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联考语文试题.docx
- 文档编号:10381057
- 上传时间:2023-02-10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445.65KB
人教版七年级联考语文试题.docx
《人教版七年级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联考语文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联考语文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11月联考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基础知识综合
蜀山森林公园景色秀美。
蔓山遍野苍松翠竹,郁郁苍苍,青翠欲滴,春来鸟语花香,夏日绿荫蔽日,秋到枫叶如火,冬有蜀山雪霁。
树植高坡,竹栽山坳,林间隙地,芳草如yīn,山间小路蜿蜒,直达山顶,蝉噪鸟呜,松涛远闻,空气清新,环境宜人。
远远望去,孤峰拥立,云蒸霞蔚,坐落在山顶上的电视发射塔,好似仙女秀发上的碧玉簪,绰约多姿。
登山环顾山下,极目千里,渠道纵横,田野如画,合肥市市景现代化建设宛如群星璀璨,巢湖之水苍茫无际。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雪霁(_____) 芳草如yīn(_____) 云蒸霞蔚(_____)
2.上面这段文字中有错别字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
3.“极目千里”中,“极”的意思是()。
A.顶点、尽头
B.最终的,最高的
C.尽;达到顶点
D.表示达到最高程度
4.把文段中画波浪线文字改写成两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永恒的母亲
三毛
①我的母亲,在19岁高中毕业那年,经过相亲,认识了我的父亲。
母亲20岁的时候,她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下嫁父亲,成为一个妇人。
②童年时代,很少看见母亲有过什么表情,她的脸色一向安详,在那安详的背后,总使人感受到那一份淡然。
③等我上了大学的时候,有次放学回家,看见总是在厨房里的母亲,突然脱口问道:
“妈妈,你念过尼采没有?
”母亲说没有。
又问:
那叔本华、康德和萨特呢?
还有这些哲人难道你都不晓得?
”母亲还是说不晓得。
我呆望着她转身而去的身影,一时感慨不已,觉得母亲居然是这么一个没有学问的人。
我有些发怒,向她喊:
“那你去读呀!
”这句喊叫,被母亲的炒菜声挡掉了,我到房间去读书,却听见母亲在叫:
“吃饭了!
今天都是你喜欢的菜。
”
④母亲的腿上,好似绑着一条无形的带子,那一条带子的长度,只够她在厨房和家中走来走去。
大门虽没有上锁,她心里的爱,却使她甘心情愿把自己锁了一辈子。
⑤我一直怀疑,母亲总认为她爱父亲的深度胜于父亲爱她的程度。
⑥还是九年前吧,小兄的终身大事终于在一场喜宴里完成了。
那一天,当全场安静下来的时候,父亲开始致词。
父亲要说什么话,母亲事先并不知道,他娓娓动听地说了一番话。
最后,他话锋一转道:
“我同时要深深感谢我的妻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得到这四个诚诚恳恳、正正当当的孩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
当父亲说到这里时,母亲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站在众人面前,任凭泪水奔流。
那时,在场的人全都湿着眼睛,作为女儿的我,在那一刻,更是泪湿满襟。
我相信,母亲一生的辛劳和付出,终于在父亲对她的肯定里,得到了全部的回收。
⑦这几天,每当我匆匆忙忙由外面赶回家吃晚餐时,总是呆望着母亲那拿了一辈子锅铲的手发呆。
就是这双手,把我们这个家管了起来。
就是那条围裙,系上又放下的,没有缺过我们一顿饭菜。
就是这一个看上去年华渐逝的妇人,将她的一生一世,毫无怨言,更不求任何回报的交给了父亲和我们这些孩子。
⑧回想到当年读大学时看不起母亲不懂哲学书籍的罪过,我恨不能就此在她的面前,向她请求宽恕。
今生唯一的孝顺,好似只有在努力加餐这件事上来讨得母亲的快乐。
⑨想对母亲说:
真正了解人生的人,是她;真正走过那么长路的人,是她;真正经历过那么多沧桑的,也全然用行为解释了爱的人,也是她。
在人生的旅途上,母亲所赋予生命的广度和深度,没有一本哲学书籍能够比她更周全。
⑩母亲啊母亲,在女儿的心里,你是源,是爱,是永恒。
⑪你也是我们终生追寻的道路、真理和生命。
5.下列对①段在文中的作用说法有误的是()
A.交代了母亲和父亲相识、结婚的年龄。
B.明确了母亲不曾上大学的原因。
C.体现了母亲当初结婚时的无奈。
D.引出下文“母亲为家庭付出”的内容。
6.第③段画直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_描写,联系该段内容说说其表达作用。
7.概括文中“我”在不同年龄阶段对母亲的情感态度:
上了大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上文第③和第⑦段画浪线句中都有“呆望”一词,其传递的情感是否相同?
