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县建设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docx
- 文档编号:10291663
- 上传时间:2023-02-09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37.09KB
蕉岭县建设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docx
《蕉岭县建设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蕉岭县建设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蕉岭县建设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
蕉岭县建设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总体规划
蕉岭县人民政府
二00五年
目录
第一部分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建设框架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3
二、建设框架…………………………………………………………………3
三、发展目标…………………………………………………………………4
四、实施步聚…………………………………………………………………7
第二部分规划要点
一、经济宽裕县建设的规划…………………………………………………9
二、生态示范县建设的规划…………………………………………………15
三、文化先进县建设的规划…………………………………………………17
四、社会和谐县建设的规划…………………………………………………19
第三部分 对策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机构…………………………………………………22
二、科学规划,强化监督…………………………………………………22
三、加强宣传,形成氛围…………………………………………………23
四、加强合作,形成合力…………………………………………………24
五、建立机制,保障到位…………………………………………………24
第四部分 示范工程项目
第一部分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建设框架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蕉岭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汇到社会的一切活动,走出一条既满足当代需求,又有利于后代发展,并不断提供和优化充足发展条件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创建具有山区特色的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二)、工作思路:
围绕梅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蕉岭要当好全市全面协调发展排头兵”的要求,切实把推进“经济宽裕县、生态示范县、文化先进县、社会和谐县”发展战略的实施作为建设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重中之重来抓。
二、建设框架
建设框架:
两个区域、分类建设、同步实施。
两个区域,即把全县分为东西部山区镇(新铺镇徐溪、长潭镇、蓝坊镇、南礤镇)和205国道沿线镇(蕉城镇、三圳镇、新铺镇油坑、文福镇、广福镇)两块。
蕉岭县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差异性大,经济基础不平衡。
主要是东、西部山区镇(新铺镇徐溪、长潭镇、蓝坊镇、南礤镇)经济比较薄弱,但是森林资源保护较好,生态优美,空气清新,是一块无污染的宝地。
205国道沿线镇(蕉城镇、三圳镇、新铺镇油坑、文福镇、广福镇)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工业、农业相对比较发达,产业聚集度也较高,这些地域也是蕉岭县今后工业产业、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
分类建设,即东西部山区镇重点进行生态保护、建设,把该区域建成一个大的森林公园。
通过加强生态建设,构建起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生态环境基础结构和绿色景观、城区生态景观,促进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
205国道沿线镇重点进行水泥产业的污染治理,发展新型工业,发展绿色农业,建设小城镇,发展第三产业,力争把205国道沿线(也就是天汕高速公路蕉岭段地带)建成蕉岭经济走廊,经济增长极,奠定全县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同步实施,即东西部山区镇的生态建设与205国道沿线镇的新型经济发展基地的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蕉岭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用6年左右的时间,使蕉岭县成为县域综合实力大为增强,经济繁荣,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结构高级化,基础设施完善,城镇建设和管理现代化的广东山区经济宽裕县;成为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良好,“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人渐富”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广东生态示范县”、人人向往的居住创业县;成为具有一流的文化设施、拔尖的文化人才、出色的文化精品、厚实的文化产业、有序的文化市场、丰富的群众文化生活的全国文化先进县;成为爱国守法、谅解宽容、明礼诚信、团结互助、依法行政、运作协调、公平文明、廉洁高效、管理有序、保障高效的社会和谐县。
“四个县”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要努力争创“五个全国先进县和一个省排头兵”,即争创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林业生态县、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和全省山区水利建设排头兵,作为优先攻坚目标。
(二)具体指标。
1、实验区经济发展目标
指 标 名 称
2004年
2007年
2011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22.98
33.3
50
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
