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领结构设计.docx
- 文档编号:1037605
- 上传时间:2022-10-15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351.47KB
驳领结构设计.docx
《驳领结构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驳领结构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驳领结构设计
驳领结构设计
驳领结构设计
【摘要】本文阐述了一种驳领结构设计的新方法。
建立驳
领的基本结构和驳领基础纸样,并以基本结构为基础,通过
对基础纸样的操作变化,设计驳领变化款式的造型结构。
【关键词】驳领基本结构基础纸样应用设计
DESIBNINGNOTCHEDCOLLARCONSTRUCTION
【Abstract】Thearticleistherepresentofamethoddesigningnotchedcollarconstruction.Foundingthebasicconstructionofnotchedcollarandthefoundationpattern.Andbasingtheconstruction,designingdifferentnotched
✧座高减0.5~1厘米,一般西服领的领座为2.5~3厘米之间,外翻部分高为3.5~4.5厘米,其相差在1~1.5厘米之间;用双点划线连接上下翻折点,即为翻折线;
✧绘画驳头造型线:
沿翻折线折转样板纸;画串口斜线,高度位置及斜度视具体设计而定;作翻折线的垂线,长8厘米(驳头宽),并与串口线相交,交点为驳头折角,造型线以弧线连顺;
✧绘画领角造型线:
在串口线上确定驳口宽3~4厘米,再从此点作领角斜线,构成驳口,驳口角度视领子的领角造型而定,领角长与驳口宽相等,在肩斜线上领子外缘止口离颈侧点约2~2.5厘米,造型以弧线连顺;
图二
(2)所示。
✧展平纸样,描绘驳头造型线,串口线延长过翻折线,与过颈侧点的翻折线平行线相交于B点,描绘轮廓线;以翻折线为对称轴,作B点的对称点A;
✧过A点向上作翻折线的平行线,再在此平行线上,从上平线向上取定量10厘米,过点作垂线,长3~4厘米(视领座高低及面料的特性而定,通常以领座高加0.5~1厘米),标为C点,连接AC为领底线的辅助线,可见领底线曲弧度是由AC与翻折线延长相交的夹角所决定,此夹角大,领底线曲弧度就大,反之就小,它们是成正比关系;从A点向上测取前后领圈线的长度,过点向左作AC的垂线,为领中线,取领高6~7厘米;
图二(3)所示。
✧描画领子轮廓线,领底线下三分之一处凹进0.5厘米左右;领子外缘轮廓线画顺,与领中线相交处保持垂直状;
图二(4)的所示。
✧复制领子部分结构,制作成驳领基础纸样,作为驳领结构变化设计的操作纸样。
在此纸样上标示颈侧翻折点的对位点和翻折线的对照线。
二、领底线曲弧度与外缘轮廓线的关系
一般驳领的领座为2.5~3厘米之间,外翻部分高为3.5~4.5厘米,其相差在1~1.5厘米之间。
上述驳领的基本结构是基于一般领座和外翻领的高度设计的,其领底线、领圈、外缘轮廓线及后片领外翻折效果线之间关系如图三所示。
C点过颈侧点至后颈点D与领底线EF相等;AG就是领外翻折效果线,它与外缘轮廓线AB相等。
这样领子才能依设计要求翻折,这也就是获得理想翻折效果的原理——AB=AG。
有些驳领要求有较多的外翻折量,即外翻领较高,特别是应用于大衣等服装上的驳领。
随着外翻折量增高,与领座高的差距也就增大,通常相差超过3厘米以上,甚至更多,这时领子的外缘轮廓线就随之加长。
如图四所示。
从图中所示可见,驳领外翻折量增高,则需要相应增加外缘轮廓线长度以满足的这种变化。
分析图示,可看出领子外缘轮廓线是服贴于后背、肩部表面的,随外翻折高度增加,领子外缘轮廓线向下移而增长,在肩部出现裂口。
可见只要通过领子纸样外缘止口剪切展开,就能使外缘轮廓线增长,同时会使领底线曲弧度增大。
如图五所示。
示例中领外翻效果线AG,因外翻折量增大,离后颈点和颈侧点的距离均随着增大,其弧线长度也就相应增长。
在操作纸样中部设置剪切线,剪切展开后,领底线曲弧度随之增大,同时领中线BF也就跟着倾斜,使领子外缘轮廓线增长,并满足AB=AG。
这样就找到了领底线曲弧度和外缘轮廓线随翻折量变化的依据——后片领子外翻效果线。
在具体设计中只要准确测量后片领外翻效果线AG长度,并核对与领子外缘轮廓线的适合度关系,通过纸样剪切展开等操作,就能准确处理领底线曲弧度和领子外缘轮廓线的关系,满足驳领外翻折不同高度的造型变化。
