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振超先进事迹共6篇.docx
- 文档编号:10268170
- 上传时间:2023-02-09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6KB
许振超先进事迹共6篇.docx
《许振超先进事迹共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许振超先进事迹共6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许振超先进事迹共6篇
许振超先进事迹(共6篇)
许振超先进事迹(共6篇)
第1篇许振超同志先进事迹简介许振超同志先进事迹简介许振超,男,汉族,1950年5月出生,199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7月调入青岛港工作,初中文化程度,工程师,曾担任青岛港集装箱公司桥吊司机.固机队队长.安质部副经理.机械二队.机械四队队长,现任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明港公司桥吊队队长.党支部书记。
先后被评为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佳”职业道德标兵,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工人技师。
许振超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产业工人,靠追求卓越.精业报国的主人翁意识和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创业精神,带领自己的团队,创造出了世界一流的集装箱装卸效率,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忠实实践着“”重要思想,弘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他的先进事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展现了新时期中国产业工人的崭新形象。
“不论干什么,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拼命也要创世界保班名牌,为企业增效,为国家争光。
”许振超认为要真正成为港口的主人,就要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争创一流.赶超先进.精业报国。
他常说“技术是为自己学的,活是给自己干的”。
为了提高装卸效率,他瞄准同行业第一和世界第一,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对技术操作精益求精。
1976年,许振超开门机时间不久,自己就确定了练出“一钩准”的操作目标。
矿石装火车有标准要求,多了,需要装卸工人把超重的卸下来;少了,又给货主造成损失。
为达到标准要求,他暗下决心,一定练好丝毫不差的“一钩准”为此,每次作业完毕,别人去歇着了,他仍留在车上操纵“把子”反复练_。
4.5个月后,一钩矿石“抓”起,稳稳地落在车厢内,这一目标终于实现了。
从此,在工人中传出了许振超“一钩准”的美称。
在集装箱班轮航运中,船东.货主最关心的就是班轮能否按照预期的时间到达港口,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装卸任务。
如果货物不能按期到达目的地,造成的损失要以每天几万美元来计算。
港口的装卸效率和保班能力,在整个运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船东.货主在选择停靠港时,首先考查的是效率指标。
而桥吊在整个船舶保班作业中又处于非常关键的环节。
在这方面,许振超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和感受。
那是1991年12月2日,一艘名叫“阳方口”的集装箱船到达青岛港,在这里要装上100多个满载圣诞节物品的集装箱,按规定时间运到新加坡,然后转运到欧洲。
当时,桥吊队刚刚安装了两台新桥吊,作业中,2号桥吊突然发生故障,许振超立即带领所有技术人员登上了桥吊,抢修故障,但由于他们对新桥吊的技术性能还没有完全掌握,故障没法排除,堆在地上的集装箱就是装不上船。
最后,这次作业因技术不过硬而打了败仗。
这件事对许振超触动很大,从此,他暗下决心,就是不吃饭.不睡觉,也要尽快掌握先进技术,实现集装箱班轮保班率达到100。
为了提高装卸效率,许振超和大家一起潜心研究操作技术,琢磨提高效率的窍门,总结推广快捷.科学的操作流程。