10.8
12
12
财政收入(亿元)
0.8968
1.26
1.89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
10217
14500
20000
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81.9
83
88
2、核心区人口发展指标
指 标 名 称
2004年
2007年
2011年
总人口(万人)
22.52
22.58
22.64
人口自然增长率(‰)
2.26
2.58
2.5
人均受教育年限(年/人)
11.93
12
12.5
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
100
100
100
每万人有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人数(人)
880
1500
1800
城镇人口比重(%)
29
35
44
3、环境资源指标预测
指标名称
单位
2004年
2007年
2011年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平方米
8
13
17
城市绿化覆盖率
%
35
40
45
森林覆盖率
%
77.9
78.5
80
4、环境指标预测
指标名称
单位
2004年
2007年
2011年
工业废气处理率
%
90
95
100
工业废水处理率
%
91
97
100
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
%
85
95
98
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率
%
100
100
100
生活污水处理率
%
30
60
85
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100
100
100
城市噪声达标率
%
96.7
98
98
5、社会进步
指标名称
单位
2004年
2007年
2011年
城镇职工人均收入
元
12086
13911
15888
农民人均收入
元
4356
4899
5511
人均居住面积
平方米
25
34
40
每千人拥有医生数
人
1.18
1.25
1.5
每千人拥有病床数
张
2.11
2.5
3
信息化指数
%
46.25
50
60
6、社会保障主要指导预测
指标名称
单位
2004年
2007年
2011年
失业救济率
%
100
100
100
医疗保险率
%
60
80
80
残疾人就业率
%
80
81
85
7、科技能力主要观察指标
指标名称
单位
2004年
2007年
2011年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
40
46
55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
8
15
30
科研经费占GDP的比重
%
0.8
1.2
2.0
每百人口大专以上文化人数
人
8.8
15.0
18.0
每万人拥有的科技人员数
人
175
220
350
四、实施步聚
为更好地实现实验区总体发展目标,需要分阶段、分步骤、循序渐进地推进。
考虑到实验区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未来不可预测的因素很多,因而分阶段主要任务的确定采取了近期详细具体,中期略为宏观的原则,以求稳步扎实地推进实验区工作。
(一)近期实施阶段(2005—2007年)。
这一阶段主要是规划设计,全面启动,主要任务是:
1、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决策体系。
包括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融合到各级决策管理之中,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各类、各级发展规划中全面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和要求,以可持续发展城区建设为核心内容,设计、建设、宣传实验区的形象。
通过宣传教育,把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价值观渗透到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产业活动乃至居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社会公众参与、理解、支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社会人文环境。
2、确定“重点发展第二产业,优化提高第三产业,稳定巩固第一产业”的产业发展方向。
在外资的引进上注重项目的技术含量,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3、完善城镇空间布局,加强县城建设,使县城聚集经济、文化、商业等功能更加鲜明和突出。
开展城镇形象塑造工程,重点完善县城绿化、照明等城市景观建设。
4、加强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提高整体环境质量。
(二)中期实施阶段(2007—2011年)。
这一阶段是加快实验区发展过程,各项示范项目建设基本完成阶段。
主要任务是:
1、经济总量要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把金城工业基地、油坑工业基地、文福工业基地、天汕高速公路蕉岭段沿线工业带建设成能够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重点发展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并使其逐步形成规模。
2、发展社会事业。
把社会事业由政府包办、福利型向市场化、产业化、实体型方向发展,形成社会事业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
3、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
通过实施保护资源、治理环境污染的示范工程建设,使蕉岭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生态环境质量有明显提高,并力争把相关镇建设成为环保模范镇。
通过近、中期发展与建设,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使蕉岭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逐步走向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轨道,把蕉岭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技先进、文明富庶、环境优美的新型山区县,为东西两冀的山区县发展起示范作用。
第二部分规划要点
