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课题申报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docx
- 文档编号:10269463
- 上传时间:2023-02-09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2.88KB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docx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教育课题申报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
究
学科分类:
职业教育
课题类别:
重点课题
关键词: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创新能力
预期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
高校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在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加強重点专业建设中起着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是加强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学协作、创靳重点专业建设和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动力。
因此,基于核心专业建设+课程组建设的教学创新团队是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建设的关键。
如何根据质量工程的要求和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的特点,有机地将智能交通知识体系和知识创靳结合起来,根据我院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打造一支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结构和学缘合理、专业互补、锐意创新的教学创靳团队是专业群核心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
(2)课题界定
1)创新的概念及教学创新的界定
对于创新的定义,不同研究者赋予其不同的涵义。
Lubart,Ochse和Sternberg(1999)认为,创新是一种提出或产生具有新颖性(如原创的、新异的)和适切性(如实用的、符合特定需要的)的工作成果的能力。
Maslow(1954)把创新分为“特殊才能的创新”和''自我实现的创新”。
前者指艺术家、科学家和发明家等富有特殊天赋的人的创新。
后者则人人都有展现的可能。
创新是对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对精华的萃取,也是对糟粕的摒弃。
我国学者林崇德(2000)将创新理解为"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意义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O
2)教学创新与教育创新的区别
教学创新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的创新和创造;而教育创新则是一个整体的全局性概念。
教学创新从属于教育创新,是教育创新的一部分。
在本项目研究中,我们关注的核心不是创新教学,而是教学创新。
相应地,我们把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界定为“教师为提升教学质量而在教学中不断寻求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进而生成新颖、有效的教学的能力。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民族智慧传播和滋养的土壤,更加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新为各行各业注入新鲜的能量,成为目前我国各种原始性创新的主要源泉之一。
我国髙校的学术和教育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在推陈出新,取得国际化领先成果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因此各高校在鼓励创新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其中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大力建设创新团队。
我国创新团队的建设与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仍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以及自主创新。
创新团队的构建摒弃了原有的学科组织结构和科研组织模式,有很多研究对于我国创新团队建设模式进行了探索,结合中国具体情况,以及地方学校的特色和发展需求,对于创新团队的建设模式提出了很多方案:
王怡然等提出,高校创新团队主要包括两类要素,即实体性要素和精神性要素,两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其中实体性要素主要包括团队成员、科研经费、仪器设备和其它条件平台,精神性要素主要指愿景、目标、任务、组织结构、制度、文化等,并且强调,在高校科技创新活动中,高层次的创新人才是基础。
一个创新团队科研能力的强弱,关键在于是否拥有高水平的科研人才。
周洪利的研究从人力、物力、财力三方面,通过资源集成系统的有机衔接建立了创新团队的模型。
组建的主体(科研管理部门和团队负责人)在明确组建目的的前提下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调动各种资源(人力、物力、财力),运用创新理论和团队组建程序理论,将各个要素按照合理的逻辑关系进行组合,产生一个可以流转顺畅的实体组织,即高校创新团队。
张美书对于创新团队的特性研究中认为,创新团队具有四要素:
任务导向性、关系依赖性、团队精神以及协同性。
其中,团队目标、团队精神以及协同性是衡量团队是否达到高效业绩的标准,而团队目标的实现、团队能否产生协同效应又依赖于关系氛围。
高校创新团队作为一种靳型组织模式是个有生命力的系统。
由许多学科交叉、技能互补且扮演不同角色的相互依赖的人所组成,这些人共同努力,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在所处的环境中共同完成预先设定的创新目标。
在团队的整个生命中,团队既要完成任务,履行任务措施,又要维护关系,履行关系措施。
综合这些研究,可以看出高校创靳团队,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机结合,在目标、成员、领导者、构成、沟通、协作等方面都具备各种特点,是高校创新力量的生力军。
(4)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职业院校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在实施质量工程、提高教学质量和特色专业建设中起着积极的、决定性重要作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创靳特色专业建设的动力源泉,因此,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就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开展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
高等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
式严重滞后,在教学中普遍运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师讲生听,满堂灌接受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但由于种种原因,高校的教学改革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进展缓慢。
教学创新团队就为教学改革创新搭建了一个平台。
在团队里,大家立足高校教学研究和创新,积极进行教师培训,有利于践行现代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改革。
2)有利于克服传统基层教学组织形式的弊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传统基层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是以每学科独立课程为基础,或一人一科,一人多科和多人一科。
即使多人一科,也是各自为政。
这种基层教学组织形式,无论是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都明显滞后于教学改革的需要,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体制性障碍。
教学创靳团队建设正是创新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整合教学资源、推进教学改革的有效形式。