经过艰苦地探索磨练,桥吊司机的单机舱时量逐月提高,由最初的每小时25个标准箱提高到28个.30个.33个,逐步接近世界最高效率。
与此同时,加强设备保养,他们所管理使用的桥吊先后实现了保班作业无故障运行。
有多少次,有的国际集装箱班轮因种种原因造成滞期,而到青岛港后,是许振超带领他的团队为船方抢回了时间。
年下半年,许振超带领自己的团队实现了“核心班轮保班全部100”的目标,获得了“全国用户满意服务”名牌的称号,在中国大陆沿海港口居于领先水平。
随着青岛港集装箱事业的发展,码头设备越来越先进。
特别是年,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青岛港顺利完成了外贸集装箱从老港区向前湾新港区“西移”的战略转移,形成了较大的吞吐能力。
这时,在许振超的脑海中,带领职工创造世界记录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年4月28日夜,许振超带领工友们在“地中海法米亚”轮上打响了创造新纪录的攻坚战。
战斗从晚上8点钟开始,当时,现场灯火通明,气势磅礴。
在320多米长的船旁,一字排开8台桥吊。
每名桥吊司机精力都高度集中,船上有指挥手密切配合,码头上大型拖车穿梭不停。
到凌晨240分,完成了该轮3400个标准集装箱的装卸,一举创出了每小时单机效率
70.3自然箱和单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纪录。
国际权威杂志港口与港湾刊文盛赞中国青岛港以一流集装箱码头.一流的桥吊设备.一流的操作技术,创造出一流的世界集装箱装卸效率。
为长中国码头工人的志气,提升青岛港的国际知名度,打造港口的核心竞争力,青岛港决定以许振超的名字命名了“集装箱保班服务名牌“振超效率”。
“振超效率”叫响了青岛港,也使许振超充满了再创世界水平的信心和决心。
时隔5个月后的9月30日,许振超率领整个团队,又把每小时单船339自然箱的纪录提高到了每小时381自然箱。
这项纪录进一步增加了青岛港集装箱装卸的竞争力。
“振超效率”产生了显著的名牌效应和良好经济效益。
世界许多知名航运公司主动与青岛港合作,纷纷上航线.增航班.加箱量,仅8个月时间,青岛港就净增了13条国际航线。
年,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
23.8万标准箱,实现了
24.3的高速增长。
月7月21日,世界著名航运公司铁行.马士基和中远集团与青岛港携手,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三国四方”合资合作项目,为青岛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许振超有浓郁的爱港情节,这也成了他艰苦创业.回报港口的动力。
,青岛市委.市政府做出决策,启动前湾集装箱码头,实施外贸集装箱西移,要求年底前必须安装起一批新型桥吊,保证西移的如期进行。
这项桥吊安装现场总指挥的重任落在了许振超的肩上。
接受任务后,他先办了两件事一是打电话告诉爱人,他在黄岛有急任务,约一个多月不能回家了,让爱人放心;二是买了箱方便面,准备吃睡在工地。
当时天寒地冻,工期又紧。
面对困难和压力,许振超连续40多天没有回家,每天在零下几度的寒风里一干就是
五.六个小时。
渴极了,他和同志们就从消防栓里接水烧着喝;饿极了,就干啃方便面.凉馒头;困极了,就身盖棉大衣躺倒就睡。
许振超左腿患有严重风湿病,为不耽误工期,坚持工作在码头一线。
许振超就是凭着这种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带领工友没有辜负港口的殷切期望,胜利完成了任务,为青岛港的集装箱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机遇。
“咱当不了科学家,但一定要练就一身绝活,练就一身过硬本领,做个优秀的工人”。
经过几年来的改革发展,港口生产方式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重大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许振超始终有着明确的人生追求,那就是“作为一名当代产业工人,要有更高的追求,更多的建树,当不了科学家,也要练就一身绝活儿,争当一名优秀的工人,这样才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港口的培养。
”改革开放为许振超提供了成才的大好机遇。
青岛港的发展,更为许振超创造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1984年,许振超成为桥吊司机以后,为了在这个岗位上练就“绝活儿”,他身上常带着一个笔记本.一本电子英汉词典。
