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教学大纲与题型说明剖析.docx
- 文档编号:10317897
- 上传时间:2023-02-10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32.57KB
《金融学》教学大纲与题型说明剖析.docx
《《金融学》教学大纲与题型说明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教学大纲与题型说明剖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学》教学大纲与题型说明剖析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
金融学
课程英文名称:
TheEconomicsofMoneyandFinance
课程代码:
03310001
学时数:
51
学分数:
3
先修课程:
《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适用专业: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类、管理类本科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
《金融学》这门课讲授金融的基本原理、介绍金融的基础知识,是我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学习的学科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之一。
因此,多年来我校及金融学院十分重视这门课的教学、教材的选用以及教学大纲的编写。
2.课程任务
本教学大纲是在我校及金融学院的统一组织、关心、帮助下,经过金融系全体教师的反复讨论、研究确定的。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系统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金融及相关专业课程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一定的知识,而且要掌握学习和研究金融的方法,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金融问题。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
本课程的内容为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是从金融角度对宏观经济所进行的分析以及从金融角度对微观经济主体运行的研究。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包括:
《金融市场学》、《商业银行经营学》、《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学》、《公司金融》、《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学说史》等。
这些课程均属于金融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或选修课,以及经济类和管理类本科生的选修课。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货币的有关知识,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的产生、存在形态;掌握货币的职能;弄清定义货币的两种方法及其影响,理解货币层次的划分、依据及其经济意义;理解什么是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货币和货币的职能;难点是货币和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及其演变。
重点:
货币和货币的职能。
难点:
货币和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及其演变。
第一节 什么是货币
一、从货币的起源看货币
1.货币的产生与交换有关
2.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分析:
四种价值形态。
二、从货币形态的演变看货币
1.实物货币:
即由某种本身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商品来充当的货币,即如果它作为商品的价值和作为交换媒介的价值完全相等,那么它是实物货币。
2.代用货币:
即作为实物货币的代用物,代替金属充当交易的媒介,其自身的价值低于其所代表的贵金属的价值,一般形态是纸币。
3.信用货币:
它是在信用基础上发行、并在流通中发挥货币职能的信用凭证,不仅它本身的价值低于其货币价值,而且也不再代表任何贵金属。
4.电子货币:
它是指利用电脑或储值卡进行支付和转账的信用货币。
本质上还是信用货币。
选择币材的条件:
价值较高且稳定、易于保存、易于分割、便于携带,具有普遍接受性。
三、从货币的本质看货币
1.价值货币说
2.名目货币说
3.信用货币所
四、从货币的职能看货币
货币的职能反映货币的本质,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
1.价值尺度:
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即作为比较价值的工具。
这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
2.流通手段:
货币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就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作为价值尺度,货币证明商品有没有价值,有多大价值,而作为流通手段,货币实现这种价值。
3.储藏手段:
当货币由于各种原因退出流通领域,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绝对化身而保存起来时,这时,货币就停止流通,发挥贮藏手段职能。
4.支付手段:
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着支付手段职能。
随着国际贸易交往的发展,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执行世界货币职能。
五、从货币层次的划分看货币
1.货币层次的划。
