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 说明文阅读第01期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原卷版.docx
- 文档编号:10350802
- 上传时间:2023-02-10
- 格式:DOCX
- 页数:45
- 大小:254.75KB
专题15 说明文阅读第01期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原卷版.docx
《专题15 说明文阅读第01期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5 说明文阅读第01期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原卷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15说明文阅读第01期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原卷版
专题15:
说明文阅读
一、【2019年中考遂宁卷】阅读《古蜀栈道》,完成下列各题。
古蜀栈道
刘小方
①打开古旧地图,我们就会发现,关中通往汉中的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以及由汉中通往四川的金牛道、米仓道和荔枝道,如同一张精致斜织在秦岭山脉和大巴山脉中的大网,连接着八百里秦川与四川盆地这两个古代的天府之国。
②秦中自古帝王之都。
长期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关中地区,面临着人口剧增与生产生活资料短缺的矛盾,而四川盆地物产丰富,两地的沟通势在必然。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
“(秦)昭治咸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辐凑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
南则巴蜀。
巴蜀亦沃野,地饶卮、姜、丹沙、石、铜、铁、竹、木之器。
……然四塞。
”对于古蜀先民而言,闭塞成为其发展的最大障碍,关中地区是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来自北边的吸引力巨大。
而北面呈东西向的米仓山和大巴山脉成为南北相通的第一道天然屏障,汉中以北的秦岭成为第二道屏障。
因此,必须穿越米仓山、大巴山,再穿越秦岭,巴蜀先民才有可能与关中地区沟通联系。
所以,打通北边的交通线是蜀道的关键。
③战国时,秦国为打通陕西到四川的道路,于公元前267年开始修筑褒斜栈道。
这条起自秦岭北麓眉县西南15千米的斜水谷,到达秦岭南麓褒城县北5千米的褒水河谷,全长大约200千米的栈道,是在峭崖陡壁上开山破石,钻孔架木并在其上铺板而成。
当时火药还没有发明,在上为绝壁、下为激流的自然条件下,先民们先是采用“火焚水激”的方法开山破石,然后再岩壁上凿成30厘米见方、50厘米深的孔洞,分上、中、下三排,均插上木桩,接着在上排木桩上搭遮雨棚,中排木桩上铺板成路,下排木桩上支木为架,最终于公元前259年完成,历时八年之久。
修筑者因地制宜,创造了标准式、石积式、千梁无柱式、依坡搭架式、凹槽式和多层立柱平梁式等多种栈道形制。
这些都反映了古人在修建古蜀栈道过程中付出的智慧和汗水。
④蜀道的通行,使得大批钱粮赋税源源不断由四川运往长安,使先后在长安建都的周秦汉唐获得殷实富足的统治管理基础。
“国家富有巴蜀,是天府之藏。
自陇右及河西诸州,军国所资,邮驿所给,商旅莫不取给于蜀。
”同时,关中地区先进的生产方式、社会文明、管理体制也不断进入四川,并进而由四川延伸到更西部的贵州、云南、青海、西藏等地,为古中国西部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智力支持。
古往今来,在蜀道上来来往往的人,留下了数不清的故事,沉淀为难以统计的文化遗产,凝结成灿若星河的文化景观。
这些故事、遗产和景观,无时不在温暖着我们的精神家园,无时不在滋养着我们的文化。
(选文有删改)
1.本文运用______顺序,依次从古蜀栈道的概况、______、修建方式和_____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2.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3.第③段最后一句中的“这些”具体指代哪些内容?
4.第③段“这条起自秦岭北麓眉县西南15千米的斜水谷,到达秦岭南麓褒城县北5千米的褒水河谷,全长大约200千米的栈道,是在峭崖陡壁上开山破石,钻孔架木并在其上铺板而成”中“大约”能否删掉?
为什么?
二、【2019年中考柳州市河池市卷】说明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番茄拥有双重身份
①番茄是被大家所熟知的一种农作物,在日常生活中,它既是烹饪中的食材,又可以成为调味料,同时很多人还将它当做水果来享用。
可是,番茄到底属于蔬菜还是属于水果呢?
