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赛罗嫉妒心理研究.docx
- 文档编号:10326671
- 上传时间:2023-02-10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1.06KB
奥赛罗嫉妒心理研究.docx
《奥赛罗嫉妒心理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赛罗嫉妒心理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奥赛罗嫉妒心理研究
Vol’17No,4
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Sciences)
Aug.2000
《奥赛罗》嫉妒心理研究
●王晓钧●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广东深圳518060)
摘要:
运用心理动力学嫉妒理论,分析《奥赛罗》以嫉妒为主线的心理线索及其剧中主要人物的嫉妒心理类型。
关键词:
《奥赛罗》;心理动力学;嫉妒
中图分类号:
B848.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一260x(2000)04—0098一06
威廉?
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奥赛罗》问世于1604年。
这出悲剧一经上演即获巨大成功,基本剧情为:
奥赛罗的下级军官伊阿古认为另一个军官卡西奥夺去了原本属于他的升迁机会而产生了报复心理,向威尼斯共和国黑人将军奥赛罗告密说,卡西奥和他的妻子苔斯蒂蒙娜有染并合伙欺骗他。
伊阿古阴谋安排一连串激发奥赛罗强烈嫉妒的事件,最终促使奥赛罗亲手杀死妻子。
事后,奥赛罗发现妻子是无辜的,他悔恨、悲痛,自己也拔剑自刎,倒在妻子的身上。
…(P95】)今天西方人泛指嫉妒为“绿眼的魔鬼”就来源于此。
一、《奥赛罗》的渊源
《奥赛罗》的故事起源于~部1566年出版的意大利小说。
该小说的
原作者是意大利人吉奥瓦尼?
巴蒂斯塔?
辛西奥(GiovanniBattista
Cinthio)。
…(P145)莎士比亚在原著的基础上作了极
富寓义的修改,使之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话剧。
原著的故事情节直接而简单:
主人公奥赛罗是一个摩尔族的黑人英雄,另一个主要人物是伊阿古,是使奥赛罗陷人嫉妒、走向毁灭的始作俑者。
伊阿古向奥赛罗的妻子苔斯蒂蒙娜求爱,遭到了拒绝,于是,伊阿古产生了强烈的嫉妒报复心理,并且制造一系列事件把奥赛罗一步步地推向嫉妒的深渊。
他对奥赛罗说,苔斯蒂蒙娜是他偏爱的下级军官卡西奥的情人,奥赛罗在恼怒之下,同伊阿古用装满沙子的长袜勒死了苔斯蒂蒙娜。
为了掩盖罪行,他们烧毁了房子。
事发后法庭对当事人进行了判决:
奥赛罗被驱逐出境,并且一直为自己的堕落行为感到痛苦,最终难逃被死去妻子的家人所杀的命运;伊阿古被拷打而死;卡西奥得以幸存。
原著借助伊阿古和奥赛罗
收稿日期:
1999—03—01;修订日期:
1999—07—09基金项目:
深圳大学“九八”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9718)作者简介:
王晓钧(1956一),男,陕西西安人,深圳大学心理学副教授,从事心理测量及情绪研究。
万方数据
第4期
一——————————————————————————————
—————————————————一
王晓钧:
《奥赛罗》嫉妒心理研究
’99。
表现人类常见的爱情嫉妒行为类型:
对已婚夫妇的嫉妒,并通过制造人际间的竞争否定他们忠诚的强烈的毁灭情绪。
二、《奥赛罗》的心理动力学分析
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无论在寓意上,还是在剧情的心理行为发展线索上无疑要比辛西奥的小说深刻和丰满,剧中揭示嫉妒情结的典型性一直是嫉妒心理学的经典例证,为包括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在内的许多著名心理学著作引用,在嫉妒心理研究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该剧中,嫉妒事件的引发者伊阿古的人格是一种典型的分裂型多重人格。
被分裂的人格表现为3个相互矛盾的不同侧面:
一个是对苔斯蒂蒙娜怀恨的伊阿古(由于未能升官所激发的毁灭动机只是莎士比亚独特的借代理由);一个是热烈地爱着苔斯蒂蒙娜的奥赛罗,他代表对苔斯蒂蒙娜爱的伊阿古;第三个就是卡西奥,苔斯蒂蒙娜家的朋友,他是与奥赛罗关系的伊阿古的化身。
此外,伊阿古还同时代表奥赛罗的阴暗面。
苔斯蒂蒙娜的父亲是~个十分重要的配角,奥赛罗是他的朋友却抢走了他的女儿。
在读者的脑海中,有两个情节是再清晰不过的:
第一个情节是奥赛罗的嫉妒。
这种嫉妒导致奥赛罗无辜妻子的死亡,心理动力学理论称之为“妄想嫉妒”。
奥赛罗的行为沿袭了嫉妒心理向嫉妒行为转化的常见模式:
