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人码头规划说明.docx
- 文档编号:10351384
- 上传时间:2023-02-10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1.49KB
渔人码头规划说明.docx
《渔人码头规划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渔人码头规划说明.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渔人码头规划说明
第一部分:
分析判断
1.1规划背景…………………………………………………………2
1.2现状分析…………………………………………………………2
1.3SWOT分析………………………………………………………4
第二部分:
目标与策略
2.1指导思想…………………………………………………………5
2.2规划理念…………………………………………………………5
2.3规划目标…………………………………………………………5
2.4功能定位…………………………………………………………6
2.5空间与景观资源利用………………………………………………6
2.6规划原则……………………………………………………………7
第三部分:
规划方案
3.1规划功能………………………………………………………7
3.2生产交易流程规划…………………………………………8
3.3道路交通系统规划…………………………………………8
3.4空间景观系统规划…………………………………………9
3.5绿地与步行系统规划…………………………………………9
3.6建设时序规划………………………………………………10
第四部分:
相关设计控制导则
4.1建筑设计导则…………………………………………………10
4.2滨水岸线、断面设计导则………………………………11
4.3步行系统设计导则………………………………………11
4.4广告标志设计导则………………………………………12
4.5照明设计导则………………………………………………12
4.6街道家具设施导则………………………………………13
第五部分:
交通组织分析……………………………………………14
第六部分:
给排水规划
6.1给水规划……………………………………………………16
6.2排水规划……………………………………………………17
第七部分:
电力、电信、燃气规划
7.1电力规划……………………………………………………17
7.2电信规划……………………………………………………18
7.3燃气规划……………………………………………………20
第八部分:
经济技术指标……………………………………………21
说明书节选:
第二部分:
目标与策略
2.1指导思想
2.1.1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规划设计以《湛江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注重适应湛江市经济发展战略、完善麻斜海岸功能与布局要求,促进麻斜海岸沿岸景观质量的提升,配合现有旧城区改造的要求,创造宜人的生活居住、办公和休憩环境,从而带动政治、经济职能的提升、带动周边地区城市建设的发展。
2.1.2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强调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湛江百年历史文化的内涵和自然大海景观优势,有机地组织城市空间与环境,创造高品质、高起点的城市景观形象,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协调平衡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做到适度、合理、高效开发改造,实现最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2.1.3注重实施的可操作性
从湛江市发展的角度探讨麻斜海岸线地区的定位,使本设计在保证规划超前性的同时,注重城市开发与建设的实际需要。
在规划中强调控制与引导、弹性与刚性的结合,充分体现规划的实效性与可操作性。
2.2规划理念
2.2.1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交融
