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课程必修一会考重点知识及例题.docx
- 文档编号:10280135
- 上传时间:2023-02-09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66.19KB
高中历史新课程必修一会考重点知识及例题.docx
《高中历史新课程必修一会考重点知识及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新课程必修一会考重点知识及例题.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新课程必修一会考重点知识及例题
高中历史新课程必修一会考重点知识及例题
[日期:
11/11/200910:
10:
00]
来源:
作者:
[字体:
大中小]
高中历史新课程必修一会考重点知识及例题
专题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一、 知识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必修1复习提纲P1第4、5、6、7、8。
必修1考试试卷38题)
二、例题
1、阅读下列图示,然后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
创立于什么朝代?
(2)图二政治制度的实施是在哪个朝代?
它具体称为什么制度?
(3)图三与前两幅图示的区别在哪里?
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
(4)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个制度的演变趋势是什么?
如何评价这一制度?
答案: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或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秦朝
(2)唐朝三省六部制
(3)废除相权,加强皇权清朝
(4)趋势:
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评价:
①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②前期,基本符合当时社会经济状况,使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封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后期(明清后),阻碍了中国资本资义萌芽发展,背离了世界经济潮流,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
专题二:
三大条约、抗日战争
一、知识点:
三大条约(复习纲要P1第一点)、抗日战争(复习纲要P2第三点)
二、例题:
2、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南京条约》的签订
图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马关条约》的签订
请回答:
(1)图一至图三条约签订的背景各是什么?
(2)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
在《马关条约》的各项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什么?
(3)图一至图三各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4))列举两个抗战期间正面战场取得胜利的重要战役?
据图四说明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案:
(1)背景:
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签订了《辛丑条约》。
(2)《南京条约》。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影响:
《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战役:
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或平型关大捷)。
根本原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5)历史意义:
①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取得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专题四:
三大政治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国两制
一、知识点:
三大政治制度(复习纲要P4第3)、十一届三中全会(复习纲要P4第7、必修一考试试卷37题)、一国两制(复习纲要P4第7)。
二、例题: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材料二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材料三: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1995年《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出现上述历史事件的原因是什么?
“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是什么?
(2)从材料二《乡愁》这首诗中,你可以感受到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情结与愿望?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是什么?
基本方针是什么?
(4)依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台湾问题的认识。
(只要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答案:
(1)香港、澳门回归。
原因:
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一国两制的构想为有关方面接受;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等(言之有理即可)
含义: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2)思乡情结和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3)基础和前提: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认识:
①台湾自古就是国的领土;②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中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③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努力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放弃使用武力;④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⑤台湾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有利于我们和平统一祖国的进程,也从根本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
专题五:
建国以来的外交成就
一、知识点:
复习纲要P5
二、例题:
4.回答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方面的问题:
(1)建国初期我国确立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3)20世纪70年代,我国对外关系取得重大发展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4)阻碍中美关系关系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是什么?
(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的重要影响?
(6)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7)我国能够取得这些外交成就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重大事件:
①中美邦交正常化(或中美建交)。
②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③中日建交。
(4)对台湾问题的态度。
(5)①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并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③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6)不结盟。
成就:
全面参与联合国事物,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参加和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7)国家综合国力,特别是国防力量的增强。
专题四:
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临时约法》专题六:
罗马法专题七:
《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
一、知识点:
专题四:
三大政治制度(复习纲要P4第3)、《临时约法》(复习纲要P3第3)专题六:
罗马法(复习纲要P6第5)、
专题七:
《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复习纲要P6第1、2、3;必修一考试卷40题)
二、例题:
5、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以下是三个历史片段,试透过现象发现过去时代的特性,从而解读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文明。
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5表死者的遗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3、8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
不过,如果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果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摘自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
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
实行责任内阁制。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四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十二铜表法》的出现有何进步作用?
(2)据材料二,美国的1787年宪法体现的政治原则是什么?
美国是如何保障政治民主的?
