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基础操作手法.docx
- 文档编号:10365614
- 上传时间:2023-02-10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3.85KB
超声基础操作手法.docx
《超声基础操作手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声基础操作手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超声基础操作手法
超声基础培训
一.操作手法
1.体位
(1)平卧位:
最常用.
(2)左侧卧位:
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体位。
(3)右侧卧位:
显示左外叶特别有用.
(4)坐位或半卧位。
2.探头部位可分为右肋下、剑突下、左肋下、右肋间四处
二.肝脏右叶最大斜径
1.测量标准切面:
以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
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
正常成年人12-14cm。
三.肝脏右叶前后径
1.测量标准切面:
第五或第六肋间肝脏右叶的最大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
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
正常成年人8-10cm。
四.肝脏左叶厚度和长度经线
1.测量标准切面:
以通过腹主动脉的肝左叶矢状纵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向上尽可能显示隔肌。
2.测量位置:
左叶厚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前后缘最宽处的肝包膜(包括尾状叶),测量其最大前后距离,左时长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的上下缘包膜处与人体中线平行。
3.正常参考值(cm):
肝左叶厚径不超过6cm,肝左叶长径不超过9cm。
五.门静脉及胆总管的宽度
1.测量标准切面:
以右助缘下第一肝门纵断面为标准测量切面,胆总管要求尽量显示其全长至胰头后方。
2.测量位置:
门静脉测量要求在距第一肝门1—2cm处测量其宽径,胆总管测量要求在其全长之最宽处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
门静脉主干宽度(内径)1.0~1.2cm,胆总管宽度(内径)0.4~0。
6cm.
六.脾脏厚度
1.测量标准切面:
左肋间脾脏斜切面,要求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
测量点选在脾门边缘至脾对侧缘之垂直距离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
正常成年人不超过4cm。
七.脾脏长度
1.测量标准切面:
左助间脾脏斜切面.尽量显示脾的全长,同时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
测量点选在脾上下极的包膜处.
3.正常参考值(cm):
正常成年人不超过12cm。
第二节胆系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一.胆囊测量
1.胆囊长径。
胆囊颈部到底部的长度.在胆囊有折叠的时候,应分段测量,长径应为各段的和。
正常值:
小于8cm。
2.胆囊横径:
为胆囊体的最宽径.正常值:
通常小于3。
5cm。
3.胆囊壁厚径:
正常值:
小于2。
5mm。
二.胆管测量
1.肝外胆管:
上段与门静脉腹侧伴行,其内径小于同水平门静脉内径的l/3;下段与胰头后方(胰腺段)、下腔静脉前方下行,其内径小于8。
smm.正常胆总管内径随年龄增加,老年人可达10mm.
2.肝内胆管:
位于门静脉左、右支腹侧,其内径多小于2mm。
第三节胰腺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目前关于正常胰腺的超声测值尚无统一的标准,多数作者以测量胰腺的厚度(前后径)为标准。
具体方法:
一.胰头的测量
1.选择切面.胰腺长轴切面,将胰头部显示清楚;
2.测量部位:
在下腔静脉的前方测量,测量一般不包括钩突
3.正常参考值(成人):
≤2.5
二.胰体的测量
!
.选择切面:
胰腺长轴切面,将胰体部显示清楚:
2.测量部位:
在腹主动脉的前方垂直线进行测量。
3.正常参考值(成人):
≤2.0cm
三.胰尾的测量
1.选择切面:
胰腺长轴切面,将胰尾部显示清楚:
2测量部位:
在腹主动脉的左缘或脊柱左缘进行测量;
3.正常参考值(成人):
≤2.0cm
第四节肾脏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一.肾脏长度(上下径)测量
1.测量切面:
肾脏冠状切面或矢状切面的最长切面。
2.测量位置:
将测量游标分别放置在肾脏上下极顶端的包膜处。
3.正常参考值(成年、cm):
男性:
10。
6土0。
6:
女性:
10。
4土0。
6。
二.肾脏宽度(左右径)测量
1.测量切面:
肾门部短轴切面,或肾脏冠状切面
2.测量位置:
测量游标分别放置在近肾门与肾脏最宽部的两侧包膜处。
3.正常参考值(成年、cm):
男性:
5。
6土0.5;女性:
5.4土0。
4。
三.肾脏厚度(前后径)测量
1.测量切面:
肾门部短轴切面,或肾脏矢状切面。
2.测量位置:
将测量游标分别放置在肾脏最厚部的两侧包膜处.