城市中自然环境的保护有利于提高城市生活品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创造城市景观特色,城市土地的充分利用有利于增强城市经济活力,提高市场运作效益。
为了保证城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规划布局、土地利用、空间形态和建筑造型等方面都应充分体现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交融的规划设计理念。
2.2.2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
历史文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深入挖掘湛江历史文化内涵与特质,在规划中将传统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与现代城市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增加城市景观的吸引力和规划意图的顺利实施。
2.2.3标志性与整体性的统一
城市空间节点的标志性景观是体现城市景观特色的重要因素,而绿化环境、街道界面的整体性是营造城市空间秩序的基本方法。
在规划中重视景观标志性与整体性的统一,对于塑造具有节奏感和趣味性的空间景观序列具有重要作用。
2.2.4无界限概念的引入:
1、创建“混沌空间”,一种复杂中的简单有序空间。
将建筑空间、交通空间、自然环境连续不断的用长廊串联起来,弱化三者之间原本明晰的空间界限。
建筑空间的穿插和街道广场空间的穿插复杂但有序。
2、重塑“传统、工业、数字”文化的氛围,在功能结构和人们的活动上充分体现着三种文化的无间隙的存在于统一空间中,使文化混沌起来,体现现代城市的特别的风味。
2.3规划目标
渔人码头规划设计目标为建设体现湛江特色、城市海岸线新形象,并有效地引导、控制岸线整体布局与城市景观,从而实现“产业+旅游”开发模式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及文化价值,创造高标准、高起点的滨水文化休闲主轴,形成集产业、旅游、景观、文化、休闲为一体的城市特色景观带。
2.3.1塑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
结合麻斜海岸沿岸地区的环境特征和历史文化传统,吸取国内外城市滨河景观建设的成功经验,塑造既有时代气息又独具地方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特色的滨水景观形象。
2.3.2营建高品质的城市环境
营造优美舒适的城市开放空间和绿化环境、安排亲切宜人的市民活动场所、配置完善齐全的服务设施,营造优雅活泼的城市文化氛围,以适应新世纪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2.3.3组织高效安全的交通体系
合理组织沿岸的道路系统和交通体系,保障城市交通的高效与安全。
在规划中注重步行交通、公共交通和静态交通的组织与安排。
2.4功能定位
麻斜海岸是湛江城市最大的景观界面同时也是最长的公共绿地。
定位为以自然环境要素为主的景观带,是滨海文化休闲主轴,集生态、景观、文化、娱乐为一体的重要内海绿轴。
综合考虑湛江市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第二产业、配置完善商业服务设施、渔人码头开发建设不同商业业态的经营状况等经济发展因素;沿岸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保护与利用、现状住宅的改造等景观环境因素,进一步明确渔人码头的功能定位。
湛江市所体现的城市特色是:
百年历史文化和现代化的工业城市。
规划用地的功能定位为:
1、湛江“渔—港—城”特色魅力的黄金岸线。
担负着城市的名片、生产运输和生态功能。
2、湛江城区主要的旅游购物天堂。
作为湛江的观海长廊的主要轴线延续部分,在体现城市个性风貌、历史文化方面负有重要的使命,是塑造城市精神的重要载体。
也是游客和市民消费的主要场所之一,具有独特的环境和感受。
3、休闲娱乐场所。
滨水地区是一个城市非常珍贵的资源,也是对城市发展富有挑战性的一个机会,它是人们逃离拥挤的,压力锅式的城市生活的机会,也是人们在城市生活中获得呼吸清新空气的机会。