机械故障是怎么出现的.怎么修理的,他都详细地做好记录,准确掌握桥吊各机构的性能参数。
经过长期积累,到1991年,许振超在队里已经是小有名气的“修理专家”了,桥吊有了难修的故障,大家都愿意找他一起想办法。
为了保证一天24小时随叫随到,公司领导为他配上了传呼机,当时,这在队里可是不得了的事儿因为那时许振超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桥吊司机,这可是非同一般的荣耀。
长期以来,桥吊队的职工都认为,许振超技术好.肯钻研,赞誉他为“桥吊大拿”,机器上出了什么难事儿找到他,他一琢磨就能解决。
3月24日晚上,维修人员围在5号桥吊前伸臂上愁眉不展,许振超到现场后,问明情况,经过检查,凭着多年积累的经验,仅用几分钟就判断出了故障点,更换上了新配件,桥吊一切恢复正常。
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不佩服,都说“许大拿”真是神了桥吊是大型机械,很多司机作业中磕磕碰碰的现象司空见惯,既容易损坏设备,又造成安全隐患。
为了杜绝这种现象,许振超率先提出了“无声响操作”的标准,并亲自练_示范。
“无声响操作”要求集装箱吊装作业时,从抓箱到落箱几乎没有声音。
一个集装箱加上吊具,至少也有
二.三吨重,把这样一个大“铁家伙”从地面吊起,再从几多米的高空放下来,特别是有时还要放到20多米的船底。
这种铁碰铁的活儿,要不出声响,简直不可想象但是许振超决心很大,他对工友们说有人曾创造操作气锤打鸡蛋,汽锤碰到鸡蛋,鸡蛋却丝毫未伤的技术,我们为什么就不能练成“无声响操作”他通过操作车运行速度和吊具升降之间的变化来控制,熟中生巧,第一个掌握了这一操作技术,而且带出了一支能熟练掌握这一“绝活儿”的队伍。
一次,承运一批乌鲁木齐铁路局转运的化工危险品。
当时为了预防万一,码头现场.铁路专用线全派上了武警,因为一旦出现大的碰撞,就会引发恶性爆炸事件。
在桥吊司机们的精心操作下,整整40个箱子全部安全装到了船上。
在场的原铁道部一位副部长连连赞叹青岛港工人的“无声响操作”了不起。
船公司代表感慨的说“无声响操作”简直就是“行云流水”。
许振超当上桥吊队长后,不仅创新技术,还创新管理。
他说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他经过统计发现,桥吊作业中最容易出安全问题的环节就是箱子一起一落的时候。
为避免发生类似问题,他要求桥吊队每名司机在吊箱时都要做一次“二次停钩”,就是箱子刚离地和快落地的一刹那,放慢速度,先观察后起落,这样做虽然使每次操作时间多了几秒钟,但杜绝了事故隐患,最终提高了生产效率。
许振超发现国内多数港口在基层桥吊作业上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他就把“全国质量管理奖”标准引入日常管理,参照制定了队里的条例,细化到连夜间维修取个扳手都有规矩。
再如,在设备维修上多数港口实行机电分离,不利于设备养护。
他就改变这一惯例,建立了机电一体的维修体系。
这种做法创新了国内沿海港口传统的桥吊设备管理模式,日前,国内最大的桥吊生产厂上海振华港机厂厂长特地带着外国客户来青岛港参观桥吊队的设备管理,盛赞明港的桥吊管理是国内最好的。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可以不进大学,却不能没有知识。
人要活出质量,就要孜孜不倦地学_,这样才不枉宝贵的一生”。
许振超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得益于时刻把学_作为“第一需要”,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学_成就未来”。
1968年,许振超进港当工人,干皮带机电工。
工作之余,别人休息,他却学电工书籍,看设备图纸,从不放弃,日积月累掌握了不少技术窍门,精通了电工技术,尝到了学_甜头。
当上了门机司机,他把队里仅有的几本技术书都看遍了。
觉得不过瘾,就到处找同学借书看,怕同学麻烦,又省钱买书看。
新书贵就买旧书,有一次下了夜班,他骑自行车跑了40多里,到李村集书摊上讨价还价,买了几本旧书,回到家没顾得休息全部读完。
除了读书,他还注重虚心向技术人员请教,坚持做工作心得笔记。
在以后的工作变换中,他都坚持工作需要什么就学_什么,总是带着问题去学_,这个_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桥吊是技术密集的港口大型机械设备,尤其是第五代桥吊,集多种现代科学技术于一体,科技含量很高,需要掌握的知识很多,如高压变配电.电力拖动系统.计算机系统.数字控制技术.网络通讯知识等。
为了系统学_桥吊知识,40多岁时他开始自学高中课程。
后来,青岛港上了新桥吊,桥吊电控系统是瑞典BBC的,整个程序语言都是英文,许振超就自学起了英语。
当时桥吊上的可控硅直流调速系统是国内最先进的,他又买了清华大学的教材可控硅整流技术,从原理上学起。