3.正常参考值(成年、cm):
男性:
4。
2土0.4:
女性:
4。
0土0。
5.
正常肾的大小有较大出入。
一般男性肾脏大于女性,左肾大于右肾。
在实际超声诊断中,并不因为肾的大小略有出入而影响其诊断结果,只有当肾脏过分巨大或缩小时才有诊断意义。
而对肾实质的厚度,尤其是肾皮质的厚度减薄意义较大。
第五节膀胱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膀胱径线和容量测量
1.测量切面与部位:
膀胱的最大纵断面:
测量膀胱长径(上下径d1)
膀胱的最大横断面:
测量膀胱厚径(前后径d2)
测量膀胱宽径(左右径d3)
2.按容积公式计算膀胱容量:
V(ml)=0.5dl·d2·d3
3.正常值:
350~500ml
注;有多种膀胱容量计算公式,各有其特长.
第六节前列腺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正常前列腺的超声测值,可因检查途径及超声仪的类型和检查位置、探测角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此介绍经腹部检查的测量方法.
一.测量切面与部位
1.腹部横断面(前列腺的斜冠状断面)
宽径测量(左右径):
左侧边界至右侧边界的最大径.
厚径测量(前后径):
前缘边界至后缘边界的最大径。
2.腹部纵断面:
(前列腺的矢状断面)
长径测量(上下径):
上缘边界至下缘边界的最大径。
二.前列腺测量正常值
为简化的平均值:
长径3cm,宽径4cm,厚径2cm.
三.前列腺体积计算(V):
三径乘积的半数值.即V=l/2(L·D·W)
第七节妇科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一.子宫
需测量三条径线,子宫体纵径、横径及前后径。
1.子宫纵径(上下径)测量;
(1)测量切面:
子宫矢状切面。
需清晰显示子宫底至宫颈内口、肌层与子宫内膜前后两层对称切面。
(2)测量位置:
宫体:
子宫底外缘至子宫颈内口之间距离.宫颈:
宫颈内口至宫颈外口之间的距离。
(3)正常值:
宫体5。
0土1。
0cm。
宫颈2。
5-3。
0cm。
2.子宫体横径(左右径)测量:
(1)测量切面:
子宫冠状切面。
需横切子宫,于宫体中部、图像呈椭圆形最大切面时(不能在呈三角形图像处)进行测量。
(2)测量位置:
通过子宫体的最大左右径.
(3)正常值:
4.3土0.73cm
3、子宫作前后径测量(也是测量子宫内膜前后两层外缘之间的距离):
(1)测量切面:
与子宫纵径测量平面相同。
(2)测量位置:
与子宫纵经相垂直,测量最大前后距离。
(3)正常值:
4.3士0.9Cm
二.卵巢
也需测量三条径线,纵径、横径及前后径。
1.测量切面:
与子宫测量切面相同,进行纵径、横径及前后径的测量。
当卵巢不易辨认时,可让患者斜卧位,通过充盈的膀胱作透声窗扫查对侧的卵巢,并进行测量.
2.测量位置:
通过卵巢的最大径线.
3.正常值:
由于卵巢大小与年龄等因素有关,常用体积公式:
长×宽×厚/2,正常应小于6ml.成年妇的卵巢大小约4cm×3cm×1cm。
4.观察并判断有无卵泡发育及是否成熟和排卵。
第八节产科超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一.妊娠囊(GS)
胎囊一般在5~6周可见.
1.测量切面:
在膀胶适度充盈下,取子宫纵切面测量妊娠囊最大纵径及前后径,在子宫横切面测量最大横径。
2.测量位置:
各条径线均应测量其内径
二.双顶径(BPD)测量
1.测量切面:
于胎头横切面图,使两侧颅骨板厚度回声一致时,需清晰显示居中的脑中线、丘脑及第三脑室切面时进行测量。
2.测量位置:
通过并垂直于脑中线,测量近侧颅骨板外缘至远侧颅骨板外缘内缘之间的最大距离,即胎头最大横径.