嫉妒一仇恨一报复一毁灭。
在强烈嫉妒的时候,尽管奥赛罗是一个能够战胜别人的高贵将军,但也和许多庸人一样战胜
不了自己。
他的思维表现出极大的评估狭隘性,因此他错误地估计了真实的情境,认为只有死才是唯一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下文将看到,这种来自于他本身的认知发展过程与结果有其深刻的心理动力学原因。
第二个情节是伊阿古的阴谋。
伊阿古是一个真正的恶魔,在他身上根本找不到丝毫同情的影子,他把自己看作是对上帝的一种嘲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不是我自己”。
这个受愤怒和痛苦驱使的伊阿古,承认他通过虚伪的欺骗手段造成了奥赛罗、苔斯蒂蒙娜、最终当然还有他自己的毁灭。
初看起来,他所做的~切似乎是因为他得不到“表面上”的升迁的消极反应,然而从深层分析,伊阿古在该剧中所扮演的真正角色是一个怀着强烈嫉妒情绪,企图将“妄想嫉妒”导人他人脑海的毁灭者,心理动力学理论称之为“致使他人疯狂”的人。
伊阿古代表着巴罗克式传统西方戏剧中的恶棍,如果没有觉察到他那明显的恶魔特征,还是蛮吸引人的。
这种吸引力来自于他和奥赛罗的关系,奥赛罗曾多次称伊阿古为“人性的判官”,一个“懂得所有品德,拥有博学的精神和处世的能力”…(P1306)的人。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奥赛罗也决定了伊阿古的悲剧。
事实上,伊阿古代表着奥赛罗本我中黑暗的一面,一个从奥赛罗身上分裂出来的另一面,荣格在提及《奥》剧时曾经说过,伊阿古就是奥赛罗的影子,也是每个观众的影子。
…(P145~167)同时,伊阿古又是其他所有角色变化的自我,因为他将他们的内心带动出来,因此,可以将伊阿古理解为一种心理动力学的负面幻像:
伊阿古运用移情的手段和人们内心的知识使人们承认他的价值;伊阿古所寻求的弗洛伊德称之为“自我毁灭”的本能早已替
代了本我中的“统一和加强”。
伊阿古赞美奥赛罗内心有“成就与享乐的能力”,并以此博得奥赛罗对他的信任,一次又一次地认为他是“诚实的”。
事实上,伊阿古“诚实的”目的正是为了摧毁奥赛罗这种“成就与享乐的能力”。
我们很明显地看到,伊阿古的摧毁能力已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第4期
李春红:
论创新教育的基本内涵
‘97
格以求、学历浪费的情况。
这也是社会资源的极大的浪费,同时也是一种不公平竞争。
扭转这种局面的根本方法在于转变就业观念,引导、鼓励受过较好教育的学生去创业,通过创业更快地实现自我价值,通过创业,以增加就业机会来为社会做贡献。
优秀的学生不应是社会现有就业岗位的竞争者,而应该是新的就业岗位的开拓者;不应该是挤占就业机会的人,而应该是带来就业机会的人。
倍受年轻人推崇的世界首富比尔?
盖茨就是依靠一台电脑自我创业成功的典范,深圳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飞就是靠5万元起家,发挥自己的才干,在短短的几年内使华为成为员工数千人,资产数lo亿元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
在信息时代,头脑里有创意、动手能力强、信息面广、组织能力强的人,都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在不需要太多的投资的情况下干出一番大事业。
因此.创新教育还包括鼓励学生用自我创业的方式使自己成熟起来,并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教育是强国富民的基础,创新是民族
进步的灵魂。
教育创新任重而道远。
革新教育观念,创新办学机制、教学方式和就业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学校和全社会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s.杰塞克,G.维迪努.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
发展的全球展望[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65.
121李春红.国家创新体系及高职教育面临的制度创新【JI.职业技术教育,1999,(6).f3】叶取源.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1999.(5).【4】岳晓东.龚放.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教育研究,1999.(10).【责任编辑:
董世峰】
TheBasicImplicationof
theInnovationalEducation
LIChun—hong(Research
Instituteof
Technical&Vocational
Institute,Shenzhen5
Education.
