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docx
- 文档编号:10280865
- 上传时间:2023-02-09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44.78KB
广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docx
《广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
广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目录
一、发展现状-1-
(一)信息化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1-
(二)电子政务应用和资源整合不断深入-2-
(三)社会信息化助力“和谐广州”建设-2-
(四)城市现代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提高-3-
(五)“科技亚运”展现最先进信息技术创新应用-3-
(六)信息产业规模发展成效显著-4-
(七)全方位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4-
(八)信息化发展环境日益完善-5-
二、发展形势-5-
(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加速深化普及-6-
(二)信息技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重构现代产业体系-6-
(三)宽带、泛在、融合的信息网络快速发展演进-7-
(四)新型智能信息应用创造全新生活体验-7-
(五)智慧城市建设将助力城市智慧发展-7-
(六)网络与信息安全挑战日益严峻-8-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8-
(一)指导思想-8-
(二)基本原则-9-
(三)发展目标-9-
四、经济领域智能发展-11-
(一)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11-
(二)加快服务业现代化进程,带动经济内生、绿色增长-14-
(三)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区域服务体系,促进企业信息化推广应用-16-
(四)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助力都市农业科技产业化-16-
五、电子政府协同高效-17-
(一)加强顶层设计,推进电子政务深度协同建设-17-
(二)创新政府服务模式,建设以公众为中心的信息化服务体系-18-
(三)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创新社会管理应用-19-
六、城市管理精细智能-21-
(一)大力推进城市运行管理智能化,创新城市管理方式-21-
(二)深入推进公共安全信息化,助力“平安广州”建设-23-
(三)推进智能环保和节能应用,实现城市生态全感知-24-
七、社会应用便民惠民-24-
(一)深入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显著加强服务能力-24-
(二)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全市医疗信息服务承载通行能力-26-
(三)构建生态型智慧教育体系,完善人才培养基础环境-27-
(四)创新完善社区信息化体系,提升街道社区服务水平-28-
(五)丰富文化信息服务资源和渠道,提升广州软实力-29-
(六)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让信息化成果惠及全民-29-
八、城市设施智能环保-30-
(一)加快智能交通体系建设,促进出行便捷有序-30-
(二)建设智能水、电、气网,实现资源科学管理、安全利用-30-
九、信息枢纽高速安全-32-
(一)抢占技术应用制高点,建设宽带融合的新一代信息网络-32-
(二)引入先进计算,丰富数据资源-33-
(三)建立安全可控的网络环境,构建可靠可信的信息空间-34-
十、信息产业高端集聚-35-
(一)顺应技术发展潮流,开拓电子制造业新领域-35-
(二)打造软件名城,助力智慧广州发展-36-
(三)加快发展物联网和云计算,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优势-37-
十一、保障措施-38-
(一)健全信息化组织管理体制-38-
(二)建立完善信息化制度保障和标准体系-39-
(三)建立多元化的信息化投融资机制-39-
(四)促进广泛交流与合作-40-
(五)加强信息化高端人才培引力度-41-
(六)提高全民信息应用能力-41-
(七)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42-
(八)加强规划实施管理-42-
为贯彻落实《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加快推进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有力支撑智慧广州、低碳广州、幸福广州建设,特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时期是广州市信息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
五年间,我市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大力促进信息交流与知识共享,全面深化信息化与城市化融合发展,以高度信息化、全面网络化的“信息广州”战略为引领,推动广州市信息化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2010年我市信息化发展指数(IDI)达到0.927,跨入全球中高水平城市行列。
(一)信息化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进入全面渗透阶段。
积极争取国家、省重大专项资金、地方辅助配套资金、各类启动资金等,扶持200多项信息技术应用与产品创新项目及一批两化融合项目和产品,在数字化技术改造、产业链服务创新和整合提升、装备制造业数字化、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普及等领域全方位夯实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基础。
电子商务应用全面普及,“十一五”期间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率达47.9%,2010年全市重点企业网上采购和销售总额达6260亿元。
服务业信息化进展显著,现代物流业和大规模金融信息处理服务业初具规模。
信息富民惠及乡村,以“广州农业信息网”为龙头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全面完成,农村应用服务平台体系逐渐完善,为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融合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二)电子政务应用和资源整合不断深入