3.正常值:
此径线适用于中期妊娠至足月妊娠,即12周至足月.双顶径在孕31周前平均每周增加3mm,孕31~36周平均增长1。
5mm,孕36周后平均每周增长lmm.
三.胎儿脊柱
1.观察切面:
沿胎头从颈椎开始纵行观察颈椎、胸椎、腰椎及骶椎。
2.观察内容:
纵切面时,胎儿脊柱为两条平行排列整齐念珠状较亮光点至尾椎合拢。
侧动探头可见三条光带,中间为椎体回声。
中期妊娠时可显示脊柱全貌及生理孤度,晚期妊娠时需分段进行观察。
横切面可见由两个椎弓一个椎体的骨化中心形成的呈倒三角形的三个强光点。
四.胎心
1.观察切面:
目前多采用四心腔,左室长和大动脉短轴平面。
五.羊水量的测量
羊水量能反映胎儿在宫内的生长状态,早中期,胎儿漂浮在羊水中,孕晚期羊水在胎儿的四周。
1.测量切面:
探头垂直于腹壁平行移动,测量羊水量大深度。
2.测量位置:
一般测量时,多采用垂直测量羊水的最大深度;羊水量较少时应以脐为中心将孕妇腹部分为右上、右下、左上、左下四个象限,测量每个区域羊水最大深度(测量区域内不能包含胎体及四肢),取其平均值.
3.正常值:
无必要精确计算羊水的量,检查时只是以多、中、少来估计。
≥8cm为羊水过多,3~8cm为正常量,≤3cm为羊水过少.
六.胎盘
1.观察切面:
将探头垂直于腹壁移动,妊娠早期时,可探及一附着于某一侧子宫内壁的半月形弥漫细小光点,直至妊娠足月时,回声逐渐增强,并于其间可探及散在或密集的线状、片状、环状强回声或无回声区。
2.观察内容及正常范围:
(1)胎盘厚度:
正常厚度为2~4cm,一般不超过5cm。
(2)胎盘位置:
胎盘可位于子宫壁的任何一侧。
(3)胎盘成熟度:
超声检查以绒毛膜、胎盘实质及基底层回声变化来判断胎盘的成熟度,胎盘成熟度常被分为四级。
表8-1-7胎盘成熟度分级标准度
级别绒毛膜板胎盘实质基底层
0平直光滑线状回声均匀分布的点状回声无增强回声
Ⅰ稍有波浪样线状回声散在分布的点状回声无增强回声
Ⅱ明显波浪状,切迹伸入胎盘实质,未达基底层散在不均匀点状强回声线状强回声
Ⅲ显著切迹伸入胎盘实质,达基底层环状强回声,散在无回声区大而融合的强回声
第九节浅表器官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甲状腺超声检查测量方法
(一)甲状腺的厚度(前后径)及宽度(左右径)测量
1.标准测量切面:
在甲状腺的一系列横断面中选择甲状腺实质最厚和最宽处为标准切面,要求探头压力要尽可能轻。
2.测量位置:
分别选在甲状腺最厚和最宽处的包膜高回声线边缘上.
3.正常成人参考值(cm):
左右两叶厚度各为1。
5~2.0cm,
宽度2.0~2。
5cm,峡部厚度小于0.5cm.
(二)甲状腺的长径(上下径)测量
1.标准测量切面:
在甲状腺的一系列纵断面中选择甲状腺实质最长处为标准切面,要求探头压力要尽可能轻。
2.测量位置:
分别选在甲状腺最长处的包膜高回声线边缘上.
3.正常成人参考值(cm):
左右两叶长度各为4。
0~6。
0cm,
峡部长度1。
5~2。
0cm。
第十节血管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由于血管走行有长有短,同一根血管随着近心和远心,管径有粗有细,血流速度有快有慢,因此,超声测量时均要描述哪段血管、哪点测量.