渔人码头自然属性赋予它承担起休闲娱乐场所功能的使命。
我们要把它设计为城市中景色最优美,最能反映出城市特色的地区。
4、观光、观景。
因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就具有观光、观景功能,是城市园林走廊。
5、文化、展示。
在新的规划中,我们给与它新的文化氛围,以工业、数字及传统文化为主题,新建商业建筑,建立滨水公共开放空间。
6、海鲜加工交易综合区域。
其原有的合理功能的保留和新功能结合,形成有序、合理而又丰富的多层次混合区域,综合性较强。
总之,渔人码头在城市中不仅具有生态、景观、生产三大功能,还有意识层面的情感功能。
定位为滨海文化休闲主轴,是集产业、旅游、景观、文化、休闲为一体的重要绿色发展轴。
对于体现城市文化特色,创造高标准、高起点的城市景观环境起着关键作用。
渔人码头的滨水空间以文化休闲为主,重点体现历史文化特色和现代文明特色。
主要布置景观绿地、广场硬地、滨水游憩空间、酒店、餐饮美食街、海鲜产品加工演示场等。
2.5空间与景观资源利用
历史文化、自然环境都是宝贵的景观资源,在城市空间景观的创造中得到充分的保护与利用。
我们的景观设计的对象不仅是绿化景观,还包括了了人文景观,且后者是城市景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城市活力的标志之一。
当今世界城市景观设计以尊重自然、尊重人性为原则。
我们在景观设计中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指导思想。
关注的是以人为本,是生活的舒适和健康,绿化和文化氛围都是我们所关注的。
2.5.1生产水资源
麻斜海是湛江市的主要生产运输载体。
2.5.2自然环境资源
在规划中应注重保护与利用,将自然水体、自然植被与人工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
在渔人码的景观设计中,通过开敞空间和视觉走廊的合理组织,保持街道广场与自然水体在视觉和行为上的紧密联系,有利于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塑造城市景观特色。
2.5.3历史人文资源
现状遗留不多的历史印记,我们要发掘其历史人文内涵,加以保护和发扬,体现历史特色。
2.6规划原则
通过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控制,自然景点和人文景观协调,环境质量和功能适宜居住的地区,具有一定旅游吸引力的城市风光带。
2.6.1共享性原则
滨水地区一般是一个城市景色最优美的地区,应由全体市民共同享受。
反对把临水地区划归某些单位专用的做法,必须切实保证岸线的共享性。
2.6.2整体性原则
开发滨水地区的主要动力之一是带动全市经济、城建的发展,故滨水地区的规划要力求加强和原市区的联系,防止将滨水地区孤立地规划成一个独立体,而与市区分隔开来。
规划滨水区要时时想到全市,把市区的活动引向水边,以开敞的绿化系统、便捷的公交系统把城市中心区和滨水区连结起来。
1、自然环境相协调,保护珍贵的自然景观资源,创造渔水交融的城市景观特色。
2、保护和富有历史意义的场所,弘扬以渔人为代表的中华农耕文化。
尊重历史,在传统文脉基础之上,塑造具有场所感的城市空间。
3、塑造新世纪现代化工业城市的新形象,注重工业区环境质量的提高和优美城市空间的创造,开展工业旅游等新兴产业。
4、创造市民交流的公共活动空间,依循城市发展的文脉塑造具有历史积淀的场所,加强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塑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第三部分规划方案
3.1规划功能
在上一层次的规划和现场调研基础上,按甲方要求,针对岸线特点,结合湛江地域文化,对用地功能做出更进一步的分区。
同时体现本次规划的概念。
形成四个主要功能(旅游、休闲、交通、贸易)四个分区。
3.1.1游艇酒店写字楼
新建一座高标准的集商务办公、住宿、餐饮、娱乐、会议的多种功能的大型酒店,将酒店定位为开放式、观赏性,与环境美化相结合,使建筑成为景观的一部分,提高参与性,在沿海建酒店的附楼部分——游艇俱乐部,让游艇直接驶入大堂,客人下船即可下榻大厅办公、入住。
3.1.2游艇码头
依靠原有的东堤码头,改造环境及设施,延伸海面平台,将交通设施和观光娱乐设施相结合。
3.1.3渔人广场