该宪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3)据材料三,简要指出《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它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4)阅读材料四,指出中国的1954年宪法是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该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
该宪法确定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答案:
(1)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2)①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②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③作用:
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保障了美国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主要内容:
人民主权;三权分立政体;责任内阁制。
意义:
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4)一届人大;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会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等。
―――-《权利法案》
材料二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由选举产生……总统对宪法负责,对立法有否决权,但在国会复议之后若以2/3以上的多数再次通过此法,即为有效。
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终身任职,……。
―――摘自人民版必修一
材料三邓小平说:
“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
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
”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国的法律文献?
其目的是什么?
由此确立的代议制是什么?
这一制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出自于什么文献?
确立了美国怎样的政治体制?
(3)材料一、二体现得两种政体的最高权力机构分别是什么?
这两种政治体制有何共同点?
最大区别是什么?
(4)新中国成立后初期,人民政府建立了哪些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答案:
(1)英国。
限制国王权力。
君主立宪制。
突出特点:
国王“统而不治”,是虚位元首,但也起着维系国家纽带的作用。
(2)《1787年宪法》。
美国民主共和制(总统共和制)
(3)最高权力机构:
英国议会美国总统
共同点:
否定君主专制制度;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分权和制衡原则;实行政党政治。
最大区别:
君主是世袭的;总统是选举产生的。
(4)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专题九:
美苏冷战、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欧洲一体化
一、知识点:
美苏冷战(复习纲要P7第1、2)、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复习纲要P7第3、4)、欧洲一体化(复习纲要P7第3
(1)、P8第4
(2)②)
二、例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余相信美国之政策端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
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三: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四: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和与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
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他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摘自高一岳麓版教材必修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杜鲁门政府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
(2)这三段材料反映的美国战后初期政策是什么?
它说明了什么?
(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
它标志着什么?
(4)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期间,有哪些因素使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
答案:
(1)推行杜鲁门主义;提出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
(2)反映了美国在战后初期的“冷战”政策。
说明美国企图控制欧洲称霸世界。
(3)1955年5月,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4)生产力发展;欧共体形成;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发展壮大。
8.欧盟的形成与发展,印证了当代历史演进的特征与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它们的负担。
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
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
——马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下卷
材料二美国这样做(指的是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把西欧纳入其称霸全球的战略轨道,但客观上却为西欧的经济联合开辟了道路。
——王斯德主编《世界当代史》
材料三1967年,欧共体正式成立。
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共体。
12国结成欧洲经济政治联盟。
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除极少数成员国外,大多数国家的“欧洲公民”开始使用欧元,并在6个月后彻底放弃本国货币。
材料四由于货币主权是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因此,欧元的正式问世成为欧洲联合的一个里程碑。
不仅如此,欧元还将成为欧洲经济增长的促进因素,有助于改变长期以来欧洲经济不振的被动局面。
——杨伟国《欧元流通:
欧洲走向联合的里程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简要归纳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2)材料三反映出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哪些主要特征?
欧洲联盟的发展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两大趋势?
(3)结合材料三、四和已学知识,谈谈你对欧元问世的看法。
(4)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欧洲一体化对欧洲各国和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答案:
(1)原因:
共同文化遗产;吸取战争教训;应对苏联“势力扩张”;马歇尔计划推动。
(2)特征:
从经济一体化到经济、政治一体化。
趋势:
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
(3)欧元淡化了欧洲疆域和国别概念,促进欧洲联合;推动经济增长;促进欧洲经济一体化和政治一体化。
(4)影响:
①对欧洲各国:
符合欧洲整体利益和各国利益。
②对世界格局:
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局面,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高中历史新课程必修二会考重点知识及例题
专题一、专题二
一、重点知识:
专题一:
古代农业(必修2印发提纲P1一古代农业经济)及重农抑商政策(提纲P2四第2点);
专题二:
自然经济解体(P3一第1点)、实业救国(P3一第4点)、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P4二第1点)
二、例题: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图二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1)从材料一所给的图示中,请回答:
我国传统经济的基本形式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它在近代逐步瓦解原因是什么?
(2分)
(2)从材料二所给的图示中,请回答:
近代民族企业诞生于什么时候?
(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近代民族企业最早产生在哪些地区?
(2分)
(3)根据材料二所给的图示判断,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什么时候?
并回答之所以迅速发展的原因?