货币与非货币、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是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一般地,M0为流通中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
2.货币结构。
即流动性较高的货币与包含流动性较低的货币的余额之间的比率,也被称为货币的流动性结构。
一般包括M0/M2与M1/M2。
六、经济学中货币的一般性定义
经济学中的货币其实就是在商品或劳务的支付中以及在债务的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金融资产。
第二节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的货币体系和货币流通的结构及组织形式。
一、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1.规定货币币材
2.确定货币单位
3.通货的铸造、发行及流通
4.建立发行准备制度
二、货币制度类型的演变
1.银本位制
2.复本位制
3.金本位制
4.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三、我国的人民币制度
1.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2.“一国两制”下香港的货币制度
第三节国际货币体系
一、什么是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就是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
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
它反映了国与国
之间货币兑换、资金流动及债权债务关系清算所涉及的规则和秩序,是国际间货币关系的
综合体现。
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内容涉及三方面:
一是国际本位货币的确定和国际储备货
币形成的机制;二是汇率制度的确定;三是国际货币收支平衡的调节机制。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演变历程
1.国际金本位时期
2.布雷顿森林体系
3.加货币体系
三、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
四、欧元的诞生和美元化
第二章利息与利率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货币时间价值的两个指标——利息与利率。
通过本
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信用,掌握利息、利率的定义、利率的种类;掌握终值、现值、年
金的含义与计算;掌握重要微观金融的决策方法——现金流贴现方法;理解通货膨胀和利
息税对有关计算的影响;掌握一般利率水平的决定理论,包括古典利率水平决定理论、流
动性偏好的利率水平决定理论、可贷资金的利率决定理论和IS-LM模型中的利率决定理论;
掌握利率的风险结构、利率的期限结构及其理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重点为终值与现值的计算、利率水平的决定理论。
难点是
现金流贴现方法和利率的结构理论。
重点:
终值与现值的计算、利率水平的决定理论。
难点:
现金流贴现方法和利率的结构理论。
第一节信用与利息
一、信用概念的演进
1、经济学中的信用:
实质是指以偿还与付息为条件的价值的单方面的转移。
2.信用与货币
3.信用与金融
二、利息的实质
1.马克思的利息理论
2.古典学派的利息理论
3.凯恩斯的利息理论
第二节利率体系
由于利率是让渡一段时间的货币使用权所获得的报酬(利息)与所让渡的货币数量(本金)的比率,因此,利率也可视为货币资产的价格。
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利率都是以某种具体形式存在的,种类繁多的利率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率体系。
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出多种利率类别。
像基准利率与市场平均利率,年利率、日利率与月利率,市场利率与官定利率,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单利与复利等。
第三节终值与现值
一、终值与现值的应用——决策规则
1.终值与现值:
终值与现值是一对相互对应的概念,终值是未来某一时点上的本利和,一般是指到期的本利和,而现值是指未来本利和的现在价值。
2.年金的终值与现值:
年金指的是一系列均等的现金流,普通年金终值指一定时期内,每期期末等额收入或支出的本利和,也就是将每一期的金额,按复利换算到最后一期期末的终值,然后加总即得该年金终值。
即时年金由于是在每期的期初付款,因此,其每期现金流的终值应该比普通年金多计一次利息。
年金现值计算是其终值计算的逆运算。
3.现金流贴现决策规则:
净现值法与内含报酬率法。
二、到期收益率:
到期收益率是使得债务工具在未来收入的现值与其今天的价值相等时的利率。
由于到期收益率具有显著的经济学含义,所以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它是最精确的利率计量指标。
第四节利率水平的决定
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利息来源于利润,利率水平的高低是由利润率决定的。
二、古典利率决定理论:
认为利率水平是由储蓄和投资这两种实际因素决定的,它们分别代表社会对资本的供给和需求。
三、流动性偏好的利率决定理论:
认为利率水平不是由实际因素决定的,而是一种纯货币现象,是由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决定的。
四、可贷资金的利率决定理论:
是前两种理论的综合,认为利率水平决定于可贷资金的供求。
五、IS-LM模型中的利率决定:
IS-LM模型与前面几种利率决定理论不同,并不是从经济的某一方面的均衡去论述利率的决定,而是从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即整个经济)的全面均衡状态去阐述利率的决定。
该模型的这一特点无可争辩地显示出其优越性,因而它受到西方经济学家的普遍赞誉,并逐渐成为当代西方经济学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利率理论和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析工具。
吉布逊谜团问题揭示的是物价水平与名义利率同向变动的现象,之所以存在吉布逊谜团,是因为除了货币的流动性效应外,还存在收入效应、价格水平效应和通货膨胀预期效应。
