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 文档编号:10382805
- 上传时间:2023-02-10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663.04KB
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一年级下册)》47~49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培养提出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笔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竖式的写法。
[教具准备]计数器、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师:
学习新课前,老师想考考大家前面学过的知识掌握怎们样了,想不想接受挑战?
课件出示4道口算题,26+2=,22+7=,26+20=,22+70=
生口算说方法。
观察,第一列都是什么数加什么数?
第二列呢?
师:
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看来大家掌握得很好,大家都很棒。
二、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
同学们去过大海边吗?
生回答。
师:
大海每天都有涨潮和退潮,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试说。
师:
涨潮时,海水上涨,波浪滚滚,十分壮观;退潮时,海水悄然退去,露出一片海滩,水洼里,礁石下,会留下很多鱼虾蟹贝等。
看,退潮后,大家都忙着来赶海了。
(出示情境图)这些小朋友的收获可真多。
找一找,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小丽捉了12只螃蟹,小林捉了26只螃蟹。
小芳捉了11只虾,小元捉了23只虾。
关于螃蟹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贴在黑板上)?
小林比小丽多捉了多少只螃蟹?
(还可以怎么问?
小丽比小林少捉了多少只螃蟹?
)
关于小虾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一共捉了多少只虾(贴在黑板上)?
小元比小芳多捉了多少只虾?
(还可以怎么问?
小芳比小元少捉了多少只虾?
)
今天我们先来解决黑板上这两个问题。
课件出示第一个问题,将信息和问题合起来读一遍。
师:
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列算式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6+12=”。
师:
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呢?
生:
求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就是把小丽和小林捉的只数合起来,合起来就用加法。
师:
观察这个算式这是什么数加什么数呢?
预设:
“26+12”是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
教师: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加两位数。
”黑板贴板书“两位数加两位数”。
三、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估算:
估一估26+12大约是几十呢?
你是怎么想的?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师:
26+12准确结果是多少呢?
课前我们口算了26+2,26+10,那么26+12,应该怎样口算呢?
师:
下面我们借助小棒来摆一摆,摆的过程中想一想,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有了想法与同位说一说。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生动手,师巡视,并适当指导。
找到两种典型的摆法,摆到黑板上。
请你把小棒收起来放回桌洞。
师:
看到大家讨论很热烈,一定会算了吧?
谁想上来摆一摆小棒?
预设两种摆法:
一种横着摆,一种竖着摆。
如果是竖着摆的,就开始说口算过程。
(如果是横着摆的,就问,有不同的摆法吗?
如果竖着摆,问有没有其他摆法?
如果有,就上台摆一摆,如果没有,老师用课件展示两种,让学生对比,哪一种更方便计算。
)
然后看着竖着摆的方法,说一说口算过程。
预设1:
把6根小棒和2根小棒相加等于8,2捆小棒和1捆小棒相加等于30,再把8和30加起来等于38。
(或者用算式表示:
6+2=8,20+10=30,8+30=38)
老师重复学生的话,并配合学生圈画小棒。
口算,
(1)6+2=8,20+10=30,8+30=38;
我这一圈,应该更清楚了吧。
谁再来说一说。
同位互相说一遍这种口算方法。
老师追问:
为什么把6和2相加?
为什么把20和10相加?
(单位相同,6个一和2个一相加,2个十和1个十相加。
单位相同先相加。
)
预设2:
课件提示,先算26+2=28,再算28+10=38。
(板书
(2)26+2=28,28+10=38)同位互相说一遍这种口算方法。
预设3:
课件提示,先算26+10=36,再算36+2=38。
(板书(3)26+10=36,36+2=38)同位互相说一遍这种口算方法。
师:
大家真有方法,把两位数一拆,一算,就把两位数加两位数变成我们原来学过的口算了。
用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这个方法,非常好。
(三)归纳概括——理解算理
1、刚才老师发现用第一种方法的同学最多,接下来我们就来重点研究第一种方法,看着小棒图,谁再来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
6+2=8,20+10=30,30+8=38.
