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胡适教案通用3篇.docx
- 文档编号:10354490
- 上传时间:2023-02-10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4.23KB
我的母亲胡适教案通用3篇.docx
《我的母亲胡适教案通用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母亲胡适教案通用3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的母亲胡适教案通用3篇
Inlife,ifsomeonegiveshelp,itislucky,andifnoonegiveshelp,itisdestiny.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
我的母亲胡适教案(通用3篇)
我的母亲胡适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__,概括母亲的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
3、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容,丰富文化素养。
4、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
诵读、概括。
提炼母亲的形象,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的深厚内涵和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母爱是一个包含温柔深挚情意的永恒的话题,从古到今,有很多歌颂母亲的作品(让学生回忆有关母亲题材的作品)。
同学们一定还会记得我们小时侯经常唱的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但有这样一位母亲,对别人的孩子非常和善,对自己的孩子却十分严厉,有时鞭打孩子时,还不允许孩子哭出声音来,对这样的母亲,他的孩子会怎样评价她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走进胡适先生的人生经历,去认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
二、胡适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
曾任北京大学校长,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三、诵读、整体感知__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了解__的内容。
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文绉绉:
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佃户:
佃,租种土地。
轻薄:
言语举止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
仁慈:
慈爱慈祥。
质问:
依据事实问清楚是非;责问。
管束:
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广漠:
广大空旷。
宽恕:
宽容饶恕。
2、学生自由阅读,批注__中刻画母亲形象的语句,思考:
⑴文中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⑵勾画出__中揭示母亲品质的语句,试用“母亲是一个_________的人”的句式组织语言,评价母亲的形象。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拨。
3、__是中年胡适对自己人生的一段回顾,除了主体部分写母亲以外,课文的其余部分还提及了什么?
为什么这样安排?
4、学生通读全文,体味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四、合作探究,理清__深层的内涵和写作方法
1、学生精读课文,深透理解__,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⑴课文前三语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
而其它内容好象与课文内容没有什么关系,作者这样安排行文结构的用意是什么?
⑵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以外,还花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2、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上述问题的答案。
3、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⑴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我的母亲管束我很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⑵为什么说她是“严父”?
⑶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我“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要债,她从不骂一声。
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忍的地步,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的侮辱。
通过以上这些事,表现了母亲以下的品行:
她是一位恩师,对我的谆谆教诲,对我严格要求,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话伤人感情。
五、拓展延伸
1、从你的阅读积累或生活积累中将一个关于母亲的故事。
2、母亲节快到了,你将给母亲送一件怎样的礼物呢?
为什么?
3、代表胡适写一句感谢母亲的话。
4、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的母亲胡适教案2
一、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应帮助学生寻找并打开进入作者心灵的精神通道,让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交流感情或碰撞思想,并在阅读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培养。
任何文本或话语都是由一定言语材料组合而成的,它外显为一定的语言文字形式,内含着一定的思想和情感。
语文课的味道在于"细读品味",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触摸作者的内心世界,在反复涵咏的过程中碰撞情感的火花。
二、文本解读:
《我的母亲》节选自《胡适自传》中"九年的家乡教育"部分,__重点不是写母亲的形象而是写母亲对胡适的训导和影响,表达胡适对母亲真挚而深沉的感激之情。
__语言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读来让人感动不已。
三、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抓住__的主干深入理解__主旨,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引导学生从作者质朴的文字中品读出母亲对作者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对母亲深沉的感激之情。
通过此文的学习,培养学生体味母亲、学会理解、懂得感恩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__重点写了母亲对胡适的言教和身教,整堂课立足这一点,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段、句、词来感受和体会母亲对胡适的教育和影响。
因为母亲这种的教子方法与现代社会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困难,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验胡适的心理,从而理解母亲的这种独特的教育。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作者照片、简介。
学生谈对胡适的印象、感觉。
教师引出课文:
许多名人、伟人的背后都站着一位伟大的母亲。
(二)与作者对话。
作者最想对母亲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找到直接抒发作者对母亲感激之情的段落(4、13两段)并朗读,细细品读关键词句,如:
第4段中的"恩"和第13段中的"极大极深的影响"、"如果…"、"都"等词句,从中感受胡适对母亲真挚而深沉的感情,并理解__主旨:
感激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和极大极深的影响。
(二)与文本对话。
从4、13两段中的"训练"和"影响"分别引导学生阅读__两部分内容:
5—7段、8—12段。
1、母亲对胡适的"做人的训练"有许多独特之处,对此你如何看待?