ShenzhenVocational—Technical18055,P.R.China)
Abstract:
Innovativeoffexamination—orientedofit,themechanism
isthefocusofqualitieseducation
as
mid
a
sharp
weaponforcutting
education.Fromsuchperspectivestheconceptofeducation,thesystemtheformsofemployment,the
forrunning
schools,the
to
teachingactivitiesandinnovativeeducation.
presentpaperelucidatestheways
implement
Keywords:
education;innovationof
education;concept;institution;m
万方数据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7卷
(三)妄想嫉妒“焦虑”能够使人产生攻击性,奥赛罗自己实际上早已处于妄想嫉妒的焦虑边缘,但仍然尝试保持现实的原则。
在第三场第三幕中,当他说没有嫉妒的理由时,又自相矛盾地说:
“我有一天感到怀疑,就要把它立即解决。
”当他尝试说服自己的时候,内心也充满了不安:
“我也绝不因为我自己的缺点而担心她会背叛我,她倘不是独具慧眼,决不会选中我的。
”但奥赛罗所作的一切努力,不管怎样,都注定徒劳无功,因为他的嫉妒妄想使他毁灭性的冲动愈发强烈:
“当我感到怀疑时,我就要把它证实;果然有了确实的证据,我就一了百了,让爱情和嫉妒同时毁灭。
”不能忽视的是,在谋杀那幕戏中,实际上是奥赛罗“希望”妻子不忠实的想法和他自己内心的妄想冲突相吻合才导致了苔斯蒂蒙娜的死。
这种典型的妄想嫉妒是心理动力学嫉妒理论的支柱。
心理动力学理论推测,像奥赛罗这样严重而危险的嫉妒个体有两个特征:
一是极其脆弱的良知(一个惩罚性的超自我),以及相应地对公正不寻常的极端需求;二是施加于被爱者及自身的“对潜意识发展的极度关心”0后者由于对公正具有同样的热爱而被压抑,因为他太痛苦,所以只有当嫉妒的个体将他自己的不忠冲动投射到对他忠诚的另一方时,才能达到释罪的目的进而获得平衡,起到缓和潜意识罪恶感的作用。
凶此,我们在《奥赛罗》人物身上分别看到了弗洛
伊德所说的全部3个等级的嫉妒。
今天,西方已给奥赛罗型的嫉妒起了一个专用名词,称为“奥赛罗综合症”(Othollo们创造的一个典型人物的典型特征,同时也具有人类爱情生活与心理行为的普遍寓意。
参考文献:
【11莎士比亚全集:
下卷【C】.朱生豪译.北京:
时代文艺出版社,1996.f21HiktegardBaumgart.Jealousy—ExperiencesandSolutions[M].Chicago:
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5.f31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C】.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f41Freud,S.SomeNeuroticMechanisms
in
Syn—
drome),并有不少学者对奥赛罗嫉妒进行专题研究。
很明显,奥赛罗型嫉妒不仅是莎士比亚为我
Jealousy,Paranoiaand
Homosexuality[A].StracheyJ.TheStandard
EditionoftheCompletePsychologicalWorksofSigmund
Freud[C].London:
HogarthPress,1955.221~232.
【责任编辑:
陈红】
万方数据
第4期
一———————————————————_————-_——————-_—————_-——————●_———————-——————————————一
王晓钧:
《奥赛罗》嫉妒心理研究
‘103’
AStudyofJealousy
Mentality
inOthell
o
WANGXiao-jun
(TeachersCollege,ShenzhenUniv.,Shenzhen518060,P.R.China)Abstract:
By
applyingpsycho—dynamics,thepresentpaperanalysesthepsychologicalOthelloandthedifferenttypesof
cues
withjealousy
as
themainlinein
jealousy
mentalityofthemain
charactersintheplay.Keywords:
Othello;psycho—dynamics;jealousy
【海外学术信息】
美国“国家安全策略”之演进与重要变革/陈劲甫,陈国栋作者在台刊《国防管理学院学报》第20卷第2期上发表文章指出,二战后,国际事务已蜕变为一种“策略性”赛局,因此美国经常以“国际危机”可能威胁其国家利益的程度来衡量自身能力所及的范围,适时调整其“国家安全策略”。
由于美国政府相当注重各项学术研究成果与建议,所以能依靠学者专家不断地探讨“目标”与“能力”、“愿望”与“利益”、“远程”与“近程”及优先目标间的关系,这是其维持国力不衰的主要原因。
更重要的是,他们有长远的规划,无论看得见的未来或难以预料者,正、反意见都能兼收并容。
(叶普照摘编)
万方数据
《奥赛罗》嫉妒心理研究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王晓钧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广东,深圳,518060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
科学版)JOURNALOFSHENZHEN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SCIENCES)2000,17(4)5次
参考文献(4条)1.Freud,SSomeNeuroticMechanismsinJealousy,ParanoiaandHomosexuality19552.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19863.HildegardBaumgartJealousy-ExperiencesandSolutions19854.朱生豪莎士比亚全集:
下卷1996
引证文献(5条)1.黄淑惠《奥瑟罗》与两希文化中的"嫉妒"主题关系初探[期刊论文]-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1)2.他者还原与奥瑟罗的建构[期刊论文]-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10)3.李伟民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批评演进在中国[期刊论文]-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3)4.王晓钧中外嫉妒文化比较研究[期刊论文]-学术论坛2001(5)5.王晓钧精神分析学派的嫉妒理论观[期刊论文]-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
(1)
本文链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奥赛罗 嫉妒 心理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