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领导小组中的角色定位.docx
- 文档编号:10300344
- 上传时间:2023-02-09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8.89KB
无领导小组中的角色定位.docx
《无领导小组中的角色定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领导小组中的角色定位.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无领导小组中的角色定位
无领导小组讨论中的角色
很多初次参加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人比较紧张,要么是不知道如何进入状态参加讨论,要么是在擅长辞令者的阴影里随便附和几句,要么就是争着想当讨论小组的主席(领导者),甚至是为了捍卫自己的观点而与小组其他人争得面红耳赤,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当然是纷纷落马......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没有弄自己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定位!
我们提到了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一定要有角色意识。
并且我们也对几种可供选择的角色进行了简单的说明。
在这里我们将重点讨论一下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角色的选择问题。
首先,角色的选择要符合自身的条件。
我们知道,角色的扮演是具有一定的风险的,如果扮演不好,那么就会在考官和其他考生面前暴露自己的缺陷。
在破冰者、领导者、协调者、时间控制者和总结者五种角色中,领导者的机会是最大的,难度也是最大的,风险也是最大的。
扮演成功了,会受到考官的青睐;而如果扮演失败了,比如受到大家的质疑,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等等,肯定会在选拔中被淘汰。
因此,风险是非常大的。
而在五种角色中,时间控制者的难度是最小的,相应的机会和风险也是最小的。
其他三种角色介于两者之间。
因为所有的角色扮演既有机会也有风险,所以考生在进行角色的选择时,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
如果对自己的能力和魅力有自信,不妨挑战一下领导者这个角色,而如果对这个高难度的角色没有太大的把握,不妨选择其他难度较小的角色进行扮演。
其次,角色的选择还要考虑同组考生的实力对比。
如果在同一个小组中,大家普遍实力比较弱,大家发言都不积极,那么不妨考虑挑战一下高难度的角色,比如说领导者。
而在一个小组中,大家实力普遍比较强,大家发言比较踊跃,那么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在整个小组的位置,选择一个适合自己角色的的位置。
切忌不考虑自己在小组中的位置,就盲目挑战高难度的角色,这样不但很难起到加分的作用,而且还会有很高的风险。
再者,角色的选择还要考虑职位的要求。
如果职位需要选拔的是一个领导者,不妨挑战一下领导者这个角色。
如果职位对协调能力的要求比较高,不妨挑战一下协调者这个角色。
而如果职位对考生的总结归纳能力要求很高,不妨挑战一下总结者这个角色。
而如果职位对考生的认真、细致方面的素质要求较高,不妨挑战一下时间控制者这个角色。
如果职位对考生的表达能力要求比较高,不妨说话更加积极一些。
而如果职位对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不高,甚至有某种限制,那么在无领导小组讨论时,不妨控制一些自己发言的次数。
总之,角色的选择要与职位的要求向匹配。
最后,值得强调的是,并不是说每个人只能扮演一个角色,也不是说一个角色只能由一个人扮演。
角色的扮演是在讨论的整个过程中互动形成的,并不是说有意扮演某种角色的人一定能够成功扮演这个角色。
因此,如果其他的人的角色意识不是很强的情况下,一个人是可以扮演所有的角色的,而这个人的机会也是最大的。
而一个角色也可以是多个人轮流扮演的。
关键不是有没有扮演某个角色,关键是有没有能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向考官表现出自己的能力。
无领导小组讨论技巧一般而言,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每个人都会隐性地扮演某种角色,不过有些考生对自己扮演的角色是自觉的,而有些考生对自己扮演的角色是不自觉的。
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一般有五种角色可供考生进行有意识地扮演,这五种角色分别是破冰者、领导者、协调者、时间控制者和总结者。
(一)破冰者
破冰者是第一位发言的考生。
破冰者需要勇气,往往是由性格比较外向的人来担当。
但是破冰者有时候不太讨好,因为往往会引起后来者如潮的批驳,因此先发言可以,一般不要说太偏激的观点。
那么破冰者是不是就是非常不利的呢?