第五节利率的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
一、利率的风险结构
利率的风险结构是指期限相同的不同金融资产因风险差异而产生的不同利率之间的关系。
这一定义中的风险主要是指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税收风险。
二、利率的期限结构
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指期限不同的同种金融资产因期限差异而产生的不同利率之间的关系。
在研究利率的期限结构方面,收益率曲线是一种十分有用的工具。
收益率曲线是根据在其他方面相同、唯独期限不同的债券的收益率所绘制的曲线。
一般来讲,各种期限债券的利率往往是同向波动的,并且长期债券的利率往往高于短期债券的利率。
1.预期理论
2.市场分割理论
3.期限选择理论
第三章外汇与汇率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希望学生首先要掌握外汇静态和动态概念的界定及外汇的分类;其次要掌握汇率的概念和不同的标价方法及汇率的分类,熟悉套算汇率计算的基本规则和远期汇率的报价及基本计算原理;最后要理解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和中间汇率制的优缺点;掌握一价定律的概念和主要的汇率决定理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重点为汇率制度与汇率的决定理论。
难点是汇率决定理论。
重点:
汇率制度与汇率的决定理论。
难点:
汇率决定理论。
第一节外汇
一、外汇的定义:
外汇的本质是对外国商品和劳务的要求权,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来理解。
静态的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能用来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
二、外汇的种类
1.按照外汇自由兑换的程度来划分,外汇可分为自由兑换外汇、有限自由兑换外汇和记账外汇三种。
2.按照来源和用途不同,外汇可分为贸易外汇和非贸易外。
。
3.根据交割期限不同,外汇可分为即期外汇和远期外汇。
4.在我国外汇银行业务中,外汇还可分为外币现钞和外币现汇。
第二节汇率和汇率制度
一、汇率的概念:
汇率又称汇价,它是指一国货币折算成为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比价,或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相对价格。
二、汇率的标价方法:
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和美元标价法。
三、汇率的分类:
按照汇率制度的不同,可将汇率分为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从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划分,可将外汇划分为买入汇率、卖出汇率和中间汇率;按照汇率制定方法的不同,可将汇率分为基本汇率和套算汇率;按照价格期限的不同,可将汇率划分为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按照指定汇率的方法,汇率可划分为单一汇率和复汇率;按照外汇交易支付通知方式划分,汇率可划分为电汇汇率、信汇汇率和票汇汇率;汇率还可划分为名义汇率、实际汇率和有效汇率。
四、汇率制度的概念及主要形式
汇率制度(exchangerateregime)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
汇率制度的内容包括:
确定汇率的原则和依据;维持与调整汇率的办法;管理汇率的法令、体制和政策等;制定、维持与管理汇率的机构。
1.固定汇率制
2.浮动汇率制
3.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优劣比较
4.中间汇率制度
第三节汇率决定理论
一、汇率与价格水平的关系:
购买力平价说
购买力平价的基本思想:
货币的价值在于其具有的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它们各自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也就是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
二、汇率与利率的关系:
利率平价说
三、汇率与国际收支的关系:
国际收支说
四、汇率与国际资本流动:
资产市场说
第四章金融资产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金融资产的含义及特性;了解主要的原生金融资产类型;掌握金融远期、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的含义及其功能;理解金融资产价值评估的基础;掌握债券和股票价值评估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重点为金融资产的种类与特性,债券与股票价值评估的基本方法。
难点为金融衍生资产的含义、功能,股利贴现模型。
重点:
金融资产的种类与特性,债券与股票价值评估的基本方法。
难点:
金融衍生资产的含义、功能,股利贴现模型。
第一节金融资产的特点与种类
一、金融资产与金融工具
二、金融资产的特征
1.期限性
2.流动性
3.风险性
4.收益性
三、金融资产的类型
第二节原生金融资产
一、货币资产
货币资产作为交易媒介和财富储藏手段,是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金融资产,在金融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信用资产
信用资产是由借贷行为产生而形成的对债务人在未来某个时间收回本金和获取利息收益的索取权。
主要种类包括商业票据、银行票据、贷款和债券。
三、权益资产
权益资产是对证券发行公司在偿付债务后的收益进行分配的收益索取权和对公司经营决策的投票权,通常以股票的形式表示。
第三节衍生金融资产
金融衍生资产是在金融原生资产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其价值依赖于原生金融资产的金融资产。
其主要功能不在于调剂资金的余缺和直接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而是管理与原生工具相关的风险暴露。
一、金融远期:
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按照预先签订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的合约,是适应规避现货交易风险的需要而产生的。
