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西地平线上》教学实录 苏教版必修1.docx
- 文档编号:10328964
- 上传时间:2023-02-10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2.61KB
高中语文 《西地平线上》教学实录 苏教版必修1.docx
《高中语文 《西地平线上》教学实录 苏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西地平线上》教学实录 苏教版必修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西地平线上》教学实录苏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西地平线上》教学实录苏教版必修1
师:
同学们好!
生:
老师好!
师: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是高建群的《西地平线上》,同学们先看两句诗:
一句是李贺的诗另一句是李白的词。
屏幕:
小红长白越女腮
—李贺
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
—李白
我们说“越女”和“秦娥”的美称得上“双峰对峙,二水分流”,她们分别代表了怎样地域特色的美?
第一句我简单翻译一下:
小小的红花、长长的白花非常像美丽的越女的腮;第二句直译说秦娥在有月光的夜晚,在月圆的时候,在秦楼梦断。
这两位女子截然不同,同学们谈谈你的理解:
生:
当我看到第一句诗的时候,我觉得越女就是江南的女子,江南的女子就是“芙蓉如面柳如眉”。
她们既有“昙花笑春风”的妩媚亦有“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婉约;举手投足间都有一份柔美与温存,骨子里流动着“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多情血液;她们的事迹是“小楼昨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而秦娥是西北的女子,在西北那块广阔的土地上,在充满崇高感与苦难的地域中,每一位西北女孩心中都有了一座起伏的山,一片激荡的海,一团热烈的火。
她们的美在于她们奋斗的果敢与坚韧还有毅力。
师:
有一句话说诗是语言的艺术情感的凝结。
这位女同学的发言让我无法评价了,非常漂亮的一段解读。
在这越女身上,她读到的是小桥流水;在越女的梦中,她感到了长啸的西风和海漠边关的感受。
说到“西部”,它是大于一切的“形容词”,它不是形容词,但最大的形容词往往是名词。
比如才女林徽因的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人间四月天”是个纯粹的名词,这个名词却大于世间所有的生机、蓬勃、向上、青春。
再比如台湾乡愁诗人于光中说“今晚的天空很希腊”,大家感受一下:
希腊是名词,却大于所有的形容词。
西部是名词,它囊括了世间的一种美。
师:
说到西部,你会想到哪些自然的景观?
人文的景观?
哪些类型的美?
我给大家看些图片篇,这是个提示作用。
想好了可以回答。
(屏幕显示浩瀚的沙漠、绝美的敦煌和辽阔的大草原等)
生:
说到西部,我想到沙漠。
师:
顺便问问你,唐诗中“瀚海栏杆百摧”哪个是沙漠古义词?
生:
不知道(大家提示瀚海)
生:
想到了草原。
师:
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
生:
想到山
师:
那是终年积雪不化的特立独行的西部的山。
生:
土尘
师:
就是尘土,我还不适应倒着说的习惯。
黄沙飞舞的尘土,非常细腻的感受。
哪位同学还可以补充?
这位女同学。
生:
人都说大漠的月亮很漂亮。
诗:
这词很耐人寻味,应该说天下的月亮是一般圆的,但人们爱说他乡月更圆,或者说大漠月更圆,很有哲理。
以后我在研究边塞诗是,要想想为什么大漠边关的明月是天下最圆的明月,最漂亮的明月。
师:
接着说。
生:
还有沙漠里的骆驼。
师:
这是沙漠里的驼铃。
生:
还有敦煌。
师:
那是我们祖先飞天的梦想,最绚烂的华夏梦——敦煌,人文景观。
生:
古代诗人写边塞诗的很多。
师:
边塞诗独特的美属于西部。
这位同学继续补充:
生:
我想到了大漠、孤烟、戈壁、胡杨和百草
师:
大漠、孤烟还不够,还要戈壁连着戈壁。
在生命最缺水的地方、在生命最艰难生存的地方,却有两种植物,它们的名字叫胡杨和百草。
它们比天下最美的诗还要美。
你很有想象力,非常好!