也不是。
我们说,在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中平淡就是灭亡,如果从头到尾没给考官留下什么印象,分数是绝对不可能高的。
但是我们往往在后面加一句,错误的观点和骄横的态度是灭亡的加速器。
只要把握尺度,规避风险,破冰者就会给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
破冰者的风险就是自认为完全可以转变成领导者,甚至有时候会被其他人误认为领导者。
而事实上这是两个角色,而且转变不一定都能成功。
如果转换失败,会适得其反。
因此,大家有必要再次权衡,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做领导者。
(二)领导者
领导者是引领整个讨论进行,不断进行总结和升华的考生。
领导者就是不断地使讨论进入实质性进展的人,他(或她)必须拥有非常强大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不断地分析他人观点的实质,不断将大家的观点整合成新的观点,形成完整的、有逻辑性的体系;领导者要随时看清整个讨论的任务,不能让讨论偏离方向;领导者要随时能够判断现在进行到哪一阶段,还有多少任务没有完成,推动讨论适时地前进,控制整个讨论的节奏,并能够弥合分歧,将观点升级。
因此,可以说,领导者就像一艘大船上的船长。
他(或她)掌握航向,控制速度,并且要保证最后到达目的地。
领导者听起来风光无限,而且如果做得成功,也往往就是分数最高、最抢眼的那个,但是也是有风险的,风险体现在对其他考生的控制上。
如果其他考生配合,听这个人的领导,那就皆大欢喜,但并不是每个考生都心甘情愿地去配合。
所以,当领导者不是一厢情愿的,也不是人人都能胜任的,必须在讨论中展示自己无人可比(在小组内)的理论水平和逻辑思维,同时领导者一般需要气势,有让大家心服口服的镇定和自信,如果不具备这些素质,很可能会弄巧成拙:
希望领导他人却没人听你的指挥,场面分外尴尬,或者是有人听有人不听,造成小组内部分裂;有一两个捣乱者提出挑战,领导者却无法应对,显现出了软弱或者急躁,这些情况都会使这个人变成整场面试给人印象最差的人,以及分数最低的人、最先被淘汰的人。
因此大家注意,领导者的地位不是他人给的,而是凭实力争来的,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三)组织者
组织者是调动团队气氛,调和大家的意见,调配发言权的考生。
组织者看似和领导者很相像,但其实有本质的区别。
可以说,组织者和领导者的工作的确有相似性,他们是一个主外,一个主内。
组织者是从外部、从形式上来推进讨论的进行,将所有的考生都拉进来参加讨论,从形式上组织和总结大家的发言,从形式上调和大家的分歧和争议,提醒大家总体任务和剩下的任务。
这个角色有点像“和事佬”,和稀泥的人,但其作用是保证讨论在一个大家都能说话的气氛下进行。
因为领导者往往非常强势,这就需要有一个随和的人来缓和气氛。
而且有时候领导者如果领导不成功,例如出现了对领导者的挑战或者讨论小组分成两派,这时这个弥合的角色就更为重要。
就像在一个家庭中男性和女性的角色往往是不同的一样,有外有内,有软有硬。
而且无论是哪一个领导者都要对他人进行一定的管理,这种管理权的获得渠道是不同的,领导者获得管理权是凭借着他(或她)的实力和气势,而组织者获得管理权往往是凭借自己的亲和力,凭借自己不会让他人产生威胁感。
因此组织者需要的素质和性格也与领导者完全不同,组织者应该是一个性情平和,无论是说话风格还是思维都不太有威胁性和刺激性的人,但是必须头脑清醒,始终牢记整个讨论的目的。