青岛港使用了美国GE的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一套英文资料有两尺厚,他一有空就拉着技术人员陪他上桥吊,把程序一一记下来过后琢磨。
那段时间,他下班回家后就大门不出,家里的桌子.床全摆满了电子零件.图纸和参考书,逼得爱人经常端着菜板在楼道里切菜。
有一年,他听说国外的起重机械上已经开始采用变频变流技术,他就对队里的技术主管说应该找本书来看看。
但是逛遍了青岛大大小小的书店,也没买到。
事隔半月,他终于辗转托人从上海买到了这种书,才一了心愿。
年,青岛港桥吊上才用上了这种技术。
这两年,随着青岛港的桥吊越换越大.越换越好,许振超学_得更加刻苦了。
为了适应学_需要,他经常带着“三件宝”。
一台手提电脑,一个笔记本和一个快易通电子词典。
特别是那个快易通,已经换了两个。
因为随着学_的深入,要查的专业技术词汇太多,原来的旧版快易通的词汇量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需要。
看着许振超象着了魔一样的学_,妻子劝他说差不多就行了。
他却说我底子薄,现代技术变化又快,不学怎么能跟得上__年,正逢队里的轮胎吊发动机需要大修。
按惯例,应该花大价钱,请专业厂家来修理。
但许振超考虑到这样既耽误时间,又增加很多费用。
他就主动向公司请战,要求自己动手维修。
面对复杂的维修工艺,他茶不思.饭不想,简直入了迷。
一年内,他带头成立的大修小组边研究边实践,先后对公司全部轮胎吊发动机成功地进行了大修,不仅大大缩短了维修时间,保证了现场作业正常运转,还为公司节省开支140多万元。
近几年来,经初步估算,经许振超主持修理的各类桥吊设备共有70多台次,节约费用达800万元。
许振超不仅会排除一般故障,就连一些精密的技术部件,也敢碰。
桥吊上的重量传感器,是国外厂家的“王牌”产品,要求不能打开,再加上他们的技术保密,用坏了只能换。
换一次需要近万美元;不换就要降低桥吊60的工作效率。
许振超执意自行修理,当他打开一看,里面布满了蜘蛛网般的电阻线,象是人的大脑神经一样,当时也一下子惊呆了。
他冷静下来,利用手头上的简陋工具,逐根检查,遇到精密处,就用头发丝小心翼翼地拨,终于发现是一根细如蚕丝的电阻线断了。
在接线中,他把电烙铁磨尖,象神经科医生实施手术一样,摒住呼吸,稳住手,一点点地焊起来。
后来,这件事给许振超深刻的启示困难是自己喊出来的,凡事只要认真学_,敢作敢为,就没有攻不下的难关。
“现代化大生产要求团队协作。
要在世界一流码头干出世界一流效率,就必须把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奉献出来,还要办亲情的事,暖伙计的心”。
许振超不仅是“桥吊大拿”,还是一位良师益友。
他通过自己的实践深切感受到桥吊队要成为一支敢于创造一流业绩的团队,首先要成为一支学_型的团队。
年底,黄岛新港区集装箱桥吊队刚组建时,新司机占八成。
为了提高装卸效率,许振超加班加点搞培训,他系统地总结了自己多年来驾驶和维修桥吊的经验,专门编制了青岛港集装箱装卸桥司机操作手册,组织大家学_,使新司机少走了许多弯路。
这本册子既明确了正常操作规程,又介绍了恶劣气候条件下安全作业的注意事项和故障应急方案。
靠这本手册,带出桥吊司机由原来需要1年缩短为3个月。
现在这本手册不仅放在新港区每台桥吊的驾驶室里,还成为部分大专院校机械专业的授课教材。
许振超在队里建立起了严格的学_制度,规定每月两次集中学_,每天研究一个课题。
他要求队员们做到“经验互补.资源共享”,不管是技术主管还是桥吊司机,每排除一起故障,都要把造成故障的原因.现象和排除的方法,写成专门的材料在队里交流。
,队里的一个技术主管解决了一个疑难问题,却迟迟不肯将案例整理出来。
他就以此为例,在队里展开了讨论,使全队同志对搞技术封锁的弊端和交流学_的益处达成了共识。
从此,他在队里立下了规矩,无论是谁,坚决不准搞技术封锁,出现这种现象,任何人都可以大张旗鼓地批评。
在许振超的带动下,桥吊队形成了浓郁的学_风气。
现在,维修主管们下了班,还经常聚集在队里研究问题,看图纸。
新录用的大学生也人人带着“好易通”,有空就研究桥吊上的英文资料。
队里不管是哪个车组出了故障,其他车组的队员只要没事都会跑来看看,研究故障原因和排除方法,以便举一反三。
队里的骨干还主动把一些故障编成案例,当作队里的“土教材”,给年轻人上课。
公司请来技术权威搞安装测试,工友们一定想方设法把他请到队里来讲课,听课的工友们不仅自己做好笔记,过后还会主动传给当班没来上课的同事。
许振超深深的爱着他的桥吊,爱着他为之奋斗一生的青岛港,他把码头作为自己的家,把队友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
许振超深知,创造一流的效率一要靠科技,二要靠人才。
他特别重视对新录用大学生的培养,对他们不急于安排相应的岗位,而是让他们先从事修轮胎.换钢丝等一些比较艰苦的工作。