②首先,我们要找准蔬菜与水果的定义,《韦氏词典》告诉我们:
“水果通常是种子植物的可食生殖部位。
”此外,《韦氏词典》还做出了更简单的解释:
“水果是长在植物上,能够将植物种子带到外部世界的东西。
”这个定义包括了苹果、番茄等任何包含种子的植物部位。
从科学意义上讲,黄瓜、南瓜、牛油果等都属于水果。
相比于水果,蔬菜的定义就要模糊得多。
通常,我们用这个词指代一大批具有可食草本部分(如根、茎、叶)的植物。
③根据《韦氏词典》可知,蔬菜和水果的关键区别在于:
蔬菜必须是植物的一部分或整体植物本身,而水果只是特定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番茄并不是植物本身的一部分,就像蛋不是鸡本身的一部分一样。
所以,番茄是水果吗?
④“蔬菜”的概念并不是一种植物学分类,它更多的是属于一种烹饪食材。
而与此同时,“水果”也可以是一种烹任食材。
《韦氏词典》写到:
“从烹饪食材的角度,水果被定义为‘拥有带种子的甜果肉’‘主要用于甜点’的东西。
”也就是说,从科学的角度看,水果不必是甜的;但是从烹饪的角度来看,大多数人会将用于做菜的水果(如番茄)归类为蔬菜。
⑤在美国,曾经因为番茄定义的问题引来各方热议。
在美国农业部的指导方针里,番茄被列为蔬菜,甚至连美国最高法院都曾介入过这个问题。
1883年3月3日,美国颁布了新的关税法,规定进口蔬菜需要交纳10%的关税,而进口水果则不需要交纳关税。
当时的纽约海关认为番茄是蔬菜,需要交税。
然而,一位名叫约翰•尼克斯的商人却认为,根据植物学定义,番茄属于水果,不应该被征税。
于是,尼克斯直接将海关税收员告上法庭,要求退还被强制征收的税。
此案一直闹到美国最高法院,直到六年后法庭才做出最终裁定,将番茄列为蔬菜。
⑥相比国外,我们国家没有太过于纠结这个问题。
在国内,番茄被归为蔬菜类,但是在出口的时候,则是以“双重身份”﹣﹣既是水果又是蔬菜进行出口的。
(文/黄韦微选自《知识窗》,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韦氏词典》告诉我们:
“水果通常是种子植物的可食生殖部位。
”(引资料)
B.番茄并不是植物本身的一部分,就像蛋不是鸡本身的一部分一样。
(打比方)
C.水果是长在植物上,能够将植物种子带到外部世界的东西。
(下定义)
D.一位名叫约翰·尼克斯的商人却认为,根据植物学定义,番茄属于水果,不应该被征税。
(举例子)
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说明对象看,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从语言特色看,本文属于生动说明。
B.说明文有时间、空间、逻辑三种说明顺序,本文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C.第①段的画线句用问句形式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起到过渡的作用。
D.第②段画线句中的“通常”一词表示大多数情况,但不排除特殊情况,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韦氏词典》的解释来看,番茄、苹果、木瓜、苦瓜等都属于水果。
B.大多数人之所以把番茄归类为蔬菜,是因为番茄更多时候属于一种烹饪食材。
C.文章第⑤段,通过列举美国人关于番茄定义而打官司的事例来真实说明番茄具有“双重身份”的特点。
D.在国内,番茄不具有双重身份。
三、【2019年中考娄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可燃冰是天使还是魔鬼?
①21年前的夏天,德国科学家在北太平洋海底800米深处,第一次取出可燃冰样品,并使人类第一次看到,冰雪般的东西被点燃后,发出魔幻般淡红色的火焰,耗尽能量后,硕大的冰块竟变成了一摊清水……
可燃冰的由来
②可燃冰的学名叫甲烷水合物,它的形状像石蜡遇热未融化前的样子,洁白而绵软。
它是甲烷气体和水分子在高压低温作用下的特殊产物,它像地毯一样覆盖了10%的海底,总面积达4000万平方公里,深度在数百米到数千米不等。
据科学家估计,全球可燃冰总储量高达2.5万万亿立方米,是石油、天然气和煤总储量的两倍,假如能够安全开采,至少可供人类使用数百年。
③按美国科学家的说法,可燃冰是海洋微生物和海底油气在海洋板块作用下的产物。
因为占地球2/3的生命是由生活在海床下微生物构成的,那里没有氧气,一片黑暗,亿万年来,不计其数的微生物从不停歇地制造着甲烷。
另外,当海洋板块下沉时,海底油气随板块边缘喷涌而出,在接触到冰冷的海水后,天然气与海水发生化学作用,日积月累,在高压低温的作用下,就形成了浩瀚厚实的可燃冰,像地毯一样沉睡在海底。
④可燃冰储量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其次是日本、加拿大和美国。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估计,美国的可燃冰蕴藏量为9600万亿立方米,是国内传统天然气储量的200倍,丰厚的利润自然引起投资者的关注。
可燃冰延迟开发的原因
⑤时值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进行“阿波罗计划”时,NASA的燃料专家正在苦寻可以替代液氧的质量更轻、热值更大的燃料。
因为体型庞大的“土星”火箭进入太空后,最多时每秒需消耗13吨燃料,极大地压缩了宇宙飞船的有效载荷。
得知可燃冰的存在后,美国科学家兴奋不已,立刻确定为国家级科研项目,全力以赴地投入分析研究。
⑥对可燃冰的研究,美国科学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他们迟迟没有进行后续开采动作。
有人猜测,美国人重点进行理论研究,因为他们希望在未来的星际旅行时,开发其他星球上甲烷水合物,用作飞船能源,在即将到来的星际大开发中确保难以撼动的领先地位。
⑦其实,情况远非那么简单。
就在各国科学家纷纷建议政府投资开发可燃冰,以解煤炭、石油等能源告罄之虞时,美国科学家却告诫世人审慎开发可燃冰,因为它可能加剧温室效应,即使是极少的可燃冰被释放到大气中,后果可能都是灾难性的。
可燃冰是天使还是魔鬼?