为切实推进“经济宽裕县、生态示范县、文化先进县、社会和谐县”工作思路和发展战略的实施,把实验区建设的理念融汇到我县各项事业的发展规划中,实现以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促进蕉岭县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经济宽裕县建设的规划
经济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要以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为重点,遵循“重点发展第二产业,优化提高第三产业,稳定巩固第一产业”的产业发展方向,努力促进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一)、农业。
用先进适用科学技术贯穿于高效农业发展的全过程,发展壮大效益农业生产基础,培育一批实力强劲的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程,实现农业现代化。
1、确立两个理念。
即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走“产加销”发展路子;用商贸的理念发展农业,形成“贸工农”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2、培育五大基地。
鼓励兴办股份制、合作制的大型种养场,建立区域化、专业化、科学化畜禽饲养基地,提高农业增加值。
205国道沿线镇重点建设好蔬菜、禽蛋、水产、花卉等商品生产基地。
山区镇大力发展林业、优质果、烤烟、茶叶,大力发展畜牧业,以短养长,促进农牧业良性生态循环,从而建立一个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大农业体系。
未来6年,要建立五大农业商品生产基地,一是以水果、茶叶、蔬菜、超级稻为主的绿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二是以瘦肉型猪、山地鸡、奶山羊、特色鱼为主的畜牧水产养殖基地;三是以优质烟为主的烤烟生产基地;四是以竹、木为主的林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五是以佛手、淮山为主的南药生产与加工基地。
未来6年,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比例达50%以上;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达50%以上。
3、改变农业为单纯生产经济型观念。
开发农业的延伸产业,把农业同生态、环境、第三产业、旅游等结合起来,要通过建设和完善生态系统工程,把山区传统农业改造成现代化的生态农业。
在建立五大农业商品基地的同时,不断引进推广应用无公害和绿色生产技术标准,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扩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品牌农业的发展,大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生活水平。
为建设和谐社会和农业现代化提供物质基础。
(二)工业。
抓住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促使工业全面发展,加快资金积累和人才培养。
以保证实验区财政收入和积累逐年提高,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1、加快企业转制改革。
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任务,真正实现国有企业民营化目标,使企业真正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2、以科技进步为依托,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大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提高工艺水平。
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完善技术创新机制,建立技术开发中心,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
尤其要结合我县实际,积极运用旋窑技术、环保电池生产技术、电解二氧化锰技术等新型适用技术对现有的水泥、电池、锰制品、造纸等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档次。
高度重视和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在设计、生产、管理、采购、销售各环节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传统工业的现代化水平,使夕阳产业变为朝阳产业,劣势企业变为优势企业,实现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
3、扶强促大支柱企业。
按照“扶优、扶强、促大”的原则,积极扶持主导产品突出、创新能力强、经营机制活、产业关联度大、产品链条长、经济效益好的骨干企业,使之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重点加大“一个基地、八大产业”的扶持力度。
一个基地,即以塔牌集团为龙头,以油坑企业集团为骨干,协助扶持两大企业集团扩大生产规模,发挥两大企业集团规模、品牌、技术、质量等方面的优势,整合县内水泥企业,打造建材航母,提高市场竞争力。
未来六年,全县旋窑水泥生产能力力争达到千万吨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省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
六大产业:
即依托我县水力、锰矿、大理石、竹木等资源优势,大力扶持电力、电池、造纸、酒业、服装、锰制品、重钙粉、林产品加工等八大产业,实施名牌战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经营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壮大发展后劲。
4、引进培育潜力产业。
充分利用省产业转移的政策,承接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培育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设备、新材料等发展快、空间大的潜力产业,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增加产业技术含量,增添工业发展后劲。
未来六年,要有一批新兴工业特别是高科技骨干工业项目落户我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推进具有蕉岭特色的工业体系的形成。
5、构建工业走廊。