(4分)
(4)张謇的企业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的主要原因?
(1分)
答:
(l)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经济相结合(男耕女织)、原因:
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2)19世纪70年代前后;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回答2个即可得2分)
(3)时期:
1912~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原因:
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②南京临时政府推行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策;③一战期间,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⑤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
(意思相近、任答3点)
(4)20主要原因:
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专题三
一、重点知识:
新中国农业发展的过程(印发提纲P5一第1农业改造——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决策、P6第2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二、例题:
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邓小平说: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在哪次会议上做出决定的?
(1分)
(2)“特区是个窗口”,请说出我国较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窗口”。
(2分)
(3)请你说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那些省开始?
主要内容是什么?
(3分)
(4)请你谈谈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
(2分)(举一例)
参考答案:
(1)十一届三中全会。
(2)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其中两个得1分)(3)安徽和四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可以从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举一例来回答。
(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50年前,中国从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宝座跌落,是极发达国家低成本的制成品打败的。
20年前,中国走上改革开放道路时,正值世界经济进入又一个低成本生产时代,发达国家把制造业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为的是使用更便宜的资源。
—清华大学侯若石《机遇还是陷讲》
材料二《中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图》
请回答:
(1)怎样理解材料一中的中国“是被发达国家低成本的制成品打败的”?
(2分)
(2)结合材料指出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这种开放格局与近代有什么相似之处?
(4分)
(3)近现代中国两次对外开放有什么本质区别?
(2分)
参考答案:
(1)中国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2)对外开放格局: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相似之处:
先开放东南沿海,继续开放整个沿海地区,然后扩展到内地。
(3)近代的开放是中国在列强的坚船利炮的侵略下被迫开放的,他损害了国家主权;今天的对外开放是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主动融入世界经济潮流。
专题五
一、重点知识:
新航路开辟、一次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和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印发提纲P6、7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P8三、四)
二、例题:
4.阅读下列材料:
(10分)
材料一“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海洋这个大陆之间的天然屏障被逾越,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人们的世界地理知识愈加丰富,对各个大陆和海洋增加了了解;横跨大洋的贸易往来使世界市场初露端倪……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成为统一的人类历史。
”——刘宗绪
材料二“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
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
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三“单是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一点,就把全球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人民,彼此紧密地联系起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分)
(2) 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英国“市场总是在扩大”的原因。
(2分)
(3) 材料三中“大工业”包括了两次工业革命,请分别列举两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方面的成就。
(各一例即可)(2分)
(4)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工业”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4分)
参考答案:
(1)影响:
加强了各地区、民族之间是经济联系,促进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英国不断通过殖民扩张扩大海外市场。
(3)第一次工业革命:
汽船或蒸汽机车(火车);第二次工业革命:
汽车或飞机。
(4)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专题六
一、重点知识:
罗斯福新政背景(提纲P9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胡佛政府放任自由政策使经济不断恶化)、目的、措施、作用(提纲P9二、1、2、3)、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影响(会考纲要P63(4)、P77(3))
二、例题: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933年5月,(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
国家对缩减拼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
……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三《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了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规定工人具有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的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工资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罗斯福新政实施的主要措施。
(2分)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1分)
(3)罗斯福新政有什么作用?
(2分)
参考答案:
(1)范围广、破坏性强
(2)主要措施:
调整农业,复兴工业。
(2分)
特点:
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1分)
(3)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推动了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中下层民众获得一定好处;(2分)开创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时代(国家干预经济在战后影响深远)。
(1分)
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5月,(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
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
……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l)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填充下列内容:
A.罗斯福新政的最主要特点是什么:
(1分)
B.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1分)
C.罗斯福新政开创了何种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1分)
(2)材料二是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论述,它发展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理论,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
A.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最早提出于(会议):
(1分)
B.中共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1分)
C.经过20多年的对外开放,我国形成了什么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2分)
(3)根据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两位伟人的探索,给我们什么共同的启示?
(1分)
参考答案:
(l)A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调整资本主义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C.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2)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3)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专题九
一、重点知识:
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及中国的对策(提纲P12—P13);欧洲一体化(提纲P1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新课程 必修 一会 重点 知识 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