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总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词语成语熟语练习12.docx
- 文档编号:10379695
- 上传时间:2023-02-10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5.68KB
高中语文总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词语成语熟语练习12.docx
《高中语文总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词语成语熟语练习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总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词语成语熟语练习12.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总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词语成语熟语练习12
成语熟语(12)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近年来,东平县将生态理念贯穿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关停污染企业,使东平湖区的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水产资源日渐丰富。
这里又恢复了往日风声鹤唳、飞鸟成群的景象。
B.要解决这样重大的民生问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从根本上寻找一个权宜之计,才能真正为百姓办实事。
C.这两篇文章,雷同的情节真是不少,简直如出一辙,到底谁是文章的真正作者,谁是抄袭者,让人看不明白。
D.历下区人民法院的法官王华凭借自己丰富的法律知识,用真诚理出万家和谐。
不少当事人在她和风细雨的调解中,化干戈为玉帛,握手言和。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近代以来,印度、日本和俄罗斯的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西化的命运,唯有中国文化,代代相传、绵延不绝,至今尚保留着相对完整的独立精神和自主心态。
B.一度被寄予厚望的“山寨春晚”在遭遇资金缺口、合作媒体退出等问题后无声谢幕,创办人则称将引进商业化模式继续筹备,网民认为这不是“梦想”,而是倚马可待的。
C.为探询奥巴马对朝外交政策,朝鲜不仅高调宣布其试射远程战略导弹,而且强硬中止与韩国的相关协议,美国则拒绝与其单独会谈,美朝双方僵持不下,形势如箭在弦。
D.NBA全明星赛于2月16日拉开战幕,人们为了一睹奥尼尔、科比、姚明等明星的风采,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想必当天的菲尼克斯会因这一赛事十室九空。
3.下面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经过紧张激烈的厮杀,亚洲杯足球赛尘埃落定,中国男子足球队在亚洲杯上铩羽而归,创下了中国队参加亚洲杯的最差成绩,国内一时众说纷纭,一致认为僵化的体制是罪魁祸首。
A.尘埃落定 B.铩羽而归C.众说纷纭 D.罪魁祸首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诚信,是颠扑不破的商业法则,更是法律的刚性要求,只有在诚信的商业环境下,消费者的权利才能够免于被损害,市场才能够获得健康的发展。
B.无论问题尖锐还是平庸,魏文清总是保持着淡淡的笑容,娓娓而谈,从不露出半点焦急的神色。
在员工眼里,温和是魏文清最大的特色。
C.唐骏之文凭造假及其道歉名言“我错了,虽然我不知道错在哪里”,张悟本、李一等“养生大师”的一度风光,令人感叹世风日下,黄钟弃毁,瓦釜雷鸣。
D.9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0年年会新闻发布会上,论坛秘书龙永图说,几个月以后他将不再担任秘书长,并对自己的去向韬光养晦。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2020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詹姆斯邦德带领着英国女皇“从天而降”,给了全世界一个大的惊喜;“憨豆”先生更是镇定自若的用一个手指向我们展示了英国式的幽默。
与北京奥运会相比,伦敦奥运开幕式则是另辟蹊径。
B.江河解冻,春意阑珊,熬过一冬的人们惊喜地注视着大地上每一点细微的变化,黄莺的鸣唱尤其让他们心醉。
C.今年中秋之夜的月亮分外明亮,面对碧玉盘中一轮珠圆玉润的明月,我们这群求学异乡的学子也不禁乡情悠悠,思绪翩翩。
D.他的那位同桌,最近行为有些怪异,经常做出一些令人难以琢磨的事情。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借《江南style》走红的韩国明星鸟叔为昔日反美道歉的举动,获得了美国民众的肯定,但也招来其他网民的风言风语。