⑧目前,科学界对可燃冰开发有两种观点:
以美国俄勒冈大学的地质学家格雷沃里为首的一派认为,甲烷水合物是自然界中隐身的恶魔,会不定期地向地球发难,应是人类今后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之一。
⑨远在2.5亿年前,在二叠纪末期,一种突然降临的灾害,短时间内毁灭了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
科学界普遍认为是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但格雷沃里认为是海底积存的巨量的甲烷发生爆炸,导致气候温度骤然上升,泛滥至地面的大火消耗了大氣中的氧,所以多数地球生物相继毙命,甚至包括很多鱼类。
他估计,北冰洋可能是今后甲烷水合物泛滥的导火索。
因为那里可燃冰大多在浅海,并且得益于低温而非高压,所以一旦发生溢出爆炸,就是上帝降临也束手无策。
⑩另一种观点是,可燃冰就像陆地的森林,生生息息,自有规律,即使作用于自然,也不是很严重的,完全不必杞人忧天。
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海洋地质学教授海格尔。
⑪海格尔说可燃冰的变迁会给地球带来灾难性后果还没有直接的证据,即使有甲烷溢出,也是非常少的,根本不足以影响气候。
他做过观察试验,发现有相当多的可燃冰会自行溶解在海水里,而没有释放出来。
这充分说明,可燃冰释放的甲烷也是海洋食物链的一环——海水里的需氧菌会消耗甲烷,而进入大气的部分却是甲烷消费者释放的二氧化碳。
(船舷《大自然探索》,有删改)
1.选文介绍了可燃冰的由来,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海底大量微生物不停造甲烷→______→______→长时间高压低温形成可燃冰。
2.第②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它是甲烷气体和水分子在高压低温作用下的特殊产物,它像地毯一样覆盖了10%的海底,总面积达4000万平方公里,深度在数百米到数千米不等。
3.下列说法与原文的内容表述一致的一项是()
A.美国之所以没有开发可燃冰是因为可燃冰会加剧温室效应,如果可燃冰释放到大气中,即使极少,后果也可能是灾难性的。
B.可燃冰是海洋生物释放的甲烷气体和水分子在高温低压作用下的特殊产物。
C.用可燃冰作燃料比液氧热值更大,质量更轻,可减少火箭运载负荷。
D.甲烷水合物是自然界中隐身的恶魔,不定期地向地球发难,是人类今后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之一。
4.怎样理解“可燃冰是天使还是魔鬼”这句话?
四、【2019年中考东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快乐从何而来
克林格尔巴赫·贝里奇
①无论是零碎的喜悦,还是获得满足之后的激动,快乐都是一种人们更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时才会出现的东西。
②开始于60年前的研究中,将电极植入大鼠大脑的不同位置,发现大脑中有一块区域似乎很享受温和的电刺激,大鼠反复回到研究者对它们进行微弱电击的那个角落。
如果通过线路连接,让大鼠可以通过按一下控制杆,自行启动植入电极,那么大鼠就会强迫症般地在1小时内自行刺激超过1000次。
于是麦吉尔大学奥尔兹认为他们找到了大脑中专门负责产生行为奖赏效应的系统,这一区域包括位于前脑基底部的伏隔核和围绕连接大脑左右半球的纤维束形成的扣带皮层,这里被视为“奖赏回路”的运作基地和快乐根源。
③关于快乐在大脑中出现的位置及方式果真如此?
