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第四节 首都北京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 文档编号:10296799
- 上传时间:2023-02-09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538.07KB
初中地理第四节 首都北京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地理第四节 首都北京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第四节 首都北京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地理第四节首都北京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标分析
本节课为初中地理八年级第六章《北方地区》中的第四节《首都北京》,《地理课程标准》中对本课的要求是:
运用资料说出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运用资料说出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的建设成就。
所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能运用地图指出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概况及特点。
2、知道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熟悉北京的著名建筑和历史文化景观,并了解北京的传统历史文化。
3、知道北京的城市建设成就和发展前景,了解北京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能就这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中国的公民都应该了解首都的基本状况;另外,北京还是一个特大城市,教材通过对北京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因此说,北京这节在本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教材处理
本教材始终围绕“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城市发展”这一主线展开,在处理教材时,依然是开门见山,由图片直接引入课题首都北京,然后通过地图了解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以及城市建设成就,基本上是按照教材顺序来学习的。
3、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的内容是自然环境概况、政治文化中心、著名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大都市。
本节教材的线索非常明确,即北京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政治职能;正是由于北京自古就是政治中心,所以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了全国的文化中心;正因为北京是首都,所以需要进一步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方向发展,又因为它是历史古都,所以在发展的同时还要注意传统风貌的保留。
从整体上来看,教材始终围绕着“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城市发展建设”三个方面展开的。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初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中国领土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中国的疆域就简单多了。
但是,还有些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重视不够、学习习惯不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是太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
因此,在课堂上我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多媒体教学,以图片和视频资料为主,刺激学生的感官,加深印象,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相互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锻炼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3、通过分师生互动参与课堂,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思考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让学生多动手,认真看图、找图、析图、描图,这样学习起来,难度降低了。
本节课就出示了多幅地图让学生去读、去写、去看、去分析、去对比。
5、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给予他们一定的创新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四节首都北京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说出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并能够简要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2、运用资料说明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3、运用资料说明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4、举例说明北京城市建设成就。
教学重点:
1、运用资料说明北京的城市职能和历史文化传统。
2、举例说明北京城市建设成就。
教学难点:
1、简要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2、举例说明北京城市建设成就。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创设情景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北京的图片资料,引领学生获取图中的有效信息,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
引出课题第四节首都北京
二、新课探究
(一)自然环境概况
探究活动一:
北京的地理位置
出示北京市及其周边省级行政区图,看看北京在全国的位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是:
天安门,介绍天安门。
播放新中国成立的视频。
看图描述北京的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
纬度大致为40°N,经度大致为116°E。
在课本上描出40°N和116°E
海陆位置: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东南方向面向渤海;距渤海150千米。
相对位置:
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
从图中你还能看到什么?
铁路网稠密,成放射状,说明北京还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河流为城市提供充足的生产和生活用水,水源直接制约城市的发展。
探究活动二:
地形与河流
结合地图,分析北京在地形、地势与河流方面有哪些优势?
观察北京的地形图:
1、地势特征:
北京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地形分布:
北京市的西部、北部为山地和丘陵,主要山脉有西部的西山、北部的军都山和燕山等,其中西山属于太行山脉,军都山属于燕山;东南部为平原,属于华北平原的一部分。
3、主要河流:
北京境内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等,受地势影响,这些河流均由西北流向东南,最终注入渤海。
探究活动三:
位置与气候
看“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图(左图)和“北京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右图),
1.北京属于哪种气候类型?
2.总结北京的气候特点。
北京的气候是华北平原气候的缩影,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
四季分明,春季少雨,气温回升快,多风沙天气;夏季炎热多雨,雨热同期;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
北京所处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暖温带、半湿润区
(承转)那么,这种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呢?
总结:
1、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优越。
北京地处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这样的位置使北京有适合城市发展的气候优势。
2、战略位置优越。
北京的地形地势决定了北京在战争年代易守难攻,和平年代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3、经济区位优越。
北京西部背靠黄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邻粮、棉、油等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北抵我国最大的内蒙古牧区,这些区域为北京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资基础。
(承转)由于这些优势,所以北京就成为了我们的首都,作为是首都,北京最重要的职能是什么?
(二)政治文化中心
自学课本P28、P29页和相关的图片,看看从哪几个方面可以说明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学生活动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中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及党中央等党政国家机关在北京。
阅读P29天安门广场
北京还是我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有清华、北大、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还有众多的体育场馆,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
(承转)北京具有50万年的人类生活史、3000年的建城史、85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金、元、明、清等朝代在此建都,是著名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
(三)著名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
1.著名古都
都城布局:
北京旧城格局主要形成于明、清两代,城市中轴线南北延伸,皇宫位居中心,其他建筑沿中轴线左右对称排列,道路呈棋盘状,是我国古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典范。
现代北京城是在明清格局基础上的拓展。
如北京的二环线就是以北京城墙为基础的,这说明“历史”对“今天”有深刻的影响。
北京城为什么会有这种布局呢?