现列举几条常见的外周血管的测量方法及正常参考值:
一.颈动脉
1.颈总动脉:
正常颈总动脉血流频谱曲线形态呈三峰形,为层流频谱,收缩期有两个峰,第一峰大于第二峰,双峰间有切迹,舒张早期增速形成第三峰,三个峰均为正向频谱,舒张期全程有持续低速正向血流。
收缩期峰值流速91.3士20。
7cm/s,舒张期峰值流速27。
1土6.4cm/s,阻力指数0.7土0.05.颈总动脉内径约为6。
6~7.5mm,管壁厚约1mm。
二.腹主动脉
正常腹主动脉血流频谱曲线形态呈正向单峰型,频带窄,为层流频谱,收缩期血流加速度及减速度均较快,舒张早期可有较小的负向频谱,舒张期呈正向低速血流。
正常峰值流速范围约为90~130cm/s。
腹主动脉近心段内径约为2。
0~3.0cm,中段(胰腺水平)为1。
6~2。
2cm,远心段(分叉处)为1.3~1。
7cm。
三.下腔静脉
正常下腔静脉血流频谱线为收缩期向心性血流,心脏快速充盈期,其流速再次增快出现第二个向心性血流,心脏舒张中晚期呈低速离心血流,位于基线上方。
第一峰流流速可达31.3±8。
2cm/s,第二峰流速可达25。
0±8.1cm/s,第三峰流速可达8.6±2。
2cm/s。
内径(肝脏后段)呼气是为18.8±3.9mm,吸气时为11。
3±4。
9mm。
四.下肢深静脉
包括股深静脉血流频谱曲线在静息状态下为自发性收血流频谱,其特点为随呼吸运动变化的单相、低速向心血流,曲线形态随呼吸有波浪有起伏变化.深吸气或Valsalva试验时,大、中静脉内血流停止,远心端肢体加压或抬高时,近心段血流加速。
3.扫查方法
(1)利用肝脏显示充盈的胆囊及肝外胆管,在患者深吸气屏气状态下,用探头加压推及气体可提高胆管显示率。
(2)右上腹直肌外缘纵断切面,探头稍向左倾斜,显示胆囊纵轴断面.
(3)患者深吸气后屏气,探头从肋缘下向隔肌斜面切面扫查,显示胆囊位于右肾前方,向左上移动可见胆囊颈管部及肝外胆管截面位于下腔静脉横断面的前外侧,并可见门脉左右支及其腹侧伴行的左右肝胆管.
(4)患者取右前斜位45°,探头置右上腹正中肋缘下纵切面下段稍侧向右外侧扫查显示肝外胆管。
(5)胸膝卧位可能使积聚于胆道周围的肠气移开,更清晰的显示胆囊颈部和肝外胆管病变。
【检查内容】
1.胆囊的形态、大小、胆壁的厚度及是否光滑。
2.胆囊内有无胆泥、结石、隆起性病变或肿瘤.
3.疑有胆囊炎或胆囊颈部梗阻者,用脂餐试验观察胆囊收缩功能。
4.肝内、外胆管管径;胆管有无扩张,扩张程度、范围、部位。
5.胆管有无结石、肿瘤、局部管壁增厚或囊状扩张。
【正常胆囊及参考值】
1.胆囊纵切面多呈梨形或长茄形,横断面呈椭圆形。
胆囊壁光滑,胆囊内胆汁为无回声,透声性好。
肝 脏
【检查方法】
1.检查前准备常规的肝脏超声检查不需要任何检查前准备,只在同时需要对胆道系统进行检查以及观察门静脉系统血流量进餐前后的变化时,病人才在空腹情况下进行检查。
2.检查体位
(1)仰卧位:
为常规检查体位.病人仰卧,平稳呼吸,两手上举置于枕后.主要用于检查肝左叶,右前叶和部分右后叶.
(2)左侧卧位病人向左侧450~900卧位,右臂上举置于头后,便于观察肝右叶,特别是对右后叶的观察.
(3)半卧位、坐位和站立位:
适用于肝脏位置较高的病人,用于了解肝脏的活动度以诊断肝脏下垂.