以渔人广场为中心,以22层高的霞山水产品批发市场公寓写字楼为控制点,周围配以酒吧街,低密度的内聚空间,形成整个广场的制高点,北面发展酒店业,南面发展购物、美食和水产品加工及展示。
3.1.4海鲜城(霞山水产品批发市场活鲜干品区)
海鲜城以独特的空间和综合的功能为特点,吸收湛江地方建筑元素,营造一种虚实空间、大小空间,不规则空间,可以在不同的空间内感受各式各样的空间特色。
海鲜城细分为干品(特产)交易、活鲜水产、美食、渔具、旅游品五个功能小区。
3.1.5霞山水产品批发市场海产加工演示区
用土地集约的办法,在有限的用地范围内,建造满足发展要求的国际化水准的生产加工和展示建筑,工作区都以透明材质为原料建设,在保证生产不受干扰的同时,发展产业旅游。
展示跟加工合并在一个建筑体内,建立上下交通关系,减少流程。
3.2生产交易流程规划
霞山水产品批发市场的水产品生产和交易规则比较成熟,而且经过多年的经营已经进入了守质守信的良性循环,这为水产品的信息化交易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采购商可以通过电脑进行看样、预定、商谈、交易,提高商业运作效率,因此,我们根据这种新型的交易方式设计有对虾交易办公综合楼,集信息的发布、展示、回馈、交易、办公于一体的综合大楼,既节约了用地面积,又提供了舒适的交易环境。
考虑到城市中心区岸线空间的公共性,湛江市政府批准霞山区湖光宝满村处地块,作为霞山水产品批发市场的生产加工作业区,因此在规划范围内无大量的生产加工,海产加工演示区里的加工是旅游参观性质的,是向游客宣讲活海鲜是怎样变成食品的。
加工演示区厂区建筑均采用大玻璃通透样式,引进现代化的水产品加工流水线,减少人工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在此加工的成品部分转至海鲜城零售,部分用于供应市内的酒店、餐饮店,均采用配送车统一装运。
生产交易按原有的流程进行,只是流水线作业将工序分化得更加合理,生产建筑为适应流水线的需要,变成3层的新样式(地下一层),将各级别加工成品分层产出,利于装运。
3.3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针对现状问题,将道路级别不清的路段进行整治,次干道密度适当增加,拉通断头路,新开辟城市支路,为该规划区域提供完整的步行空间做好外围交通基础。
东堤路和创新路作为该区域主要的城市干道,增加公共交通路线和停靠站点。
游艇码头至海鲜城段,由于岸线地面与海面高差大,因此向外扩展步行观光平台,增加亲水性和商业性,也扩展了步行区间。
3.3.1规划原则
1、满足沿岸地区功能活动需要和方便区内外交通联系;
2、路网结构、道路线型与断面设计考虑景观设计要求,有利于塑造优美的城市景观;
3、组织步行交通系统,与绿地、广场紧密结合,联系重要的公共场所与设施;
4、合理安排静态交通,设置足够的停车泊位。
3.3.2交通组织
1、减少货运交通干扰。
水产品运输车辆通过创新路引导到海滨大道,红星路和人民东路引导到人民大道,基本解决了货车线路拥堵的问题。
2、加强人车交通分离。
放宽人行道、完善人行道地面铺装及各种设施,重视盲道及无障碍设计;强化步行系统设计,将步行道与堤岸、绿化、水体紧密结合,联系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形成舒适安全的步行空间;重要交叉口和人流密集地段,安装交通信号灯。
3、鼓励公共交通
在沿岸地区合理安排公共交通站点、满足市民出行和换乘的需要。
公共汽车线路布设尽可能合理覆盖,在规划地段内的城市支路以上级别道路均布设了公交线路,并考虑设置港湾式公共停车站,其位置主要考虑设施在周围建筑出入口附近,尽可能缩短步行距离,其间接控制为500米,每个公交站服务半径约为200米。
4、妥善安排静态交通
规划地段内商业建筑和休闲区间按规定要求配建停车泊位之外,分别在沿江主要景观点地上和地下处设置停车场。
在游艇码头和海鲜城设置两处自行车和摩托车停放处,另外街边人行道安排部分停车场地,车流高峰期用于缓解停车压力。
3.4空间景观系统规划
以水系为基础,组织渔人码头城市功能,建构城市形态,使大海充分地融入城市生活,带动城市商业和经济的发展,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场所,实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使渔人码头岸线景观空间形成风格特色鲜明、景观序列明确、空间过渡自然的有机整体。