B.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走红后,能吃的商品,无不冠以“舌尖上的中国”的标签来营销,甚至商品介绍也敬谢不敏。
C.乘着十八大强劲的东风,我们山西省有关部门正在规划如何更好地发掘、利用博大精深的文化古城,以便尽快地增强我省的“软实力”。
D.在实际生活中拙于交往的人,多精于事业。
他们不善应酬,只想着把工作干好。
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
潜心钻研,挖井见泉,是获得成功的不二法门。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自1992年7月起,进入先生曾供职的广东省博物馆从事书画鉴藏工作,忝列门墙,有幸跟随先生学习书画鉴定近十年,获益良多。
B.日本前内阁执意对钓鱼岛实施“国有化”,导致中日两国各领域交流与合作几乎裹足不前,两国关系面临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为严峻的局面。
C.人们都希望度过美好的桑榆暮景,但现阶段中国许多老人的现实却并非如此,子女为生计四处奔波,无暇顾及老人,“空巢”现象普遍。
D.PX事件中,民众的激动情绪很大程度上源自对政府决策的不信任,政府如想一呼百应,则加强民主建设的同时,还要做好科学普及工作。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但见,一腔忠烈,由胸中长啸而出,落纸,化作了黄钟大吕的绝响。
B.她的老实、本分、善良、勤劳在家乡有口皆碑。
C.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蜀军为诸葛武侯举哀时响起的那首《赞诸葛》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D.人们不想活,情愿照顾殡仪馆的生意,这种精神状态使医药一筹莫展。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高三复习过程是很辛苦的,而考生在考前要适应高考作息时间,可是有的考生还是起早贪黑、枕戈待旦,显得过于紧张,这是不利于高考的。
B.酷热难耐的夏季里,人们很是希望在最热的时间段内能有一阵空穴来风,或是一阵及时雨,来驱散久聚不减的热气。
C.华北较大的张家口张北牲畜交易市场,5年前每天上市的毛驴有600多头,现在每天上市的只有一两百头。
阿胶药品一再涨价,是原料端的黔驴技穷、驴皮供不应求造成的。
D.不久前刚获得“亚洲足球先生”称号的郑智原本也是一个个性极强的人,从来不会看别人的眉高眼低行事,曾被评为世界足坛十二大恶人之一。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想知道,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雕刻家的巧夺天工相遇时,会迸发出怎样的艺术灵光?
B.这节公开课,教室后面多了十来位听课的家长,只见他们时而开心微笑,时而目不窥园,认真思考。
C.一个人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有时我们也需要因人成事,特别是面临那些棘手的事情的时候。
D.陈立夫先生在世百年,晚年能认清形势,毅然改弦更张,为祖国的统一大业作出重要贡献。
参考答案:
1.答案:
D
解析:
A项风声鹤唳:
把风的响声、鹤的叫声,都当做敌人的呼喊声,疑心是追兵来了;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B项权宜之计:
权宜,暂时适宜;计,计划、办法;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
C项如出一辙:
辙,车轮碾轧的痕迹;好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D项和风细雨:
和风,春天的微风;细雨,小雨;温和的风,细小的雨。
比喻方式方法温和而不粗暴。
2.答案:
A
解析:
B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
C比喻势在必行。
D形容天灾人祸使人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
3.答案:
C
解析:
该项与后文“一致认为”矛盾
4.答案:
D
解析:
A项,颠扑不破:
比喻永远不会被推翻,多指理论、道理等。
B项,娓娓而谈:
很动听地不知疲倦地连续说话。
C项,黄钟弃毁,瓦釜雷鸣:
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无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D项,韬光养晦:
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与语境不合,可改为“讳莫如深”。
5.答案:
A
解析:
另辟蹊径:
另外开辟一条路。
