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模拟卷六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10378755
- 上传时间:2023-02-10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74.03KB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模拟卷六解析版.docx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模拟卷六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模拟卷六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模拟卷六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生物卷(六)
(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细胞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人体活细胞中氢原子的数目最多
B.DNA和RNA分子的碱基组成相同
C.多糖在细胞中不与其他分子相结合
D.蛋白质区别于脂质的特有元素是氮
A [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相关内容。
人体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每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因而活细胞中氢原子的数目最多;DNA含有特有的碱基T,RNA含有特有的碱基U;多糖在细胞中可以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也可以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部分脂质中也含有氮元素。
]
2.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限制细胞长大的因素之一是细胞核的控制能力有限
B.细胞衰老时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
C.细胞核中可进行DNA复制和转录过程
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D [本题考查细胞核的功能、细胞增殖、细胞衰老、DNA复制和转录的有关内容。
限制细胞长大的因素有2个:
细胞核的控制能力有限和受到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的限制;细胞衰老时,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细胞核中可进行DNA复制和转录过程;细胞核是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场所,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
3.盐碱地中生活的某植物,其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从而降低Na+对细胞质基质中酶的伤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
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的吸水能力
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C [本题考查小分子和离子出入细胞的方式及特点。
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能逆浓度运输Na+,说明Na+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方式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该载体蛋白的作用结果使Na+运入细胞液,提高了细胞液浓度,有利于增强细胞的吸水能力,使植物更好地在盐碱地生活;由于该载体蛋白的作用,液泡内Na+浓度增大,有利于吸水,从而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
]
4.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线粒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
B.病毒增殖所需的能量,一定来自宿主细胞产生的ATP
C.酵母菌只有在缺氧的条件下,其细胞质基质中才能形成ATP
D.ATP中的能量可以来自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C [本题考查ATP的相关内容。
线粒体中大量产生ATP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该阶段伴随着氧气的消耗;病毒需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完成增殖,增殖所需的能量,一定来自宿主细胞产生的ATP;酵母菌为兼性厌氧菌,在有氧和缺氧的条件下,其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光合作用过程中合成ATP的能量来源于光能,呼吸作用过程中合成ATP的能量来源于化学能,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以转化成光能和化学能。
]
5.从种植于室内普通光照和室外强光光照下的同种植物叶片中,分别提取并分离叶绿体色素,结果如图。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室内 室外
A.室内植物叶片偏黄
B.室外植物叶片偏绿
C.室外植物叶片胡萝卜素含量>叶黄素含量
D.室内植物叶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
D [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
滤纸条上的色素带从上往下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从图形分析,室内叶绿素含量高于类胡萝卜素,室外则相反,A、B错误;分析室外,胡萝卜素的含量低于叶黄素;室内叶绿素a含量大于叶绿素b。
]
6.(2019·衡水中学五调)下列对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新配制的NaOH和CuSO4混合液,可检测待测样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B.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过程中,不需要细胞一直保持活性
C.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以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是否产生了CO2
D.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操作步骤是:
解离洋葱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C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需要先滴注NaOH溶液,摇匀后再滴注CuSO4溶液,A项错误;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过程中,需要细胞一直保持活性,B项错误;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基本步骤为:
解离洋葱根尖→漂洗→染色→制片→观察,D项错误。
]
7.(2019·衡水中学五调)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衰老细胞相比,幼嫩细胞内的自由水/结合水的值高
B.肌细胞中O2/CO2的值,细胞质基质中的比线粒体内的高
C.肌细胞中ATP/ADP的值,细胞吸收K+后的比吸收前的高
D.光合作用过程中C3/C5的值,停止供应CO2后短时间内的比停止前的低
C [肌细胞吸收K+消耗ATP,使ATP的含量在短时间内下降。
]
8.(2019·烟台期末)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的过程中,不都存在着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在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的细胞中表达的基因无差异