从未停止的探索回答了许多科学家的怀疑。
奥尔兹找到的脑区位于大脑前部,由神经递质多巴胺激活,而多巴胺则是由脑干附近的神经元释放。
假如大脑前部的这些脑区真能调节快乐感,那么使多巴胺充盈其间或被彻底清除,应该能改变动物对它们喜爱的某种刺激的反应,这样推断顺理成章。
然而,结果并非如此。
④芝加哥大学庄小溪很有创意地通过基因改造培养出一种缺少一种蛋白质的小鼠,而这种蛋白质能重新摄取多巴胺,并使其回到神经细胞中。
实验小鼠缺少这种蛋白,大脑中的多巴胺的浓度较高,但它们吃到甜食时表现出来的快乐并不比正常小鼠强烈。
只是它们在扑向甜食时反应更敏捷,但舔嘴的次数没有增加。
另一方面,大脑中多巴胺被清空的大鼠,对甜食丝毫不感兴趣,如果不主动饲喂,它们甚至会“绝食”到饿死。
在人身上,多巴胺的浓度似乎也与人们所宣称的对某种美食的“需要”程度有关,而与“喜爱”程度无关。
毒品滥用使大脑中充满多巴胺——尤其那些与“需要”相关的脑区。
而由于多巴胺的冲击而激发强烈的渴求,并且使这些脑区的神经细胞对今后的毒品接触更加敏感,但毒品没有带来快感,就如小偷因诱惑冲动行窃,却并不感到有何快乐。
可见多巴胺的作用只是意欲驱动,而非带来真实的快乐。
⑤根据这一发现我们假设,“快乐电极”的刺激会使大鼠(或人类)的大脑中的多巴胺积累增多,但不能让大鼠感到快乐。
不出意料,在杜兰大学希斯的实验中,启动电极使伏隔核中的多巴胺浓度提高,驱使大鼠觅食饮水,但没有使它们对食物更有好感,相反在电极刺激下奔向甜食的大鼠却摇头、擦嘴。
他多次利用标准“快乐电极”对精神变态和抑郁症患者施加电流,结果都能使得至少一名患者非常强烈地想喝酒,但却没有患者感受到显著的快乐。
由此可以断定,“需要”和“喜爱”是由大脑中完全不同的机制所主导。
⑥受到奖赏时的情感体验,与“喜爱”和“需要”都有关系。
最终我们找到了大脑中真正的快乐中心——那些负责直接产生快乐感的区域,位于此前认为构成奖赏回路的某些大脑结构中,在这些所谓的“快乐热点”中有一个位于伏隔核中的叫做内侧壳的部位,另一个位于前脑底部深处的腹侧苍白球(主要接收来自伏隔核的信息)。
⑦为了定位这些“快乐热点”,我们搜索了那些受到刺激后能放大快乐感的脑区,比如能使大鼠对甜食的喜爱更加强烈的区域。
无数次失败后,利用其大脑中合成的脑啡肽成功提高了大鼠对甜食的喜爱程度。
这些“快乐热点”中的每一个,都只是它们所在位置的一小部分(小鼠1立方毫米,人类1立方厘米),但正如群岛中的每一个小岛,小岛彼此相连,与其他处理快乐信号的脑区相通,形成了一个强大、完整的快乐回路。
实验中如果使快乐回路中的一部分失活,并不会减弱或中断大鼠对甜食的喜爱,除非腹侧苍白球被破坏。
同时要想产生非常强烈的欣快感也不容易,除非是像我们的实验中能在短时间内立即激活整个快乐通道。
⑧腹侧苍白球在人体中是否也具有同样作用目前尚未可知,要弄清楚腹侧苍白球以及快乐回路其他部分之中,哪些对于人类感受快乐是必不可少的并不容易。
有一名患者的腹侧苍白球在一次过量用药中受到损害,他说此后时常陷入抑郁、绝望、罪恶的情绪中,毫无快乐。
由此可以推测腹侧苍白球在快乐感受中具有核心作用。
⑨“快乐热点”所形成的快乐回路与多巴胺驱动的奖赏系统通常互相关联,从而使我们对那些感觉良好的食物有“需要”,对感觉不好的东西断然“拒绝”。
但在精神抑郁、成瘾情况下,这两类系统不再关联,导致患者一直渴望那些不再带来快乐的事物。
这一关联的中断可能也与其他类型的强迫行为有关,比如暴食和赌博。
弄清这种关联中断的方式和原因,或许就能找到更好的方法,逆转产生上述疾患的大脑变化,从而恢复“需要”和“喜爱”之间的天然联系。
1.通读全文,概括说明“快乐从何而来”。
2.说明下面这段文字应该放在选文什么位置,并答出两条理由。
亚里士多德指出,幸福包括两个关键要素:
欢欣愉悦和精神满足。
科学家在揭示快乐的生物学基础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我们还需要解决大脑如何全方位地感受高品质生活的诸多疑难。
我们也希望新的发现能帮助人类将快乐与意志统一起来,让我们每天的生活都能得到满足。
3.简要说明选文语言的一个显著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4.你从文中科学家身上,在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方面分别获得怎样的启示?