组织者最忌讳的是随波逐流,没有控制住局势,让大家吵成一团,或者是被他人的意见牵着鼻子走,这样组织就失败了。
当然,对组织者的工作要求没有领导者那么高,不需要他(或她)从实质上总结大家的观点,推进讨论,因此理论水平不那么高,自己的意见可能比较苍白、不成系统的考生适合做这个角色,能扬长避短。
因为在角色之间进行分配的时候,任务就会有所侧重,如果在这一方面表现突出,其他方面的弱点和缺陷可以被掩盖过去。
如果一个考生发言次数不少,而且每次发言都很关键,考官不会计较去听他的想法。
正如我们前面说的,在团队中体现自己贡献度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四)时间控制者
时间控制者是注意时间进展,提示小组时间的考生。
当很多对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完全不了解的人组成一个小组时,很可能会出现大家吵成一团,吵到最后被考官硬生生打断,没有一个结果,甚至连总结汇报都没有时间做的情况。
因此时间控制者是必需的角色。
我们推荐的时间安排是这样的:
首先,在考官宣读完指示语,退场之后,时间控制者马上说时间安排:
五分钟至十分钟审题;然后开始每个人的个人陈述,如果没有固定的个人陈述也没关系,直接开始;在讨论时间过半时提醒大家一次;留出整个讨论时间的四分之一作总结汇报,无论有没有专门的总结汇报时间,都不能讨论到最后一刻,因为需要整合大家的意见,形成一个有条理有结论的综述,要最后征求大家的意见,还要选出作总结汇报的人。
也就是说,大家自由发表意见的时间应该只占整个讨论时间的四分之三。
在这里我们推荐一个阶段安排:
讨论时间的第一个四分之一时间是每个成员发表自己的个人观点并陈述理由;第二个四分之一时间进行争论,各抒己见,互相批驳,在这个阶段大家的意见要得到充分的表达,目的是充分地争论;第三个阶段,也就是讨论时间过半时就要开始往回收,整合意见,用四分之一时间达成一致意见;最后花四分之一的时间整理总结汇报,选定汇报人。
在最后阶段应该又分三个阶段:
首先,选好汇报人;其次,让这个人作一遍预汇报,也就是一个整理的过程;最后,请大家作批评和补充。
必须有一个预汇报,因为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也有经验,书面的表达和口头的表达是两码事,写出来了都不一定说得好。
(五)总结者
总结者是代表小组进行汇报总结的考生。
在时间控制中我们已经提到了总结者的角色。
所以我们说,总结者包括预汇报人和正式汇报人两种。
如果抢不到当正式汇报人,就当预汇报人,让正式汇报人成为自己的发言人。
总结者一般不会是一直表现最好的那个人,因为头脑清醒的考生都不会去选他(或她)。
本来某个人表现得就够好了,如果再让他做总结汇报,这不是成心跟自己过不去吗?
因此,作为组员,选自己是最佳选择,如果自己表现不好,选一个表现适中的人作总结汇报比较合适,因为选太差的,例如一直说话也说不清楚的人来作总结汇报没有理由,居心一望即知;选表现中等的,即便其汇报做得比较好,加了分,也无法超越自己。
因此,如果是领导者一般就不需要再去争取作总结汇报的机会了,因为一般情况下都是不会得到同意的。
如果觉得自己头脑反应不够快,不能在自由讨论的唇枪舌剑中抢到机会发挥,那么总结是一个非常好的发言机会,但是需要从头到尾认真倾听每个人的发言,并做好记录。
做好记录是作总结汇报的前提条件,也是一种手段。
这样可以在最后向大家提议,因为自己笔记做得很全,所以来作总结汇报。
总之,无领导小组讨论过程中没有哪一个角色是天然地占优势的,关键在于把握自己的定位,并始终围着所讨论的问题,积极思考,共同推进讨论的有序进行,促成小组最后达成一致!
如果能做到这样,每个角色都有可能进入下一轮的面试!