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
B、春意阑珊:
春天就要过去了。
阑珊,指将尽、将衰。
不合情境。
C、珠圆玉润:
像珠子一样圆,像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婉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对象不对。
D:
琢磨——捉摸
6.答案:
D
解析:
A、不合语境。
风言风语:
指没有根据或恶意中伤的话。
另指私下议论或暗中散布某种传说。
B、谦敬失当。
敬谢不敏:
谢:
推辞;不敏:
不聪明,没有才能。
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
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C、用错对象。
博大精深:
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
多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
一般形容内容。
D、不二法门:
佛家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
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7.答案:
B
解析:
裹足不前,像脚被包裹住了一样停步不前,多指有所顾虑。
此处不合语境。
可改为“停滞不前”
8.答案:
D
解析:
“长歌当哭”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的悲愤。
不指唱歌或哭泣
9.答案:
D
解析:
眉高眼低:
指脸上的表情、神色。
A.枕戈待旦:
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不合语境。
B.空穴来风:
多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
此处望文生义。
C.黔驴技穷:
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
10.答案:
C
解析:
A鬼斧神工:
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
选项用于“大自然”,属使用范围不当。
B目不窥园:
比喻埋头读书。
此处宜用形容注意力集中的“目不转睛”。
C依赖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
使用恰当。
D改弦更张:
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此处宜用“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的“改弦易辙”。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那座军营,那群士兵(节选)
杨西景侯发山
于是,他们来到当年的“点名台”前。
张嵩山整了整衣冠,缓缓走上了“点名台”。
看着排列整齐的方阵,望着一头头白发,一张张沧桑的脸庞,张嵩山心里几多激动,几多感慨,眼前幻化出了一张张英俊的面孔,一个个鲜艳的、火红的领章、帽徽,仿佛回到了三十五年前……“连长好!
”一声震天响的呼喊把张嵩山拉回到现实中,“唰”,两行泪珠从眼帘飞驰而下。
此刻,这一声亲切的、久违的呼喊,蕴含着当年那血浓于水的连队亲情。
这就是连队,军人一生一世都难以忘却的灵魂的故乡、青春的故乡。
一个锅里抡勺子的生活,一个院子里共迎日月的岁月,是生命和生命的融洽,灵魂与灵魂的沟通,青春和青春的碰撞。
纵然在这里哭过、吵过,甚至骂过,然而,在岁月的回忆里,都是人生最珍贵的欢声笑语。
虽然部队解散了,他们的豪气未散,心未散……张嵩山清了清嗓子,着力一展当年的豪气,开始点名:
“孙雅雅。
”
话一出口,在场的人都愣住了,年近七十的老连长除了身体略显佝偻外,声音还是那样洪亮,还是那样有力,丝毫不减当年。
张嵩山又叫了一声:
“孙雅雅。
”“到!
”
“曲高远。
”
“到!
”
“牛飞鸣。
”
“到!
”
……
“张文英!
”这是张嵩山点的最后一个人。
现场一下子沉寂了。
“张文英!
”张嵩山提高了声音。
当年那一次点名,缺他;今天,又缺他!
现场一阵沉默。
这时,杨伊洛站了出来,阴着脸对大家说:
“乡亲们,战友们,去年夏天,几个小孩来到九龙湾游玩,当时天热,他们就跳进黄河洗澡。
黄河下边暗流很多,卷走了一个小孩。
当时,张文英正在岸边种菜,听到呼救,没有半点犹豫,一下子跳进了黄河,把孩子推到岸边,但他却没出来。
”
啊!
张嵩山傻了。
杨伊洛走到张嵩山身边,解释道:
“我怕大家一路上开车分心,在微信上没有说明。
”张嵩山点点头,眼角又一次飞出泪花。
这时,站起来一个孩子。
他说:
“我是兵兵,张叔叔就是为救我牺牲的。
”张嵩山走上前,紧紧抱住了兵兵。
杨伊洛说:
“我看了张文英生前的日记,知道他有百年后把骨灰的一半埋在城垛山的愿望……可惜他出事后,尸体一直没有打捞上来。
今天就带来了他的一双鞋子,等会儿我们上山,做个衣冠冢吧,好了却他一辈子的军人情结。
”
张嵩山看到那双鞋子是手工做的布鞋,似乎还没有上过脚。
是张文英的老娘做的?