电子政务进入深化应用、资源整合新阶段。
信息化渗透到政务公开、公共服务、网上办公、业务管理等领域,“五横两纵”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框架基本形成。
1723万自然人、40万多法人基础信息库基本建成。
市电子政务数据中心作为政府信息共享交换的统一平台,至2010年底,接入单位42家,累计交换数据超过12.8亿条,支撑综合治税、流动人员管理、限价房申购等近10个跨部门专项应用,仅综合治税一项年增加税收数十亿。
建设590多个业务系统,覆盖80%的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业务,实现143项面向企业和市民的服务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
“e证卡”工程建设初具规模,发放社会保障卡142.3万张,数字证书13万个,开通电子邮箱207万个,为居民和企业提供多样化电子服务。
建设26.8万个视频监控摄像点,全面覆盖广州市区道路及各类公共场所,有效提升公共安全。
(三)社会信息化助力“和谐广州”建设
就业、社保、教育、医疗、文化等民生领域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信息化体系。
社保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并实现与广佛同城就业信息系统对接。
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有力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初步构建集资源、应用、管理和服务一体化的广州“数字教育城”。
医疗卫生迈入全流程信息化,重点医院实现了门诊、住院全流程数字化、网络化服务,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试点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实现诊疗信息区域共享、双向转诊等功能。
文化领域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文化市场管理平台和文物保护信息化工程完成建设,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和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不断推进。
(四)城市现代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提高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国际信息港”建设成效显著。
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超过567GB/s,超过全国总出口带宽的三分之一以上。
铺设光纤907万纤芯公里,全市新建楼宇光纤覆盖率超过95%,所有社区和大部分农村均能便利获得上网服务。
建成无线移动宽带网络,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达98.6%。
WLAN接入点达33063个,覆盖政府对外办公场所、公共服务和繁华商务区域。
(五)“科技亚运”展现最先进信息技术创新应用
组织实施“信息亚运”工程,建成集视频、信息、会议于一体的可视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指挥调度系统和运动会信息网络系统,出色完成亚运信息技术和通信保障工作。
科技和信息化成果应用开创多个亚运之最。
采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AVS编解码标准,建立国内首个3D电视频道试验系统,开创国际大型体育综合赛事3D电视技术应用先河。
组建业界最大的TD-LTE试验网,首次推出TD-LTE即摄即传、3D高清视频传输等大数据流业务,全面展示TDLTE作为准4G(3.9G)技术的高带宽和可靠性。
亚运期间,全面实施广州市LED路灯照明、城市亮化、公共照明等工程,LED应用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六)信息产业规模发展成效显著
“十一五”以来,信息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战略地位愈益稳固。
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产值1763.25亿元,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为17%。
平板显示、宽带移动通信、数字音视频、核心芯片设计等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培育了一批核心骨干企业,其中百亿级企业2家,50亿以上企业7家。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壮大,2010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1400亿元。
软件产业集聚与整合速度加快,围绕若干核心企业初步形成了产业链上下游联动的产业群体。
截至2010年底,全市认定软件企业926家,其中总收入超10亿元企业5家,过亿元企业超过50家。
(七)全方位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十一五”期间初步建立了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制和机制,基本形成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安全防范体系和以数字证书为核心的网络信任体系。
积极推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并开展国家互联网信息安全标准试点。
市广播电视系统初步建立了卫星、无线、有线安全监控系统和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人防技防相结合的防范体系。
(八)信息化发展环境日益完善
“十一五”期间,国务院批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将广州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
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信息广州”建设的意见》,市人大颁布了《广州市信息化促进条例》,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全市电子政务建设的通知》等文件,加快了广州信息化建设步伐。