一、通常小组面试考察的个人加分项包括:
1.仔细倾听别人的想法或意见并给予反馈
在倾听别人意见的同时记录对方的要点,抬头聆听对方并适时地给以反馈,比如一个点头示意等,表明自己在倾听其他成员观点。
2.及时地对别人正确的想法或意见予以支持
团队中每个人都具有标新立异的能力,但不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支持别人的魄力适时支持其他团队成员有助于团队按时完成任务。
支持是相互的。
3.适时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设法得到小组成员的支持
在团队中清晰简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理性地证明自己的观点的优点和缺点,以期得到别人的支持。
4.对别人的方案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改进点
有时候很多成员会发现,前面发言的人有很多点可以说,但是轮到自己的时候可论点已经所剩无几,这时,可以对前面的某些论点予以补充和改进,这样可以拓展某些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会给HR感觉你不止停留在表面,而是挖掘了很多深层次的元素。
5.在混乱中试图向正确的方向引导讨论
有时候小组讨论非常混乱,无中心、无目的、无时间概念。
这时应以礼貌的方式引导大家向有序、理性的方向讨论。
包括提示大家“时间”,当前最需解决的问题,以及是否应进入下一个讨论阶段等。
即便引导最终没有成功,但是HR会欣赏你有这样的意识。
6.在需要妥协的时候妥协以便小组在deadline前达成结论
小组讨论通常都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比如在什么场景下,遇到什么问题,运用什么资源,提出什么方案,达成什么结论,这是一个有特定任务和时间限制的团队项目。
所以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有一丝可能都要尽量在deadline前小组成员达成一致,得到共同结论。
结论没有十全十美的,这时妥协就成了达成结论的必要手段。
妥协的实质是“大局观”,在紧迫的时间点上,妥协的魄力同样会被HR赞赏。
7.具有时间观念
工作中的团队对时间观念非常在意,能否在deadline前delivertheproject是很重要的。
能够在自己陈述观点、倾听别人观点或是讨论中表现出时间观念是有加分的。
8.能够对整个讨论进行领导
通常这是一把双刃剑。
领导需要得到大家的支持,如果大家反对或无人配合,则自告奋勇的充当领导者角色会成为败笔。
领导同样可以通过比较隐形的驾驭方式表现出来。
二、小组面试中个人的扣分项可能包括:
1.完全忽略别人的论述
通常表现为在别人发言时埋头写自己的演讲稿,对于别人的论述一无所知,并片面地认为只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就足够了。
2.不友好地打断别人
当别人在论述过程中,听到了与自己相左的观点便打断别人,开始自己的长篇论述。
通常正确的做法是记下这些有异议的观点,待对方发言完后或讨论过程中再适时提出。
3.啰嗦
繁冗的陈述会令团队成员生厌,并表现出毫无时间观念。
4.避免太Negative的语言表述
当不同意对方的观点时,尽量避免使用“我完全不同意XX的观点”或“XX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等表达方式。
更合理的表达可以为,“XX的观点虽然比较全面地分析了……,但是在某些方面可能还有改进的地方……”。
这里涉及到了communicationskills的一些问题,需要平时的锻炼。
5.搬出教条的模型以期压服别人
在分析某些案例时,很多人喜欢说:
“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用XX模型来分析”,抛出所谓的“SWOT”、“4P”等等理论,以期说服别人。
可是理论永远是理论,代替不了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用理论模型套活生生的案例从一开始就不会被HR所认可,因为这样会显得你学院派味道太浓,不懂变通,与现实隔离。
如果团队成员中有人不懂或者从未听说这个理论,则提出这个方法的人肯定会被减分,因为没有考虑到团队的其他成员。
可行的方法是,切忌说出这些理论的名字,而是根据具体问题,综合不同的模型,删减之后直接从浅显的地方入手,引导其他成员。
6.否定一切,太aggressive
否定一切别人的观点,只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这样很没有sense。
7.充当领导者是把双刃剑
极力想表现自己的决策能力或者领导能力会招人反感;充当领导者的度很难把握,太强则会太aggressive,太弱则又与领导者的应有作用不相匹配。
建议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要轻易尝试这个角色。
在无领导小组面试中,每个人对别人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别人的风度、教养和见识。
这三者都要靠个人的长期修养才能得来。
在面试中这三者是通过发言的时机、发言的内容、何时停止、遭到反驳时的态度、倾听他人谈话时的态度等表现出来的。
参加无领导小组面试的每一位应试者,最想做到的事情就是,在小组的讨论中引起考官的注意,希望能够给大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但是,作为应试者,如何在小组面试中“出彩”?
