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六大考点知识梳理汇编超强.docx
- 文档编号:1034743
- 上传时间:2022-10-15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7.17KB
中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六大考点知识梳理汇编超强.docx
《中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六大考点知识梳理汇编超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六大考点知识梳理汇编超强.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六大考点知识梳理汇编超强
2022年中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六大考点知识梳理汇编(超强)
考点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一、列强的侵略:
1、中国近代史上四次侵略战争:
战争名称
原因
列强罪恶
鸦片战争
(1840—1842)
翻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
中国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借口)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进一步翻开中国的市场
英法联军攻陷北京
火烧圆明园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日本明治维新后征朝侵中,企图称霸世界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
瓜分中国(根本原因)
镇压中国人民的对抗(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中国近代史上三个不平等条约:
条约名称
内容
评价
影响
《南京条约》
1842
割地(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协定关税
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
1895
割地(台湾及澎湖列岛),赔款(2亿两白银),开通商口岸(苏州,杭州,沙市,重庆),允许开办工厂
表达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要求,极大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开展
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的
程度,引发帝国主义瓜分
中国的狂潮
《辛丑条约》
1901
赔款(4.5亿两白银),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拆毁大沽以及北京到海口沿线所有炮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
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
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3、清政府的军事抵抗均以失败告终
原因:
①落后的封建制度不敌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根本)
②清政府腐朽无能,武器落后,局部将领贪生怕死等。
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积极进取才能不断进步。
弱国无外交,腐朽的封建制度不敌先进资本主义的进攻。
二、中国人民的抗争:
1、林则徐虎门硝烟(1839)——民族英雄
原因:
鸦片走私损害百姓身心健康,白银大量外流,军队战斗力下降等。
影响:
向全世界说明中国人民对抗侵略的军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②左宗棠收复新疆,建立行省(1884)
原因:
阿古柏叛离清朝,俄国入侵伊犁,新疆危机
影响:
保卫了国家领土的完整与尊严。
③邓世昌激战黄海海战(1894)——致远舰管带“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
考点2近代化的起步
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
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经济)——洋务运动,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到再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走国家自救自强,改革变法,暴力革命的历程。
一、近代化的起步(开端)——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洋务派)
1、目的:
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维护清政府统治。
2、时间: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代表:
奕訢、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等。
3、内容: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建立新式陆海军(南洋、北阳、福建三支水师),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4、评价:
性质: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积极:
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培养了大批人才,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
的产生,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消极:
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威海卫战役)——宣告破产
5、失败根本原因:
没有改变封建制度
6、启示:
地主阶级不能救中国。
二、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的改革运动(维新派)
1、原因:
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深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开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代表、思想: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译述《天演论》,进化论学说——中国西学第一)。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改革变法。
3、经过:
序幕——公车上书(1895),维新思想—→政治运动
开展——宣传维新思想,变法图强。
高潮——戊戌变法(1898百日维新)(百日维新的内容:
A经济:
开展工商业。
B军事:
训练新式陆海军。
C政治:
开放言论,取消多余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D文化教育: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废除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创办报刊。
)
结果——戊戌政变,失败。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为变法甘愿流血牺牲)
4、失败原因:
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因
维新派力量弱小,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发动广阔人民群众,采取改革的道路
②改革触及顽固派利益,顽固派力量强大
5、评价:
性质:
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进运动。
消极:
戊戌变法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不可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
积极: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基础。
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变法内容有些被保存下来,如京师大学堂。
6、启示:
资产阶级改革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三、辛亥革命——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革命派)
1.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①1894创立兴中会(A、地点:
檀香山B、性质: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C、口号:
振兴中华)
②1905创立同盟会(A、地点:
日本东京B、性质:
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C、政治纲领: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D、目标: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E、影响:
使中国革命运动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大大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开展。
)
③1905提出三民主义(A、内容: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核心)、民生主义B、评价:
是当时中国最完整、最进步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也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
2.武昌起义(辛亥革命100周年):
(A、时间:
1911年10月10日B、过程:
详见课本C、影响:
武昌起义胜利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清朝统治迅速崩溃。
)
3.影响:
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意义:
①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成功)②建立了中华民国,公布《临时约法》,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
③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开展
(失败)因为:
形式上: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实质上: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启示: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PS: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建立(19121.1)
《临时约法》:
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换算:
公元纪年=民国纪年+1911年
四、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原因: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文化逆流
开始: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阵地);旗帜:
民主与科学;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刘半农、钱学同等
内容:
前期:
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和新文学;反对专制、愚昧、旧道德和旧文学
后期(1917年后):
宣传马克思主义
影响:
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
真理。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PS:
近代历史上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启示: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
考点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一、五四爱国运动(1919.5.4)
1、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领导人:
陈独秀、李大钊。
3、斗争口号: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
4、经过:
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19年5月4日—6月初:
主力是学生,中心在北京;
第二阶段:
1919年6月初以后,主力由学生转向无产阶级,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
5、结果:
取得初步胜利(表现在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6性质:
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7、意义: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A、它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C、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D、对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推动作用。
)
8、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以天下为己任)
二、中共“一大”召开(1921.7标志着中共的诞生90周年)
1、地点:
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
2、代表: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3、内容:
①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
②提出了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
③选举了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
4、意义:
这次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面的貌焕然一新。
三、黄埔军校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1、黄埔军校(全称: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创立时间:
1924年;地点:
广州黄埔
领导机构:
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性质:
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
目的:
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特点:
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和革命精神。
奉献:
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2、北伐的胜利进军
目的:
为了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高潮。
北伐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三大战场:
①江西战场:
消灭了孙传芳主力;②闽浙战场:
③两湖战场(主战场):
武昌战役,汀泗战役,叶挺独立团---“铁军”称号。
结果:
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胜利的原因:
北伐军作战方针正确;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胜利主
要原因);广阔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
4.18)
性质: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统治。
结果:
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五、南昌起义
1、背景:
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2、时间:
1927年8月1日(八一建军节——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的荣耀节日)
3、领导: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
4、结果:
起义军在转战中失败,一部转移到广东海陆丰地区,一部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湘南。
5、意义:
南昌起义是中共打响武装对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共创立人民军队、
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它在中共党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六、革命摇篮井冈山
1、创立的直接原因: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失败,转军井冈山,创立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地位)—井冈山根据地。
2、创立意义:
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3、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毛泽东与朱德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合编为工农红军第四军。
(意义:
它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
七、长征(1934.10—1936.10长征胜利75周年)
1、原因:
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还比拟幼稚,中共临时中央犯了王明“左”倾错误。
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2、经过:
(1)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2)遵义会议:
1935年1月召开,
内容:
确立了以毛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中国近代史 六大 考点 知识 梳理 汇编 超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