与此同时,广州市信息化发展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信息化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政府各部门信息化工作还存在“以我为主”进行规划和建设的现象,信息孤岛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影响科学决策;二是信息化服务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升,电子政府建设中业务流程、制度创新不足,存在“单向型服务”多,“互动型服务”少,“单一型服务”多,“协同型服务”少,“信息共享型协同”多,“流程整合型协同”少的现象;三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广度和深度不足,在社会管理、人口、交通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仍需深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仍需进一步加强;四是信息产业自主核心技术匮乏,产业整体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龙头企业较少,对整体收入贡献率仍然偏低,同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二、发展形势
当前信息化发展正步入加速深化、深度集成、融合转型的新阶段。
从全球看,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将进一步深化信息化发展战略,建设新设施、发展新应用,创新新技术,催生新产业,不断强化信息化在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以重塑竞争优势,引领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变革。
“十二五”时期是广州市从建设高度信息化、全面网络化的“信息广州”,跃升到智能技术高度集中、智能经济高端发展、智能服务高效便民的“智慧广州”的关键时期。
(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加速深化普及
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向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加速渗透,创造出以知识为基础的新工艺、新服务、新产业和新市场,深刻改变现有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手段。
信息技术的创新和扩散引发社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柔性制造、网络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全球制造等成为生产方式发展的新方向,个性化制造和规模化协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加速推动产业升级和全球资源优化配置。
(二)信息技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重构现代产业体系
信息产业在复苏中步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产业融合步伐不断加快,新兴产业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
数字内容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和应用类电子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推动信息产业持续做大。
信息技术与能源、材料、生物和空间技术相互交叉,不断融合,形成群体集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速重构现代产业体系。
(三)宽带、泛在、融合的信息网络快速发展演进
光纤宽带和新一代移动通信的创新发展构建起无缝连接的高速网络环境。
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迈向网络融合统一、终端智能集成、业务变革创新的新阶段。
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加快部署,网络基础关键资源和新型网络架构的国际竞争不断加剧。
物联网研发应用加速推进,极大拓展了对物理世界的实时感知和精准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了经济运行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能力。
(四)新型智能信息应用创造全新生活体验
智能信息终端设备和新型信息通信网络的应用普及,促使教育、医疗、娱乐、社交等领域发生从以“事”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重大变化,为人们提供更大范围、更加智能、更优体验的数字化生活方式。
(五)智慧城市建设将助力城市智慧发展
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深度开发和广泛应用所确立的智慧城市发展战略,是信息化与城市化、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必然产物,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城市发展新趋势。
建设智慧城市就是通过全面感知推动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的一体化,促进城市安全和高效运转;就是通过多系统整合互通实现管理和服务的精确性和人性化,推动城市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就是通过无处不在的智能手段实施参与互动,丰富城市幸福生活体验;就是通过知识创新促进经济发展高端化,驱动经济发展转型;就是通过构建高质量的居民终身学习、人才聚集和创新创业的环境,不断提升居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城市持续繁荣发展提供不竭的智力资源。
(六)网络与信息安全挑战日益严峻
随着信息网络融入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信息安全事件影响程度越来越深,波及范围越来越广,对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信息安全面临威胁的种类和形式正在以几何级数增长,破坏力和技术含量远远超过以往,并与安全防御技术形成“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局面。
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将带来新型安全挑战,亟需加强相关安全评测、风险评估等基础工作,不断提升网络攻防水平。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全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题,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世界先进城市为标杆,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切实增强信息基础设施承载力,深化信息应用转型升级支撑力,促进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力,提升信息产业综合竞争力,加强国际区域开放协作力,全面支撑“智慧广州”战略实施,推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迈向新阶段。