教学创新团队把不同的学术背景、不同的知识结构、不同的教学经验、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智慧的教师凝聚在一起,利用差异化的学习资源,共同进行教学研究,有效地促进特色专业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靳形势下,学生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和方式不断创新,这就需要高校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树立教师专业发展思想。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能力、专业知识、职业态度和知识结构不断完善、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
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是无限的,内涵也是多层面、多领域的。
然而,现行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仅凭个人学习和探索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教学创新团队来实现教师的资源共享和创新交流。
教学创新团队就是教师专业快速发展与创新的“旺火炉”。
在这里,新教师进行合格教师的培养,合格教师进行优秀教师的培养,优秀教师进行骨干教师的培养,骨干教师可塑造成名师。
团队成员在团队带头人的指导下,改革创新,取产补短,从整体上提高综合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创新团队是教师培训和素质提升的有效方式,在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中,通过对教师现代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培训,大家交流践行现代教学理念和实施现代教学方式的经验和体会,既知道教什么,又知道怎么教和为什么这么教。
既提高了教育理论水平,又提高了教学能力,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这种教师力量的整合,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意义。
2、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
(1)课题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主要是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培育师德师风高尚、善于教学改革创新的团队精神。
2)选拔和培养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企业实践经历的高水平团队带头人。
3)构建科学合理的团队结构,涵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习指导老师和企业兼职教师。
4)确立淸晰的发展目标。
5)形成显著的建设成果。
6)建立健全保障措施。
(2)课题研究内容
研究基于特色专业(群)建设的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包括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建设路径、建设内容与实施举措、预期成效与标志性成果、建设进度及经费预算等。
(3)课题研究重点
制定一套教学改革基础良好、专业特色优势明显、保障措施完善健全的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4)课题创新之处
本项目系统研究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机制和团队运行动力机制。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预期成果形式
(1)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本项目的研究思路。
在系统研究高校教学创新团队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创新团队实际情况,提出高校教学创新团队的内涵、特征与作用,论述高校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在理论上是有规律可循的,在实践上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在分析总结国内高校教学创靳团队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教学创新团队的成功经验,勾勒出高校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模式、途径和方法。
本项目的研究方法。
由于本项目立足于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创新团队的研究,因此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以现代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等学科为理论支撑,不仅将现有的从事该研究的相关材料作了分析整理,而且融入了实际的调研情况。
例如,将我校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情况纳入本项目的分析中,又将国内外高校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情况作了比较,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力图使本项研究更具科学性与针对性。
(2)实施步驟
本项目计划按如下步驟逐步实施:
1)调查研究阶段:
2019年9月-2019年门月,通过文献研究,调研国内高校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现状、主要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调研我校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2)分析研究阶段:
2019年12月-2020年2月,梳理调研资料,分析研究我校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建设面临的困难及主要问题,剖析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确定解决方案。
3)咨询论证阶段:
2020年3月-2020年4月,论证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形成项目研究报告。
4)验收及结题阶段:
2020年5月-2020年12月,召开项目验收会,根据项目验收意见修改完善项目研究报告,并归档。
(3)预期成果形式
本项目研究的预期成果主要有研究报告和论文。
该项目将按照湖北省教育厅2019年度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工作要求,在规定的研究周期内开展研究,输出项目研究报告进行结题验收。
开展项目研究期间,发表至少1篇论文,并注明“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度XX课题(课题批准号:
XX)成果”。
本项目通过分析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信息学院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结合该专业'‘校企双主体、产学研驱动”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制定符合专业群核心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4、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核心观点等席申娥,女,42岁,高级工程师,从事高等职业教育4年,曾在企业工作9年,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和实践经验。
主持或参与省级纵向课题和企业横向课题研究12项,发表学术论文14篇,其中2篇被EI检索,1篇在2015-2017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中荻“二等奖”,1篇在天津市航海学会2014-2016年度期刊优秀论文''三等奖”,荻专利2项。
参与指导的省物联网技术应用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荻三等奖。
罗星海,男,56岁,教授,从事职业教育三十余年,曾荻全省交通系统''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党员”“优秀教师”“十行百佳”、省部级''优秀党员”“优秀教师”。
主持或参与国家、省级纵向课题和企业横向课题研究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编出版教材6部,成果获奖10余项。
主持或参与教学研究成果荻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近年靳增研究方向为高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王玉姣,女,39岁,副教授,从事职业教育十余年。
先后在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交通技术运用等多个专业从教及进行相关教学质量工程申报、教科研工作申报等,特别是近几年对其所负责的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