试作简要分析。
9.联系全文,请说说对第⑨段画线句的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夏日恩怨
白秋
①父亲高高举起的锄头在阳光下划了一个弧形,像一条完美的曲线准确无误地落在两条田垄之间。
一天的劳作又开始了。
②那个夏天,我决意不再复读,一连几天跟着父亲,在地里忙碌着。
③公式、定义、实验、哲理,全被我抛到脑后去了,脑袋格外轻松。
锄地、浇水、施肥、抢收、抢种,这些从未没有接触过的农活,还真令人兴奋,我觉得自己骨子里就是这块料。
④那是土地承包到户的第三个年头,每逢耕种收割时候,亲戚邻居一起合着干已成惯例。
那天我们去秧地瓜,走前母亲嘱咐:
“小秋肩膀嫩,别让他挑水啊。
”父亲只顾低头收拾农具,跟没听见一样。
⑤东北坡里,我看着堂姐轻松地挑着两桶水,甩着两条大辫子晃来晃去,十分动人,忍不住要过了扁担。
满満两桶水也就是六七十斤,对于一米七多的小伙子来说,那算得上什么。
稍微调整一下步伐,我就稳稳地走到了地头。
看见大家赞许的眼光,我多少有点飘飘然。
⑥第二担、第三担、第四担……
⑦渐渐地,扁担从我的左肩换到右肩,再从右肩换到左肩,脸色是越来越难看。
每个人的分工好像都不会改变似的,大家也没有跟我交换的意思。
汗水渗透衣衫,不知不觉中我偷偷流下委屈的泪,到后来, ,已经分不清了。
我强咬牙忍着,坚持着。
⑧水,也由满满两桶变成了两个桶。
晚上回来,我哭了。
哭得一塌糊涂,一点也不像个男人。
怕人听见,我把头蒙在被子里,哭着哭着就睡着了。
⑨母亲叫吃饭,我没听见,她跟父亲吵架我却听得很清晰。
“你咋就那么狠心,不是说不让他挑水吗?
他的肩没压下来,能受得了?
好像不是你亲生的。
”
⑩“他自己选的,不能怨我。
痛不痛累不累他不说,我怎么知道?
知道苦,他就该好好学……”
⑪父亲也不是地道的庄户人,他是我们家族里第一个吃上公家饭的,走南闯北大半辈子,家里实行土地承包后,他才匆匆赶在接班制度废止前退了下来。
他的脸从来都是阴沉沉的,小时候我们都怕他。
⑫第二天,我肩膀肿得高高的,两边都渗出了血,浑身上下散了架子似的酸痛。
一大早,母亲打了几个荷包蛋端到我屋里,说:
“秋,好点了吧?
今天不去了,躺着吧。
”
⑬“不!
”我从来就这样,越不让我干的事我就越去干。
⑭东岭上那块地,到现在我还清楚记得那个地方。
两桶水加上我一百多斤的体重,一下子倒在半坡的地头上,身上脸上沾满泥巴。
羞愧加上劳累,半天我爬不起来,偷眼看,大家都在强忍着笑,暧昧地看着我,又望着父亲。
⑮我清楚地记得他说的每一个字:
“起来吧,装什么蒜,摔断胳膊还是摔断腿了?
没有金刚钻,你揽什么瓷器活?
