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及预防处理.docx
- 文档编号:10386549
- 上传时间:2023-02-10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3KB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及预防处理.docx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及预防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及预防处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及预防处理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及预防
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
一、疼痛
预防及处理
1.注重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2.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
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3.改进皮内注射方法
4.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
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不仅疼痛轻微,更具有敏感性。
5.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量(通常是0.1ml)。
6.选用口径较小、锋利无倒钩的针头进行注射。
7.注射在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
8.疼痛剧烈者,予以止痛剂对症处理;发生晕针或虚脱者,按晕针或虚脱处理。
二、局部组织反应
预防及处理
1.避免使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2.正确配制药液,推注药液剂量准确,避免因剂量过大而增加局部组织反应。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让病人了解皮内注射的目的,不可随意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如有异常不适可随时告知医护人员。
5.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发机体过敏反应的药物。
6.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
三、注射失败
)预防及处理
1.认真做好解释工作,尽量取得病人配合。
2.对不合作者,肢体要充分约束和固定。
3.充分暴露注射部位:
穿衣过多或袖口狭窄者,可在注射前协助病人将选择注射的一侧上肢衣袖脱出;婴幼儿可选用前额皮肤上进行皮内注射。
4.提高注射操作技能,掌握注射的角度与力度。
5.对无皮丘或皮丘过小等注射失败者,可重新选择部位进行注射。
四、虚脱
预防及处理
1.注射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消除紧张心理,配合治疗;询问病人饮食情况,避免在饥饿状态下进行治疗。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在硬结疤痕等部位注射,并且根据注射药物的浓度、剂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做到二快一慢。
3.对以往有晕针史及体质衰弱、饥饿、情绪紧张的病人,注射时宜采用卧位。
4.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情况。
五、过敏性休克
预防及处理
1.皮内注射前必须仔细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尤其是青霉素、链霉素等易引起过敏的药物,如有过敏史者则停止该项试验。
有其他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应疾病史者应慎用。
2.皮试观察期间,嘱病人不可随意离开。
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异常不适反应,正确判断皮试结果,阴性者可使用该药,若为阳性结果则不可使用(破伤风抗毒
素除外,可采用脱敏注射)。
3.注射盘内备有0.1%盐酸肾上腺素、尼可刹米、洛贝林注射液等急救药品,另备氧气、吸痰机等。
4.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组织抢救
5若心跳骤停,则立即进行复苏抢救。
6密切观察病情,记录病人呼吸、脉搏、血压、神志和尿量等变化
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
一、疼痛
预防与处理
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
2.掌握无痛注射技术。
3.配制药液浓度不宜过大,每次推注的药量不宜过快过多。
股四头肌及上臂三角肌施行注射时,若药量超过2ml时,须分次注射。
4.轮换注射部位。
二、神经性损伤
预防及处理
1.慎重选择药物、正确掌握注射技术
2.注射药物应尽量选用刺激性小、等渗、pH值接近中性的药物。
3.注射时应注意注射处的解剖关系,准确选择臀部;上臂部的肌内注射位置,避开神经及血管。
4.在注射药物过程中若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或放散痛,应考虑注入神经内的可能性,须立即改变进针方向或停止注射。
三、局部或全身感染
预防及处理
与皮下注射法相同。
出现全身感染者,根据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
四、针口渗液
预防及处理
1.选择合适注射部位。
选择神经少、肌肉较丰富之处。
2.掌握注射剂量。
每次注射量以2-3ml为限,不宜超过5mI。
3.每次轮换部位。