C.细胞癌变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DNA分子中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
D.成熟生物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过程是由基因调控的
D [在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的过程中,都存在着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错误;细胞分裂过程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在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的细胞中表达的基因有差异,B错误;细胞癌变是基因突变的结果,DNA分子中基因排列顺序不会变,C错误;成熟生物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过程属于细胞凋亡,由基因调控,D正确。
]
9.(2017·全国卷Ⅲ)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C [动物体内的激素可随血液循环到达相应的靶细胞,并与靶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A正确;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B正确;癌细胞可快速增殖,但其同化作用方式为异养,不具有自养能力,C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D正确。
]
10.(2017·江苏高考)牛雄性胚胎中存在特异性HY抗原,可在牛早期胚胎培养液中添加HY单克隆抗体,筛选胚胎进行移植,以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进行生物制药。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HY单克隆抗体由骨髓瘤细胞分泌
B.应选用原肠胚做雌雄鉴别
C.鉴别后的雄性胚胎可直接做胚胎移植
D.用HY抗原免疫母牛可获得相应抗体
D [单克隆抗体由杂交瘤细胞分泌,A错误;做雌雄性别鉴别应选择囊胚期的滋养层细胞,B错误;由于是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进行生物制药,则鉴别后的雌性胚胎可直接做胚胎移植,雄性胚胎没有意义,C错误;H-Y抗原免疫母牛,使其体内产生体液免疫,产生相应的浆细胞,获得相应抗体,D正确。
]
11.(2019·衡水中学五调)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叶片的有茸毛和无茸毛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
某研究小组经过大量重复实验,得到下表所示实验结果。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项目
亲本
子代
实验甲
有茸毛×无茸毛
有茸毛∶无茸毛=1∶1
实验乙
无茸毛×无茸毛
全为无茸毛
实验丙
有茸毛×有茸毛
有茸毛∶无茸毛=2∶1
A.该植物叶片的有茸毛对无茸毛为显性
B.亲本有茸毛植株能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基因型的配子
C.实验丙出现特殊分离比的原因可能是显性基因纯合致死
D.实验丙的子代随机杂交,下一代有茸毛基因的频率为0.125
D [由实验丙可判断无茸毛为隐性性状,且有茸毛纯合致死。
实验丙的子代中杂合子∶隐性纯合子=2∶1,若子代随机杂交,下一代有茸毛基因的频率约为0.25,D项错误。
]
12.(2019·潍坊期中)两只正常的果蝇交配,后代有603只雌果蝇和300只雄果蝇,对该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可能是父本携带常染色体隐性纯合致死基因并传给后代雄性果蝇
B.可能是亲本均携带常染色体隐性纯合致死基因并传给后代雄性果蝇
C.可能是母本携带X染色体隐性纯合致死基因并传给后代雄性果蝇
D.可能是母本携带X染色体显性致死基因并传给后代雄性果蝇
C [两只正常的果蝇交配,后代有603只雌果蝇和300只雄果蝇,说明雄性果蝇有致死现象,且致死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基因。
]
13.(2019·惠州二调)用DNA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无任何放射性元素标记的大肠杆菌,保温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保温时间长、短的控制对本实验的结果影响很大
B.搅拌的目的是:
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
C.充分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于上清液中
D.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能检测到32P,使实验结论更可信
C [用DNA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无任何放射性元素标记的大肠杆菌,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未侵入大肠杆菌体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体内增殖后释放出的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升高,保温时间长、短的控制对本实验的结果影响很大,A项正确;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B项正确;充分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C项错误;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能检测到32P,说明DNA是遗传物质,D项正确。
]
14.(2019·衡水中学五调)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一条mRNA链上能够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并合成若干条多肽链,结合在同一条mRNA链上的核糖体称为多聚核糖体。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组成多聚核糖体的化学元素有C、H、O、N、P等
B.多聚核糖体使每条肽链合成的时间明显缩短
C.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有水的生成
D.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时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B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表达,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多聚核糖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肽链,但每条肽链合成的时间是相同的,B项错误。
]
15.(2019·济宁市模拟)下列关于生物变异、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育种可以培育出新品种,也可能得到新物种
B.联会时的交叉互换实现了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
C单倍体育种过程中,经常先筛选F1花粉类型,再进行花药离体培养
D.无子果实的获得均要用到秋水仙素,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的数目变异
A [多倍体育种能够培养得到新物种,A项正确;联会时的交叉互换实现了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B项错误;单倍体育种过程中,F1花粉类型无法筛选,因为花粉的基因型看不到,只能筛选染色体加倍后代纯合子,C项错误;利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没有授粉的果实,也可得到无子果实,D项错误。
