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哲学讲稿11.docx
- 文档编号:10349261
- 上传时间:2023-02-10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865.77KB
技术哲学讲稿11.docx
《技术哲学讲稿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哲学讲稿1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技术哲学讲稿11
技术哲学讲稿
绪论
一、技术哲学的学科性质
1、技术哲学是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技术哲学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技术哲学是关于造物、造物后果和造物知识的学问。
3、技术哲学是新兴、交叉和专门哲学学科。
4、技术哲学研究正处在范式和方法扩张与开放时期。
5、技术哲学将使人类文明走向一次新的综合,它是具有伟大前途的学科。
二、技术哲学国内外研究情况
1、国外研究情况:
国外技术哲学研究关注技术与造物、制造物堆积、技术的社会后果、前沿核心技术等问题,对这些方面问题的思考形成了技术哲学研究五种传统:
工程分析传统、英美传统、德法传统、东欧传统和新荷兰学派。
将这五大传统的研究成果汇总分析,可发现西方技术哲学主要集中在技术的物性、人性和社会性及三性复合研究上。
(1)早期代表性学者和著作有德国的卡普(ErnstKapp)《技术哲学纲要》,拉普(FriedrichRapp)《技术哲学文集——对技术科学的思维结构的研究》、《分析的技术哲学》,德绍尔(FriedrichDesSauer)《技术哲学》、《关于技术的争论》,阿根廷的邦格(MarioBunge)《发现社会科学中的哲学》、《联结社会学与哲学》、《危机中的哲学》、《追寻实在》等。
他们开拓了工程分析传统,从技术的物性和工程分析入手,逐渐深入到技术的人性分析方面。
(2)人性分析是西方传统哲学研究的重点,对技术的人性分析必然借助传统哲学分析方法,这就是分析哲学和现象学方法不断渗透到技术哲学,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马尔库塞(HerbertMarcuse)、哈贝马斯(JürgenHabermas)、杜威(JohnDewey)、舍勒(MaxScheler)、斯蒂格勒(BernardStiegler)、芒福德(LewisMumford)、盖伦(ArnoldGehlen)等。
代表著作有海德格尔的《技术的追问》;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哈贝马斯的《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杜威的《确定性的寻求》;舍勒的《知识社会学问题》;斯蒂格勒的《技术与时间》;芒福德的《技术与文明》、《艺术与技术》;盖伦的《技术时代的人类心灵》等。
(3)随着西方社会加速技术化和商品化,技术带来的社会变革问题不断凸显,技术哲学从技术的人性研究不断向社会性研究深入,其代表人物有阿伦特(HannahArendt)、埃吕尔(JacquesEllul)、温纳(LangdonWinner))等,代表性著作有阿伦特的《人的条件》;埃吕尔的《技术社会》、《技术系统》;温纳的《自主的技术:
失控的技术作为一个政治思想的主题》、《鲸与反应堆:
关于高技术时代之限度的研究》等。
他们借用马克思分析社会的方法论思想,开拓了技术哲学的社会政治批判分析方法。
(4)技术既具有知识形态特征,又具有实物形态特征,脱离实物分析技术肯定是行不通的,知识形态分析和实物形态分析的结合点是经验,上世纪八十年代西方技术哲学研究开始“经验转向”,代表人物有芬伯格(AndrewFeenberg)、伊德(DonIhde)、温纳、米切姆(CarlMitcham)、伯格曼(AlbertBorgmann)、德雷福斯(HubertDreyfus)、哈拉维(DonnaHaraway)、希克曼(LarryHickman)、皮特(JosephPitt)等。
(5)对技术的经验追问,展示的是技术的造物特征,造物是人性、物性、社会性的复合,对这种复合的研究引发了技术的“物转向”和方法复合,成就了荷兰学派,代表人物有布瑞(PhilipBrey)、费贝克(Peter-PaulVerbeek)、费玛斯(PieterVermaas)、克洛斯(PeterKroes)与梅耶斯(AnthonieMeijers)等。
2、国内研究情况:
国内技术哲学研究现状述评:
引进国外分析方法和研究成果工作做的比较好,专题研究有一定深度,没有形成有影响的中国范式,和能指导国内解决越来越多由技术应用引发的社会问题的哲学思维。
(一)引进国外研究方法和成果工作,陈凡带领的东北大学团队做了大量颇具建树的工作,他们重视对欧美俄日技术哲学成果的交流、引进、研究、整理和吸收,从地区、学派、人物等视角,对现代世界技术哲学发展趋势作了深入研究;吴国盛从现象学角度对国外技术哲学研究传统、分析方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做了颇具建树的研究工作;高亮华比较长时间地系统跟踪了世界技术哲学研究动态,对荷兰学派、物转向、经验转向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韩连庆翻译了许多国外技术哲学经典著作;国内跨学科翻译出版有关技术的社会后果经典著作工作突出。