我们可以继续去想象,去感受西部。
师: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高建群眼中、心中、笔下的《西地平线上》。
在西地平线上也有一个和西部一样神奇的作家,这个作家的名字叫做高建群。
我来读一下,同学们找出关键词,把他最突出的、鲜明的特征牢牢地记在心里,有一个基本的感性认识。
屏幕:
高建群陕西作家,“浪漫派文学的最后的骑士”,中国文坛罕见的“具有崇高感的古典精神以及理想主义色彩的作家”。
感受一下这里的关键词:
浪漫派、骑士、崇高感、古典精神、理想主义色彩,全班齐读,最好把它背下来。
(全班齐读)
师:
《在西地平线上》这篇散文中,高建群托起了西部的太阳,写出的诗一样的西部的落日。
但我们能感受到西部的落日永远不能落。
如果说余秋雨《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还是《霜冷长河》是行走式的文化感悟,都是行走式的,瞬间的文化感悟。
那么在这里,我们无庸讳言这种感悟失之于肤浅,高建群每年都在走马西部,感悟西部。
他将这块土地,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挥写得血浓于水。
师:
我们感受一下,用读速的方式找出高建群笔下西部的落日——三轮落日,你概括一下,是哪三轮落日?
读一读,画一画,圈圈点点的。
因为语言标志非常明显,我相信同学们已经找到了。
哪位同学可以说一说?
哪三轮落日?
我换了一下量词,文中说三次,我觉得说三轮落日更有美感更能体现落日的不落,所以用三轮,哪位同学概括一下?
生:
第一轮是在甘肃的定西高原,第二轮是在罗布淖尔荒原上的落日
师:
读音非常准确淖ao,大的泥潭为淖,在这里当然是个音译词。
生:
第三轮是阿勒泰草原上的落日。
师:
我们如果精简一下语言,可以怎么说呢?
第一轮落日叫(齐声)“高原落日”,第二轮落日叫—“荒原落日”,第三轮落日叫—“草原落日”“高原”“荒原”“草原”都是地理名词,表明的仅仅是地点,那么在这要想壮写西部的落日,仅仅用地域性的语言还远远不够,同学们再精读一下,细读一下,我们试着换一下词不叫“高原落日”“荒原落日”“草原落日”,形容词也好名词也好,尤其是同学们可以大胆的使用,因为老师开篇讲了名词有时候大于形容词。
你想想,换换词可以显现出几种性质的落日?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边读边划,可以在旁边写一写。
你解读这篇文章之后,再创造性组合,说出你的修饰语,你认为怎么加好些?
生:
一轮血(xǔe)红的落日
师:
注意读音xùe。
概括非常好,描摹色彩,像生命的血的颜色。
生:
像勒勒车轮子一样的落日。
师:
虽然字数上不整齐,正因为这种不整齐,更感性更有表现力,这是很美很美的落日。
生:
跳跃的、颤抖的落日
师:
又是两个动词,读书很细很会读书。
好!
后面同学你又可以叫什么落日?
生:
柔和、美丽、安谧的落日
师:
她用三个形容词来壮写落日,很好!
在书上找到了。
生:
给人一种不真实感觉得落日
师:
当一个人觉得特别美了,这个世界上的东西太美了,我们就会有一种本能的反应,潜意识认为它像梦一样不真实,这是在写它的美,可以的。
你可以在文中找,还可以提炼加工创造。
后一位同学继续回答这个问题:
生:
火烧云般绚烂的落日
师:
这就是一种组合和创造了,原文没有这么说。
原文是借火烧云来写落日,她却倒过来,将形容词做状语了。
生:
不愿意离去的落日
师:
可以。
我想问个问题,“在写第二轮落日的时候,作者想到了一位法国的大作家,他叫什么?