五、【2019年中考巴彦淖尔卷】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牡丹为何被誉为“花中之王”
①“看遍花无胜此花,剪云披雪蘸丹砂。
开当青律二三月,破却长安千万家。
”这首诗赞美的就是牡丹。
牡丹是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归类于毛茛科、芍药属。
其花大色艳,香气袭人,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
在清代末年,牡丹曾是国花。
②从花色上分,牡丹素以八大色著称,如白色的“夜光白”、蓝色的“蓝田玉”、红色的“火炼金丹”等。
在同一色中深浅浓淡也各不相同,姚黄、魏紫,欧碧、赵粉被称为牡丹四大品种。
这里单说“魏紫”,出自五代洛阳魏仁博家,花紫红色,花呈荷花形或皇冠形。
花期长,花量多,花朵丰满,被推为“花后”,宋代有诗赞云“姚魏从来洛下夸,千金不惜买繁华。
”
③牡丹本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
牡丹作为观赏花木栽培,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
《太平御览)中有谢灵运关于壮丹的记载:
“永嘉水际木间多牡丹。
”唐代刘禹锡《嘉话录)记载:
“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
”
④从中国牡丹的发展史可看出,牡丹起源于陕甘秦巴之地,随着历代栽培地沿革转移,形成以黄河中下游为主要栽培中心,其他产地为次要栽培地的格局。
牡丹适应性较强,产地亦广,现在不仅在中国栽培甚广,还早已引种到世界各地。
⑤牡丹自古以来引无数文人墨客讴歌赞美,牡丹第一次在文学作品中出现是在2400多年前的《诗经》。
作为爱情的信物被提及——“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这明明写的是芍药,为什么要说是牡丹呢?
原来古时候,牡丹和芍药是不分的,后来有了木芍药和草芍药的说法,再后来木芍药就成了牡丹。
唐代刘禹锡在《赏牡丹》一诗中赞云: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白居易在《买花》诗中写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陆游的《赏花至湖上》写道:
“良辰乐事真当魁,莫遣匆匆一片飞。
”《栽牡丹》中:
“携锄庭下掘苍苔,墨紫艳红手自栽”,写出了他赏牡丹、栽牡丹的生活乐趣。
又有民谣曰“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一般在暮春开放,迟开不争春,这点也引起诗人、词家的赞美,据初步收集,历代文人专写牡丹的诗词就有四百余首,其中以唐、宋两朝为最多,共130多人留下270首优美的诗词,仅苏轼一人就有三十多首。
⑥“剪裁偏得东风意,浅薄似矜西子妆。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牡丹在花卉界独树一帜,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底蕴,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者:
刘慧慧有改动》
1.牡丹为何被誉为“花中之王”?