为此,有许多大学生不理解,但许振超认为刚出校门的大学生不在艰苦的工作中磨练,就难以成才。
如今,这些新来的大学生都锻炼成了桥吊队的能手。
年大年初一,许振超开着自己的车,跑遍了大半个山东,行程1千多公里,走访了7名家住农村的工友。
这些工友回来讲,许队长的到来惊动了全村,他们怎么也想不到,青岛港的一名队长会给他们的家人拜年。
其实,只要稍微熟悉许振超的人都知道,他关心职工是由来已久,职工结婚他去祝福,职工得子他去祝贺,职工亲属生病他去探望。
他自己有本“小册子”,还给职工配备了“两个卡”。
“小册子”上面记录着每一名职工的家庭情况,每逢职工过生日,他就送上蛋糕和贺卡,送去真挚的祝福。
“安全卡”记录着一些不安全隐患,时刻提醒职工;“爱心卡”是给职工家属的,卡上留着联系电话,写着“有事找振超”。
工友李顺的妻子得了尿毒症,许振超组织全队为他捐款4000多元,自己就掏出了__元。
四年来,类似这样的捐款,许振超在全队组织了七.八次,自己捐了上万元。
许振超常说,只要在我们这个集体里工作过的,全是自家人,人走茶不能凉。
至今许振超还与离开队的农民承包工保持着联系,只要他们有困难,他总忘不了写一封信,寄去
一.二百块钱,尽心尽力帮助他们。
许振超以率先垂范.关爱他人的优秀品格,赢得了全队职工的广泛赞誉,他所带出的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桥吊队,为青岛港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此文乃网上炒摘,但很值得我们学_*__*嘻嘻第2篇许振超1968年,许振超进港当工人,干皮带机电工。
工作之余,别人休息,他却学电工书籍,看设备图纸,从不放弃,日积月累掌握了不少技术窍门,精通了电工技术,尝到了学_甜头。
当上了门机司机,他把队里仅有的几本技术书都看遍了。
觉得不过瘾,就到处找同学借书看,怕同学麻烦,又省钱买书看。
新书贵就买旧书,有一次下了夜班,他骑自行车跑了40多里,到李村集书摊上讨价还价,买了几本旧书,回到家没顾得休息全部读完。
除了读书,他还注重虚心向技术人员请教,坚持做工作心得笔记。
在以后的工作变换中,他都坚持工作需要什么就学_什么,总是带着问题去学_,这个_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1976年,许振超开门机时间不久,自己就确定了练出“一钩准”的操作目标。
矿石装火车有标准要求,多了,需要装卸工人把超重的卸下来;少了,又给货主造成损失。
为达到标准要求,他暗下决心,一定练好丝毫不差的“一钩准”为此,每次作业完毕,别人去歇着了,他仍留在车上操纵“把子”反复练_。
4.5个月后,一钩矿石“抓”起,稳稳地落在车厢内,这一目标终于实现了。
从此,在工人中传出了许振超“一钩准”的美称。
在集装箱班轮航运中,船东.货主最关心的就是班轮能否按照预期的时间到达港口,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装卸任务。
如果货物不能按期到达目的地,造成的损失要以每天几万美元来计算。
港口的装卸效率和保班能力,在整个运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船东.货主在选择停靠港时,首先考查的是效率指标。
而桥吊在整个船舶保班作业中又处于非常关键的环节。
为了提高装卸效率,许振超和大家一起潜心研究操作技术,琢磨提高效率的窍门,总结推广快捷.科学的操作流程。
经过艰苦地探索磨练,桥吊司机的单机舱时量逐月提高,由最初的每小时25个标准箱提高到28个.30个.33个,逐步接近世界最高效率。
与此同时,加强设备保养,他们所管理使用的桥吊先后实现了保班作业无故障运行。
有多少次,有的国际集装箱班轮因种种原因造成滞期,而到青岛港后,是许振超带领他的团队为船方抢回了时间。
年下半年,许振超带领自己的团队实现了“核心班轮保班全部100”的目标,获得了“全国用户满意服务”名牌的称号,在中国大陆沿海港口居于领先水平。
年4月28日夜,许振超带领工友们在“地中海法米亚”轮上打响了创造新纪录的攻坚战。
战斗从晚上8点钟开始,当时,现场灯火通明,气势磅礴。
在320多米长的船旁,一字排开8台桥吊。
每名桥吊司机精力都高度集中,船上有指挥手密切配合,码头上大型拖车穿梭不停。
到凌晨240分,完成了该轮3400个标准集装箱的装卸,一举创出了每小时单机效率
70.3自然箱和单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纪录。
国际权威杂志港口与港湾刊文盛赞中国青岛港以一流集装箱码头.一流的桥吊设备.一流的操作技术,创造出一流的世界集装箱装卸效率。
为长中国码头工人的志气,提升青岛港的国际知名度,打造港口的核心竞争力,青岛港决定以许振超的名字命名了“集装箱保班服务名牌“振超效率”。
“振超效率”叫响了青岛港,也使许振超充满了再创世界水平的信心和决心。