如果想要通过激烈的辩论去说服别人,每一位考生或者应聘者都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发言要积极、主动
面试开始后抢先亮出自己的观点,不仅可以给主考官员留下较深的印象,而且还有可能引导和左右其他应试者的思想和见解,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思想观点上来,从而争取充当小组中的领导角色。
自己的观点表述完以后,还应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和看法,以弥补自己发言的不足,从而使自己的应答内容更趋完善。
对自己充满信心。
无领导小组讨论虽然是求职竞争者之间的“短兵相接”,但也不是特别难对付的可怕事情,因为各个应试者都是一样地公平竞争。
所以希望每一位考生或者应聘者都要放下包袱,大胆开口,不怯场,抢先发言。
对于每个小组成员来说,机会只有一次,如果胆小怯场,沉默不语,不敢放声交谈,那就等于失去了被考官考查的机会,结局自然不妙。
当然,如果能在组织好表达材料的基础上,做到第一个发言,那效果就更好,给人的印象也最深。
(二)要努力在小组中奠定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
其实小组中每一个队友的想法都是差不多的,在是否接受别人观点的考虑中,他会首先考虑他与你的熟悉程度和友善程度,彼此的关系越亲密,就越容易接受你的观点。
若他认为彼此存在的是敌对的关系,那么对你的观点的拒绝就是对他的自我保护。
所以我们要尊重队友观点,友善待人,不要恶语相向。
相信每一个成员都想抓住机会多多发言,以便展示自己。
但为了过分表现自己,对对方观点无端攻击、横加指责、恶语相向,会得到整个小组的厌恶,这样的人往往只会导致自己最早出局。
没有一个公司会聘用一个不重视合作、没有团队意识的人。
(三)一定要把握住说服对方的机会
试图说服对方的时候要看好时机,不要在对方情绪激动的时候力图使他改变观点。
因为在情绪激动时,对方的情感多于理智,过于逼迫反而可能使其更加坚持原有的观点,做出过火的行为,造成更难以改变的结果。
所以要找准时机,找到与对方言语里共同的观点,引申出自己的观点,让对方在一定程度上能感觉他的观点与你的有相同之处,然后在对方对你稍稍放下敌对心理,对方情绪有所放松的时候你合理的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及很充分的理由。
这样,才能在这场心理战斗中取得胜利。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自己发言的时候,要尽量做到论证充分,辩驳有力。
小组讨论中,当然不是谁的嗓门大谁就得高分,考官是借此考查一个人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业务能力,夸夸其谈,不着边际,胡言乱语,只会在大庭广众中出丑,将自己不利之处暴露无遗。
语不在多而在于精,观点鲜明,论证严密,有的放矢,尽量能够一下子说到点子上,这样可以起到一鸣惊人的效果。
及时表达与人不同的意见和反驳别人先前的言论,也不要恶语相加,要做到既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立场,又不令别人难堪。
(四)发言的时候要注意讲话的技巧,并且言词要真诚可信
发言的时候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找出彼此的共同点,引导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
整个过程中态度要诚挚,以对问题更深入的分析、更充分的证据来说服对方。
还有,讲话的时候一定要讲究技巧,千万别在任何场合任何时间搞“一言堂”。
不可自己一个人滔滔不绝,垄断发言,这样会让整个讨论小组对自己产生极度厌恶的情绪。
但同时也不能长期沉默,处处处于被动的局面。
每次发言之前都要好好思考一下,尽量做到每次都必须有条理、有根据。
另外要还要注意的一点是,自己讲话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因为停顿的时候显得自己像是在思考的样子,这么做能使你显得像是那种想好了再说的人。
但是还要注意的是,这种做法在面对面的面试时是可以的使用的,因为面试者可以看得出你在思考而且是想好了才回答。
但是如果面试是在电话里进行的,我们最好不要使用停顿的方法,因为在电话面试和可视会议系统面试时,如果做了思考的停顿,就会出现死气沉沉的缄默。
所以,电话或者可视面试的时候要提前准备并且演练一下。
所以说针对什么样的面试就要做什么样的准备,要注意这些细节。
这样才能取得面试的成功。
(五)切记无论什么时候发言的时候都要抓住问题的实质,言简意赅
任何语言的攻击力和威慑力,归根到底来自于语言的真理性和鲜明性。
反驳对方的观点不要恶语相加,敌视的态度不能达到有效反驳的目的。