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
4.注射后及时热敷、按摩,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液吸收。
五、针头堵塞
预防及处理
1.根据药液的性质选用粗细适合的针头。
2.充分将药液药混合,检查针头通畅后方可进针。
3.注射时保持一定的速度,避免停顿导致药液沉积在针头内。
4.如发现推药阻力大,或无法将药液继续注入体内,应拨针,更换针头另选部位进行进针。
5.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加药时,可改变进针角度,即由传统的90。
改为45。
因为改变进针角度,避开斜面,减少针头斜面与瓶塞的接触面积,减轻阻力。
口腔护理法操作并发症
一、窒息
预防和处理
1.操作前清点棉球的数量,每次擦洗时只能夹一个棉球,以免遗漏棉球在口腔,操作结束后,再次核对棉球的数量,认真检查口腔内有无遗留物。
2.对于清醒病人,操作前询间其有无假牙;昏迷病人,操作前仔细检查牙齿有无松、脱,假牙是否活动等。
如为活动假牙,操作前取下存放于有标记的冷水杯中。
3.对于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的病人尽量在其较安静的情况下进行口腔护
理,操作时,最好取坐位;昏迷、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应采取侧卧位,棉球不宜过湿以防误吸。
夹取棉球最好使用弯止血钳,不易松脱。
4.如病人出现窒息,应及时处理。
迅速有效清除吸人的异物,及时解除呼吸道梗阻。
二、吸入性肺炎
预防和处理
1.为昏迷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病人取仰卧位,将头偏向一侧,防止漱口液流入呼吸道。
2.进行口腔护理的棉球要拧干,不应过湿;昏迷病人不可漱口,以免引起误吸。
3.已出现肺炎的病人,必须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积极抗感染治疗。
并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采取对症处理。
高热可用物理降温或用小量退热剂;气急、紫绀可给氧气吸入;咳嗽咳痰可用镇咳祛痰剂。
三、口腔黏膜损伤
预防和处理
1.为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尤其是放疗病人,不要使血管钳或棉签的尖部直接与患者的口腔黏膜接触。
2.医护人员正确使用开口器,应从白齿处放入,并套以橡皮套,牙关紧闭者不可使用暴力使其张口。
3.选择温度适宜的漱口液,使用过程中,加强对口腔黏膜的观察。
4.发生口腔黏膜损伤者,应用朵贝尔氏液、呋喃西林液或0.1-0.2%双氧水含漱。
5.如有口腔溃疡疼痛时,溃疡面用西瓜霜喷敷或锡类散吹敷,必要时用2%利多卡因喷雾止痛或将洗必泰漱口液用注射器直接喷于溃疡面,每日3~4次抗感染,疗效较好。
四、口腔及牙龈出血
预防和处理
1.进行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细致,特别对凝血机制差、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擦洗过程中,要防止碰伤黏膜及牙龈。
2.正确使用开口器,应从病人臼齿处放入,牙关紧闭者不可使用暴力强行使其张口,以免造成损伤,引起出血。
3.若出现口腔及牙龈出血者,止血方法可采用局部止血如明胶海绵、牙周袋内碘酚烧灼或加明胶海绵填塞;敷盖牙周塞治疗剂。
必要时进行全身止血治疗,如肌注安络血、止血敏,同时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五.恶心、呕吐
预防和处理
1.擦洗时动作要轻柔,擦舌部和软腭时不要触及咽喉部,以免引起恶心。
2.止吐药物的应用
静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
一、药液外渗性损伤
预防及处理
1.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认真选择有弹性的血管进行穿刺。
2.选择合适的头皮针,针头无倒钩。
3.在针头穿入血管后继续往前推进0.5cm,确保针头在血管内。
妥善固定针头。
避免在关节活动处进针。
4.注射时加强观察,加强巡视,尽早发现以采取措施,及时处理;杜绝外渗性损伤,特别是坏死性损伤的发生。
5.推注药液不宜过快。
一旦发现推药阻力增加,应检查穿刺局部有无肿胀,如发生药液外渗,应中止注射。
拔针后局部按压。
另选血管穿刺。
6.根据渗出药液的性质,分别进行处理
7.如组织已发生坏死,则应将坏死组织广泛切除,以免增加感染机会。
二、静脉穿刺失败
预防及处理
1.护士要熟悉静脉的解剖位置,提高穿刺技术。
2.选择易暴露、较直、弹性好、清晰的浅表静脉。
3.适用型号合适、无钩、无弯曲的锐利针头。
4.避免盲目进针。
进针前用止血带在注射部位上方绷扎。
使血管充盈后再采用直刺法,减少血管滑动,提高穿刺成功率。
5.轮换穿刺静脉,有计划保护血管,延长血管使用寿命。
6.出现血管破损后,立即拨针,局部按压止血。
24h后给予热敷,加速瘀血吸收。
7.静脉条件差的病人要对症处理
8.深静脉穿刺方法:
肥胖患者应用手摸清血管方向或按解剖方位,沿血管方向穿刺;水肿患者注射前以拇指顺血管方向压迫局部组织,使血管暴露,即按常规穿刺,一般都能成功。
9.对四肢末梢循环不良造成的静脉穿刺困难,可通过局部热敷、饮热饮料等保暖措施促进血管扩张。
三、血肿
预防及处理
1.适用型号合适、无钩、无弯曲的锐利针头。
2.提高穿刺技术,避免盲目进针。
3.进行操作时动作要轻、稳。
4.要重视拔针后对血管的按压。
拔针后用消毒纱布覆盖穿刺口,用拇指按压,因按压面积大,不会因部位不对或移位引起血肿。
一般按压时间为3-5min,对新生儿、血液病、有出血倾向者按压时间延长,以不出现青紫为宜。
5.早期予以冷敷,以减少出血。
24h后局部给予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2
次,每次3Omin,以加速血肿的吸收。
6.若血肿过大难以吸收,可常规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吸不凝血液或切开取血块。
四、静脉炎
预防及治疗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液溢出血管外