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可能会生发出一些独特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感受,可能会谈到"我能够理解胡适母亲教子方法,我从中感受到母亲对胡适的期望和慈爱";也可能谈到"如果我母亲也这样教育我,我一定受不了,胡适怎么会忍受得了呢";还可能谈到"母亲每天唠叨,我会嫌她烦,不理她"等等,一些因为学生不同生活经验而产生的个性理解和感受。
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探寻胡适的心理,在讨论和品读关键词句中感受母亲对胡适的教之严中深藏着爱之慈,深藏着母亲对胡适的期望,教案《浙江省优质课《我的母亲》教学设计+点评+反思》。
也正因为母亲这种独特的"做人训练",使胡适一步步朝着"完全的人"发展。
2、母亲对待他人和对待胡适的态度是不同的,胡适当时的心理是怎样的?
由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的细微处,找到母亲与其他人相处时胡适的所见、所感:
母亲如何对待我的败子大哥,如何对待我的两个极难相处的嫂子,又是如何面对浪人五叔。
在对关键词句的品读中感受母亲的宽容、仁慈、温和的性格;同时学生也找到体现胡适当时的心理的句子,如第8段中"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第9段中"我渐渐明白…"、第10段中"我总听见前堂…我开了房门…"从中深入体会胡适当时的心理,感受母亲对胡适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
3、引入材料:
梁实秋谈胡适、彭红《好人胡适》,具体感受母亲对胡适极大极深的影响。
引入材料:
胡适的《奔丧到家》和《先母行述》中的语句。
进一步感受胡适对母亲真挚而深沉的情感。
(四)朗读最后一段结束本节课。
设计创意:
1、直入主题:
课堂一开始,学生在问题"胡适对母亲最想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的引领下进入作者心灵,直接触摸作者的内心世界,并在品读词句中深化自己的感受、深刻领会__主旨。
2、促进生成:
在"与文本对话"环节中,问题:
母亲对胡适的"做人的训练"有许多独特之处,对此你如何看待?
这一教学问题的设计,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平台,促进课堂的生成。
3、文本细读:
本设计重视引导学生从文本的细微处品读__,在咬文嚼字、反复涵咏的过程中交流感情、碰撞思想,进而提升阅读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的母亲胡适教案3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责罚、管束、广漠、宽恕、轻薄、仁慈、文绉绉”等词语。
⑵了解胡适的成长经历,理性思考母爱及其深远影响。
2、能力目标:
⑴理解文意,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⑵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
3、德育目标:
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诵读、概括、提炼母亲的形象,感悟课文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的深层内涵和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课文以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一位既普通又伟大的母亲形象。
全文毫无夸饰之辞,直白,坦诚。
引导学生充分诵读,把握文中的母亲形象,感受母亲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及其深远影响。
2、延伸拓展:
__选自《胡适自传》。
引导学生延伸阅读有关胡适的传记,如其中的《先母行述》,全貌性地感知胡适及其作品所包蕴的人文内涵。
教材分析:
这篇__是作者40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胡适一生的成就和其谦逊的品性、宽以待人的态度离不开一个伟大的女人――她的母亲冯顺弟。
冯顺弟16岁就做48岁的胡适父亲的续弦,23岁就成了寡妇,前妻的孩子都比她大。
为了当好家,她时刻小心谨慎,宁愿自己委屈。
她对胡适既是慈母兼严父,又是“恩师”兼“严师”。
守寡23年,她离开了人世,而那时,她的儿子已经学成回国,成为北京大学的教授。
而且成为倡导文学革命的知名人物。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增强社会人生的体悟与观察,感受人间的关爱与温情。
另外,__语言极其自然、质朴,但又含意丰富,值得学生细细品味学习。
同时本单元语文综合实践《献给母亲的歌》也是这篇课文向课外的延伸。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同学们,母爱,是一个饱含温柔深挚情意的永恒话题。
的确,无论是年长年少,还是天涯海角,单飞后心的另一端永远牵挂的是对母亲的思念。
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就是儿女心泉的自然流淌,让我们在歌声中感念、祝福普天下所有的母亲。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胡适的人生经历,去感受母爱的力量。
(板书课题)
二、资料助读
胡适简介(投影)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字适之。
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________人,幼年在私塾学习。
14岁到上海求学。
1910年赴美留学。
初学农学,后攻读哲学、文学。
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同年7月回国。
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__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
他早年积极提倡白话文,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917年1月,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文学上的“八不主义”。
后又发表了《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在当时都有较大的积极意义。
他还是新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1920年出版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1922年创办《努力周刊》和《读书杂志》,提出“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反对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26年游历欧美,在各国讲学。
1928年与徐志摩等出版《新月》月刊。
晚年致力于《水经注》版本的考证。
主要著作还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戴东原的哲学》等。
三、整体感知文意(自主学习)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文绉绉(zhōuzhōu):
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佃(diàn)户:
佃,租种土地。
轻薄:
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
仁慈:
慈爱慈善。
质问:
依据事实问明是非;责问。
管束:
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广漠:
广大空旷。
宽恕:
宽容饶恕。
2、学生自由朗读,批注文中刻画母亲形象的语句。
思考:
⑴文中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⑵勾画出文中揭示母亲品性的语句,试用“母亲是一个________的人”的形式组织语言,精当评价母亲的形象。
学生精彩回答,教师点拨:
⑴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
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具体说来,写对“我”的管教,主要写了学习上的督促和做人上的训导。