可是,听说他的娘早早就去世了啊。
墨春秀上前一步,看着那双鞋,迟疑了一下,缓缓说道:
“这是当年俺娘给他做的。
”
张嵩山记得,当年这个村的妇女给部队的战友每人做了一双鞋,他的,也没有舍得穿,一直摆放在他的办公室桌,直到退休他才收拾回家,锁进箱子里。
没有人提议,也没有人说话,大家带着兵兵,带着张文英的那双鞋,朝城垛山走去。
同行的人,除了张嵩山的战友,还有“鱼水新村”的全体村民。
不知道是谁先带的头,唱起了那首《城垛谣》:
叔伯们啊,你们在哪头儿?
嗨,俺们在嘉峪关这头。
兄弟们啊,你们在哪头儿?
嗨,俺们在山海关这头。
你挽着我的胳膊,我拽紧你的手。
这万万块秦砖吆,是咱一代代的骨头连骨头!
你抵着我的肩,我顶住你的头。
这万里城墙吆,是咱一代代的血肉筑就!
拦胡马,挡匈奴,夷狄难近咱家门口。
丢了头,抛血肉,长城护家八千秋。
您的娃,俺的妞,记住叔叔伯伯骨连骨,记住哥哥弟弟血连肉。
俺们在关外头,您们在关里头。
十三雄关忠魂守,家园万代无边忧……
开始时是一个人唱,后来,大家都跟着唱起来。
这歌,似云,在每个人心中漂浮着;似雨,在每个人眼帘中飞落着……
在城垛山上,选坟茔的时候,张嵩山选了个地势较高的地方。
他说:
“得让张文英瞧得见咱的老营盘。
”
从未落过泪的杨伊洛,此刻泪水伴着话语:
“兄弟们,我和老张明年就七十了,你们也都奔六十了,就让文英兄弟代表咱们,永远看护着老营房,永远呵护着城垛山吧。
”
新坟隆起,全体默哀,天空阴雨四合,飘起了小雨,淅淅沥沥,无声无息。
大家垂着头,都不说话,脸上稀里哗啦的,也不知道是雨水还是泪水。
(《奔流》2018年第9期、10期连载)
1、选文的人名、地名设计颇具匠心,试各举一例并分析其意蕴。
2、选文语言简洁明快,富于变化和气势,请以第一自然段为例,从句式选用角度作简要分析。
3、选文中大家齐唱《城垛谣》,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选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梅格与人格
为什么梅花能够与人格如此胶合为一体呢?
因为梅花的形象特征与某种道德评价的思想价值完全吻合。
首先是梅花的色淡气清。
清淡是对浓艳的否定。
浓艳为俗,清淡超俗、高雅。
而高雅脱俗,是文人学士所追求的风格,所标榜的气度。
宋熊禾《涌翠亭梅花》言:
“此花不必相香色,凛凛大节何峥嵘!
”梅花之神,在峥嵘之“大节”,而不在表面之“香色”。
放翁《梅》诗也说:
“逢时决非桃李辈,得道自保冰雪颜。
”颜色的清淡正与高士之“得道”契合了。
其次是梅姿的疏影瘦身。
戴禺说:
“精神全向疏中足,标格端于瘦处真。
”梅花之影疏,显露出人的一种雅趣;而梅花之瘦姿,则凸现了人的一种倔强,因而是人格坚贞不屈的象征。
清恽寿平《梅图》说:
“古梅如高士,坚贞骨不媚。
”顽劲的树干,横斜不羁的枝条,历经沧桑而铸就的苍皮,是士人那种坚韧不拔、艰苦奋斗,决不向压迫他、摧残他的恶劣环境作丝毫妥协的人格力量和斗争精神的象征。
也正因为梅花具有此种不屈的品格,它才冲寒而发。
为了将美好的春天的信息,尽早报告给人间,梅花心甘情愿被雪礼葬,在所不惜: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为传春消息,不惜雪埋藏。
”这种伟大的人格力量,真可感天地,泣鬼神!