充分依托正在建设中的天汕高速公路蕉岭段和“十一五”期间拟建设的“梅州——上杭”铁路蕉岭段的交通优势,按生态型、集约型、科技型的标准,以抓好金城工业基地、油坑工业基地和文福工业基地规划建设为重点,逐步形成我县各类型的工业产业带。
未来六年,工业产业带的产值要超30亿以上。
6、发展环保工业。
优化产业结构,优化选择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大力开发环保产业,生产绿色产品,建立节能、降耗、节水的节约型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推广清洁生产,加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
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生产工艺、生产技术革新,逐步改变工业传统的高消耗、单目标、单循环的生产模式,向合理投入,适度消耗、深加工、多目标的方向转变,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实现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和最小的能源、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选择1—2个不同行业、企业,优化生产环节,优先选择无污染少污染的清洁生产工艺,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生产绿色食品,建立节能、节土、节水的资源节约型经济,防治环境污染,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把清洁生产模式、“绿色经营”概念引入第三产业领域,改善、优化第三产业的生产方式,减少第三产业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全县的生态环境水平。
7、掀起新的招商引资高潮。
要通过蕉岭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规划建设,加大实验区的宣传和影响,把实验区的效应形成招商引资的新优势,不断拓宽招商引资领域,提高招商引资项目质量,掀起新的招商引资高潮。
(三)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的发展在立足本县需求的基础上,以第三产业的辐射、扩散和聚集功能带动经济发展上新台阶,使第三产业成为本县的支柱产业。
1、建立一批综合购物中心。
规划建设一批大型家电、服装、农产品批发等专业市场,以此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2、适应中心城区功能定位的要求,调整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
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息、资讯等新兴第三产业,扩大第三产业的对外开放,提升第三产业的高级化、信息化、网络化水平。
完善第三产业的空间布局,使第三产业朝着组团式的方向发展。
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培植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重点推进全县商业贸易、信息服务、教育文化、旅游、饮食、交通运输、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等行业的发展。
(四)城镇建设。
1、建设花园式生态城市。
坚持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的市场化建设方针,努力实现“五个转变”,做到“三个坚持”。
实现“五个转变”:
即在思想观念上,由就建设抓建设向经营城市、发展建设产业转变;在发展方略上,由重点抓城市建设向推进城乡一体化转变;在建设标准上,由注重规模速度向注重提高品位转变;在资金投入上,由单一依靠政府投入向市场多元化投入转变;在城市管理上,由先发展后规范向规范发展并重转变。
做到“三个坚持”:
即坚持高起点规划。
规划是城市的灵魂,规划决定城市发展的水平、速度和质量,我们要科学修编县城总体规划并按规划要求,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城市发展空间和产业布局,精心规划城市道路网络和配套设施,真正做到规划科学,有超前思维、有法律保障。
坚持高标准建设。
充分依托蕉城依山傍水的独特优势,围绕县城水系,完善石窟河蕉城段、溪峰河一河两岸和长潭东干渠蕉城段的堤路街改造,实施环东河综合整治工程,构建县城新的河滨景观轴和群众休闲风景线;围绕县城交通,完善县城道路网络,精心打造城市地标式景观带;围绕人居环境,完善县城公园、广场、医院、学校等市政公共设施,增强城市整体功能。
坚持高效能管理。
围绕城市管理的市场化和社会化,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健全城市管理网络,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未来六年,力争把县城建设成为城区面积10平方公里,人口10万人左右的经济繁荣、环境优美、交通畅通、卫生整洁、人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山城。
2、发展特色小城镇。
运用市场机制,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资金,积极引进外资,建立多元化投资融资新机制,走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主要靠市场机制建设小城镇的路子。
未来六年,要重点把地处国道沿线基础条件较好、地理位置优越、发展潜力较大的广福、新铺二个中心镇作为骨架,把他们建成功能完善、规模适度、各具特色、辐射力强的区域性新型城镇体系,成为国道沿线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3、吸引农民向城镇聚集。
坚持“分类指导、有序建设、梯度推进”的原则,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结合起来,与市场建设结合起来,与发展乡镇企业结合起来,积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打破体制和政策障碍,认真研究制定有利于充分释放生产力潜力、合理有效地整合资源、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快速聚集、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基本消除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政策性差别,降低农民进城门槛。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推动农村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