在设计中引入模糊空间、文化界限的概念,规划地段空间界限明显而又狭窄,既有鲜明的城市景观,又有海面的自然景观,空间混杂无序,我们所做的景观设计以此模糊界限,在无序中建立一种和谐的交融空间,使各种空间各施其能,而又相互协调,相互补充。
在人的滨水活动中引入传统、工业、数字的文化概念,使人的休闲娱乐与此文化息息相关,创建有湛江特色文化的滨水空间。
模糊空间、文化格局的差异和人的活动的频率、方式的不同,形成了不同性质的空间,即通透、穿越风格的廊道空间、井然有致的天际轮廓线,以及风格各异的户外活动场所。
3.4.1历史文化景观轴
渔人码头的景观设计结合湛江市旧城逸仙片区的改造,以麻斜海为城市走廊,串联用地内各功能地块,展现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和休闲娱乐场景,延续湛江城市景观轴线。
3.4.2现代生活休闲轴线
建筑空间与自然空间之间,结合其沿岸自然生态地,新建商业建筑、文化设施建设,以及旧存构筑物等的改造更新,亲水休憩平台、滨水小游园、延续湛江城市文化空间的滨水主题广场。
滨水地设计以自然气息,精致、小尺度、复杂性为其景观特色,表现自然、清新、活泼气息,集中展现清凉的滨水气息和浓郁的市井生活氛围。
3.5绿地与步行系统规划
3.5.1设计原则
1、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和沿海景观资源,塑造生态型滨海城市形象,强化湛江特色;
2、建立多层次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系统,注意绿色空间的合理界定,密切绿色空间与城市生活的关系;
3、建立完整的中心区绿色空间体系,并有机地融入生态体系;
4、步行系统与绿地紧密结合,创造舒适的步行休闲环境和丰富的绿地空间景观;
5、绿地空间与周边建筑空间相协调,绿化建设与提高城市土地开发的经济效益相结合,增加绿色空间的文化内涵。
3.5.2系统布局
1、绿地系统
以景观控制规划为依据,重点强调具有标志作用的景观节点;
形成公园绿化、广场绿化、滨水绿化、道路绿化和住宅区绿化相结合的绿地网络系统。
2、步行系统
结合沿海观光带、城市广场规划舒适宜人、富于变化的步行休闲空间;
步行系统通过步行街、滨水步道与车行交通分离,与重要的公共活动中心、广场紧密联系,形成整体有机的步行网络。
3.5.3设计引导
1、城市绿地强调功能、生态与景观的结合,重视街道广场的遮荫问题;
2、提高全区各地块的绿地率;
3、绿化植物配置要求常年显绿、四季有花;
4、步行系统考虑步行、休憩、健身、骑车、游览、交往、观景等多种要求,重视遮荫、避雨、饮水、通讯、停放自行车等设施的布置。
3.6建设时序规划
整个片区的建设要有整体性、连续性、渐进性和超前性,保持和提高旧城的繁荣程度,确保建设后的商业街区和周边住宅区的环境质量有较大的提高。
3.6.1一期:
霞山水产品批发市场活鲜干品区、海产加工演示区及渔人广场休闲体验区
霞山水产品批发市场的迁建是项目的重点,也是整个规划概念创新优势的体现。
选址范围内多为废弃建筑及简易建筑,用地平整容易实现,也为二期(原址)提供了建设场地。
高层写字楼、大玻璃可观赏展示房,展览跟交易于一体的国际产销贸易中心和功能完备的活鲜干品城。
海富酒店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也影响到该地块百年渔人文化历史的保护和体现。
拆除后在原址塑造体现怀旧渔人文化的石刻雕塑,映衬带有湛江特色的酒吧街建筑,扩展海面空间,建造水上木栈道和泊位,构成渔人码头。
3.6.2二期:
游艇酒店服务区
拆除用地内建筑,新建游艇酒店写字楼,改造东堤码头,美化周边环境,快速体现岸线地块的商业价值,吸引市民和游客,提高该地域的知名度。
第四部分相关设计控制导则
设计控制导则是指导渔人码头岸线空间景观环境建设的通则,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建筑设计导则:
从建筑的平面布局、尺度体量、形式造型、材料、色彩等设计要素着手,制定共同遵守的准则,保证建筑的整体协调,体现不同区段的景观特色。
步行系统设计导则:
规定区内步行系统各组成要素及设施的相关设计要求。
广告标识设计导则:
对各类室外广告物、标识物的布局、尺度、色彩等方面的设计规定与要求。
照明设计导则:
对道路、人行道、广场、绿地、建筑等不同对象的照明布置与设计要求,以形成富有特色的城市夜景形象。
街道家具与设施设计导则:
对各类街道家具和设施的位置、形式、色彩等制定设计要求,以创造有秩序的街道环境。