(二)基本原则
——总体规划,协调发展。
适应“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要求,做好全市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推进信息技术、网络、应用和产业的良性互动与均衡发展,保障经济社会、城乡区域、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发展由“单一驱动”向“多元驱动”转变。
——突出重点,创新发展。
瞄准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和突出问题,主攻信息化发展关键技术和重点领域,坚持敢为人先、先行先试的创新精神,通过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立足应用,智慧发展。
以提升产业、服务民生为重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倍增器”、“转换器”、“放大器”作用,深化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各行业、各群体中的应用,探索低成本、高效益的发展模式,创造惠及全民的信息化发展环境。
——拓展空间,开放发展。
以世界眼光谋划创新型城市建设,探索国际化的资源集聚和配置机制,大力推进国际合作。
充分利用珠三角一体化的区域与政策优势,着力在穗港澳信息化合作和引进高端科研机构、跨国公司总部上取得突破,形成信息化建设“大开放、大合作、大发展”的整体格局,拓展经济社会发展空间。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信息化继续向经济发展、政务建设、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各领域深度融合渗透,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助力广州向智能技术高度集中、智能经济高端发展、智能服务高效便民的智慧城市演进,成为“智慧广东”发展的先行示范城市。
到“十二五”期末,广州市信息化发展总指数力争达到1.082,迈入全球信息化发展高水平城市行列。
——信息网络高速、泛在、融合、绿色。
基本建成新一代网络和宽带移动无线网络,在重点领域建成透彻感知、泛在互联、高度智能的感知网络,建成1个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和若干个云计算中心,成为汇聚华南、辐射全国的信息资源中心。
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超过2500Gbit/s以上,互联网普及率达到80%以上,企业平均接入带宽达到100Mb/s,家庭平均接入带宽达到30Mb/s,家庭宽带普及率达到85%,无线局域网接入点突破30万个,无线宽带覆盖率达到85%,传感器节点数量超过2000万个。
——信息应用智能普及。
智慧政府云服务模式广泛应用,80%以上的成年居民和企业拥有个性化政府服务网页及大容量云存储空间,各级政府核心业务100%实现信息系统支撑,95%以上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
建成城市海量信息资源库和一批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城市运行管理协同能力明显提高。
集聚3-5个1000亿元以上交易额的国际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超过90%,企业网上采购额超过采购总量的80%,网络商都基本建成。
——信息服务高效便捷。
社保(市民)卡基本覆盖本市户籍居民和非户籍参保人员,实现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教育、交通等18个业务领域中的一卡多用。
所有街道部署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平台,使区内群众“足不出街”就可享受各种公共服务。
为全市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居民诊疗信息在各医疗机构的动态管理和共享共用。
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多元、公平、均衡发展,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数字化校园,促进优质教育信息资源总量不断扩大、充分共享。
——信息产业高端转型。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主体的智能基础产业营业收入超过6500亿元,基于数据和知识的智能服务业成为推动产业转型的强大动力。
其中,以高端电子和智能产品占主导的电子信息产品营业收入达到3500亿元,以创意设计、网游动漫和企业信息服务为增长龙头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3000亿元,物联网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
——信息技术创新突破。
在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通信网络、高端软件、智能终端、智能处理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相关发明专利申请和技术标准超过2000项。
重点电子信息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超过5%,信息化投资占企业投资总额的比例超过13%。
四、经济领域智能发展
(一)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
着力推动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综合集成应用。
深化信息技术在工业装备、生产、经营管理和商务等各环节的集成应用,大幅提升研发设计创新化,生产集约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
大力发展智能装备,综合利用网络、软件、嵌入式系统和智能控制识别等技术,促进造船、汽车、供配电设备、核电、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和轻工机械等一批智能装备产业发展。
大力推广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的基础上,向计算机辅助工程、虚拟仿真和数字模型方向发展,促进研发流程革命,实现跨专业的协同创新。
加快生产过程的智能化、集约化,建设分布式数字控制、柔性制造系统等信息化生产环境,强化生产过程中的在线监测、控制和辅助决策,运用相关信息、知识实现原材料工业集约化和消费品工业精准化生产。