(4)俯卧位:
一般不用,仅在肝脏位置过高,肝右叶显著肿大或需与其他疾病如腹膜后肿块鉴别诊断时选用。
3.扫查方法肝脏超声扫查应做到系统、全面和正规,按一定步骤有序地进行。
根据先易后难的顺序,首先从左肝开始扫查。
肝脏超声常规切面
探头位置:
右季肋下横切观察第一肝门
剑突下横切观察第二肝门
右肋间斜切观察右叶间裂
肋缘下矢状面观察左外侧角、左叶间裂、左叶经腹主动脉、正中裂、膈顶部、肝下缘
【检查内容】
1.肝脏的测量
(1)肝右叶最大斜径:
需显示观察膈顶部,以肝右静脉注入下腔静脉的肋下肝缘斜切面声像图为标准,测量得到的肝脏前后缘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正常值不超过12~14cm。
(2)肝右叶前后径:
在肋间切面声像图上测量得到的肝脏前后缘间的垂直距离,正常测量8~10cm。
(3)肝右叶横径:
自肝最右外侧缘至下腔静脉右侧壁间的距离,正常测值不超过10cm。
(4)左半肝厚度和长度:
以通过腹主动脉的矢状纵切声像图作为测量左半肝厚度和长度的标准切面,尽可能显示膈肌,正常测值为左半肝厚度(包括尾状叶)不超过6cm,长度不超过9cm。
(5)肝右叶锁骨中线肋缘下厚度和长度:
正常人肝脏在平稳呼吸时,超声在肋缘下常探测不到;当深呼吸时长度可达肋缘下0。
5~1。
5cm;对肺活量大者,肝上下移动度亦大,深呼吸时,长度明显增加,与平稳呼吸的比较甚至可有5~6cm之差。
2.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边缘、包膜光整及连续性,及右叶膈顶部、左外叶边角部位.
3.肝实质内回声的均匀程度,有无弥漫性或局灶性增强、衰减、透声性增加或减低。
4.肝实质内异常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回声性质、有无包膜、内部液化、声晕、侧空失落效应及后方增强或衰减。
5.肝血管、胆管的分布、走向、纹理的清晰度;有无局限性或整体的增粗、扩张、扭曲、狭窄、移位、闭塞;病灶内、外的血流分布情况;血管内有无栓子形成。
6.体位移动、深呼吸时观察肝脏的活动度,包膜与周围组织有无粘连。
7.肝门部及腹腔内有无肿大淋巴结;有无腹水。
【注意事项】
1.在肝脏超声检查中,应对上下、内外等部位进行连续性滑行扫壹,在某一位置进行断面观察时,应做左右或上下方向最大范围的侧动扫查,避免跳跃式扫查。
2.对肝脏径线测量时要坚持标准体位和标准切面,避免因呼吸深度和检查体位的不同而带来的误差。
3.在右肋间扫查观察右膈顶部肝组织结构时应让病人尽可能呼气,使横膈尽量上升后做屏气动作,以便超声束能有效投射至上述区域,井使检查者有足够时间调整声束投射方向及观察,分析声像图特征。
同理,在肝脏其他部位检查中,让病人尽可能吸气使横膈尽量下降后再屏气,以避开肋骨、肋弓和胃肠气体的遮挡而获得最佳显示。
4.在肋下缘肋间断面扫查时、右肾上极、右肾上腺及腹膜后病变易重叠在肝脏断面上、故应重视纵断面或冠状断面的扫查,并配合呼吸运动动态观察,帮助确定病变是在肝内还是在肝外。
5.在测量血管血流频谱时,应充分取得病人的合作,暂时屏住呼吸3~5s,在此时间内获取一段平稳频谱即可。
切不可长时间屏气.以免造成频谱误差。
1.房室腔是否扩大.
2.瓣膜形态与结构:
瓣膜有无增厚,结构是否蓬松,二尖瓣及三尖瓣包括腱索,二尖瓣乳头肌;主动脉瓣与肺动脉瓣瓣膜数量,瓣膜分割是否均匀;瓣膜表面是否光滑;有无粘连,粘连部位。
瓣膜的运动:
瓣膜运动是否僵硬,开放是否受限(轨迹法测量瓣口面积),关闭有错合(或裂隙),瓣膜(或腱索)有无脱垂.CDFI于瓣口(或瓣上、瓣下)检出高速射流或返流,频谱测量瓣口跨瓣压差和返流压差。
M型超声观察瓣膜运动曲线,典型的为二尖瓣狭窄“城墙样”改变,二尖瓣脱垂“梿枷样”改变,肺动脉瓣“W”征。
3.左房及左心耳部是否有附壁血栓形成(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4.各心室壁有无肥厚,室壁运动是否协调,室壁增厚率有无减低。
5.是否合并心包积液。
先天性心脏病
1.房室腔是否扩大,房室腔是否正位。
2.房室连接,心室与大血管连接受否正常。
3.房室间隔缺损,可见回声中断,CDFI必须有明确的过隔血流,频谱于缺损口检出高速血流(合并肺动脉高压时流速较低),测量分流压差(指室间隔缺损),缺损大小,缺损定位尤为重要。
主动脉是否骑跨,骑跨率为多少。
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与降主动脉间异常通道(通道形态),CDFI检出大血管水平分流,频谱确定分流时相,测量分流压差。
1.各心瓣膜有无脱垂,关闭不全,狭窄.