庄稼地里,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
你是块什么料,自己还不清楚?
”
⑯还有多少类似的事,我记不清楚了。
只是,对父亲的恨我却持续了很久……
⑰就在秋季即将入学的时候,当教师的本家叔叔找到我:
“去学校复读吧,你爹早就找好人了,别犟了。
”
⑱好多年后,在我小有成就的时候,父亲的大脑突然被栓了一下。
他瘫在床上完全无法动弹,连说话也不能了。
一家人千方百计地救治,好不容易半边手脚可以勉强活动,他却习惯了躺在那里让母亲伺候着,不想下来走上半步。
那天,我实在忍不住,跟他说:
“爹,你忘了那一年夏天,你对我说的话?
我觉得,你也不是躺在床上的那块料。
”他恨恨的眼神瞅了我很久很久……
⑲一步、两步、三步。
在母亲搀扶下,他一天好似一天。
⑳前不久,我领着妻儿回家给他祝寿,他颤巍巍地倒上了一小杯酒。
“干!
”嘴里竟然蹦出了一个字来,说完后他老泪横流。
10.填入第⑦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汗水冲洗着泪水肆无忌惮
B.泪水汗水在脸上奔涌而下
C.汗水泪水在脸上纵横交织
D.泪水伴随着汗水变本加历
11.第③段写“我觉得自己骨子里就是这块料”,下文中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有两句,依次分别是
(1)________
(2)________。
12.第⑪段插叙在文中的作用是
13.从句意及表达效果两个角度,分析下列两个句子。
(1)只是,对父亲的恨我却持续了很久……
(2)他恨恨的眼神瞅了我很久很久……
14.阅读文章结尾,结合加点词,谈谈对文题《夏日恩怨》的理解。
三、句子默写
15.古诗积累
(1)根据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出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_______,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②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泊秦淮》)
③为人谋而不忠乎?
?
传不习乎?
。
(《论语》)
④ , ,是知也。
(《论语》)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论语》)
⑥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2)根据课文,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A.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B.兴尽完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C.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似曾相识燕归来,无可奈何花落去。
E.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F.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
(乙)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
太夫人③以荻④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⑤士人家⑥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⑦。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公事迹》)
(注释)①指欧阳修。
②孤:
幼年丧父。
③太夫人:
指欧阳修的母亲。
④荻(dí):
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可译为荻杆。
⑤闾(lǘ)里:
乡里。
⑥士人家:
读书人家。
⑦务:
致力,从事。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
(2)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
(3)及其稍长(_______________)(4)家贫无资(______________)
17.翻译下列句子。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18.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
B.君与家君/期日中
C.欧阳/公四岁而孤
D.多诵/古人篇章
19.甲、乙文中陈元方、欧阳修值得你学习的品质分别是什么?
五、综合性学习
20.临近毕业,某校九
(1)班准备以“青葱岁月”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三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面对新生活的召唤,我们翘首以待,信心百倍;我们期盼将汗水变成珍珠,把梦想化为现实。
请补全对联,以表达你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
岁月如歌,谱写多彩人生。
(2)下面是李明同学为本次活动写的一段开场白,请你按要求帮助他修改。
(甲)三年的时光即使很短暂,但回首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我们一起度过了这人生中最难忘的时光。
(乙)多少次,在晨羲中我们勤思苦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风雨同舟,我们携手共进……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畅谈心中的爱恋与不舍。
①选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
②(甲)处画线句子存在搭配不当的毛病,可将“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③根据(乙)处画线句子、在后面横线上仿写句子。
(3)阅读下面的表格,提取二家结论:
小谈谈对学生上职业中专的看法。
调查对象
百分比
毕业去向
普通高中
职业中专
社会
学生
78%
17%
5%
家长
90%
6%
4%
我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
21.作文
题目:
的风景。
要求:
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写景的记叙文。
要写出景物的特点,描绘具体。
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不得抄袭、套作,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综合
1、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句子默写
1、
四、对比阅读
1、
五、综合性学习
1、
六、作文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七年 级联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