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故障诊断及维修方法.docx
- 文档编号:10298774
- 上传时间:2023-02-09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19.75KB
设备故障诊断及维修方法.docx
《设备故障诊断及维修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故障诊断及维修方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设备故障诊断及维修方法
设备故障诊断及维修方法
1.症状分析。
症状分析是对所有可能存在的有关故障原始状态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判断的过程,在故障迹象受到干扰以前,对所有信息都应进行仔细分析。
2.设备检查。
根据症状分析中得到的初步结论和疑问,对设备进行更详细的检查,特别是那些被认为最有可能存在故障的区域。
要注意这个阶段应尽量避免对设备做不必要的拆卸,应防止引起更多的故障。
3.故障部位的确定。
维修人员必须全面掌握系统的控制原理和结构。
如缺少系统的诊断资料,就需要维修人员正确地将整个设备或控制系统划分为若干功能块,然后检查这些功能块的输入和输出是否正常。
4.线路检查和更换、修理。
这两步是密切相关的,线路检查可以采用与故障部位确定相似的方法进行,首先找出有故障的组件或需更换的元件,然后进行有效的修理。
5.修理后性能检查。
修理完成后,维修人员应进一步的检查,以证实故障确实已排除,设备能够运行良好。
当设备的电气系统发生故障时,不要急于动手拆卸,首先要了解该电气设备产生故障的原因、经过、范围、现象,熟悉该设备及电气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各个具体电路,弄清原理中各级电路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信号在电路中的来龙去脉,仔细分析。
本人结合实际经验,经过周密思考,总结了快捷、行之有效的检修技巧“八先后”口诀。
“八先后”口诀:
1.“先动口问后动手,熟悉原理和结构”——对于有故障的电气设备,不应急于动手,应先询问产生故障的前后经过及故障现象。
对于生疏的设备,还应先熟悉电路原理和结构特点,遵守相应规则。
拆卸前要充分熟悉每个电气部件的功能、位置、连接方式以及与四周其他器件的关系,在没有组装图的情况下,应一边拆卸,一边画草图,并做好标记。
2.“先外后内步骤走,外部排除拆机修”——应先检查设备有无明显裂痕、缺损,了解其维修史、使用年限等,然后再对机内进行检查。
拆前应排队周边的故障因素,确定为机内故障后才能拆卸,否则,盲目拆卸,可能将设备越修越坏。
3.“先查机械后电气,使用仪表记仔细”——只有在确定机械零件无故障后,再进行电气方面的检查。
检查电路故障时,应利用检测仪器寻找故障部位,确认无接触不良故障后,再有针对性地查看线路与机械的运作关系,以免误判。
4.“先看静态后看动,通电之前细查清”——首先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
然后再在通电情况下,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
对许多发生故障的电气设备检修时,不能立即通电,否则会人为扩大故障范围,烧毁更多的元器件,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因此,在故障机通电前,先进行电阻测量,采取必要的措施后,方能通电检修。
如在设备未通电时,判定电气设备按钮、接触器、热继电器以及保险丝的好坏,从而判定故障的所在。
通电试验,听其声、测参数、判定故障,最后进行维修。
如在电动机缺相时,若测量三相电压值无法着判别时,就应该听其声,单独测每相对地电压,方可判定哪一相缺损。
5.“先清污垢后维修,脏污灰尘电不通”——对污染较重的电气设备,先对其按钮、接线点、接触点进行清洁,检查外部控制键是否失灵。
许多故障都是由脏污及导电尘块引起的,一经清洁故障往往会排除。
6.“先查电源后设备,故障多发事功倍”——电源部分的故障率在整个故障设备中占的比例很高,所以先检修电源往往可以事半功倍,快速找到故障点。
7.“先查公共后专用,能量信息无发送”——任何电气系统的公用电路出故障,其能量、信息就无法传送、分配到各具体专用电路,专用电路的功能、性能就不起作用。
如一个电气设备的电源出故障,整个系统就无法正常运转,向各种专用电路传递的能量、信息就不可能实现。
因此遵循先公用电路、后专用电路的顺序,就能快速、准确地排除电气设备的故障。
8.“先修通病后难症,积累经验艺高精”——电气设备经常容易产生相同类型的故障就是“通病”。
由于通病比较常见,积累的经验较丰富,因此可快速排除。
这样就可以集中精力和时间排除比较少见、难度高、古怪的疑难杂症,简化步骤,缩小范围,提高检修速度。
总结经验,提高效率。
电气设备出现的故障五花八门。
任何一台有故障的电气设备检修完,应该把故障现象、原因、检修经过、技巧、心得记录在专用笔记本上,学习掌握各种新型电气设备机电理论知识、熟悉其工作原理、积累维修经验,将自己的经验上升为理论。
在理论指导下,具体故障具体分析,才能准确、迅速地排除故障。
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培养成为检修电气故障的行家里手。
设备管理方法及内容
一、现代设备管理
现代设备管理是以研究设备一生为对象,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和设备效能最高为目标,动员全员参加,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管理技能,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行动,开展的设备综合管理。
它是一门把技术、经济和管理等综合起来对设备进行全面研究的新兴学料。
包括现代设备管理的理论、方法、手段、组织、人才等内容。
二、目标管理
确定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生产经济总目标,再据以确定企业内部单位,各部门的分目标,使企业上下都按规定的目标进行管理,完成目标规定的任务,最终达到总目标。
设备工作的目标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1)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制订管理维修工作目标、使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手段适应经济体制改革。
(2)建立、健全设备的经济技术指标体系及确定计算方式;制订设备部门的岗位责任制,并组织实施,以实现设备管理工作目标。
三、重点设备管理