生:
6个一加2个一等于8个一,2个十加1个十等于3个十。
最后3个十和8个一就是38.
指2名学生说。
老师边叙述边操作课件:
6根加2根等于8根,2捆加1捆等于3捆。
最后是3捆和8根,就是38.
2、数形结合,教学竖式。
师边操作课件边强调:
请仔细看大屏幕,我用数字来替换小棒,2捆和6根,就是数字26,1捆和2根就是数字12。
3捆和8根就是数字38。
仔细看,我留下数字,去掉小棒,你还能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预设:
先算6个一加2个一等于8个一,再算2个十加1个十等于3个十,3个十和8个一就是38。
老师强调一种说法:
通常先算个位上6加2等于8,再算十位上2加1等于3,和是38。
同桌互相说一遍。
3、教师顺势介绍,原来的两个加数相加是横着写的,这样的式子就叫横式。
这种方法是把两个加数竖起来写的,用手指着下面的竖式介绍,这个式子就叫“竖式”。
(教师板书“竖式”。
)
4、板书竖式的写法:
请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遍竖式,大家伸出手跟随我书空竖式。
师:
先写26,再在26下面写12。
这时要注意,个位要对齐个位,十位要对齐十位。
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板书)。
然后在12的左边写上“+”。
用尺子画一条直直的线,这条线相当于横式中的等号。
然后从个位加起,(板书)个位上6+2等于8,对齐个位写上8,再算十位上2+1等于3,对齐十位写3,得数是38,然后把得数38送到横式的等号后面,并写上单位名称。
这就是列竖式计算,也叫笔算。
(补充课题“的笔算”)
2、其实,列竖式计算,大家原来就用过,不过不是在本子上,而是在计数器上(课件出示竖式和计数器)。
拿出计数器,拨一拨26+12,想一想,你拨珠的过程,与老师刚才列竖式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试说。
(都是个位对齐个位,十位对齐十位;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老师强调,说的很好,竖式和计数器都是相同数位对齐,都是同一位上的数相加。
(四)巩固新知——加深理解
师:
解决完关于小螃蟹的问题,我们再来看关于小虾的问题。
绿点问题,一共有多少只虾?
(见图5)
指名读出信息和问题。
请你在小演草上列出横式,然后列竖式计算。
生独立解答,师巡视指导。
指名板演。
对照板演,订正对错。
4、及时练习,总结提升
1、火眼金睛辨对错(见图6)
同学们学会了列竖式,小马虎也抢着做了几道题,你帮他看看对不对。
说给同位听一听。
根据学生的回答,运用课件的强调效果演示正确的算法。
2、师:
小马虎,可是真马虎。
那么列竖式计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
预设1:
写竖式的时候,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预设2:
横式不要忘了写得数,竖式上不要忘记写加号。
预设3:
书写要认真,不能马虎抄错数,或者是把加号写成减号。
3、梳理总结
大家提醒的很好,我把大家的想法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拍着手读一读。
教师出示儿歌:
个位个位要对齐,十位十位要对齐。
加号千万别忘记,横线一定要画直。
计算要从个位起,算完得数送回家。
五、自主练习,深化理解
这些锦囊妙计,大家要记住。
下面我们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几个问题:
1.连一连
这些杯子和盖弄乱了,请你帮忙连一连。
拿出作业纸,用尺子连线。
57这个盖子没有找到杯子,你能写出一个得数是57的竖式吗?
写到空白处。
学生念答案,大家判断对错。
答案不唯一。
大家很厉害,不仅会算题,还会编题了。
2、出示图片,老师很喜欢听故事,你能不能看图编一个数学故事呢?
学生试编故事,同位合作进行。
指名编故事。
找2名。
然后同位再互相说一遍。
在小演草上列出横式和竖式。
指名念算式,其他同学订正答案。
五、拓展延伸,体会应用
师:
我发现大家越来越聪明了,那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聪明小屋吧。
苹果和橘子各代表一个数,他们可能是几?