再次是梅花的景物陪衬。
梅花色淡,姿瘦,神韵高雅,而配合其环境的是月光、烟影、竹篱、苍松、清水和寒雪,这就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烘托出梅花的“高标逸韵”,收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宋杨无咎《柳梢青》云:
“雪月光中,烟溪影里,松竹梢头。
”这就是梅花的陪衬意象群:
寒雪、淡月、清流、薄(疏)雾、劲松、瘦竹。
其清一贯,其骨相通。
张道洽《梅花》诗云:
“雅淡久无兰作伴,孤高惟有竹为朋。
”梅品之“雅淡”,梅格之“孤高”,惟有虚心、有节、耐寒、清淡的竹是它的友朋,诠释了陪衬的艺术力量。
唐朱庆余《早梅》诗更是将雪、露、松、竹与梅并在一起写,让人们受到最清幽、最高雅的浑融境界的视觉冲击:
“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
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
艳寒宜雨露,香冷隔尘埃。
堪把依松竹,良涂一处栽。
"万物难陪,只有雪、露、松、竹,堪与“一处栽”也。
众多的意象,将梅花的形象衬托得愈发幽雅、高贵。
《孤本元明杂剧》中有《渔樵闲话》,将松、竹、梅定为“岁寒三友”。
其实在中国文化史上,正式出现“岁寒三友”,还是在南宋期间,如陆游《小园竹间得梅一枝》云:
“如今不怕桃李嗔,更因竹君得梅友。
”梅与竹,不仅为“友”,而且同属于“君”。
林景熙《五云梅舍记》说:
“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
”因为这三种植物,它们所象征的中国士人的那种精神的至高境界,是完全一致的。
(节选自张福勋《梅花诗话》,有删改)
1、下列对梅姿“疏影瘦身”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梅如高士,坚贞骨不媚”说明古梅的疏影瘦身,甚合士人坚韧不屈的人格力量和斗争精神。
B.梅姿“疏影瘦身”,疏影显露出人的一种雅趣,痩姿则象征着人格的坚贞不屈。
C.梅花具有“疏影瘦身”的特征,这种特征使它情愿被雪埋葬,也要尽早报春。
D.梅花的“疏影痩姿”所具有的象征意味,是梅花能够与士人的人格胶合一体的原因之一。
2、关于“梅花与人格胶合”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花色淡气清,高雅脱俗,文人学士亦追求高雅脱俗,二者气质风度相合。
B.梅花在诗词中出现,往往配合着竹篱、苍松、清水和寒雪,它们之间清淡一致,风骨相通。
C.梅花冲寒而发,不畏恶劣环境,士人崇尚不畏强暴,不向恶势力屈服,二者品格相合。
D.梅品“雅淡”,梅格“孤高”,虚心、有节、耐寒、清淡的竹是它的好友,这与文人雅士的交友志趣相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观赏梅花不要着眼于梅的香色,只观赏梅花的峥嵘大节就够了。
因为梅花之神在“大节”,而不在表面之“香色”。
B.《孤本元明杂剧》中的《渔樵闲话》将松、竹、梅定为“岁寒三友”,也是为了衬托梅花,诠释陪衬的艺术力量。
C.最早在元朝就出现了“岁寒三友”的说法,表明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三者之间的相同品节,它们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完全一致。
D.诗人在写梅花时,往往会写到月光、竹篱、苍松、清水和寒雪等景物,来烘托梅花的“高标逸韵”,从而收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游历是中国古代士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时代的士人或为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学说,或为求师、求学、求宦而四处游历。
士人的游历都是当时社会制度和环境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士人在各个政权之间游历,推销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学说,逐步形成了士人游历的文化传统。
到了唐朝,士人尤其是落第士人游历之风更浓。
唐朝落第士人游历的脚步遍布大江南北,主要集中在两京及京畿地区、重要藩镇幕府所在地和文化名人寓居地区。
落第士子四处游历的原因很多,不仅有个人喜欢游历山水、亲近自然等主观因素,更与唐朝政治格局和制度设计密切相关。
唐朝作为科举制度实行的早期,还有察举制的残留,推荐在科举考试录取中占有重要地位。
落第士人不断地游历于官宦名士之间,以期获得他们的赏识和荐举。
对于落第士人来说,所历之处充满了机会和吸引力。
这促使唐朝士人落第后并不待在书房专心于学业,而选择四处游历,推销自己。
唐朝落第士人大规模游历也是唐朝特有的政治制度格局促成的。
唐朝虽为中央集权制政权,但地方政府权限较大,刺史和节度使均有辟属僚佐的权力。
中晚唐时期,藩镇势力强大,“宦游之士,至以朝廷为闲地,谓幕府为要津”,大批官僚名士进入幕府,这对落第士人产生了很大吸引力。
“唐士子应举,多遍谒藩镇、州郡丐脂润,至受厌薄不辞。
”这种政治格局设计为落第士人从它途入仕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和平台。
唐朝落第士人游历也是社会大环境所致。
唐朝社会落第士人有“白衣公卿”“一品白衫”之称,上层官僚可以利用合理的规则,积极举荐落第士人,使他们成为自己未来的势力。
正是这种相互需求的“相资”关系,才使许多上层官僚士大夫热心与落第士人进行交往,这也激发了他们游历的热情。
唐代落第士人的大规模游历给社会带来了一些不安定因素,对社会和政权的稳定有潜在的危险,但落第士人的游历更有其积极作用。
落第士人走出书斋,扩大和各个阶层的社会交往,增加了人生阅历,加深了对社会各方面的认识,为未来入仕储备了必要的社会知识和经验。
另一方面,游历的过程也是文化交流的过程。
落第者走出本乡,主动进行文化交流,加强了地域之间文化的融汇,在事实上促进了唐代文化的繁荣。
宋代,随着君主集权的加强,士人可游历的社会空间不断萎缩,游历传统逐步淡化。