二、金融期货:
是指协议双方同意在约定的将来某个日期按约定的条件(包括价格、交割地点、交割方式)买入或卖出一定标准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的标准化协议。
期货合约是在远期交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克服远期交易中所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违约风险高的缺陷。
1.金融期货的特征
2.金融期货的交易方式
3.金融期货的功能
4.金融期货的基本类型
三、金融期权:
是在未来某时间内按照约定的价格买或不买、卖或不卖某种金融资产的选择权利。
1.看涨期权
2.看跌期权
3.金融期权的基本功能
四、金融互换:
是交易双方约定在一定时间内按商定条件交换一系列现金流的合约。
第四节金融资产的价值评估
一、金融资产价值评估的基础
1.金融资产内在价值的概念:
在金融分析中,金融资产的内在价值被定义为信息充分的投资者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购买该资产时必须支付的价格。
只有在信息充分、完全竞争的市场上,资产价格才能充分的反映其价值,也可以说金融资产的内在价值是其合理价格。
2.金融资产价值评估的方法:
绝对定价法与相对定价法
二、债券的价值评估
1.零息债券的价值评估
2.附息债券的价值评估
三、股票的价值评估
1.股利贴现模型:
股利贴现模型是通过计算股票的未来预期现金流的现值来估计股票价值,是利用现金流贴现方法评估普通股价值的基本方法之一。
可按照股息零增长、股息稳定增长和公司盈余用于再投资三种情况来分析。
2.市盈率定价法:
市盈率是公司股票市场价格与其每股收益之比,又称价格收益比或本益比。
市盈率之所以是衡量一只股票价值的重要指标,是因为当每股收益不变时,它在静态上反映了投资者完全靠现金股利来收回投资本金所需要的时间。
第五章金融投资与融资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金融投资中面临的各种风险、理解金融风险的度量以及金融风险、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的含义;理解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理解通过资产组合管理风险的原理;了解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的含义,掌握权益融资与债务融资的优缺点;理解资本结构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了解资本结构的几种理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重点为金融风险的含义和度量、风险管理的方法、资产组合降低风险的原理、不同融资方式的比较。
本章难点是最优资产组合选择的原理和资本结构理论。
重点:
金融风险的含义和度量、风险管理的方法、资产组合降低风险的原理、不同融资方式的比较。
难点:
最优资产组合选择的原理和资本结构理论。
第一节金融风险的种类与度量
一、金融风险的种类
1.金融风险的概念
金融风险是指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指金融变量的各种可能值偏离其期望值的可能性和幅度,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金融投资过程中发生意外损失或额外收益的可能性。
人们通常关注由于不确定性变化而给人们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2.金融风险的种类:
风险的种类很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
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二、金融风险的度量
1.价格风险的度量
2.信用风险的度量
第二节金融风险管理方法
一、金融风险管理过程:
风险管理过程一般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管理方法的选择、实施和评价五个步骤。
二、金融风险管理方法
1.风险回避
2.风险损失的防控
3.风险留存
4.风险转移
第三节资产组合原理
一、影响资产选择的主要因素:
财富总量、收益、风险和流动性。
二、资产组合的收益与风险
1.资产组合的收益
2.资产组合的风险
三、有效资产组合:
有效资产组合是在一定风险程度下,为投资者提供最高的预期收益率的投资组合或者是在一定收益水平下,能够使风险最小的资产组合。
四、最佳资产组合
资产组合理论为有效资产组合的构建和资产组合的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一整套分析体系,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于个人和机构的投资管理中。
第四节融资与资本结构
一、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
1.内源融资
2.外源融资:
外源融资的基本方式包括债务融资、权益融资、赠予和礼物等。
二、债务融资与权益融资
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是公司融资的主要方式,它们对公司的资本结构、资本成本和控制权等方面会产生不同影响。
短期债务融资最主要的形式是商业信用和短期借款,长期债务融资主要有长期借款和债券两种形式。
权益融资可以分为股票形式的资本筹资、非股票形式的资本筹资,股票形式的资本筹资包括有普通股融资和优先股融资,非股票形式的资本筹资包括独资、合伙、合资等形式。
三、债务融资与权益融资对公司的影响
四、资本结构
1.资本结构与资本成本
2.公司价值与资本结构
3.资本结构理论:
MM定理认为:
在理想的、无摩擦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
无摩擦环境的假设过于严格,这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但是MM定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严格假设条件下的简单模型,为人们探讨资本结构理论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和角度。
在MM定理基础上,对其原先的假设条件改变后,提出了修正的MM定理。
信息的不对称影响了公司在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之间的选择,也影响了发行新债与发行新股之间的选择,反映此种现象的主要有罗斯的债务信号传递理论和优序融资理论。