]
16.(2019·佛山质量检测)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假设在一个数量较大的群体中,男女比例相等,XB的基因频率为80%,Xb的基因频率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群体男性中的Xb的基因频率高于20%
B.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不可能生出患色盲的孩子
C.在这一人群中,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2%、10%
D.如果不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该群体中色盲的发病率会越来越高
C [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例,叫做基因频率,基因频率与性别无关,因此该群体男性中的Xb的基因频率等于20%,A错误;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女性可能是携带者,仍然可以生出患色盲的孩子,B错误;按照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女性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Xb的基因频率的平方,即20%×20%=4%,但男女性比例为1∶1,则XbXb的频率为4%×1/2=2%。
由于男性只有一条X性染色体,则男性的X基因频率就是基因型频率,为20%,但男女性比例为1∶1,则XbY的频率为20%×1/2=10%,C正确;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可以降低色盲的发病率,但是如果不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该群体中色盲的发病率不会越来越高,D错误。
]
17.(2019·北京市压轴卷)2018年12月1日是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的主题为“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
明确检测是知晓艾滋病感染状况的唯一途径,而明确感染状况又是有效治疗的前提。
下列有关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
A.HIV只侵入T细胞,所以不能通过检测HIV抗体判断是否感染HIV
B.人体初感染HIV后,T细胞和B细胞均可被激活而增殖分化,这两类细胞被激活的机理相同
C.HIV侵入人体后,影响机体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但不影响监控和清除功能
D.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均可特异性地识别HIV,但只有前者能发挥免疫效应
B [HIV主要侵染T细胞,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可以通过检测HIV的抗体判断是否感染了HIV,A错误;HIV侵入人体后,影响机体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也影响监控和清除功能,C错误;浆细胞不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但能产生抗体发挥免疫效应,D错误。
]
18.(2019·石家庄市高三一模)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鸢尾素的激素(一种蛋白质),在运动时会被释放到血液中,它不仅对突触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还能促进大脑中与记忆有关的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生长,研究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实验。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鸢尾素是动物体内微量、高效的信息物质
B.神经细胞膜上分布着与鸢尾素特异性识别的受体
C.施加了鸢尾素阻断剂的实验小鼠记忆测试表现比对照组好
D.增加体育锻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阿尔兹海默综合征(俗称老年痴呆)
C [由题干信息“鸢尾素能促进大脑中与记忆有关的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生长”可知,施加了鸢尾素阻断剂的实验小鼠记忆测试表现应比对照组差,C错误。
]
19.(2019·宜宾市高三模拟)体温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下列与人体体温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炎热环境中机体增加排尿量是促进散热的重要途径
B.寒冷环境中体温恒定是因为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C.人体骨骼肌细胞中产热量最多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
D.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但不能直接感受体温的变化
B [炎热环境中皮肤中汗液蒸发是促进散热的重要途径,A错;人体骨骼肌细胞中产热量最多的部位是线粒体,C错;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能直接感受体温的变化,D错。
]
20.(2019·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联考)将生理状态相同、大小相似的多只家兔均分为甲、乙2组,2组家兔分别注射一定浓度的胰岛素溶液和肾上腺素溶液,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甲组家兔血糖浓度下降,乙组家兔血糖浓度升高。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因缺少对照,该实验不能得出血糖浓度受激素影响的结论
B.实验开始前,应分别测量甲、乙两组家兔的初始血糖浓度
C.实验过程中,甲组家兔可能会出现行动迟缓甚至昏迷等症状
D.肾上腺素可能具有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的功能
A [依题意可知:
甲、乙两组实验形成对照,且实验开始前,应分别测量甲、乙两组家兔的初始血糖浓度,A错误。
]
21.(2019·开封市高三模拟)某实验小组用一定浓度的萘乙酸(NAA)溶液和激动素(KT)溶液探究二者对棉花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此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主根和侧根对NAA的敏感性不同
B.NAA能一定程度地消除根的顶端优势,而KT能增强根的顶端优势
C.NAA能抑制主根生长,KT能促进主根生长,且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
D.一定浓度的KT对NAA促进侧根生长的效应具有增强作用
C [据图分析,乙组中NAA对主根是抑制作用,对侧根是促进作用,因此主根和侧根对NAA的敏感性不同,A正确;甲、乙对比,说明NAA能一定程度地消除根的顶端优势;甲、丙对比,说明KT能增强根的顶端优势,B正确;甲、乙、丙说明NAA能抑制主根生长,KT能促进主根生长,但是不能说明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C错误;乙、丁组说明一定浓度的KT对NAA促进侧根生长的效应具有增强作用,D正确。
]
22.自然种群的增长一般呈“S”型。
假设某自然种群的数量为N,环境容纳量为K,S1~S5是“S”型曲线上的5个点。
根据如表所示数据,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曲线上的点
种群数量
(K-N)/K
S1
20
0.90
S2
50
0.75
S3
100
0.50
S4
150
0.25
S5
180
0.10
A.该种群的K值为200
B.S5不是该种群的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时刻
C.若该种群为蝗虫种群,则防治蝗虫应在S3之前
D.(K—N)/K的比值越小,种群增长速率越小
D [本题考查的是种群数量变化和种群增长“S”型曲线的应用的相关内容。
