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复习过程.docx
- 文档编号:10356989
- 上传时间:2023-02-10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32.62KB
中学教师《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复习过程.docx
《中学教师《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复习过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复习过程.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师《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复习过程
中学教师《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
《教育的奇迹》主要讲了教育的惊人作用,一些当代的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
牛顿——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
这是为什么?
通过阅读这本书,才真正感觉到教育的无穷作用。
只要教育得当,每一个孩子身上都会有奇迹发生。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也希望自已的学生个个是天才。
但是,什么样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的?
让孩子上各种名目繁多的才艺培训班,就能塑造出天才吗?
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父母不惜重金,可教育是否仅仅是钱的问题?
这就是中国式的传统教育和外国教育的不同,国外更注重对孩子的天真可爱的保留,更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有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天地。
教育家周弘说: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
”实际上,我觉得只有健康成长才可能成才,无法健康成长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
本书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
虽然不是绝对,但也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会对孩子起着绝对的作用。
老师、家长们应该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强迫孩子去成长。
希望就在眼前,秘密就在身边,打开此书,悉心阅读,你会发现——天才就在身边!
美国教育家老卡尔﹒威特说: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纵观有史以来的伟人和天才,他们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倘若能给他们以再高明一些的教育,那他们一定会更伟大、更健康、更和善、更宽大、更出色、更聪明、更正直、更博学、更谦虚和更坚强。
一言以蔽之,只要满怀虔诚的心态,施以更加优良的教育方法,这些人就会成为更加尽善尽美的伟人和天才。
”是呀,每个孩子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优点,就看你能不能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且好好地挖掘他和培养他了。
《教育的奇迹》是一部平易近人的著作,他通过一些伟人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们其实这些伟人小时候和我们平常的孩子小时候是那样的相似,只不过是他们遇到他们人生中的伯乐,让他们最终成才。
读完这部书之后,感触也挺大。
如果我们细细分析一下这些“笨小孩”“问题孩子”,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并不是一切都笨,一切都差,一切都有问题,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
如果每一位父母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孩子,总会惊喜地发现,孩子身上具有许多优点,也许他可能缺乏纪律观,但是,他却非常爱好劳动,喜欢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许他可能学习成绩并不好,但是,他非常喜欢画画,画的作品非常有新意。
在孩子上身上其实有着异乎寻常的潜能,关键是父母和老师们如何去挖掘。
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和父母能够带着常识的眼光去看待去孩子,总会发现,其实我们的孩子就是一个天才孩子。
在《教育的奇迹》里读到一则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
25年前,有位教社会学的大学教授,曾叫班上学生到一贫民窟调查200名男孩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并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作一评估。
每个学生的结论都是“他毫无出头的机会”。
25年后,根据调查,这200名中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担任律师、医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
教授他拜访了当年曾受评估的年轻人,跟他们请教同一个问题,“你今日会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结果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答:
“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
”教授找到她后,问她到底有何绝招,能让这些在贫民窟长大的孩子个个出人头地。
这位老太太眼中闪着慈祥的光芒,嘴角带着微笑回答道:
“其实也没什么,我爱这些孩子。
”
读完这个故事,我不由得掩卷而思:
对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
对此,我深有同感。
记得去年刚接手二年级语文兼班主任,由于都是第一次,前头万绪,不知从何做起。
班级里男同学多,行为习惯相当差,常规管理乱。
接手后,我及时地了解原来班级的状况,根据观察,迅速建立班级管理机制,对班级里有威信的同学委以重任。
随着班干部的走马上任,很快,同学们早读不再是教室外玩,而是拿出书,自觉朗读。
作业收发,在组长的协助下,也非常有序,作业本丢失的情况再没发生。
班级管理走上正轨,我轻松了不少。
可班级里三村转来了五个学生,语文成绩排在末尾,还有施东东同学竟然自己的名字也会写错。
第一单元一测试,他竟然不及格。
每一天,他是最后一个交作业的。
他不仅做作业拖拉,更麻烦的是上课不专心,下课贪玩。
当我和他的家长联系时,他的父亲把他的语文书一扔,家长不愿管他。
放弃吧?