时隔5个月后的9月30日,许振超率领整个团队,又把每小时单船339自然箱的纪录提高到了每小时381自然箱。
这项纪录进一步增加了青岛港集装箱装卸的竞争力。
“振超效率”产生了显著的名牌效应和良好经济效益。
世界许多知名航运公司主动与青岛港合作,纷纷上航线.增航班.加箱量,仅8个月时间,青岛港就净增了13条国际航线。
年,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
23.8万标准箱,实现了
24.3的高速增长。
月7月21日,世界著名航运公司铁行.马士基和中远集团与青岛港携手,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三国四方”合资合作项目,为青岛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许振超有浓郁的爱港情节,这也成了他艰苦创业.回报港口的动力。
年,青岛市委.市政府做出决策,启动前湾集装箱码头,实施外贸集装箱西移,要求年底前必须安装起一批新型桥吊,保证西移的如期进行。
这项桥吊安装现场总指挥的重任落在了许振超的肩上。
接受任务后,他先办了两件事一是打电话告诉爱人,他在黄岛有急任务,约一个多月不能回家了,让爱人放心;二是买了箱方便面,准备吃睡在工地。
当时天寒地冻,工期又紧。
面对困难和压力,许振超连续40多天没有回家,每天在零下几度的寒风里一干就是
五.六个小时。
渴极了,他和同志们就从消防栓里接水烧着喝;饿极了,就干啃方便面.凉馒头;困极了,就身盖棉大衣躺倒就睡。
许振超左腿患有严重风湿病,为不耽误工期,坚持工作在码头一线。
许振超就是凭着这种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带领工友没有辜负港口的殷切期望,胜利完成了任务,为青岛港的集装箱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机遇。
“咱当不了科学家,但一定要练就一身绝活,练就一身过硬本领,做个优秀的工人”。
经过几年来的改革发展,港口生产方式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重大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许振超始终有着明确的人生追求,那就是“作为一名当代产业工人,要有更高的追求,更多的建树,当不了科学家,也要练就一身绝活儿,争当一名优秀的工人,这样才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港口的培养。
”改革开放为许振超提供了成才的大好机遇。
青岛港的发展,更为许振超创造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1984年,许振超成为桥吊司机以后,为了在这个岗位上练就“绝活儿”,他身上常带着一个笔记本.一本电子英汉词典。
机械故障是怎么出现的.怎么修理的,他都详细地做好记录,准确掌握桥吊各机构的性能参数。
经过长期积累,到1991年,许振超在队里已经是小有名气的“修理专家”了,桥吊有了难修的故障,大家都愿意找他一起想办法。
为了保证一天24小时随叫随到,公司领导为他配上了传呼机,当时,这在队里可是不得了的事儿因为那时许振超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桥吊司机,这可是非同一般的荣耀。
长期以来,桥吊队的职工都认为,许振超技术好.肯钻研,赞誉他为“桥吊大拿”,机器上出了什么难事儿找到他,他一琢磨就能解决。
年3月24日晚上,维修人员围在5号桥吊前伸臂上愁眉不展,许振超到现场后,问明情况,经过检查,凭着多年积累的经验,仅用几分钟就判断出了故障点,更换上了新配件,桥吊一切恢复正常。
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不佩服,都说“许大拿”真是神了桥吊是大型机械,很多司机作业中磕磕碰碰的现象司空见惯,既容易损坏设备,又造成安全隐患。
为了杜绝这种现象,许振超率先提出了“无声响操作”的标准,并亲自练_示范。
“无声响操作”要求集装箱吊装作业时,从抓箱到落箱几乎没有声音。
一个集装箱加上吊具,至少也有
二.三吨重,把这样一个大“铁家伙”从地面吊起,再从几多米的高空放下来,特别是有时还要放到20多米的船底。
这种铁碰铁的活儿,要不出声响,简直不可想象但是许振超决心很大,他对工友们说有人曾创造操作气锤打鸡蛋,汽锤碰到鸡蛋,鸡蛋却丝毫未伤的技术,我们为什么就不能练成“无声响操作”他通过操作车运行速度和吊具升降之间的变化来控制,熟中生巧,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许振超 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