本题中K表示环境容纳量,N表示“S”型曲线上对应的种群数量,(K—N)/K表示未被利用环境容纳量的比例,当种群数量在S3点时N=100,(K-N)/K=0.5,K=2N,算出该种群的K值为200;种群数量越多,越接近K值,个体为竞争资源,种内斗争越激烈,S5点时,种群数量没有达到K值,S5不是该种群的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时刻;若该种群为蝗虫种群,在种群数量较小、种群增长率较小时防治,即防治蝗虫应在S3之前;当(K—N)/K的比值为0.5即N=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而过高或者过低时,种群增长速率都较小。
]
23.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某湖泊的水质持续恶化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有关
B.过度放牧导致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会变小
C.雾霾现象可自行退去,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使用化石燃料
A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环境问题等相关内容。
某湖泊的水质持续恶化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正反馈调节或人类持续排污有关;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会变小;雾霾现象可自行退去,环境由差变好,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使用化石燃料,排放过多温室气体所致。
]
24.某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草→鼠→蛇→鹰”,如图表示蛇摄入能量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食物链中的生物在数量上都呈正金字塔模型
B.蛇与鹰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E/A表示
C.由蛇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C+D+F表示
D.若大量捕猎鹰,蛇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
B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种群数量增长。
食物链中的生物在数量上不一定呈正金字塔形式,如一棵树上有很多昆虫;E表示的是鹰的同化量,A是蛇的同化量,同化量之间的比值表示的是能量传递效率;C表示的是蛇的粪便量,粪便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F是鹰的粪便,属于蛇的同化量,因此蛇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为D+F;大量捕食鹰,蛇的数量短时间内增加,但是由于其他因素的限制,种群数量不呈“J”型增长。
]
25.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接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
菌种
菌落直径:
C(mm)
透明圈直径:
H(mm)
H/C
细菌Ⅰ
5.1
11.2
2.2
细菌Ⅱ
8.1
13.0
1.6
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基除淀粉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营养物质
B.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
C.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
D.H/C值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
C [微生物的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A项正确。
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实验流程为取样→梯度稀释→样品涂布到鉴别分解淀粉的细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B项正确。
由题意可知,淀粉被分解后经稀碘液处理才能出现透明圈,淀粉分解需要淀粉酶的催化,图中两种细菌都出现了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说明以上两种细菌均能将淀粉酶分泌到细胞外来发挥作用,C项错误。
透明圈是细菌分解淀粉得到的,H表示透明圈直径,C表示菌落直径,因此H/C值可以反映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即H/C值越大,细菌分解淀粉的能力越强,D项正确。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分)
26.(9分)(2019·潍坊期末)下面图甲表示A、B两个品种大豆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将长势相同、数量相等的A、B两个品种的大豆幼苗分别置于两个相同的密闭透明玻璃罩内,在光照强度、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定时测定玻璃罩内的CO2含量所绘出的曲线。
请据图回答:
(1)据图甲分析,a点时,B品种大豆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是________;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影响更显著的大豆品种是________(填字母)。
(2)据图乙分析,30~45min期间两个玻璃罩内CO2含量相对稳定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同学分析后判定乙图中曲线②代表大豆A品种,曲线①代表大豆B品种,该判断是否合理?
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A品种大豆的某一叶片在25℃条件下暗处理1小时,该叶片质量(主要是葡萄糖)减少了2mg,之后光照1小时,经称重,光照后比暗处理前质量增加了5mg。
该叶片光照1小时产生的总光合作用量为________mg。
解析:
(1)据图甲分析,a点时,B品种大豆叶肉细胞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细胞呼吸,产生ATP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
图中两种大豆,A种大豆更适合在强光下生长,连续阴雨天光照弱,A大豆生长受影响更显著。
(2)植物在密闭容器中生长,光合作用速率大于细胞呼吸速率,容器中的CO2浓度降低;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容器中的CO2浓度不变。
(3)图乙中曲线②代表的植物光合能力强,曲线①代表的植物光合能力弱。
(4)将A品种大豆的某一叶片在25℃条件下暗处理1小时,该叶片质量(主要是葡萄糖)减少了2mg,说明A品种大豆的叶片在25℃条件下细胞呼吸速率是2mg/小时。
光照1小时,经称重,光照后比暗处理前质量增加了5mg,说明叶片光照1小时的净光合速率是7mg/小时,因此该叶片光照1小时产生的总光合作用量为9mg。
答案:
(每空1.5分,共9分)
(1)叶绿体、线粒体 A
(2)植物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与光合作用消耗CO2的量相等(或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
(3)不合理 光照强度未知。
当光照强度大于甲图中c点时,曲线②代表大豆A品种,曲线①代表大豆B品种;当光照强度小于甲图中c点、大于b点时,曲线②代表大豆B品种,曲线①代表大豆A品种
(4)9
27.(6分)(2019·武汉市高三调研)某草原中有黑尾鹿种群,也有其主要捕食者美洲狮和狼。
1905年以前,该地黑尾鹿群保持在4000头左右的水平,为了发展鹿群,美洲狮和狼被大量猎杀,鹿群数量开始上升,到1925年达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统一 考试 生物 模拟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