第六章金融机构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金融体系的构成,理解金融体系的功能,弄清金融转化机制下资金从盈余部门转移到短缺部门的流动过程,能够区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了解金融机构的分类及其各自资金来源和运用的特点。
弄清什么是商业银行,掌握商业银行的表内业务,了解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理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原则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
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及其主要业务。
对监督管理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机构及其在金融体系中承担的功能有基本的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重点为金融体系的功能、金融机构的构成以及不同机构的特征、商业银行的业务与管理。
难点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商业银行的业务及其管理。
重点:
金融体系的功能、金融机构的构成以及不同机构的特征、商业银行的业务与管理。
难点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商业银行的业务及其管理。
难点: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商业银行的业务及其管理。
第一节金融体系及其功能
一、金融体系的构成与功能
1.金融体系的构成:
金融体系是一个经济体中资金流动的基本框架,它是资金流动的工具(金融资产)、市场参与者(金融机构)交易方式(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等各金融要素为实现资金融通功能而组成的有机系统。
2.金融体系的功能:
提供资金融通渠道,实现资金流动。
二、直接融资以间接融资
1.直接融资
2.间接融资
3.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较
3.金融创新:
金融体系的演变。
第二节金融机构的构成
一、商业性金融机构
1.存款性金融机构
2.契约型储蓄机构
3.投资性金融机构
4.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
二、政策性金融机构
三、监督管理性金融机构
四、国际金融机构
第三节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
一、商业银行业务
1.表内业务
(1)资本及负债业务
指商业银行获取资金来源的业务。
主要包括资本、吸收存款、借款、发行金融债券等。
(2)资产业务:
指商业银行资金运用业务。
主要有贷款、投资和票据贴现三大类,另外,商业银行还要保留一定的准备金。
2.表外业务:
包括中间业务和狭义表外业务。
二、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一般原则:
安全性、流动性与盈利性。
2.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
包括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等。
3.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
第四节中央银行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1.中央银行的性质
2.中央银行的职能:
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国家的银行。
二、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1.负债业务
2.资产业务
3.中间业务
第七章金融市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金融市场的概念、构成要素及功能;了解金融市场的结构;理解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关系、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功能差异;理解什么是有效市场假说;了解金融市场效率的两种含义以及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重点为金融市场的功能、重点金融市场的差异以及具体操作。
难点是金融市场的效率以及影响因素。
重点:
金融市场的功能、重点金融市场的差异以及具体操作。
难点:
金融市场的效率以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金融市场构成要素与功能
一、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包括交易主体、交易对象、交易工具、交易价格和交易方式。
二、金融市场的功能:
包括风险管理、价格发现、提供流动性、降低交易成本、将储蓄转化为投资、优化资源配置、宏观调控等。
第二节金融市场结构
金融市场是由许多功能不同的具体子市场所组成的复杂体系,这些子市场不同的组合方式就构成不同的金融市场结构。
一、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1.货币市场:
2.资本市场
二、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1.一级市场
2.二级市场
第三节金融市场效率
一、金融市场效率的含义:
1.运行效率
2.定价效率
二、有效市场假说
法玛根据投资者可得到的信息不同以及证券价格反映的信息不同,定义了三种层次的市场有效性,即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
三、影响金融市场效率的因素
1.市场发育程度
2.交易成本
3.市场信息
第八章货币需求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是货币需求,货币需求的种类与货币需求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融学 教学大纲 题型 说明 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