主持国家骨干专业建设1项,主持湖北省特色专业建设1项、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1项、主持或参与省级精品课程2项;累计主持或参与教科研项目9项,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14篇,主编及参编专业教材4本,荻得应用型专利2项等。
项目研究团队整体职业教育经验丰富,成员中有多年专门从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人员、具备丰富课堂教学经验的专任教师、拥有企业实践经验的双师教师、以及深谙招生和就业形势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学缘结构合理,对高职教学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团队合作有深刻的理解,能胜任本项目的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ShenEXi.EvaIuationofNodesImportanceinofHighwayTransportationHubsPIanningBasedonFuzzy-AHP.AppIiedMechanicsandMaterials2013.ISSN16609336,E-ISSN16627482
(El:
20130515974936)
[2]ShenEXi.Hubsplanningofcomprehensivepassengertransportationbasedonfuzzyentropymethod.AppIiedMechanicsandMaterials2013.ISSN16609336,E-ISSN16627482
(El:
20130515974937)
[3]席申娥.基于节点重要度的公路运输枢纽布局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7(10):
82-86
[4]席申娥.基于模糊爛权法的综合客运枢纽布局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7(11):
87-92
[5]席申娥.基于无线地磁的城市智能交通诱导方案设计[J].智能城市.2016(9):
122-125
[6]席申娥.基于双时间序列-RBF神经网络的沿海港口吞吐量预测研究[J].智能城市.2016(9):
88-92
[刀席申娥.基于四阶段法的交通信息量预测研究[J].天津航海.2014
(1):
37-42
[8]罗星海,周希林.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的建设——以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式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2):
1-6
[刃罗星海.高职院校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8(4):
32-36
[10]罗素琴,罗星海.高职院校师资建设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启示和建议[J].职业技术.2014,162
(1):
20-21
[门]罗星海.有关"双师型”教师的文件综述及地方标准制订建议
[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6
(1):
10-14
[12]罗星海.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打造交通职教品牌的关键[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3,15
(1):
65-67
[13]罗星海.日本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特色及启示[J].式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
(2):
93-97
[14]熊文林,丁文霞,罗星海,张维.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4(5):
32-35
[15]罗星海,王进思•“双师型”教师培养与职业教育公益性[J].2012,721(9):
17-19
[16]罗星海.依托“两双基地”建设“两双师资”队伍探析[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
(1):
98-101
H刀罗星海,王进思.示范院校建设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与举措
[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4):
47-49
[18]罗星海,王进思.示范建设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与举措[J].交通职业教育.2010,4:
47-49
[19]罗星海.依托“两双基地”建设“两双师资”队伍探析[J].交通职业教育.2012,11
(1):
98-101
[20]王玉姣,袁梦霞.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建设的探索[J].职业技术.2018,17(8):
70-72
[21]王玉姣;邹垢.推进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的产教融合研究
[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7,(3):
61-63
[22]翟娟.基于复杂指数的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人员配置方法研究
[J],交通科技.2014,262
(1):
159-160
[23]张德刚,翟娟.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公路软土地基沉降预测
[J].交通科技.2010,240(3):
75-77
5、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
[1]吴欣怡.职业成就动机、教学情境与教师教学创新的关系研究[D].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2010.
[2]何一栗,李洪玉•成才始于动机[Ml.沈德立,梁宝勇,主编.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
[3]罗星海.高职院校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8(4):
32-36
[4]罗星海.日本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特色及启示[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
(2):
93-97
[5]罗星海.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打造交通职教品牌的关键[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3,15
(1):
65-67
[6]罗星海,王进思.示范院校建设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与举措[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4):
47-49
[刀安立华,高珊,李洋,董景峰.基于重点专业建设+课程组的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J].物流技术.2019,38(3):
156-160
[8]王婕.河北省高校创新团队建设问题研究[D].秦皇岛:
燕山大
学,2010.
[9]葛京凤,张军海.基于特邑专业建设的高校院级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
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15(10):
72-76
[10]刘云飞,谢洪森.军校通信导航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与探索
[J].高教学刊.2017,17:
152-154
[门]匡星,谭平,邹艳.试论髙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四师型”教学创新团队建设[J].重庆建筑.2019(3):
32-33
[12]匡薇.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D].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2014.
[13]蔚燕舞.高校职业规划教学团队建设研究[D].西安:
西北大学,
2014.
[14]徐旦.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D].杭州:
浙江大学,2017.
[15]梁欢.政校行企协同创新理念下的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
队建设研究一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2015
课题编号:
758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教育 课题 申报 高等职业 院校 教师 教学 创新 团队 建设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