通过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发展非农产业,带动农民向城镇聚集,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五)基础设施建设。
牢固树立发展经济必须从基础设施抓起的战略思想,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集中力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优化区位发展环境。
1、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以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省道建设为重点,地方公路为主体,促进高等级公路和地方公路的建设,形成层次分明、功能齐全、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体系,实现蕉岭境内“半小时生活圈”的构想,使交通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
未来六年,一是要力争把“梅州——上杭”铁路项目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争取“梅州——上杭”铁路蕉岭段在“十一五”期间开工建设。
二是要协助抓好天汕高速公路蕉岭段建设和205国道蕉岭段升级改造、省道S332线黄坑段改造等一批国、省道重点交通建设项目;抓好世纪大桥、白马大桥和城区西外环一级公路建设;四是要抓好新铺矮岭至梅县白渡、长潭库区至文福淡定、文福乌土至南礤富足、兴福堑垣至徐溪高乾四条三级公路建设,完成“一个中心,四线辐射”工程;全面实现镇通行政村公路水泥硬底化。
2、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以建设“网络优化、传输迅捷、运行高效”现代化通信网为目标,按照“统一规划、联合共建、统一标准、互连互通”的原则,加快发展ADSL宽带业务,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教育、电子金融、电子社区“5—e”工程,推动信息网络化进程和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快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3、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利用省鼓励扶持山区发展小水电和改造城乡电网的机遇,大力抓好新上电站项目的规划、论证和建设,抓好老电站的更新改造,努力增加装机容量,增大发电总量。
积极推进重点电力项目的建设进度,继续抓好一批输变电工程建设和城乡电网改造,优化城乡电网结构;抓好供电调度网络自动化建设,提高输变电能力,形成“布局合理、调度自动、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区域性电网,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4、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实施堤围、水库、山塘和枢纽配套排洪、引水工程的除险加固工程。
全面提高水利设施的防洪和灌溉能力标准。
加强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抓好节水灌溉工程和污水处理厂建设,构建“设施配套、排灌畅通、旱涝保收”的现代化水利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创建全省水利建设排头兵。
二、生态示范县建设的规划
生态示范县建设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打响“生态蕉岭,绿色家园”品牌。
(一)、巩固现有生态建设成果。
1、全面保护和利用好现有林地和耕地资源,特别是对已划定的农田保护区必须严格控制,对山地、林地不准乱砍乱伐,不准再建新采石场,对已关闭的采石场要恢复绿化,加大力度控制山坟抢占林地的现象。
有计划地分期、分批逐步改造现有山林的单一树种,广种阔叶林,形成混交林,更好地发挥山林的生态功能。
2、严把“三关”,即严把资源开发关,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实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严把项目准入关;严把污染防治关,加强城市、工业排污的治理;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原则,引导企业开展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逐步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建设节约型社会。
3、在农村以改水改厕、垃圾集中处理、养殖业废弃物污染治理、减少有害化肥农药的使用和推进农村沼气建设为重点,加强对村庄环境“脏、乱、差”的整治,实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住宅美化,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同时,还要围绕建设花园式生态文明城市目标,加大县城、小城镇的规划建设改造力度,加强空气污染、噪音等环保指标的监控。
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构建“青山、碧水、蓝天、绿地”的生态人居环境,成为创业投资的热土。
(二)、提高生态功能等级。
1、提高绿化覆盖率。
继续开展“绿满蕉岭”大行动,着力抓好主要道路、镇村周围、机关单位、学校、社区等重点地区绿化工作,加大水土流失区、采矿区等的复绿整治;抓好县城周围5万亩纯松林改造,提高森林生态功能等级;继续规划建设布局合理、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的省、市级自然保护区,力争把皇佑笔市级自然保护区申报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制定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重要渔业水体等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域和对象的发展规划,重点抓好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编制,保持好山面、自然水体,加强对园林、古建筑、古树、名木及特别物种的保护,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城市生态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蕉岭县 建设 可持续发展 实验 总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