”
生:
罗曼罗兰
师:
想到了罗曼罗兰笔下的一个人物——大音乐家,叫什么?
生齐声回答:
约翰克利斯朵夫
师: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生齐声回答:
英雄形象
师:
所以第二轮落日可以称之为“英雄落日”。
继续解读:
生:
庄严落日
师:
在庄严的西地平线上的落日当然也染上了西部的色彩,那就是庄严,你这个解读非常有特点。
生:
西天半空悬着的胭脂色的落日
师:
胭脂色的落日,血红色的落日,总而言之,同学们在下一步的阅读当中进一步去补充。
看屏幕:
屏幕:
历史的落日悲剧的落日
生命与死亡
平庸与崇高
现实与历史
阴柔与阳刚
西地平线上苍茫荒凉空旷……
在苍茫荒凉空旷的西地平线上,有这样一轮落日:
我们称它是生命的落日,悲剧的落日,死亡的落日,英雄的落日,历史的落日;它也是匈奴的落日,壮丽的落日,血色的落日。
那么在这轮落日当中,高建群究竟在思索什么?
他思索的就是生命与死亡。
寄一轮落日映照生,映衬死。
借这轮落日,书写心中的崇高,什么是崇高!
什么是平庸!
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活着!
这是哲学家、这是文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在进行思索的问题。
人怎么活着?
还有历史与现实,还有阴柔与阳刚。
其实老师还应该用“……”
下面同学们就要细读课文了,并要朗诵。
有三轮落日,你更喜欢哪一轮,为什么呢?
举手可以么?
生:
可以
师: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喜欢的事物不用问其他同学,是自己的问题,问自己就可以了。
生:
我最喜欢第二轮落日
师:
这事我很奇怪。
你看第一轮落日那么漂亮,像勒勒车的轮子似的,第三轮落日像火烧云似的。
第二轮落日最不漂亮,它是灰白色的落日,只有在不经意蓦然回首的时候,它才变得血红,很快就消失了,你喜欢得很有品位,先读一段你最喜欢的句子好么?
生:
“我们向死亡之海罗布泊行进。
这里是无人区,没有任何的生命存在,荒凉空旷如同月球的表面。
四周瘴气雾霭弥漫,我们感到自己如同走入地狱,走入鬼域。
为了打破这压抑,越野车司机放起了《泰坦尼克号》的用萨克斯吹出来的音乐,这音乐更给人带来一种梦幻般的死亡感觉。
”
师:
请你阐述喜欢的理由吧!
生:
因为一开始是弥漫着死亡的感觉的,灰白色的就像一枚灰白色的硬币。
到黄昏的时候,回光返照般,一瞬间改变一轮血红的落日停滞在那里。
师:
大开大阖式的评价。
在对比之中写出美的感觉,对么?
哪位同学再来补充一下?
后一位同学吧,喜欢哪一轮落日?
生:
我喜欢第三轮落日。
最喜欢这一句:
“我明白这一切的制造者仍是落日,是落日在云的背后挥舞着魔杖。
”我觉得落日能将它周围的环境也带得有活力,这是一个做人最快乐的事情。
师:
这是最高境界,他理解得真深刻。
小小的年纪,就像是哲学家说的。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第五个境界,需要一种宇宙境界。
你的存在不仅使自己光明灿烂,而且使周围的一切也像书上写的“灿烂地,热烈地,夸张地”,你挥舞着魔杖却决不献身。
在这里他体会到,人生最高的境界在落日身上,所以他喜欢第三轮落日。
阐述得非常好,还有补充吗?
生:
没有
师:
好,后一位同学。
生:
我喜欢第一轮落日,第一轮落日给人的感觉非常奇异。
师:
用一个形容词把他的心情表现出来—奇异。
奇异来源于它的形状,最美的比喻,重复一下。
生:
像勒勒车的轮子。
师:
你觉得这个比喻好在哪里?
你见过勒勒车吗?