而科举制度的完善也使得落第士人不再需要“觅举”。
宋代落第士人也有走出书斋去游历的,但主要是为了游学和寻访名师,与唐代迥然不同。
(摘编自黄云鹤《试析唐代落第士人的游历之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代落第士人的游历地区主要集中在政治和权力的中心,带有极强的目的性。
B.唐代地方政府权限较大,落第的读书人也可以通过地方政府的举荐进入仕途。
C.在唐朝,落第士人也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上层社会也因此乐于与他们交往。
D.游历对落第士人增长阅历积累社会经验,对促进文化交流与繁荣有重要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科举制引出话题,探讨唐朝落第士人游历之风的形成原因和社会影响。
B.相对于个人因素,文章认为社会因素才是唐朝落第士人游历现象普遍的主因。
C.文章辩证分析了落第士人大规模游历的多方面影响,并特别突出其积极意义。
D.文章从游历的文化传统写起,多方比较引证,剖析了唐朝落第,士人的游历之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人游历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我们可以从士人的游历窥探当时的社会环境。
B.如果不是察举制的残留,唐朝落第士人游历于达官贵人的风气就不会如此浓厚。
C.宋代也有落第士人外出游历的,但一般不是为了推销自己,而是重在提升自我。
D.君主集权越加强,科举制度越完善,游历的空间就越狭小,游历文化就越淡薄。
二、文言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
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
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
恢亦推心仗之,恩寄甚密。
迁武昌太守。
远本倜傥,尚轻侠。
至是乃折节为吏,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
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人井寒水。
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
其他事率多如此。
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
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
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
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十数条。
当时士大夫坐法皆不受测,远度己无赃,就测立三七日不款,犹以私藏禁仗除名。
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
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
至武康,远独设糗水而已。
彬去,远送至境,进斗酒只鹅而别。
彬戏曰:
“卿礼有过陆纳,将不为古人所笑乎。
”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
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
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
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
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人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择人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然其听讼犹人也,不能过绝。
而性果断,人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表言政状,帝每优诏答焉。
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
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
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
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
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
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
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
每戏语人云:
“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
”众共伺之,不能记也。
(节选自《南史·何远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择人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
B.人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择人尤穷者充其租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复习 语言文字 运用 词语 成语 熟语 练习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