(二)专题研究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技术哲学。
陈昌曙在其《技术哲学引论》一书采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方法对技术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乔瑞金对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做了许多研究工作;
(2)利用中国传统哲学方法对技术问题进行思考(王前);
(3)技术认知与伦理问题(曹南燕、朱褒伟、刘则渊、张成岗等)
(4)技术的安全、伦理风险和技术与生态等问题(张明国),技术与现代性(张成岗),技术理性(赵建军),技术评价和信息技术哲学(刘钢、肖锋),技术的符号和结构建构(韩永进);
(5)姜振寰在其《技术哲学概论》一书中,对技术概念、发展模式做了深入研究;许良在《技术哲学》一书中,对现代西方的技术本质、价值、发展模式、社会建构等问题作了分析。
三、技术哲学研究方法设计
1、技术哲学对象界定
2、分析方法设计
3、方法综合
四、技术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1)技术哲学研究对象界定及对象特质分析;
2)技术哲学“三性”复合分析方法设计;
3)快速技术化的现代社会分析。
第一章技术的本质
一、技术的符号意义
1、人的起源与技术的起源
方法论——人属特征——心智——心智的形成(动物与人的分离)——心智的功能(反思过去、预演未来)
自然的起源——宇宙起源、太阳的起源、地球的起源
人的起源——人与信号系统及信号传输技术(5万—10年前脑功能和语言结合,催生了骨器、石器和复合工具,13000年前,定居生活方式出现)
技术的起源——技术现象学分析
(1)狩猎采集时代的技术——动植物识别技术——捕杀、切割和采集技术(石器)——熟化技术(火)
(2)农业文明时代的技术——动植物驯化和种植技术——粮食加工技术(陶瓷器和铁器)——土地粮食分配和分配记录方法技术(尺子、文字、符号)——种植、运输和加工技术(轮子、水轮、转磨、齿轮、磁罗盘、风车等—铁材料加工)——中国这一时期的技术(独轮车、铸铁、牲口挽具、运河闸门、深钻技术、火药、风筝、磁罗盘、活字、瓷器、印刷、船尾舵等)
(3)工业文明是时代的技术——蒸汽机、枪支火炮、汽车飞机、电报电话、核武器、计算机等
(4)新技术的出现和传播a、技术发明在历史上很少多次和多地区同时出现,大多都是传播的结果。
b、非洲到欧洲、亚洲到美洲—希腊、中国成为古代技术发明的发动机—希腊中国技术在地中海地区融合突发—传向欧洲,在欧洲爆发—传向世界(重回西亚和东亚、向非洲、大洋洲、美洲和一些原始岛国扩展)c、技术传播的纬度易和经度难现象。
1、技术基本要素的哲学分析:
互动、符号和信息
互动——人与人、人与自然
符号——①符号属性:
能指和所指——②符号特征:
形式(媒介关联物)、对象(对象关联物)、意义(解释关联物)——③符号分类:
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语言伴生符、体态符号、物化、活动化、程序化、仪式化符号)——④符号功能:
(理解、传达、思考)
信息——非人类信息和人类信息(物理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信源、讯息、信宿、媒介——口语、文字、印刷、电子
2、语境与媒介
3、技术的符号分析
4、媒介与技术
二、技术的结构意义
第二章技术的成长模式
前技术建制——技术建制——技术创新——技术建制化——新技术建制┄┄
第三章技术与文明
1、始生代技术——动力:
风力、水利;机器装置:
风车、水车、木车床;材料:
木材
2、古生代技术——动力:
蒸汽;机器装置:
蒸汽机、车床;材料:
煤、铁
3、新生代技术——动力:
电;机器装置:
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话、录音机、汽车、计算机等;材料:
煤、石油、核、新材料等
4、技术革命
技术革命——指正在成长中的新技术建制取代旧技术建制的活动和过程。
它是一种比较大的技术建制范式转换。
这种范式变换一般会引起产业革命。
技术建制——技术的理论基础、技术的结构、技术的规范及标准、技术的应用形势和规模、技术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技术的制度结构和制度系统。
产业革命——指正在形成的新产业传统取代旧产业传统的活动和过程。
产业传统指产业的技术基础、产业的结构、产业的运行方式、产业的规模。
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关系
a.技术革命是产业革命的基础
b.技术革命是产业革命的先导
c.技术革命是产业革命的推动力
d.产业革命是技术革命的目标
e.产业革命是技术革命的结果
f.产业革命是技术革命的源泉
g.产业革命反过来促进技术革命的发展
5、历史上的技术革命与产业范式
(1)英国的产业革命与第一个技术范式
a.第一次技术革命
十八世纪
毛纺技术
动力技术
蒸汽机
b.英国产业革命
毛纺工业
机械制造工业
钢铁工业
运输工业
商业贸易
c.技术与产业范式
生产技术与制度——工厂制
d.蒸汽动力技术形成的技术群
主干技术:
蒸汽动力技术
机械制造技术
采矿冶炼技术
技术群:
造纸技术
交通运输技术
金属加工技术
纺织技术
煤炭技术
农副产品加工技术
农田排灌技术
食品技术
(2)电力革命与第二个技术范式
a.第二次技术革命
(1)科学背景:
1786意大利医生加伐尼街跑青蛙是发现电流
1800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发明了电池