2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保护静脉,延长其使用时间。
3一旦发生静脉炎,应立即停止在此处静脉注射、输液,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3Omin;或用超短波理疗,每日一次,每次15-2Omin;
4如合并全身感染症状,按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五、过敏反应
预防及处理
1.注射前询问病人的药物过敏史。
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此次用药的目的、药物作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2对本药有不良反应、过敏体质者、首次使用本药者,都要备好急救药物(0.1%去甲肾上腺素注射剂、地塞米松注射剂)、吸氧装置等。
3药物配制和注射过程中,要严格按规定操作,首次静脉注射时应放慢速度,对过敏体质者加倍小心,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意识表情、皮肤色泽、温度、血压、呼吸,触摸周围动脉搏动,询问患者有无寒颤、皮肤瘙痒、心悸、胸闷、关节疼痛等不适反应。
4过敏性休克者,去枕平卧,及时就地抢救、吸氧,首选0.1%去甲肾上腺素lmg、地塞米松5mg皮下、肌肉或血管内注射;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提高血压等。
必要时可用糖皮质激素、气管切开或插管。
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
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预防及处理
1.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采用无热原技术配制保养液,严格清洗、消毒采血和输血用具,或用一次性输血器,可去除致热原。
2.输血前进行白细胞交叉配合试验,选用洗涤红细胞或用尼龙滤柱过滤血液移除大多数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可以减少免疫反应所致的发热。
3.一旦发生发热反应,立即停止输血,所使用过的血液废弃不用。
如病情需要可另行配血输注。
4.遵医嘱予抑制发热反应的药物如阿司匹林,首次剂量1g,然后每小时一次,共3次;伴寒战者予以抗组胺药物如异丙嗪25mg或度冷丁5Omg等对症治疗;严重者予以肾上腺皮质激素。
5.对症处理:
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畏寒、寒战时应保暖,给予热饮料、热水袋,加盖厚被等积极处理。
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并记录。
二、过敏反应
预防及处理
1.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
2.献血者在采血前4小时内不宜吃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宜食用少量清淡饮食或糖水。
3.既往有输血过敏史者应尽量避免输血,若确实因病情需要须输血时,应输注洗涤红细胞或冰冻红细胞,输血前半小时口服抗组胺药或使用类固醇类药物。
4.输血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了解患者的过敏原,寻找对该过敏原无接触史的供血者。
5.病人仅表现为局限性皮肤搔痒、荨麻疹或红斑时,可减慢输血速度,不必停止输血,口服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25mg,继续观察;反应重者须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畅通,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根据医嘱给予0.1%肾上腺素
0.5~1m1皮下注射。
6.过敏反应严重者,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予以高流量吸氧;有呼吸困难或喉头水肿时,应及时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防窒息;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如盐酸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必要时行心肺功能监护。
三、溶血反应
预防及处理
1.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2.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核对病人和供血者姓名、血袋号和配血报告有无错误,采用同型输血。
3.采血时要轻拿轻放,运送血液时不要剧烈震荡;严格观察储血冰箱温度,并详细记录,严格执行血液保存规则,不可采用变质血液。
4.一旦怀疑发生溶血,应立即停止输血,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医生。
5.溶血反应发生后,立即抽取受血者静脉血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色泽,若呈粉红色,可协助诊断,同时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量。
6.核对受血者与供血者姓名和AB0血型、Rh血型。
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做AB0血型、Rh血型、不规则抗体及交叉配血试验。
7.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以排除细菌污染反应。
8.维持静脉输液,以备抢救时静脉给药。
9.口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防止或减少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
10.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热敷双侧肾区或双肾超短波透热疗法,以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