持续推动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系统建设,进一步发挥信息网络与经营管理系统的联动效应。
以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推动综合集成应用和业务协同创新,推动信息化应用从单一企业向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
专栏1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工程
做活存量。
整合资源,重点支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广州传统优势产业,培育30家以上试点示范企业,切实提高重点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低碳经济,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
做大增量。
组织实施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重大专项,在电子信息、软件和现代信息服务、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建立一批技术创新产业联盟,培育一批骨干创新型企业,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发展。
优化环境。
完善政策机制、发展平台载体、支撑服务体系,调动企业主体和社会资源,加大两化融合的投资,建好一批领先的公共支撑和服务平台,建设一批行业工程研发中心,集聚一批高层次的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
探索建立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推广首席信息官制度,加大信息主管的培训力度。
发展节能减排信息技术促进绿色转型。
在钢铁、电力、化工、服装、皮具、造纸和食品饮料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中,推广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信息技术。
发展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对主要污染物排放进行检测,对固体废弃物进行信息化管理,促进节能增效和减污控耗。
逐步提高绿色研发设计能力,加大主要耗能、耗材设备和工艺流程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
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促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鼓励制造企业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总集成、工程总承包服务转型,面向重点行业推动专业领域的个性化服务。
支持制造企业以产品的智能化、高端化和服务化为方向,创新商业模式,积极发展在线检测、实时监控、远程诊断、在线维护、位置服务等新业态。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现代化进程,深化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推进制造业采购、生产、销售等业务的有序外包,支持制造业企业以电子商务为手段提高供应链协同和商务协同水平。
(二)加快服务业现代化进程,带动经济内生、绿色增长
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提升信息技术在金融保险、商务会展、旅游等传统优势服务业的应用和创新水平,发展网上金融、商务会展在线服务、旅游产品电子交易等新服务和新业态。
实施“网络商都”工程,优化电子商务整体发展环境。
围绕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促进大宗货物电子交易中心发展,推动第三方国际电子商务平台做大做强,实现旅游业、金融业、商品信息服务业和其他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协同发展。
实施智能物流工程和智慧金融工程,促进基于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现代物流产业和现代金融产业发展。
专栏2“网络商都”工程
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工程。
大力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加快建设中国移动南方基地三期,打造国际性移动门户。
大力支持大型企业加快供应链电子商务化改造和中小企业销售渠道电子商务化普及。
重点推进旅游业、金融业、商品信息服务业和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发展。
大力发展新型电子商务业态,支持环球市场等一批商业模式创新的第三方国际电子商务平台做大做强。
以白云电子商务总部基地和一批优秀的本土电子商务网站等为核心,建设国际性、现代化、无线物联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基地。
加快电子商务服务产业集聚区建设。
推进广州电子商务产业园黄埔园区、天河园区、荔湾园区、越秀园区、海珠园区和白云园区六大园区以及岭南网商创业园、粤港移动互联网产业孵化基地等的建设,构建各具特色的电子商务集聚发展生态圈和创新产业集群,支持黄埔区等高标准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智能物流工程。
推进南方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广州主节点建设,完善航运、空运、铁路、公路等行业性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及电子口岸建设。
以黄埔“智慧港城”、南沙“智慧港”物流示范应用工程为试点,推动行业性、区域性和面向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服务平台发展。
鼓励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对接,推进制造业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物流业务的有序外包。
配合省主管部门实现物品信息解析交换中心和搜索服务与国际互联中心建设,推动建立“多式联运”智能化供应链,把广州建设成为华南地区的区域物流信息中心。
推动物联网技术在物流园区、物流企业的广泛应用。
智慧金融工程。
推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金融服务模式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州市 十二 信息化 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