1802年丹麦物理学家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1821年法拉第和亨利建立了电动机模
1831年法拉第意外发现电磁感应定律为发电机的制造奠定了基础
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
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发现电磁波
(2)电力技术
1832年法国人皮克西制造了第一台手摇磁石发电机
1866年英国工程师怀特发明了电磁铁发电机
1867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了自激式电磁发电机,是发电机很快得到应用。
1879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白炽灯
1844年美国人莫尔斯夹起了第一个电报线路
1872年美国发明家贝尔发明了电话
1895年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实现了无线电通讯
1895年俄国物理学家波波夫也发明了无线电通讯,但没有得到重视
1901年波波夫还研制出了无线电话接收机
b.产业革命
电力工业
通讯工业
化学工业
汽车、飞机、无线电制造工业
c.技术与产业范式
(1)德国最早的工厂实验室
(2)美国大规模的创建了工业试验室,1876年爱迪生建立了美国第一所从事应用于开发的工作实验室,1889年贝尔建立了专业实验室,1925年改组为“贝尔实验室”被誉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发明工厂,2.7万雇员,4000名博士,14名科学院士,29名工程院院士,7位获诺贝尔奖。
随后,美国许多大公司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工业专业实验室。
(3)劳动过程分析,流水生产线,大型股份制制造公司
d.电力技术形成的技术群
(1)主干技术:
电力技术
通讯技术
能源技术
(2)技术群:
冶炼技术
原材料加工技术
农田水利技术
机械加工技术
照明技术
电加工技术
电化学技术
电器技术
采矿技术
机械制造和组装技术
(3)原子能与计算机革命与第三个技术范式
a.第三次技术革命
(1)原子能技术:
1939年,科学家经过不懈的努力和试验,终于发现用中子轰击铀原子,可使重核发生裂变和链式反应。
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和裂变产生的能量是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的几百倍,这就是原子能。
原子能的发现首先用于战争,1941年1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了“曼哈顿工程计划”投入22亿美元,调集15万科技人员,用时三年于1942年成功研制了第一颗原子弹。
苏联1949年。
中国1964年,前后动员全国26个部、20个省市的900个工厂、科研机构和院校参加,历时5年。
1955年,苏联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核电站,原子能进入和平运用时期。
目前,核发电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8%。
(2)计算机技术:
1671年莱布尼兹创造了能进行四则运算的计算机。
十九世纪有人发明了差分机和分析机
20世纪,电气技术被用于计算机,计算机经历了继电器、真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的发展历程,不断成熟。
(3)空间技术:
空间技术应归功于火箭技术,20世纪30年代德国成立了火箭研究所,先后研制出A1A2A3A4火箭,成功研制出了远程液体推进火箭,二战后,美苏运用德国技术发展了自己的洲际弹道导弹。
1957年苏联利用三级火箭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1年苏联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加加林绕地球一周用时108分返回。
1960年美国制定了宏大的“阿波罗计划”,参加者400万人,参加研制的公司200家、大学120所、耗资300亿美元,在1969年7月20日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送上月球。
b.产业革命
(1)电子产业
(2)通信产业
(3)自动化产业
(4)改造了旧的相关产业
c.技术与产业范式
(1)科学技术组织的新形式——大科学:
大科学改变了科学技术创新的实验室模型,科学技术创新不是靠市场的需求推动的,而是靠国家的政治和军事需要推动的,技术革命已不是单一的技术发明所引起,而是通过许多技术的发明综合运用而引起的。
(2)科学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已国家化、规模化。
(3)科学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成为了一种计划化事业。
d.技术形成的产业群
(1)主干技术:
电子技术
自动化技术
通讯技术
(2)技术群:
仪器仪表技术
电子材料技术
医疗电子技术
精密机械加工技术