生:
没有。
师:
你听过一首最美的歌《吉祥三宝》么?
生:
听过。
师:
那一家三口、幸福的一家三口,就坐在勒勒车上。
勒勒车,是西部的象征,你说这个比喻好在哪儿?
生:
师:
很有地域色彩。
有一句话“只有地域的才是民族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所以西部的落日,它不是天下所有的落日,它是西部的,你喜欢得很有道理,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它的色彩,读原文它是什么颜色?
生:
颜色像我们写春联时的红纸,柔和、美丽、安谧。
师:
很好,我想和你一起体会这个比喻。
我把“写春联”去掉,红纸还在,柔和还在,美丽还在,安谧还在。
“写春联”去掉了,意味差得很远了,“写春联”强调了什么?
大家可以说么?
生:
喜庆!
(齐声回答)
师:
落日虽然是落日,但它决不是晚唐气象,决不是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绝对没有这样的哀伤。
它是生命着的,它是永不落的。
春联式的,又是民族的。
春联,我们民族最民族的象征之一,比喻得非常漂亮。
他喜欢得非常有道理。
第一个原因,它的形状;第二个原因它的色彩。
你有你自己的解读么?
我请这位同学读,其他同学找反复描写落日的三个动词。
读这一段“在沉入西地平线以下”那一段
生:
“在沉入西地平线以下那一刻,是跳跃着,颤抖着降落的。
它先是纹丝不动,突然,它颤抖了两下,往下一跃,于是只剩下了半个。
半个的它继续依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好像有些贪恋,不愿离去,或者说不愿离去正在注视它的我们。
但是,在停驻了片刻以后,它突然又一跃,当我们揉揉眼睛,再往西看时,它已经消失了。
一切都为雾霭所取代,我们刚才见到的那一场奇异的风景,恍然若一场梦境。
”
生:
跳跃、颤抖和注视。
师:
现在我想问问你,“跳跃”的方向是向上还是向下?
(向上)他写的却是什么日?
(落日)这是什么意味?
先想,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什么叫“注视”?
就是一般看么?
(不是)还暗含什么样的感情?
(仔细的观察)一定要仔细的观察,深情的,满含感情的。
“注视”的对象是什么?
(人间)想:
为什么用这个动词?
还有“颤抖”多数描写的是人还是物?
(人)为什么要给予落日这样一个人性化极强的动词?
这三个问题,大家一起想。
写落日作者写到了三次跳跃,两次注视还有那两种颤抖。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写出了高原落日什么样的一种状态?
什么样的一种美?
生:
写出了一种深情的美。
师:
这词用得真好。
李泽厚《中国美学史》当中就这么一句话“美在深情”,就被你用了,英雄所见略同,很有发现加判断力。
你还有什么补充?
看此时这轮太阳是有生命的,还是没有生命的?
(有生命的)它更象征生命!
这一段如果翻译过来,我的解读是——同学们可以有自己的解读——那就是生命的痛苦与美的诉说。
无言的落日却诉说了它对生命的全部的感受。
它对于生命的执着无论在这贫瘠的、旷无人烟的、最广漠的西部,生命已经成为奇迹的地方,它仍然诉说生命的美与痛苦,执着于人间的眷恋,深情的注视人间不肯离去,这轮落日难道它不动人么?
它肯定是动人的!
因为他心中有了落日,于是笔下才会有这样的落日。
同学们可继续补充,我们把第一轮落日研读得应该是相对细致一些了。
因为一千个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落日。
我们不可能在四十五分钟内求尽,好在我们可以用生命去体验,生命虽然短暂却仍然漫长。
同学们继续谈,你喜欢哪一轮落日,包括第一轮。
生:
我喜欢第二轮落日。
因为我喜欢那种不真实和梦境一般的感觉。
师:
你喜欢那种不真实的、梦幻般的感觉。
这是西部的美。
西部的美美在浪漫,美在神秘。
浪漫长在哪里?
