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秘籍 doc.docx
- 文档编号:10373571
- 上传时间:2023-02-10
- 格式:DOCX
- 页数:50
- 大小:51.94KB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秘籍 doc.docx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秘籍 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秘籍 doc.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秘籍doc
-1-目录
一、题材类
写景诗
即事抒怀
山水诗
边塞诗
送别
思乡怀人
咏物诗
节令诗
题画
闺怨诗
咏史诗
二、答题模式类.
炼字型
分析意境型意境意象情感
分析句意型
分析主旨型
人物形象性
鉴赏景物意象型
观点不同型
二、技巧类
修辞的作用
拟人、借代、比喻、夸张、设问、反问、双关、用典、衬托、2对比
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
手法多种感官
一字统领型
一句铺垫型
承上启下型以景结情型
层层递进型
卒章显志型
题材类
一.写景诗
一.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
分析。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1答分别是“明”和“出”(步骤一)无手法因
此步骤二省去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
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
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
-3-“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步骤三。
表现作者对新晴后
的美丽风光的喜爱之情步骤四。
分析考查方向炼字。
答题步骤选字+手法+字的含义形象化的描述分析+效果情感
+手法效果
2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步骤一时间农人全家在农田
里步骤二地点忙步骤三特点于耕作的景象。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
步骤一结构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
亩”的景象。
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
幅画面活了起来步骤二内容。
分析第一问是写景诗经常考查的内容。
答题步骤时间+地点
+事件有时是意象+特点
第二问问好处实际上就是画面的作用。
答题步骤结构+内
容
二.夜归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
析。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
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4答案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
(步骤
一)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
态。
(步骤二)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
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
现出归家的心切。
步骤三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
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
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步骤四
分析题目往往可以统摄全篇。
结合全诗分析一定要一句一句
的分析。
2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
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
青灯之下诗人日
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
(步骤一)诗
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
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步骤二)
分析问情感不能光回答情感。
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运用什
么手法通过什么样的内容画面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三
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
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
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
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4分
-5-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
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4分
答案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步
骤一)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步骤二)
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步骤三
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步
骤四4分
分析回答用总分结构。
时间地点特点的总括句子+一个意象一
个意象的分析。
2.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
(步骤一)作者将城
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步
骤二)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
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
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步骤三(4分)
分析回答手法一定要回答完整修辞+确定内容
回答情感运用什么手法通过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
情感。
二.即事感怀诗
分析即事感怀诗要注意
①“事”作者写了什么事或者说是什么事触发了作者的思
绪6②“怀”要体味诗人抒的是什么“怀”所抒之“怀”是否
深挚感人。
重点和难点是第二点“即事”是为了“感怀”
这一点一定要紧记。
一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
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答⑴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希
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析题中所谓“贯穿全篇”即“微风”在以下三句诗中都有体现。
按照这个思路去揣摩下面三句推开门又使竹动的不可能是“故
人”因为作者用了个“疑”字应该是微风枝上露何以滴下
本来没风也可以自然下滴的但想到题目的提示当然就可以
理解为是微风吹下的“入幌”“拂绿琴埃”主语是什么不可能
是人难道要让朋友来替自己拂去琴上的尘埃所以主语也应
是微风作者希望微风掀帘进屋拂去琴上的尘埃。
-7-答⑵清冷、幽静析喧闹的环境又如何会有“时
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如些细腻的感知景语即情把环境渲
染得如些清冷、幽静是为了表达孤单、寂寞的心情。
答⑶“为拂绿琴埃”析暗用俞伯牙、钟子期有关知
音的的典故。
伯牙的琴声只有钟子期能听懂钟子期是他的知
音。
钟子期不在伯牙也就没有弹琴意绪。
琴上为何积满尘埃
长期没弹。
为何长期没弹像伯牙一样没有知音欣赏。
作者希
望风拂去琴上尘埃就是希望朋友到来自己重新弹琴。
什么时候
故人真能如风来似的掀帘进来我当重理丝弦一奏绿琴以
慰知音那有多么好啊“何当”二字既见出诗人依旧独坐室
内又表露不胜埋怨和渴望双关风与故人结出寄思的主题。
二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①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明末投身
反宦官、权贵斗争。
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入清后
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
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8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②"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
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③一般人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
请指出顾炎武这首
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AA项是"日惊秋老"解释为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
催人衰老是错误的说法应理解为天象的自然规律的更替使
人已青春的年华不再。
②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中心。
阅见证。
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
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③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者深沉凝重。
解析该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
情绪紧密结合在一起熔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
凝重的风格。
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龙标野宴
李白王昌龄
扬花落尽子规啼沅溪夏晚足凉风
闻道龙标过五溪。
春酒相携就竹丛
我寄愁心与明月莫道弦歌愁远谪
随风直到夜郎西。
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9-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
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
作者以此统摄全诗。
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
“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三.山水田园诗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溪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
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
深处引发思想情感。
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
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
的。
答案诗句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思想情趣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
美。
如何体现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
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
二渭川田家10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
答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
围绕“归”字
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侣、蚕儿
造窝、农夫絮语。
三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tà闯进门来。
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
写开门见“山”“两山”
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内容。
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
风光的盎然生机。
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
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四.边塞诗
一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1-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
●鉴赏点拔王昌龄的边塞诗或是歌颂边塞健儿从军报
国、建功立业或是反映战争对人民生活的破坏。
风格或悲凉
慷慨或缠绵婉转。
从该诗二、三句可以看出本诗主要表现
戍边将士浓郁而缠绵的思家之情。
解答第一题要把内容理解
和情感表达结合起来。
随着舞蹈的变换琵琶翻出一曲曲“新
声”让人爱听又怕听因为那“听不尽”的曲调总离不开“离
别情”啊欲是翻新琵琶语欲是搅扰思乡情鲜明的对照手
法强化了“边愁”的深重。
第二题从表达方式来设题。
该诗前
面叙事最后以写景收束描写出一幅悲凉而又壮阔的秋月高
挂图把戍边将士“不尽”的怀乡思绪融注在典型的意象中
意蕴丰富引人联想这就是创设意境寓情于景。
参考答案
1不矛盾。
这样的对照手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
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
