槽,贮存浓硫酸应采用__铁质__贮槽,贮存浓硝酸应采用___铝质___贮槽。
15.二甲基甲酰胺与____强氧化剂____以一定比例混合时易引起爆炸,必须在中试放大前和中试放大时作详细考查。
16.收率和转化率的关系是:
___收率=转化率*选择性,Y=Xφ___。
17.物料衡算的理论基础是质量守恒定律。
第六章化学制药与环境保护填空题
1.“三废”指的是废气、废水、废渣。
2.制药工业的“三废”特点数量少、成分复杂,综合利用率低、种类多、变动性大、
间歇排放、化学耗氧量高、pH变化大。
3.表征废水水质的指标有pH、悬浮物(SS)、生化需氧量(BOD)、
化学需氧量(COD)等指标。
4.药厂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化法。
废水的处理程度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处理。
5.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及其对氧气要求条件的不同,可以把生物处理工艺分为
好氧处理法和厌氧处理法二种类型
6.好氧生物处理法可分为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氧化塘法、
土地处理法。
7.衡量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数量和凝聚沉淀等性能好坏的指标主要有污泥浓度、
污泥沉降比(SV)、污泥容积指数(SVI)和BOD负荷等。
8.厌氧生物处理过程可分为3个连续的阶段即水解酸化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
和产甲烷阶段。
9.活性污泥法以其曝气方式之不同,可分为普通曝气法、逐步曝气法、
加速曝气法、纯氧曝气法、深井曝气法等多种方法。
10.据处理方式与装置的不同,生物膜法可分为生物滤池法、生物转盘法、
生物接触氧化法、流化床生物膜法等多种。
11.可以获得大量生物能(沼气)的处理系统是厌氧生物处理。
12.好氧生物处理的最终代谢产物是CO2、H2O,厌氧生物处理的最终代谢产物是CH4、H2S、NH4+。
13.绿色化学的指导思想是“原子经济反应”。
14.在防治“三废”时,必须把那些_____数量大_____、_____毒性强_____、___腐蚀性强____、_____刺激性大___的“三废”的治理放在首要地位。
15.绿色生产工艺是在绿色化学的基础上开发的从____源头上消除污染___的生产工艺。
16.消除环境污染的根本措施是__设计无污染的绿色生产工艺___。
17.二级处理主要指____生化处理法____,适用于处理各种含有机污染物的废水。
18._第一类污染物__是指能在环境或生物体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者。
19.厌氧生物处理过程可分为___水解酸化阶段__、_产氢产乙酸阶段_和__,产甲烷阶段_三个连续的阶段。
20.厌氧生物处理法包括_传统厌氧消化池_、___厌氧接触法__、__上流式厌氧污泥床__等方式。
增加:
活性污泥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组成的絮凝体。
增加:
生物膜法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法。
氢化可的松的生产工艺原理
1.氢化可的松又称皮质醇,其化学结构式为
。
2.Oppenauer氧化反应常用的氧化剂为环己酮,催化剂为异丙醇铝。
3.氢化可的松半合成工艺中最大的副产物是表氢可的松,可转化为可的松、
氟氢可的松等加以利用。
4.氢化可的松属于甾体化合物,具有环戊烷并多氢菲母核。
5.合成氢化可的松的原料有薯蓣皂素、剑麻皂素、番麻皂素、
豆甾醇(或胆甾醇)(写4个)等。
我国主要以薯蓣皂素为半合成的起始原料。
6.氢化可的松半合成中,引入11羟基的有效菌种是黑根霉菌、梨头霉菌。
7.氢化可的松半合成过程的主要中间体有双烯醇酮醋酸酯、环氧黄体酮、
醋酸可的松或醋酸化合物S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制药 工艺学 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