三、驳领结构设计应用
应用设计就是指运用上述驳领基本结构和基础纸样设计各种驳领造型的结构。
(一)串口式驳领结构及变化设计
串口式驳领指有串口线的驳领款式,常见的有普通西服领、枪驳领、蟹钳领等。
1、枪驳领。
驳头造型为枪尖形而得名,枪尖的造型可以是尖角,也可为圆角。
枪驳领常见为双排扣造型。
当然,并非双排扣都是枪驳领,同样枪驳领也并非只应用于双排扣,单排扣及其它门襟设计也都可以应用枪驳领。
【设计与制作】
图六
(1)所示。
✧双排扣结构,叠门量加放5~7厘米;横开领也可按[1/10胸围]计算,从颈侧点向内2厘米确定颈侧翻折点,采用双点划线连接翻折线;
✧沿翻折线翻折样板纸,绘画驳头和领角造型线;
图六
(2)所示。
✧展平纸样后,描画驳头造型线、领圈线;以前中线为中心,对称确定双排扭扣位;
✧将领子基础纸样的对位点与颈侧翻折点准,并用图钉固定;旋转驳领基础纸样,使翻折对照线与翻折线重合,固定纸样;
图六(3)所示。
✧
延长驳领基础纸样的领底线与领子串口线相接,并标示为A点;从A点向上测取前后领圈线的长度,领中线高7厘米;
✧绘画领子轮廓线,注意领中线与上下止口线相交处保持垂直状。
2、蟹钳领。
驳口造型像蟹的两只大钳而得名。
在结构上与枪驳领基本相同,区别在于蟹钳领驳口有适度展开,领角与驳头角长度相等;而枪驳领的驳口完全啮合,驳头角长于领角。
结构设计如图七所示。
(二)无串口驳领结构及变化设计
无串口驳领也称连驳领。
这类驳领的领子与驳头部分连为整体,领面无串口线,主要造型变化在于外缘轮廓,譬如青果领、香蕉领、燕子领等。
这类驳领运用基础纸样时,纸样的领角方向宜朝向前中线放置,操作更方便。
1、青果领,又称香蕉领。
领子翻折部分狭长,外观造型像青果或香蕉。
这种领子常见于礼服,直开领较深,且门襟常常无叠门,而设计为扎钩式扭扣闭合。
【设计与制作】
如图八所示。
✧如前面所述绘画前中线、确定翻折点、横开领、颈侧翻折点及用双点划线连接翻折线;
✧绘画驳头造型线;过颈侧点,作前中线垂线,与驳头造型线相接,用粗实线描画衣片轮廓线;
✧驳领基础纸样的领角朝向前中线,对位点与颈侧翻折点准,并用图钉固定,旋转驳领基础纸样,使翻折对照线与翻折线重合,固定纸样;
✧
颈侧点向外0.3~0.5厘米作点,从此点向上量取后领圈线的长度;领中线高6.5厘米,绘画领子轮廓线;注意:
领中线与上下止口线相交处保持垂直状;领子外缘止口轮廓线顺接。
2、燕子领。
无串口线,连驳领的变化款式,领子与驳头整体设计为燕尾造型,直开领一般不深,翻折点相对较高。
结构设计见图九所示。
(三)驳领翻折量的变化设计
驳领翻折量是指驳领后中线外翻部分的高度。
前面已就领子外翻高度变化带来的领底线和外缘轮廓线的变化及处理方法作了讨论,下面通过实例以验证。
示例款式见图十,该款为双层式驳领,领座相对较高约3.5~4厘米,外翻折高约8厘米,后中线领总高约12厘米左右。
【设计与制作】
图十一
(1)所示。
✧
如前面所述绘制前中线、加放叠门、确定翻折点、横开领、颈侧翻折点及用双点划线连接翻折线;
✧驳头宽5厘米左右,圆弧形造型;领子外缘止口离颈侧点约5厘米左右,并标示为A;
✧后衣片肩斜线与前衣片对齐摆放,颈侧点相对准;绘画领子外缘轮廓线:
离后颈点4厘米左右作点B,过B点作垂角,从前片领子外缘造型线A点顺画领子后背部分的翻折效果线至B点,用软尺准确测量AB的弧线长度;
图十一
(2)所示。
✧展平纸样,描画驳头和领子造型线;
✧驳领基础纸样的领角朝向前中线,对位点与颈侧翻折点准,并用图钉固定,旋转驳领基础纸样,使翻折对照线与翻折线重合,固定纸样;
✧离驳领基础纸样领底线0.5厘米左右作平行状弧线,弧线长与前后领圈线相等;领中线高取12厘米,并作垂角,标点为B;领底线向下顺画至领角延长线2厘米处相接;
✧在驳领基础纸样的中部,设置二条剪切线;
图十一(3)所示。
✧从驳领基础纸样外缘止口向底线剪切纸样,并适度展开,调整展开量,使AB两点外缘轮廓线长与本图
(2)中测量的后片AB两点弧线长度相等;绘画领子轮廓线。
综上所述,驳领结构设计的方法是以驳领基本结构为基础,运用驳领基础纸样设计不同造型款式的驳领结构。
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
在前衣片上直接绘制领子、驳头,既直观又准确,易把握领子与服装整体的造型关系;运用基础纸样操作来确定领底线曲弧度和领子外缘轮廓线的变化,摒弃了数学计算和经验性,使领底线和外缘轮廓线可随领子造型不同而变化,且能与领子翻折效果相吻合,结构合理,成功率高。
2003/10/2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