不行,得另想法子。
终于,学校举行冬季运动会比赛,班级里田径项目没有人选,学生向我推荐:
施东东跑步不错。
在试跑之后发现,他是最佳人选。
我觉得这是一个契机,让他展示自己的长处。
我和他商量学习比赛两不误。
果然,他上课专心多了,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
运动会上,他也取得很好的成绩。
在班会课上,我表扬了他,当同学们羡慕的眼光投向他时,他高兴极了。
后来,他对班级里的事非常热心。
当然,语文成绩进步非常快。
教育家夏丏尊说:
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
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然而,在我们现实的教育生活中,缺乏爱心的现象实在太多:
当学生有化解不开的思想症结,不是努力捕捉,认真发现,耐心引导,而是视而不见,甚或冷嘲热讽,大泼冷水;当学生有不遵守纪律的行为,我们不是循循善诱,而是毫不留情,大声呵斥,甚至挥以拳头;当学生成绩有波动,不是和他一起分析原因,热情鼓励,而是公开批评,使他懊丧不已,一次次地挫败孩子那颗稚嫩的心……
陶行知说,在我们的冷眼之前,可能就有牛顿;在我们的棍棒之下,可能就有瓦特;在我们的恶语之中,可能就有爱迪生。
是啊,从某种意义上说,成材与否是人的潜力发掘和发展的必然,是人的一种不应受到抹杀的天性,而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仁在有意无意中,却摧毁了这种必然,践踏了这种天性,“创造”了一个个不该发生、令人痛心的“奇迹”!
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伯乐的眼光,赏识每一个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宽容,让他们在老师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地成长;或许我们真诚的爱会创造教育的奇迹呢!
56号教师的奇迹读书笔记
张晓聪
“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这几个字吸引着我,让我走进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
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绝对不要忘了:
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
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
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
别想愚弄小孩,他们很聪明,一定会识破的。
在一所全美学生最多、教师最少、装备最差、秩序最乱且位于洛杉矶贫民区的学校,雷夫的教育生涯中不断审视、反思、尝试,逐步感悟并积蓄了:
“让孩子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我们的期望决定孩子们的表现”、“孩子也是教师和家长的老师”、“教孩子终身受用的技能”、“永远不要失去对孩子的关注”等许多先进的观念和认识。
他强调“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并深信:
着力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他让学生人人树立“成功无捷径”的信念。
“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56号教室的口号。
在书中,他明确提出了“教育的真正意义是让学生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老师的责任是要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
在“点亮一盏有故障的酒精灯”中,雷夫没有让孩子们明白一个化学原理,却通过排除一个小小的故障,让一个小姑娘明白了不放弃就有希望的道理;在一节综合课上,学生安装火箭模型,
雷夫在发现其中一组弄错了飞弹部分的装置时不会主动纠正,而是在试飞失败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雷夫认为“火箭飞不起来不是失败,停止解决问题的尝试才是失败啊。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能很多时候都会因时间等原因而没有把握好教育的良机。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育我要学会倾听:
“给我一些真相”,抓住每一个绝佳的教育机会,工作中要不断积蓄经验和超强的洞察力和敏锐度;教育我要学会承担责任,家长和社会将孩子交到我们的手里,我们就要视学生如己出,平易近人、公平公正的用爱来教育我们的学生,不会再因为无知的冲动影响与学生沟通和引导的机会,经常站在学生和家长的立场去想问题,用宽容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处理事情。
这样,我们也会迎来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在为学生营造一所如家般的避风港的同时学生的心里也肯定会有老师的一块地儿。
为了更好的教书育人,每位教者时刻要身正为范,正如雷夫老师所说的:
“孩子们以你为榜样。
你要他们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
”
“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每位学生想要什么?
是一时的分数还是一生的人格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不同的国度对教育的解读也不尽相同。
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教者要坚信“没有害怕的教育”,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对行为偏差或成绩落后的学生,教者要不离不弃,多一份耐心和关心,
在师生间搭建起彼此信任、互敬互爱的桥梁,用宽容的心去善待每一位孩子,让学生有所收获:
知识、技能或品德等各方面中只要学生进步了就应该算是好孩子,教者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在赞许声中快乐的成长;不要小看比我们年龄小的孩子,要提供一个可以施展孩子才华的舞台,让每个孩子带着自信走好每段人生路。
无论何时,我们要谨记: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有学生教者的舞台才会精彩,在和谐的氛围中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提升思想和情操才是教育的方向。
相信,雷夫是每位教者的一面镜子,尽管教育工作中没有同样的舞台却有着同样的目标:
让孩子自食其力,成为社会的顶梁柱。
每位教者都应为这个神圣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其实,教育本身就是一本书,需要我用一辈子的时间去钻研和摸索。
当然,在教育的道路上需要学生的陪伴,“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在快乐的氛围中收获果实”是我所期盼的,也是我的人生目标。
有机会翻开了那本蓝色封面的《新教育之梦》,思想如脱缰之马,让我在过去、现实和未来之间穿梭往来。
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静的海面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向外扩展久久不能平息。
字里行间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一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以及对教育事业的追求与挚爱。
该书从十个方面谈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
它有着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而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作者对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满着对教育热爱的激情。
这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对教育书籍有了不同的认识!