4.1建筑设计导则
4.1.1建筑形式与风格
1、建筑风格相应分为精致轻巧的高技风格、淡雅古朴的历史风格、简洁亮丽的现代风格。
酒吧街及海鲜城建筑风格将吸取湛江历史街区的建筑形式、造型、元素,配合现代建筑技术,满足使用功能也强调地方特色。
2、新建筑鼓励建筑形式的个性化创造,但应强调建筑风格上的协调统一。
3、标志性建筑应突出其个性化特征,一般建筑在相邻地块之间尽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4、建筑裙房应强调城市“街墙”景观,相邻建筑裙房应在高度、色彩、材质、雨棚、广告标识等方面取得协调统一。
5、建筑主楼形体应与裙房及环境相协调,避免主楼的高大体量给街道行人带来的压抑感。
6、建筑柱顶壁缘的凹凸线脚、装饰、材料、质地、色彩上的相似性有助于建筑形式的协调统一。
4.1.2建筑体量与尺度
建筑的基本体量与尺度应符合不同景观段的风貌特色,以保证土地开发的有序性与空间景观的整体性。
建筑设计重视建筑物近人尺度部分的设计,通过建筑细部、材料质地、景观要素的精心处理,保证步行者得到亲切的空间感受。
4.1.3材料与色彩
1、建筑的外墙材料与色彩应符合不同景段特色,还应考虑相邻建筑之间的协调、主楼与裙房之间的搭配。
2、新建筑鼓励使用新结构和新材料、如金属材料、轻质合成材料等。
建筑色彩采用银灰、浅蓝等冷色基调。
3、生活休闲轴线上的建筑以石材、木质材料为主,建筑色彩采用褐石、土黄、古铜等暖色基调,体现小调的亲切和悠扬。
4、建筑色彩以浅色基调为主,但为了体现现代创意也可考虑采用较为大胆的色彩。
5、建筑主体不宜大面积使用镜面玻璃幕墙,以减少城市的光污染,如使用须经规划部门审查核定。
4.2滨水岸线、断面设计导则
4.2.1原则
1、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满足产业、交通、游憩、景观、生态的综合功能。
2、重点保证岸线观光带、渔业水产发展、城市居民生活休闲等特定条件的需要。
3、岸线资源的利用要体现集约开发、规模化使用的原则。
4、坚持开发利用与自然保护兼顾,以保护为主的原则。
4.2.2断面:
根据岸线造景需要形成水面景观,以体现城市生活和现代园艺特色,结合不同的现状条件和功能需要,将人行道与滨水步道分台设置,创造舒适的步行空间。
4.3步行系统设计导则
4.3.1人行道
1、街道人行道是最重要的步行系统组成部分,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应设置高差或绿化分隔。
2、道路交叉口应设置明确的人行横道线和交通信号灯,交通干道交叉口尽量采用立交方式。
3、沿街建筑尽量减少主干道开设机动车出入口,减少机动车对人行道步行环境的影响。
4、人行道铺装必须进行专门设计,应满足图案简洁、色彩淡雅、拼装方便的要求,行道树的种植方式有多种方式,如用黑色缕花铸铁盖覆盖树穴,或结合座椅或花坛围合树木等。
5、人行道上必须设置盲道地面提示块材,盲道上不得设雨水口。
无障碍通道路面应密实平坦、表面防滑,在地面高差有变化处设置坡道。
无障碍通道中的地下管线井盖必须和地面齐平。
4.3.2人行廊道
1、以现代通透为主要风格,采用玻璃和钢的材质。
创造通透感,既不破坏滨水连续感,又加强了建筑、交通、景观的联系。
2、宽度在3~6米。
3、可设置平台,直接联系建筑内部,结合建筑设计。
4.4广告标识设计导则
4.4.1布置方式
1、行道树、道路隔离栅、交通指标牌、路灯、邮政信箱等物体上禁止设置室外广告。
2、屋顶广告标识、凌空广告标识不得损害主体建筑屋顶造型与城市天际轮廓线。
3、墙面广告标识建议设置在建筑的裙房部位。
建筑主要立面的墙面广告位置不应影响建筑立面造型。
4、开放空间独立设置的广告标识位置不得妨碍交通、影响景观和其它公共活动。
禁止在交通信号周围30米范围内设置广告灯箱。
5、广告标志的设计应大方美观,与周围建筑景观协调。
4.4.2尺度
1、设置在同一路段的灯箱广告,尺度形式应基本一致。
同一建筑设置若干广告、标识,其尺度形式要求一致。
2、多、高层建筑外墙面广告,标识面积不得超过该墙面面积的1/10,建筑底层外墙面的广告标识面积不得超过1平方。
3、人行道、小型绿地和广场设置的广告标识一般不得超过0.8平方米,特殊案例须经规划管理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渔人 码头 规划 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