2.心肌运动是否协调。
3.房间隔缺损要观察肺静脉是否都开口于左房.
心肌病
1.房室腔是否正位,房室腔是否扩大。
2.心室壁有无肥厚或变薄,室壁增厚率(正常、减低、增强),静息状态下心肌有无节段性运动异常;心室壁有无膨出,有无反常运动。
M型超声观察室壁运动较为直观.
3.心室流出道及流入道是否通畅。
4.心肌回声有无增强,心内膜有无增厚,回声是否增强。
5.各瓣膜形态和活动有无异常,瓣口有无异常血流。
与瓣膜病鉴别较为重要。
6.房室间隔连续无中断,CDFI有无房室水平分流。
7.大血管走向和内径是否正常,CDFI有无大血管水平分流。
心脏
【检查方法及内容】
受检者一般需要静卧于高度适当的检查床上,体位适当,自然放松,安静,充分暴露检查部位,一般要求腰部以上没有衣物覆盖,尤其是胸前区域。
受检者体位依检查部位和状况而异,一般常规胸骨旁、心尖部检查时,受检者通常取仰卧体位或45度左右的左侧卧位,左侧卧位的倾斜程度需根据检查目的进行调整。
将探头置于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与胸壁垂直.
左室长轴切面:
M型超声取主动脉根波群,测量主动脉窦部(舒张期)及左房腔(收缩期).M型超声取左心室波群分别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左室收缩期末期、室间隔(舒张末期)、左室后壁(舒张末期)的内径及厚度,并由此计算出左室舒张期容积(EDV)、左室收缩期容积(ESV)、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
二维于该切面测量主动脉环部、右室流出道、右室。
观察室间隔及左室后壁的中段与基底段有无运动异常。
CDFI可观察二尖瓣主动脉瓣瓣口血流及左室流出道血流,室间隔是否完整。
胸骨左缘大动脉短轴切面:
观察右室前壁、右室流出道、主肺动脉及其分支、主动脉根部及主动脉瓣、左心房、房间隔、右心房、三尖瓣左冠状动脉主干和心包膜等心血管结构,并测量肺动脉主干内径。
胸骨左缘乳头肌水平左心室短轴切面:
观察右室前壁、右心室、室间隔、左心室、乳头肌、左室前壁、侧壁、后壁及下壁,和心包膜等心血管结构。
二维观察左室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室间隔的中段有无运动异常,通过M型超声观察左室前壁及后壁有无节段性运动异常较为直观。
CDFI可观察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肺动脉及其分支、主动脉瓣血流,室间隔有无异常分流。
心尖部四腔心切面:
探头置于心尖搏动处,或从胸骨旁心尖部断面继续向外下移动探头,直至左心室壁完全消失,在将探头方向标指向右胸锁关节,与左室长轴断面基本垂直,使图像的扇形尖端位于心尖部,扇面指向心底部,心脏十字交叉一般位于图像中央,同时显示四个心腔,二尖瓣和三尖瓣处于左右排列方向,以此作为确定切面位置正确的标志,图像的左右方位与心脏实际位置相同,上下位置正好倒转。
观察心脏的四个腔及其心壁,乳头肌,房室瓣,房、室间隔,肺静脉,冠状静脉窦和心包膜等心血管结构.
二维观察二尖瓣,三尖瓣口活动情况,房、室间隔有无回声中断,左室侧壁及前室间隔尖段、中段、基底段有无节段性运动异常.测量右房内径(收缩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超声 基础 操作 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