从心理学角度看,敌视的态度会使人产生一种反抗心理,因而很难倾听别人的意见。
反驳对方的观点的时候,首先要表示出自己的友好态度,在部分肯定对方观点的基础上,再提出自己的一点不同意见,最后在陈述自己观点依据的过程中,放大对方观点的错误性,同时放大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让听者能在你的言语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你的观点,然后进而让听者自己否定了对方的观点。
要是想达到这样的效果。
准备工作是不可少的,我们要提前准备纸笔,记录要点。
随身携带一个小笔记本,在别人滔滔不绝地讨论时,你可以作些记录,表明你在注意听。
但是要听的时候画出你认为是他缺点的地方,留下标记,以便进行反驳。
然后简单写下自己的观点,组织一下自己的语言。
切记一定要提前做准备,再高明的发言者都是不能将自己精彩的发言随手拈来的,都需要提前的准备和思考。
(六)在讨论的过程中,要努力充当讨论小组的领导者
在适当的时候每个发言者的言论逐一点评,寻找充当领导者的机会。
最好能找机会成为小组讨论的主席,以展示自己引导讨论及总结的才能。
尤其是对某个发言者所说的问题无突出见解时,自己帮他进行总结。
因为争取当一个小组的主席实在是明智之举。
在讨论结束之前,你将各成员交谈要点一一点评,分析优劣,点评不足,并适时拿出自己令人信服的观点,使自己处于讨论的中心,无形中使自己成了领导者的角色,自然就为自己成功“入阁”增加了筹码。
当然,这对自己本身的要求就更高了,所以,希望每个考生或者应聘者都能在之前多做训练,平时都要积累自己的这种经验,还要注意提高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七)采取一定的交谈战术,可以运用先肯定后转折的技巧,拒绝接受对方的提议
当对方提出一种观点,而你不赞成时,可先肯定对方的说法,再转折一下,最后予以否定。
肯定是手段,转折——否定是目的。
先予肯定,可使对方在轻松的心理感受中,继续接受信息。
尽管最终是转折了,但这样柔和地叙述反对意见,对方较易接受。
这样既使自己能从难以反驳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又使对方能在较平和的心境中接受。
(八)在论辩中要多想办法摆事实,讲道理,让自己的发言有效有说服力
发言的时候不仅要立场鲜明,态度严肃,语气还一定要坚定,这样可以使对方明确己方的观点,重视己方的意见。
道理一定要讲的生动,深刻,还要有很强的说服力。
这些都是由一个人的能力来决定的,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锻炼提高的。
所以要想在关键的时候发光,平时的时候一定要努力的。
多接触这方面的案例,多将自己置身于具体的案例里去思考应对的策略。
这样日积月累,就能得到丰富的经验。
(九)努力将谈话变成一门艺术,让自己向语言大师的级别靠近
想要让别人有兴趣倾听自己的谈话,每个谈话者的态度和语气极为重要。
有人谈起话来滔滔不绝,容不得其他人插话,把别人都当成了自己的徒弟。
有人为了显示自己伶牙利齿,总是喜欢用夸张的语气来谈话,甚至不惜危言耸听。
有人以自己为中心,完全不顾他人的喜怒哀乐,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
这些人给人的感觉只是傲慢、放肆、自私的形象。
谈了半天话,倒不如不谈,因为他们不懂得尊重别人。
(十)千万记得不能使用粗话或黑话
有人认为说出那些很流行的网络语言,或者那种所谓的很另类的流行词语,便会缩小同他人的距离,他们把长得漂亮叫做“条挺”,“盘亮”。
把100元、1000元、10000元分别称为“一棵”、“一吨”、“一方”,讲话者觉得这样可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其实这样的讲话用在日常熟悉朋友之间的交谈是可以的,但是如果用在这样的面试场合,这样做只会表现出自己格调不高,素质也没高到哪里去。
(十一)切记使用外语和方言需顾及谈话对象
外语和方言是有时候能显现出讲话者的某种能力,有时候能体现出幽默。
但是假如有人听不懂,那就最好别用。
不然就会使他人感到是故意卖弄学问或有意不让他听懂。
与许多人一起谈话,不要突然对其中的某个人窃窃私语,凑到他耳边去说悄悄话更不允许。
如果确有必要提醒他注意脸上的饭粒或松开的裤扣,那就应该请他到一边去谈。
(十二)谈话的时候要广泛吸收别人的语言精华,以求取得胜利
这其实是“后发制人”的策略,在面试开始后,不急于表述自己的看法,而是仔细倾听别人的发言。
从中捕捉某些对于自己有用的信息,通过取人之长来补己之短。
待自己的应答思路及内容都成熟以后,再精心地予以阐述,最终达到基于他人而又高于他人的目的。
(十三)谈话时候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领导小组 中的 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