2.概括②~④段的说明内容。
3.第③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第⑤段画线诗句和《爱莲说》对“牡丹”分别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2019年中考昆明卷】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形神兼备中国画
①中国画历史悠久,在中国数千年的绘画发展史上,画家辈出,名作荟萃,在世界美术领域绽放出璀璨的光辉。
②中国画有整套独特的表现手法,不追求形象的逼真,而着力于意境的表现,要求做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中国画主要以笔墨纸砚为工具,有“书画同源”之说。
中国画的颜料由天然的植物或矿物制成。
画作以水墨为主体色,也因常用朱红色和青色,所以又称为“丹青”。
③中国画按照题材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④人物画是以人物为主体的绘画。
从传世的人物画作中,后人可以一窥中国古代帝王将相的面容,还能看到仕女图表现的宫廷生活和风俗画中展现的市井百态等。
这些画作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例如明代曾鲸的代表作《王时敏像》,画作中人物画得不大,线条流畅遒劲,形象栩相如生;背景则大幅留白突出了人物形象;同时配以书法题字,更彰显了人物的精神气度。
⑤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现为主要对象的画作。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认为山水蕴含着天地宇间无穷的奥妙,由此形成了独到的山水观。
中国的山水画常常运用散点透视法,利用远近、高低的对比,营造出江山万里、山谷深邃的立体效果,极具空间感。
例如宋代山水画的代表作《千里江山图》,这是一幅恢宏壮丽、色彩斑斓的巨幅山水作品,画卷长11.915米、高0.515米,画幅几乎是同时期《清明上河图》的两倍。
此画以略带俯视的角度横向展开全景式的大山大水,星现出一派方象皆容的场景。
画卷采用散点透视法,远近距离分明,空间层次清晰。
在色彩表现上,该画以色调浓重的矿物颜料绘成,较同时期流传下来的其他青绿山水画作都要鲜艳。
全画除青绿主色外,还以赭石来渲染山脚、天色,并以笔墨线条皴染山石,使山峰的立体感和明暗效果格外鲜明生动。
元代书法家、鉴赏家薄光和尚在此画题跋中称其“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也”。
⑥花鸟画主要以花草树木、禽鸟鱼虫为题材。
花鸟画表现的是边、角、点的小景,注重笔情墨趣。
中国花鸟画并不只是纯粹的写生,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的关系,表达画家的思想情感。
所以,中国花鸟画重视形似但不拘泥于形似,更崇尚意境与情趣。
例如南宋赵孟坚的《春兰图》,描绘了两株生于杂草丛间的幽兰,摇曳多姿,舒展飘逸。
兰叶、花瓣均以淡墨一笔绘出,笔法潇洒灵动、兼中带刚,画面旷淡清幽、意蕴无穷。
画中左方题诗一首,以兰喻人。
全图诗、书、画、印完美结合,表现了画家洁身自好、清高脱俗的追求。
⑦中国画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
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的生活凤貌,山水画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花鸟画则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状态。
三者的结合,构成了中国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认识。
画家们在创作时会自觉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这是中国人对哲学思考的艺术表现,也体现了艺术的真谛。
⑧中国画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它将诗、书、印等元素与画结合,这些元素丰富了画面的内容,提升了图画的境界。
中国画有壁画、屏风、卷轴、册页、扇面等多种画幅形式,并以特有的装裱工艺装裱画幅,给人带来更多的审美感受。
⑨领略中国画的魅力,不仅要欣赏画面,还要从古人的妙笔中感受他们的性情与哲思。
(节选自《中国画》,有删改)
1.请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中国画按照题材主要分为A_____、B____、C_____三类。
2.选文第④段画线句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3.请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中国画主要以笔墨纸砚为工具,以水墨为主体色,也常用朱红色和青色,又称为“丹青”。
B.宋代《千里江山图》是一幅巨幅山水作品,画幅是同时期《清明上河图》的两倍。
C.中国花鸟画注重笔情墨趣,重视形似但不拘泥于形似,更崇尚意境与情趣。
D.选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地介绍了中国画。
4.请根据选文信息,说说下面的《梅花》扇面中,除了画以外,还可以增添哪些中国画的元素?
请简要说明增添的理由。
七、【2019年中考龙东地区卷】阅读《饿了,吃个“塑料袋”吧》一文,回答小题。
①要是有个人在你面前吃塑料袋,那画面是不是不可想象?
但最近在印度,还真有人吃塑料袋。
这种塑料袋可以直接放嘴里干吃,不想干吃,还可以溶到水里喝!
②发明这个塑料袋的印度小哥名叫AshwathHedge,出生在印度芒格洛尔的郊区,那里垃圾成山。
他说:
“我是个印度教徒,对我们而言,太阳、土地、水里都有神灵。
为了自己,为了后代,我们必须努力。
”
③2012年,他找来十多个志同道合的专家,历经4年,自己掏钱尝试了上百种原料,不断实验,终于找到合适的原料和配方比例,研发出可食用塑料袋。
④这种袋子用12种可食用原料做成,包括马铃著、木著、玉米、植物油等100%有机食品,生产过程中没有任何有害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15 说明文阅读第01期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原卷版 专题 15 说明文 阅读 01 期中 考真题 语文试题 汇编 原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