1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尿色的变化并记录。
同时做尿血红蛋白测
定。
对少尿、无尿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护理。
如出现休克症状,给予抗休克治疗。
四、循环负荷过重(急性左心衰)
预防及处理
1.严格控制输血速度和短时间内输血量,对心、肺疾患者或老年、儿童尤应注意。
2.出现肺水肿症状,立即停止输血,及时与医生联系,配合抢救。
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3.加压给氧,可使肺泡内压力增高,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给予20%~30%乙醇湿化吸氧,因乙醇能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缓解缺氧症状。
但要注意吸入时间不可过长,以免引起乙醇中毒。
4.遵医嘱予以镇静、镇痛、利尿、强心、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以减轻心脏负荷。
同时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
5.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定时给病人拍背,协助排痰,并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呼吸。
6.必要时用止血带进行四肢轮扎,即用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作适当加压,以阻断静脉血流,但动脉血流仍通畅。
每隔5~lOmin轮流放松一侧肢体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逐步解除止血带。
7.心理护理,耐心向其简要解释检查和治疗的目的,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五、出血倾向
预防及处理
1.短时间内输入大量库存血时应严密观察病人意识、血压、脉搏等变化注意皮肤、黏膜或手术伤口有无出血。
2.尽可能的输注保存期较短的血液,情况许可时每输库血3~5单位,应补
充鲜血1单位。
即每输1500ml库血即给予新鲜血500ml,以补充凝血因子。
3.若发现出血表现,首先排除溶血反应,立即抽血做出血、凝血项目检查,查明原因,输注新鲜血、血小板悬液,补充各种凝血因子。
六、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预防及处理
1.严密观察病人的反应,慎用碱性药物,注意监测血气和电解质化验结果,以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
2.每输注库血1000ml,须按医嘱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l0ml,以补充钙离子。
静脉抽血法操作并发症
一、皮下出血
预防及处理
1.抽血完毕后,棉签按压时间5分钟以上。
2.抽血完毕后,棉签按压方法正确,如果穿刺针头经皮下直接进入血管,拔针后按压方法是棉签与血管走行垂直;如果穿刺时针头在皮下行走一段距离后再进入血管,拔针后按压方法是棉签与血管走行平行,才能够达到止血目的。
3.上肢静脉抽血,如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如上衣衣袖较紧,要求病人脱去较紧的衣袖后抽血,避免较紧的衣袖影响静脉回流,引起皮下出血。
4.提高抽血技术、掌握入针方法。
5.如果出现皮下出血,早期冷敷,减轻局部充血和出血,冷可使细血管收缩,可防止皮下出血和肿胀。
三天后热敷,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性水肿,加速皮下出血的吸收。
二、晕针或晕血
预防及处理
1.要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和害怕心理,进行心理疏导,做好解释工作,有陪伴者可在患者旁边扶持协助,给患者以心理安慰,教会病人放松技巧,尽可能做到身心放松,减轻疼痛与不适。
2.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3.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姿势,以利机体放松,尤其是易发生晕针或晕血患者可采取平卧位。
4.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操作应轻柔、准确,做到一针见血,减少刺激。
5.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发现晕针或晕血时及时处理。
6.发生晕针或晕血时,立即将患者抬到空气流通处或吸氧。
坐位患者立即改为平卧位,以增加脑部供血,指压或针灸人中、合谷穴。
口服热开水或热糖水,适当保暖,数分钟后即可自行缓解。
老年人或有心脏病患者,防止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脑部疾病等意外。
三、误抽动脉血
预防及处理
1.准确掌握股静脉的解剖位置,股静脉在股动脉内侧约0.5cm处。
2.正确的穿刺方法:
洗手后用消毒液消毒手指,于股三角区扪股动脉搏动或找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联线中点的方法作股动脉定位,并用手指加以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针头和皮肤呈直角或45°角,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刺入,见抽出暗红色血,示已达股静脉。
3.如抽出为鲜红色血液,即提示穿入股动脉,应立即头,紧压穿刺处5~10分钟,直至无出血为止,再重新穿刺抽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见 护理 操作 并发症 预防 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