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八年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10366860
- 上传时间:2023-02-10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0.27KB
北师版八年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docx
《北师版八年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版八年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版八年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北师版八年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以新课程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式学习”的三大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我选择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这节内容作为今天的教学案例。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设计思路、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谈一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及地位
1.教材内容: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生物第8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内容,课中安排了“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等分析活动,讲述了什么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如何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这三方面内容,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2.教材地位:
本节内容既涉及前面所学的生态系统相关部分的知识,又是对教材始终贯穿的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终结诠释。
目的在于培养人们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
因此,上好本节课的知识,对学生、乃至环境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通过分析生态瓶的制作及“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的活动,说出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通过分析生态瓶、凯巴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简述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原因
2、能力目标
(1)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图文资料及信息的能力
(2)解读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曲线图,培养处理信息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3)养成相互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4)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形成对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关注,养成尊重生态系统自身规律的习惯,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2)形成生命科学价值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
(2)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2、难点:
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
一方面,学生在七年级学习的生物学时就已经接触过一些生态学知识,如今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内容,为本节授课提供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课中的一些知识点如:
生态系统的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等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因此在知识的掌握上还存在很大的难度。
另一方面,八年级学生已开始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在一定生物学的经验基础上,能充分完成课前的准备工作,能够找寻到周围存在有关生态学的现象。
本节课应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创造充分机会让学生拥有成功的喜悦,在和谐的氛围中探究并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主动学习,学有所获。
三、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2、探究发现法3、讨论法4、观察法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找到快乐。
四、设计思路:
课前准备:
教师提前制作好凯巴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变化示意图”的动画及课堂内容相关的ppt,并准备好剪贴画(包括草、鼠和蛇)
给学生布置两个课外任务:
1、让学生制作生态瓶、观察记录其中生物的生活时间,用数码相机拍下相关照片。
2、收集有关“生物圈2号”的资料并分析失败原因;收集有关人为破坏环境的资料。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开发和利用课本和网络等多种资源,拓宽学习渠道,改进单一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使用信息
课程设计思路:
生态瓶的制作交流复习并引入新课10min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阅读资料并思考5min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1、分析凯巴森林的15min
的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采用动画)
2、完成探究活动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结合图片、资料进行情感教育10min
复习和课堂练习巩固知识5min
五、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及目标
引入
新课学习
1、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学生演示他们制作的生态瓶图片,交流生态瓶的制作过程,随后说明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
由此复习旧课:
组成生态系统需要有哪些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又是什么?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有的生态瓶中的生物存活时间较长,有的生态瓶中生物就很快死亡了,(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基本条件)从而进入新课:
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旦受到内在或外来因素的影响,这种稳定性会发生一定变化,从而影响到生物的生活。
①组织学生阅读课本82页活动“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资料的第1自然段,并写出凯巴森林中存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通过学生对生态瓶和书本活动的资料的分析,使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了初步的了解。
思考并回答讨论题第1题:
1906年以前的凯巴森林是什么状态?
②教师小结学生的答案,根据凯巴森林的变迁,解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具体内容。
①结合凯巴森林的例子,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分析为何这样的生态系统能够维持稳定,过渡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知识点的讲解。
②演示凯巴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变化示意图”(动画),该图横轴表示的是时间,纵轴表示生物数量,教师逐步演示各种生物的出现,指明在生态系统中,植被作为生产者首先出现,随着植被生长茂盛,引来了黑尾鹿。
黑尾鹿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减少,但同时也引来了肉食动物,但是随着肉食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鹿的数量相对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
说明植被、植食动物、肉食动物三者出现的时间关系,并解释“通过捕食与被捕食、三类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最终维持着森林的稳定状态。
③指出在其他的生态系统中也存在类似的现象,如草原生态系统,引导学生阅读书本84页有关草原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内容,分析写出其中存在的食物链,让学生运用凯巴森林的“生物数量变化示意图”的相关分析过程,进行课本图23-11《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的解读。
随后,教师播放草原植被的动态变化图。
展示生态瓶并交流
回忆旧知识并回答
初步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这一名称
思考并小组讨论
笔记
解读相关的曲线图,学生初步具有处理信息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程序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及目标
3、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
4、巩固复习
④针对“草原生态系统是如何维持稳定的?
”完成一个探究实验的设计。
探究:
草原生态系统是如何维持稳定的?
提出问题:
草原上的各种生物数量应该有什么样关系时,该生态系统才能维持稳定?
作出假设:
草原上的各种生物的数量达到一定比例时,草原生态系统才能维持稳定。
设计实验过程:
提供给学生以下的生物图片,学生选择合适数量的生物组成食物链
学生拿出课前发下的剪贴图,剪贴图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草、老鼠、狐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请两组学生代表在黑板上贴出所设计的食物链,并说明数量关系和设计的理由。
再请其它同学对所贴出来的食物链分析,如何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
最后由学生归纳总结:
为什么草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一定数量比例的各种生物、保证正常能量流动的食物链或食物网)此时让学生结合所做的生态瓶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有的生态瓶没能够维持稳定,是因为不具备自我调节能力,即可能在数量关系和能量的正常流动方面存在问题)
⑤由凯巴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中得出结论:
所有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因此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即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84页,有关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的内容。
(生态系统发生一定的变化或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它可以通过内部的自我调节,克服系统内部的变化和外来干扰因素的影响,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
)
①通过设问“生态系统能够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各种生物维持的一定数量比例保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平衡状态,那么它的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不是没有任何限度的?
”引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
②学生看书第85页,首先学习什么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同时指明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两类,在讲述自然因素方面,是通过放映图片来说明当外力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时,就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
如火山爆发、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
通过提问:
“还有没有其它因素能够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引导学生结合活动“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的第2、3个问题,指出人为因素也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原因,而且是目前的主要原因。
此处是通过学生课外收集的资料来进一步说明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得课堂更具有说服力和感召力
③通过问题串“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
”“如果生物圈这个生态系统也被破坏了,那地球上的生物还有家可寻吗?
”引入生物圈2号,学生展示所收集关于生物圈2号的材料,并从生物圈2号实验失败的原因中得出结论:
人类和其他生物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只有一个,那就是生物圈。
在此处强调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成员,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身规律,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结束新课学习后,再次进行情感教育。
并进行课堂知识的巩固复习:
1.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试验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没有加网罩的草地反而长的较好。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植被破坏B环境污染
C食物链被破坏D缺水干旱
2.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稳定的原因主要是()
A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
B缺少干旱
C自动调节能力
D食物链破坏
并指导学生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在另一个层面上完成知识的强化。
小组成员分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交流
思考并发言
阅读书本并理解什么是生态系统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听讲并记录
思考并观看图片
形成爱护环境、尊重自然规律的观念
情感升华
巩固知识,完成练习
六、板书设计
第3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含义:
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三、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
1、自然因素
2、人为因素
七、布置作业:
《伴你学生物》第23章第3节相应的练习
八、教学效果预测:
本课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命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本课有三个方面值得肯定:
①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的教学因素来全面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自制生态瓶”“探究草原生态系统如何维持稳定的”寓教育于任务活动中,让学生感悟、体验学习的乐趣。
②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把所学的知识以直观的图解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主体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归纳以及总结等等过程主动地构建新知识;③既关注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又关注了学生的生存发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同时竞争意识的注入,使学生情绪高涨,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一节课时间及其有限,在课堂教学中要争分夺秒,本节课出的问题有较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学生通过思考就能轻松回答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学生思路打开了,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就有了一定的把握,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北师版八 年级 生态系统 稳定性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