企业根据自已的生产性质和要求,确定在生产中占重要地性,起重要作用的设备,并要进行重点检查、重点维修、重点管理和重点预防。
重点设备管理方法的主要内容是:
(1)确立重点设备的划分原则和评价标准。
(2)明确重点设备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地位。
(3)制订重点设备的管理方法和维修方式。
(4)建立重点设备的维修保证体系。
(包括定期点检、备件供应、操作与维修人员的专业培训等)
四、前期管理
设备前期管理是指从规划到投产这一阶段的全部工作,是设备一生管理中的前半生管理。
设备前期管理方法的主要内容是:
(1)建立与完善设备的前期管理体制。
(2)运用科学的手段与方法对设备方案的构思、调研、论证和决策,自制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外购。
设备的采购、订购;设备安装、调试、效益分析、评价、信息反馈等展开工作,以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五、设备的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
设备的状态监测是运用人工或专门的仪器工具,按规定的监测点,进行间断或连续的监测,掌握设备异常的征状和劣化程度。
设备的诊断技术简称MEDT,其含义是对设备状态参数定量地检测和诊断,预测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如果存在异常,则对其原因、部位、危险程度等进行识别和评价,并决定修正方式。
设备的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方法的主要内容是:
(1)合理应用监测仪器,正确运用诊断技术。
(2)对运行中的设备定期或随机进行状态监测和诊断
(3)积累数据,掌握动态、摸索规律。
为设备的状态管理维修提供科学的依据。
六、故障管理
设备或系统在使用中因某种因素丧失了规定的机能而中断生产或降低效能时,称为故障,故障管理是指分析故障原因,确定消除方法,总结故障发生规律,做好记录和反馈工作。
故障管理方法的主要内容是:
(1)科学地确立故障的定义和分类。
(2)严格地制订故障管理的顺序与规章制度。
(3)对故障进行统计分拆和性质分析,找出原因,强化管理,减少故障。
七、视板管理
视板管理方法就是把运用各种管理方法,手段搜集的各类有用数据,用极面显视的一种管理形式。
它具有清晰、直观性强、实用性强的特点。
视板管理方法的主要内容是:
(1)建立视板管理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发展,并以动态管理为主的指导思想。
(2)确保视板管理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八、应用微机辅助设备管理
应用微型计算机,利用其较强大的信息储存,计算、分折、处理、决策等功能,帮助强化设备的基础管理,提高设备管理中信息收集、加工、处理的能力。
应用微型计算机辅助设备方法的主要内容是:
(1)强化基础管理,严格制订设备管理信息收集的规章制度。
(2)设备信息管理必须系统化、规范化。
(3)设备管理专业人员和计算机程序编制人员密切联系,知识互通。
(4)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逐步把微型计算机用于设备管理领域。
(设备的台帐管理技术状态管理及综合经济指标的统计分析与决策等。
)
九、设备点检
设备点检方法是指以人的五官感觉或仪器,对设备各部位进行技术状态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隐患,采取对策,减少故障。
设备点检方法的主要内容是:
(1)确立设备点检的概念、类型、范围及标准。
(2)确立主观状态监测和维修实践的关系。
(3)搜集数据,为设备的状态管理维修提供可靠的依据。
十、区域维修管理
区域维修是劳动组织的一种形式,它是将设备进行分类,编入区域,由钳工、电工组成区域维修小组,对所分配区域内的设备进行维修工作,区域维修责任制调和控制生产或工程项目,以期达到预期目标,网络技术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实践,能够取得较好的管理与经济效益。
网络技术在设备管理中,主要应用干大型、重型、关键设备的大修。
主要内容是;
(1)正确分析大项目的情况,应用网络技术,绘制网路图,正确合理地确定关键路线。
(2)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适当调整,确保大修工程工期的进展,提高经济效益。
十三、备件ABC分类管理
备件ABC分类管理方法是指:
企业根据设备B类情况,合理确定重点,关键备件、常用、通用备件的储备管理方法。
在确保备件正常供应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备件储存,加强备件资金的周转。
备件ABC分类管理方法的主要内容是:
(1)根据设备的分类管理要求,正确合理确定备件ABC分类的原则、要求、范围。
(2)确定并控制制备件品种,控制备件储备数量。
(3)严格建立库存动态信息反馈的制度,正确地编制备件采购计划。
十四、精度指数应用
设备精度指数是指,在确定某台设备在符合原设计规定的精度条件下,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或在使用的过程中,定期测定其精度变化状况,用以判断精度劣化程度的管理方法。
精度指数应用的主要内容是:
(1)确定设备的几何精度,保证生产加工。
(2)正确掌握设备精度的劣化状况,为编制设备的检修计划提供依据。
(3)在实践中摸索设备精度与产品质量的规律,研究机械的能力指数(CM值)与精度指数的相互关系。
十五、设备技术改造
设备技术改造方法是指;运用新技术对设备进行技术上的革新和结构上的改进,以改善或提高设备的性能、精度及生产率,减少能耗及污染。
设备技术改造方法的主要内容是:
(1)确定设备改造时严格考虑生产上的必要性。
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2)技术改造的手段主要指应用数显、数控、微处理机,三新技术的实际应用等。
通过改造可实现企业生产手段现代化。
十六、班组设备管理
班组设备管理方法是我国推行专群结合的设备管理组织形式的主要组成内容,是组织班内每个操作工搞好设备维护保养,合理操作,正确使用的有效方法。
班组设备管理方法的主要内容是:
(1)制订班组设备管理工作目标。
(2)建立完整的班组设备管理内容。
(包括班组台帐、原始凭证、信息传递等)
(3)建立岗位经济责任制的考核与评比制度,并严格组织实施,逐步提高班组设备管理水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设备 故障诊断 维修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