以情作结寓情于景创
造意境含蓄无限。
二
望蓟门
祖咏
燕台①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12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②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③。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①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
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
唐代的范阳道以今北京
西南的幽州为中心统率十六州为东北边防重镇。
它主要
的防御对象是契丹。
②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
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
西北边防地带。
③蓟门的南侧是渤海北翼是燕山山脉带山襟海。
1在开篇两联中作者触景生情其中哪一字起到了诗眼的作
用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为何产生这种感受。
2尾联中作者运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终军请缨的典故。
请结
合诗句分析其作用。
答案16分。
分析表述意思接近即可“惊”。
1分首
先是因为军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迭可见军营中号令之严
肃1分其次是在严冬初晓、积雪万里的时候1分作
者远望到在半空中猎猎飘扬高悬的旗帜1分这种肃穆的景
象暗写出军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
1分边防地带
如此的形势和气氛自然令诗人心灵震撼了。
1分
25分。
意思接近即可诗人虽则早年并不如班超
1分可是见此边营士气却也雄心勃勃1分要学书生
终军向皇帝请发长缨为国立下奇功。
2分末二句水到渠
成地顺应“客心惊”结束全诗。
1分
-13-三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
城今河南兰考人。
历侍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
思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
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答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
“别
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2答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
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
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
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
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五.送别诗
一丹阳送韦参军暮春浐水送别
严维韩琮
丹阳郭里送行舟绿暗红稀出凤城①14一别心知两地秋。
暮云楼阁古今情。
日晚江南望江北行人莫听宫前水
寒鸦飞尽水悠悠。
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
明。
4分
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
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对历史以及对社会
的感慨。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4
分
2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
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
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三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
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
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
什么作用
-15-⑴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
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
起承上启下。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
体说明。
⑵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
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
表现思念之切。
意思答对即可
三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
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
的神情2分
1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青烟。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
4分
2精于练字巧用衬托。
“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
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
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六.思乡怀人
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1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
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①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
诗人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②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
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
鉴赏体会。
答②A。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挑选
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
臆显得深沉含蓄。
B。
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
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
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
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
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
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
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
二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l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
l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本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
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
用“见”就将
-17-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
想。
2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
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评价。
请你找出来并作简
要的分析。
2“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
恐”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
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乡思。
三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
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
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⑴表达了作者飘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又”
字暗示
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⑵“满林残照见旧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
加分析。
⑵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⑶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18⑶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
语言朴素
真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七.咏物诗
一
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分析其寓意。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
于文意也可通。
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答案1托物言志。
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
们必定无好下场。
2“清霜”是指人间正气。
用“天地”好。
“天地”着眼于空
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的浩然之态且表明正气始终存在
时间上“秋后”与“清霜”重复空间上体现不了正气的始
终存在。
二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
形可悯其志可嘉。
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
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
-19-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
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
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
也可以说作
者以"一片影"自喻。
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
亲朋离散天各一方。
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
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
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
的高远追求。
2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
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
三
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这首诗写了几种画眉鸟是怎样写画眉鸟的
2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这首诗写了两种画眉鸟一是林中的一是笼中的。
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画眉鸟。
前者在林中“随意移”、“自在
啼”自由自在后者锁于金笼之中完全没有自由。
2这首诗借鸟咏怀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之情和对束缚个性、
窒息性灵的憎恶之意。
八.节令诗20一清明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①。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上联出自《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祭余”是剩
余的祭品下联“士”指介之推。
1诗歌的首联描写了哪两幅画面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
感3分
答1一方面是桃李欣欣而笑万物复苏的初春图景另一
方面是清明扫墓时的悲凉的野田荒陇景象。
作者以一“笑”字
既写出大自然的生机盎然也写出自己内心的喜春之情。
以一
“悲”字写出了由清明引发的生死感慨。
2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3
分
2作者运用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
《孟子》“齐人有一妻
一妾”章中的齐人“乞祭余”还不算还要向妻妾炫耀与此
相反像介之推这样的人物甘愿烧死在绵山中也不出山其
气节风骨之高重又如何在对比中作者讽刺了向权贵谄媚的
卑鄙小人赞扬了受迫害也决不改变操守的有气节之士。
二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21-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秘籍 doc 高考 语文 诗歌 鉴赏 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