电真空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
计量技术
家用电器技术
电子器件技术
遥控遥测技术
(4)新技术革命与第四个技术范式
a.第四次技术革命
(1)科学背景
微观科学——
系统科学——从统一性研究转向复杂性研究
(2)这次技术革命的标志——1971年以大规模集成电路做芯片的微型计算机出现
(3)基本特征——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走向信息化
(4)第四次技术革命所涉及的技术
1信息技术:
能源、材料、信息是物质世界的三个基本要素,科学技术发展已
将信息推到了最重要地位。
信息—数据、图像、符号、语言、文字等。
信息技术的趋势:
声、图、文一体化
全球化、网络化、个体化走向统一
计算机智能化
计算机技术——硬件和软件系统。
硬件系统:
中央处理器、主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控制设备。
软件系统:
程序和数据,即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通信技术——常规通信技术:
电话、电报、无线电、电视、广播、电传、传真等不断改进和普及
新的通信技术:
微波通信、光纤通信、激光通信、卫星通信、远程电话、电子邮件、分组交换、综合业务等。
现代通信的特点:
由模拟通信向数字通信转化。
信息存储技术——磁存、缩微、光盘技术
2新材料技术
半导体材料——用于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高温结构陶瓷材料——用于研制新的发动机
高温超导材料——用于电力工业
3新能源技术
非化石能源——太阳能、生物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等
核裂变能源——
可控核聚变——
4激光技术:
激光测量、激光全息、激光医学、激光通讯、激光信息处理、激光光谱分析、激光热处理、激光武器等。
5新制造技术
自动加工技术——计算机集成系统加工技术
激光加工技术——激光刀具
微加工技术——纳米技术发展起来的加工技术
6生物技术
基因重组技术——
超级植物——
超级动物——
超级药物——
7空间开发技术
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利用——
空间工业化——
行星际探测——
8海洋开发技术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石油、天然气、各种金属
海洋养殖与捕捞技术——
海洋能利用技术——潮汐、波浪、水温差发电
b.产业革命
(1)信息产业
(2)生物技术产业
(3)宇宙开发产业
(4)海洋开发产业
(5)绿色产业
(6)知识产业
(7)传统产业的革命
c.技术与产业范式
(1)科技园区
科技工业园——硅谷:
20世纪40年代,斯坦福大学副校长特尔曼决定实施大学与企业结合的计划,将学校的一块果园谷地开辟出来建立科技工业园区,现有8000多家公司,6000余名博士,22万科技工程师,76万科技劳动力,占世界电子工业的总产值的40%。
北卡三角研究园(美)
128公路科技走廊(美)
剑桥科技园(英)
新西伯利亚科学城(前苏联)
安蒂波斯科学城(法)
筑波科学城(日)
大德研究园(韩)
中关村科技园(中)
科学园——
高技术地带——
科学城——
技术城——
(2)科技园的特点
目标:
发展高科技
产学研联合,科工贸一体
统一布局和规划,建构优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实施优惠政策,吸引各类资源加盟
(3)科技园的功能
技术创新中心
技术辐射中心
技术孵化器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凝聚科技开发力量
(4)各国的科技战略与政策
美国——1893年3月23日,里根提出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
1985——1990:
完成5大技术
空间监视、捕获、跟踪、拦截技术
定向能武器技术
动能武器技术
系统分析与作战管理技术
生存能力、杀伤能力与保障技术
耗资预计1000亿美元,曼哈顿计划(130亿美元)阿波罗计划(570亿美元)
西欧——1985年4月在法国的倡议下,共同制定了尤里卡计划
开发的技术范围
民用高技术:
信息技术、机器人技术、通信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
耗资预计325亿美元
日本——人类新领域研究计划
人与地球科学计划
揭开人脑机制的十年计划
新东方快车计划
韩国——1984年走向2000年的科技发展战略
1989年发展高科技五年计划
中国——1987年1月1日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立项560多个
1988年8月火炬计划出台,与863计划配套,实施高新技术的产业化
d.技术形成的产业群
(1)主干技术:
信息技术
新材料技术
新能源技术
激光技术
新制造技术
生物工程技术
海洋开发技术
空间开发技术
(2)产业群:
信息技术产业群
生物技术产业群
宇宙开发产业群
海洋开发产业群
绿色产业群
知识产业群
(5)人工智能技术革命与第五个技术范式
第五次技术革命:
物理语言符号系统智能化
制造系统智能化
社会网络智能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技术 哲学 讲稿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