总结:
北京旧城之所以这样布局,从自然因素考虑,一是主要利用现在北海和中海为城市提供充足的水源。
因为城市是人口集聚的大型聚落,每天需要大量的淡水,因此水资源的分布会影响城市的布局;二是因为我国位于北半球,北京位于我国北方,冬季严寒且常刮西北风,为了有充足的光照,以利于房屋的避寒保暖,坐北朝南成为城市布局的主导方向。
北京旧城的这种布局特色还体现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思想。
将宫城和殿堂放在城市中心体现了“普天之下,惟我独尊”的封建帝王思想;面向南方体现了“面南而王”的传统观念。
(承转)这样悠久的历史,使得今天的北京在建筑风格以及城市的规划格局上很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有的风貌,北京凭借这一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
2.历史文化名城
出示北京市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人数变化图(1995~2011年)
有去过北京的同学吗?
介绍一下北京的旅游景点。
名胜古迹:
北京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名胜古迹不胜枚举。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八达岭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等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特色文化:
北京的四合院、胡同以及京剧、曲艺等。
3.影响
北京由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而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又为它留下了独特的文化色彩,如今北京出现了新的矛盾,面临着城区的改造与四合院的保护产生了矛盾,如何将旧城改造与四合院保护有机结合,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总结:
既要加强现代化建设,又要保护古老文化遗址。
对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应该加强保护,保留其原有风貌特色,同时可改造加进一些现代化的功能。
(承转)由于北京市特殊的职能,使得北京必须朝着现代化大都市的方向发展。
(四)现代化大都市
1、北京城区的发展
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在加快旧城改造的同时,兴建了许多新区,还建设了一批卫星城。
2、为了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城市服务功能,北京建设了一批现代化功能区。
出示图片;
3、现代化的城市建设
近年来,北京不断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加强城区水源地生态建设,为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北京把大型钢铁企业“首钢”牵出北京。
积极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创造优美、和谐的城市环境.
出示图片:
4、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
北京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等一体化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
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放射状交通干线便捷了中心城区的对外联系。
北京还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出示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此外,北京还是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看课本P34《北京—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找学生读。
出示国际交往中心图片。
三、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我们的北京正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
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你收获了什么?
学生谈收获
构建本节课知识网络图。
四、课堂巩固练习
1.北京所处的经纬度大致是______。
从温度带划分看,北京位于_______;从干湿地区划分看属于________。
北京的气候类型属于___________。
2.相邻的省区:
①_______,②_______。
3.北京西面是能源丰富的______高原,南面是物产丰富的_____平原,东南是伸向______海的平原。
4.北京的气候特点是()
A、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多雨
C、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D、全年炎热干燥
5、下列不属于北京的名胜古迹的是()
A、故宫B、天坛
C、颐和园D、秦始皇兵马俑
6、北京民居的代表建筑是()
A、四合院B、高脚屋
C、竹楼D、蒙古包
7、下列是有关北京城市职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京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政治中心城市
B.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城市
C.北京是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城市和对外交往城市
D.北京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和旅游中心城市
评测练习
1.北京所处的经纬度大致是______。
从温度带划分看,北京位于_______;从干湿地区划分看属于________。
北京的气候类型属于___________。
2.相邻的省区:
①_______,②_______。
3.北京西面是能源丰富的______高原,南面是物产丰富的_____平原,东南是伸向______海的平原。
4.北京的气候特点是()
A、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多雨
C、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D、全年炎热干燥
5、下列不属于北京的名胜古迹的是()
A、故宫B、天坛
C、颐和园D、秦始皇兵马俑
6、北京民居的代表建筑是()
A、四合院B、高脚屋
C、竹楼D、蒙古包
7、下列是有关北京城市职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京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政治中心城市
B.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城市
C.北京是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城市和对外交往城市
D.北京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和旅游中心城市
效果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发现好多学生都掌握了本课的学习目标与要求,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1、运用地图和资料,学会分析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概况。
2、运用课本材料总结北京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职能,
3、了解北京主要的名胜古迹,感受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初步领会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面对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胸中涌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知识板块比较清晰,主要是自然环境概况、政治文化中心、著名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大都市。
以下几点处理较好:
1、在教材处理上完全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树立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2、利用图片和视频教学,比较容易的抓住了学生的心理与兴趣点。
3、在自然环境的学习时先有引导再有学生的的独立探究,然后又有适当的练习,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不足之处:
给学生讨论的问题有的过于简单,有些题目还没有经过深入的推敲,感觉讨论价值还不是很高。
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备课时应该考虑好各个环节的设计,是该讨论还是该教师引导思考,不能一味的为了课堂形式而进行讨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地理第四节 首都北京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 地理 第四 首都 北京 教学 设计 情分 教材 分析 课后 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