在学习方面,天刚亮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在做人方面,除了写每天早晨对“我”的教育外,重点写了“我”因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的重重责罚。
写母亲作为当家的后母当家之难,主要写了三件事:
①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
②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
③写母亲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
⑵提示母亲品性的语句有:
①“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
②“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
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
③“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
④“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
据此,学生精彩填充有:
“母亲是一个对我管教深细而严格的人”
“母亲是一个容忍善良、仁慈温和又很有刚气的人”
3、__是中年胡适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除了主体部分写母亲外,课文的其余部分还提及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采用跳读的方式,勾连课文的思路。
教师点拨:
⑴课文前三个语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
课文开头交代了由于自己身体弱和母亲的管教养成了文绉绉的性格。
第2段写自己爱学习的性格和儿时最活泼的游戏。
突出表现了对儿童游戏的追念和缺少儿童游戏生活的惋惜。
第3段叹惋自己两次失去了“发展的机会”。
⑵课文最后一段,写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
4、学生通读全文,体味流露在字里行间的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四、合作探究,理解深层内涵和写作方法
1、学生精读课文,深透理解文意。
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⑴课文前三语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作为课文内容鲜明精练概括的文题无关,作者这样安排行文结构的用意是什么?
⑵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⑶人们常说: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在回顾人生历程时,胡适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念之情,但在文中却极少运用直接抒情的语句,那么作者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
学生讨论后交流结果,教师明确:
⑴__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了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出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
总的来说,作者在前三段想表明,他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
这样看来,前三段实在不是闲笔,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呼应。
另一原因是,这篇课文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历程,或者说,是把母亲作为人生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
⑵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
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教导”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的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
因此,可以说,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
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⑶对此,大体可从两个方面来探讨:
①__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如,有些语句就饱蘸感情: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
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
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等。
②作者是用童年的视角来回忆童年往事,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诚倾吐,甚至可以说,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2、品味关键语词,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
教师导学: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文即其人”,文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做人的态度风格。
__语言直白、坦诚,毫无夸饰之辞,而这正是胡适的品性受了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
请同学们结合语境,品味句中加点词语的分寸感。
⑴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
在文字和思想(看__)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⑵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⑶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学生小组交流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⑴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但“不能不”这一能愿动词的双重否定表达一种主观上的肯定,因而有主观认为之意,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
⑵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
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有暗接之妙。
“我”在人海里“混”,就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没有一个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⑶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是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
五、拓展延伸,体验反思。
1、文中母亲教育儿子是非常严格的,你是怎样看待母亲的教育方法。
2、你受到母亲的哪方面影响?
回忆下,相互交流。
六、作业布置
推介阅读《胡适自传》中的《先母行述》或《乡村母亲和博士儿子》,让学生在阅读中比较充分地了解胡适的成长经历,拓展视野,丰富情感和文化素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母亲 胡适 教案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