请你静静的观察,细细地思考。
然后和同位讨论,指名回答。
说了几组后,让学生思考,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刚才我们说的每一组相加都是9。
所以苹果和橘子是一对能组成9的数字。
这个题目,可以用9的分合式解决。
如果完不成,这道题作为课后研究的内容。
六、回顾整理,提升认识
师:
同学们,一节课就要结束了,你们肯定有很多收获,想一想,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预设: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口算,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拨计数器和竖式有联系,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大家能有这么多收获,是因为课堂上都很认真地参与到学习中了。
所以希望大家记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收获。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学情分析
本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学习100以内不进位的加法竖式计算的方法。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竖式计算,也是以后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计算的基础。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明白竖式计算的算理,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借助学具操作抽象得出竖式计算的方法,让学生理解笔算加减法从个位算起的必要性,为后续学习做准备。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效果分析
本节课由复习入手,让学生回顾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出示大海图片让孩子感受大海的美丽引出赶海的情境图,学生找出信息,提出问题,列出算式26+12=,让学生先估算一下大约是几十?
大部分孩子有困难,说明平时教学中对估算有些淡化,需要再加强。
接着学生利用小棒进行探究,在学生展示的时候大部分孩子是横着摆的,不条理清晰,少部分孩子想到了竖着摆,引出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的口算方法,并通过小棒图数形结合引出竖式,让学生感受到竖式计算的由来,给学生全新的认识,通过错例分析得出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在这一过程中,小组合作团结互助,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数形结合发展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出现的问题是:
部分小组在探究中部分同学当旁观者不积极参与,这部分同学要进行不断引导;展示的学生有些紧张,语言表达不流畅;有的同学不善于思考,遇到问题总想听别人说,被动接受,需要循循善诱;部分学生对竖式还是有些陌生掌握不好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还需平时多加练习,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进位加减法及多位数加减法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计算方法,认识竖式,掌握竖式的写法,并且能够熟练使用竖式进行计算。
本课渗透的相同计数单位相加的思想是后面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竖式计算的算理和算法以及多位数加减法的重要基础。
同时学习这部分知识,为学生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笔算》评测练习
【基础练习】
列竖式计算
26+43=52+24=
57+22=34+65=
【能力提升】
数学门诊
病例1:
32+46=病例2:
3224
46+3
78 54
【拓展应用】
购物天地
23元36元34元
1.买一个布娃娃和一辆电动玩具车一共要花多少钱?
2.强强有60元钱,买一辆电动玩具车和一艘玩具轮船,够吗?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笔算》教后反思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已经掌握了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的口算方法,明确了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减的道理,在用竖式计算时只是形式不同,但算理相同,计算难度不是很大。
教学时,由“赶海”引入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列出算式后先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接着让学生借助小棒进行探究得出竖着摆的方法直观、清晰,最后又借助小棒图数形结合得出竖式算式,总结出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这节课虽然计算难度不大,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竖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强调三方面的教学内容:
1、数形结合得出竖式,明白算理,2、竖式的书写格式与规范,引导学生写竖式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小到竖式从哪个位置开始写起,画横线用直尺比着画,我都要严格要求。
利用个、十的字样指导学生区分个位和十位,得数也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3、新授结束之后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总结:
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一节课下来,练习过程中学生的竖式写法基本规范、整洁,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如:
在计算时很多学生受口算方法的影响,从十位算起数位对不齐,还有学生没有适应竖式的写法,练习不够,如横式上的得数不写。
在后面的练习中,要多加强调,减少错误的发生。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努力改变传统的单一学习方式,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应的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节课首先复习回顾与本节课有关的旧知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入新课。
在探究过程中先让学生进行估算再放手学生操作,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进行汇报,教师适时进行补充,师生互动,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形成过程。
通过动手操作学具,利用小棒图数形结合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过程,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在此基础上借助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竖式计算的注意之处,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及创新能力并积累了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经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两位数 笔算 教学 设计 情分 教材 分析 课后 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