可能生命最艰难的地方;神秘长在哪里?
可能生命发生奇迹的地方。
就像“楚辞”,它为什么长在南中国,成为南中国的一朵奇葩?
因为在当时的楚国它就是神秘。
你可接着说,你的感觉非常好!
生:
我比较喜欢第二轮落日。
它给人的感觉是庄严而神圣的,有一种悲壮感。
师:
你这种感觉非常好,在第二轮落日中他感觉到的是庄严和神圣,在这种庄严神圣来自于什么?
我想先问一个问题:
你知道“罗布泊”么?
生:
知道。
师:
“罗布泊”在哪个沙漠的中心?
生:
塔克拉玛干
师;非常好!
人文底蕴非常厚。
它被称为“无人区”,是死亡的象征。
在这里为了探险,为了在无人区中探索生命,起码我们中国有两个著名探险家的生命永远停留在罗布泊,你知道他们是谁么?
生:
不知道。
师:
有一位叫彭家木,另一位叫余纯顺,可能还会有很多人,所以文中他先描写罗布泊,这座死亡之地、死亡之海,落日并未出现,只是罗布泊。
落日终于出现了,它的颜色却是:
生:
灰白色
师:
灰白色的落日为什么能打动人心?
它比血红的落日还能打动你,为什么?
生:
因为它有一种英雄之气。
师:
感受到了,所以使我们思索一个问题:
落日它就是英雄。
为了自己的目标——永远追求的人,称之为骑士的人,使我们感受悲剧,给我们带来天地的大美。
悲剧带来的强烈撞击感、悲剧感还有死亡意识。
为什么要说到死亡,同学们可以看屏幕,我引用两个人的两句话。
屏幕:
荒原落日
——英雄·悲剧·死亡
不知死的人真是可怜虫(贝多芬)
只知道死的人也是可怜虫(周国平)
第一个人是被罗曼·罗兰称之为英雄的、英雄的首席贝多芬,我们最熟悉他的《命运》,一是他用笔写成的《命运》,一是他用一生写成的《命运》。
他对死亡的认识是这样的“不知死的人真是可怜虫”,如果我们每个人在活着的时候从来没有考虑死亡的意义,我们每个人是可怜虫。
于是中国哲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不知生,焉知死”,不知死,焉知生?
当我们面对死亡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知道,应该怎样去生活。
第二句话是周国平仿写贝多芬的一句话,反其意而用之。
“只知道死的人也是可怜虫”这句话我想作为第二轮落日荒原落日的一个背景。
同学们还有补充继续谈。
生:
我比较喜欢第一轮落日。
首先第一轮落日有一种不真实感觉,给人一种朦胧感,比较浪漫。
还有第一轮落日既有喜庆的色彩,体现在红色的光芒能把高山照射得金碧辉煌,非常壮观,还有站在高山上看落日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师:
挺不错的。
我觉得在论述的时候,有理有据,表达流畅,思维很敏捷的。
第一轮落日和第二轮落日同学们研读得比较细,我们再来看一下第三轮落日。
第三轮落日当中他写到了一个民族,我们称之为什么?