该书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的书。
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
它像一盏明灯,为我们的教育导航。
如《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一篇中这样一段话:
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
因为人来到世上并不知道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去撞击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
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冲动,有这样或那样的撞击,是难能可贵的。
当一个教师停止了撞击,就意味着他对生活失去了意义,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
给了我激励和希望。
从作者的自我简介中知道,特殊的时代给了作者特殊的经历,他能从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位教育家,这是他撞击成功的结果。
为什么我就不能呢?
我怎样去撞击成功呢?
我应该怎么提高挑战自己?
我正在思考着。
这些都是我以前所没有想到的问题,它给了我启示,为我今后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标。
我的目标是不断寻求突破,找寻适当的教育方法。
其中又有这样一段: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
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
给了我警示和启迪。
年轻的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
“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对于我们所有年轻教育者来说,这既是作者的真诚规劝,更是作者的殷切期望。
从本书里,我还读出了作者成功的秘诀——不要羡慕别人,不要感叹时运,要做起来,要不停地做下去,哪怕不顺,哪怕艰难。
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
《走近教育大师》为我搭设了一个平台,使我能够有机会以文字的形式,聆听大师的声音,提升自己的心灵。
作为这次教师主题读书活动的必读书目之一,正如编者所言,该书让读者一册在手,便能概览从孔子到蔡元培,从苏格拉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主张,通读全篇,受益匪浅。
书中共收录了47位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言论,这个数字应该说不小了,但对于人类xx多年的教育史而言,似乎又微乎其微。
其实,任何一部辞书都难以容纳所有的教育家。
所以,当我合上书本时,稍思片刻,就会深深地发觉:
原来教育可以这样美的。
竞争的时代,家长挑选学校,孩子选择老师,家长联名上书,道老师的好、说老师的坏,这些现象已屡见不鲜。
可以说一个学校创办是否成功,管理固然很重要,但是好老师的数量与质量却是学校真正的生命线。
作为一名新教师,孔子的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子曰:
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句话常常被人们所引用。
那道指什么呢?
我理解,应是指社会、政治的准则和做人的准则。
而这些准则要理解他,不是容易的事,多少人就是在追求中,从少年到白头。
准则其实是物与俱来的,有的隐藏较深或道理较深,有的则容易让人察觉和接受。
不管怎样,求道是辛苦的,而且因人们的悟性所经历的辛苦程度也不一样,但求道的过程又是幸福的,真可谓“早晨知道了道,就是晚上死去也值得了。
”
就说现在学校开展的历史读书活动,读书之道,倒并不是真的为了颜如玉、黄金屋。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所拥有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如果不学习就会落后时代,落后于生活。
特别是我们做教师的,如果知识不够用了,那就意味着职业生命的结束。
——拿什么去教学生!
既然要读书,那又要花费许多休息时间,又会出现各种工作上的冲突,也就是求道之苦吧。
我思索,佛教认为视名利为空者得道也,对吗?
谁知道?
不知道为什么,今天这句话老在脑海里沉浮。
反复玩味,目光流转,在猜测,这是怎样一种的情感呢?
即便付出一切,只要能得到答案,再大的代价也可以承受。
处于今天的社会中,立于自己的世界里,我以为“朝闻道,夕死不可矣”。
求道之路辛苦如此,然得悟即死,得与不得,有何区别?
求为何求?
我们应体现道的价值,体现求的价值,然后死亦无憾。
当然,理解为道是自觉,不是自主。
朝闻道,夕死可矣,死的是“是非”的我,不是主我。
即闻道者可以离开是非之人,进入立行真人世界。
这又是另一种境界。
走进书本与大师为友,走进书本与经典对话,走近这些教育的痴心汉可以让人少一点浮躁和功利,多一点理解和宽容,更多一点热情和关爱,可以让我做一个让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让学校的生命线真正得以延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的奇迹 中学教师 教育 奇迹 读书笔记 复习 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