生:
匈奴
师:
写了匈奴这个民族的一个英雄,我们管他叫——
生:
成吉思汗
师:
全班齐读这一段“那辽远的西地平线”
生:
“那辽远的西地平线火烧云映照的地方,被历史学家称为欧亚大平原,被地理学家称为小亚细亚。
在那炫目的红光中,我看到一些匆匆的背影,正向历史的深处走去。
曾经在东北亚草原上游荡过许多年的匈奴民族,就是在某一个早晨或黄昏,循着西地平线远去的。
还有另外一位叫成吉思汗的英雄,在那炫目的红光中,我也看到了他的背影。
正是在此处,我脚下的这个地方,他召开了誓师大会,而后,兵分两路,一路打通伊犁河谷,一路翻越阿尔泰山最高峰--友谊峰,西征花剌子模,尔后进入欧洲,进入非洲。
”
师:
同学们,有这样一句话刚说过,不知道死亡的人就不能够很好地生活。
那我套用这句话:
不知道历史就没法看透现实。
在这里他写了历史那种凝重的、厚重的历史,大家知道欧洲和亚洲是两种文明,这两种文明在中国交汇,就是西疆,这是高建群走马西部得出来的结论。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西地平线上》教案苏教版必修1
【本课意义】
亲近大自然,是进行审美教育的良好途径。
本课属于“欣赏自然”板块中的另一篇,主要任务便是让学生欣赏与表述自然之美,并启发学生:
自然之美来自于个人感情的直接参与,同时让学生了解想象、联想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教学目标
1、感悟三次落日不同的美
2、理解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二、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给加粗的字注音
诳语垭口勉强湖泊
雾霭混沌瘴气酝酿
喷薄安谧泥淖攫取
2、导语设计
20年前,当代著名作家路遥曾经说过“我劝你们注意高建群,这是一个很大的谜、一个很大的未知数”。
高建群这个谜什么时候能够被完全解析、彻头彻尾地浮出水面呢?
今天我们就让这篇文章走近他的世界。
3、文章解读
高建群,一位被公认的中国文坛罕见的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写作者,他的创作,具有古典精神和史诗风格。
在他的创作题材中,始终激情高唱着生命的赞歌,营造一种生命中最为壮丽的风景,同时也融入了作家对生活,对生命的思考。
高建群认为,作家必须要体验生活,而体验生活准确的说是体验生命。
正因为如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作家向往西部生活,总是对西地平线的那块土地情有独钟,是的,正因为那里充满了对生命的考验,他钟爱这个地方,就像钟爱他的生命一样,因而他能够发现那里的美,因为那里的景物都充满了生命,处处洋溢着感动因子。
而西部景物中,最难忘,最令作者震撼的便数落日,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领略西地平线上的三次落日景象。
4、文本探讨
第一段介绍了“在所有雄伟的风景中,落日大约是最令我震撼的了”的总体感受,于是便简约地记述起三次落日。
这一句整个文章结构中,起着总领全文地作用。
第一次落日地点:
定西高原
发现落日“在苍茫地远方,弧状地群山之巅,一轮血红地落日像一辆勒勒车地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
”
其中几个字眼:
苍茫、弧状、血红、轮子、静静
我们暂时还不觉得很美,但至少能吸引每个人的注意力,这说明任何美的所在都有吸引人的地方,我们该做的挖掘出他的美,怎么做?
就是仔细的观察。
观察落日没有火焰(没有灼热感)
像红纸柔和、美丽、安谧(不真实)
太大(较轮子大得多)
悬挂群山托扶(想象之景)
托树拍照联想左公柳
〖探讨〗关于“左公柳”的故事,似乎与“落日”无关,那么还为什么要如此安排?
〖参考〗摆文弄墨无可厚非,在写作时适时地展示自己的才华,体现一种文化涵养。
但从另一个角度,走在异地他乡,陌生的环境下寻求一些与自我认知熟悉的东西,也是可以理解的。
〖经验总结〗我们在观察事物时,要有意识探寻事物背后的故事,这样做至少有几种好处:
一是可以丰富文章内容,而不显得单调乏味;其次,加深对该事物的认识。
每个人都看见过日落,但似乎认真留意整个日落过程的很少,可是即便认真留意并用文字表述出来的,也是枯燥乏味的。
那么在作者笔下,日落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呢?
日落跳跃、颤抖
纹丝不动、颤抖两下、往下一跃
依恋、慈爱、贪恋、不愿离去
〖探讨〗我们会发现,这些字眼,很熟悉,甚至在脑海里能形象地呈现出来,为什么呢?
原来这些词语一般都用来形容人的,但作家却在此用来形容大自然中的一个景观落日,这样处理,好吗?
〖参考〗至少,用拟人的手法将落日写活了,在每个人眼里都可以感受到落日的那种活力,虽然有人认为有些不切实际,但这是作者感受中的落日景象,我们还知道作者是一位热爱生命,具有崇高理想追求的写作者,在他眼中万物皆有情,将事物人格化,也是情理中的事。
〖回味〗高建群是一位善于用感情写作的人,他经常会写自己留下眼泪,其实,不经意中,读者也会为此感动,正符合诗人艾青的名诗《我爱这土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为什么他能够将大自然景物想象得如此充满活力,正因为他是一位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爱,让他能够感受到万物的勃勃生机,万物同样带有人的感情,正如文中所描述的“它继续依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好像有些贪恋,不愿离去,或者说不愿离去正在注视它的我们”。
第二次落日地点:
罗布淖尔荒原
日落前:
不显明、像灰白的硬币、冷冷
大地、天空混沌、灰蒙蒙
感受:
走入地狱、走入鬼域
辉煌的罗布泊落日:
血红的落日、停滞我们震撼了
脸上泛着红光像在画中
〖探讨〗作者为何而掉泪
〖参考〗之前的落日,给作者苍白荒凉之感,一切都充满了死寂,加上荒凉寸草不生的罗布泊,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下,心情是低沉的。
而后来的落日突然变得血红,以至每个人的脸上都泛着红光,整个场景的基调是红色的,那是已干涸生命的复燃,是一种活力的体现,尤其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更显得重要,至少给了作者精神上的鼓励。
〖探讨〗文中说:
“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
”这当如何理解?
〖参考〗落日终归要日落西山,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死亡,任何事物都逃避不了死亡,但面对死亡,不同的过程,产生不一样的结局,有的平淡苍凉,有的却可以轰轰烈烈。
正如文中,在灰白的落日之后,突然变得血红血红,虽然终归下山,但毕竟之前也曾辉煌过,因而在消失时,不无庄严与尊严之感,
〖讨论〗面对死亡,假如仍有时间去做些事情,你会如何安排?
〖思考〗第十五段的内容是关于日出给作家罗曼•罗兰带来了创作的灵感,那么写这一段与上文有联系吗?
〖参考〗这一段写了日出对人的影响,而上文则是日落让作者带来的人生感悟,作者通过日落,联想到日出,这种联想是相对的。
〖领悟〗可见,大自然与人类并不是割裂开的,而是相互影响的,一个睿智的人便是能从自然界发掘力量,让自己生活得更好。
第三次落日地点:
阿勒泰草原
火烧云灿烂地、热烈地、夸张地、烤红了、烧红了惊骇
第二十段作者通过火烧云所映照得地方,又一次联想到历史中,这块土地曾被称为欧亚大平原(小亚细亚),接着便想到历史中的两件大事匈奴民族西迁以及成吉思汗的誓师大会,这给全文增添了些许历史厚重之感。
原来在如此平凡的土地上竟曾发生过如此惊世骇俗的一幕,而作者通过火烧云才想到这一切顿觉自己是那么的卑微那么的平庸。
第二十四段作者进行了总结,照应开头,并对“雄伟的风景”和“世间有大美”两句话的出处进行了说明。
5、全文小节
这篇课文,指引我们通晓生活之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现美的所在,自然界同样不乏其美,对于此,我们又能做什么呢?
我们能做的就是发现、观察、欣赏、感悟美。
本文作者高建群,便是发现了三次落日,并通过观察,领悟并欣赏到不同的美:
第一次落日是一种壮烈奔放之美,是一种自然界中生命力的涌东;第二次落日则是死亡前的精神写照,庄严、肃穆、神圣、悲剧感。
是一种崇高的美;第三次落日带有一种历史的沧桑之感,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地平线上 高中语文 西地平线上教学实录 苏教版必修1 地平 线上 教学 实录 苏教版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