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17314.docx
- 文档编号:10257290
- 上传时间:2023-02-09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19.08KB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17314.docx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173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17314.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17314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标准预防措施
一、标准预防的定义
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用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
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一)手卫生
1、在以下情况下应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2、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3、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它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戴手套
1、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清洁手套:
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时、接触污染物品时。
2、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无菌手套:
医务人员进行手术时;为病人进行诊疗技术等无菌操作时;接触病人破损皮肤、粘膜时。
3、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
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
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
如手部皮肤破损,应戴双层手套。
(三)正确使用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1、一般诊疗活动、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外科口罩。
2、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3、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摘口罩时不要接触口罩前面;
护目镜、防护面罩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四)适时使用隔离衣与防护服
1、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2、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
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3、隔离衣和防护服只限在规定区域内穿脱。
穿前应检查隔离衣和防护服有无破损;穿时勿使衣袖触及面部及衣领,发现有渗漏或破损应及时更换;脱时应注意避免污染。
脱下隔离衣后,将隔离衣污染面向里,衣领及衣边卷至中央,放入污衣袋封口,贴标识送清洗消毒后备用。
隔离衣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遇污染随时更换。
(五)防水围裙的使用
1、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
2、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
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
(六)安全注射
1、使用过的针具和注射器应及时处理,不得重复使用。
2、锐器使用后放置于锐器盒中,在容器3/4满将其封口。
3、禁止用双手回帽。
免疫注射时使用自动销毁式注射器。
4、任何锐器不能两人同时触摸;避免手术中经手传播锐器。
(七)污染的医疗仪器设备或物品应正确处理。
物体表面、环境、衣物按规定进行消毒。
(八)医疗废物应按照医院《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一、隔离预防原则:
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采取相应的隔离预防措施。
2、隔离病室或患者床头应有隔离标识,并限制人员出入。
黄色为空气传播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隔离。
3、经空气、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如科室或医院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定点医院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
其他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宜分室安置。
如条件限制,可考虑将相同病种、处于同病期的病人安置在同房间,床间距宜大于0.8m。
4、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置。
5、加强隔离病室空气、物表的清洁消毒。
物体表面应每日定期擦拭消毒,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
6、患者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
二、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预防
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的疾病包括开放性或活动性肺结核、麻疹、风疹和水痘等疾病。
1、实施标准预防。
2、发热门诊或隔离观察室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3、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
4、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
5、应严格空气消毒。
三、经飞沫传播疾病的预防
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的疾病主要有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1、实施标准预防。
2、发热门诊或隔离观察室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3、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4、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保持距离在1m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
5、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
6、与患者近距离(1m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
四、经接触传播疾病的预防
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的疾病主要有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
1、实施标准预防。
2、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教育患者在活动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接触到其他病人和物体的机会。
3、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
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4、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5、一般的医疗器械应专人使用,即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如果必须与其他病人共用器械,其他病人使用该器械前必须经过相应的清洁消毒或灭菌处理。
五、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隔离预防
1、医务人员必须经过医院专门的培训,方可进入发热门诊或隔离观察室工作。
2、发热门诊或隔离观察室人员严格按防护规定着装。
3、限制患者在病区内随意走动,离开病房时应戴外科口罩。
4、患者安置于通风良好的病室内。
6、减少转运,如需转运,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
7、严格限制探视者。
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
一、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其他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控制措施
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早期检出带菌者。
加强对MRSA易感者的检查,如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患者、长期住院及老年患者,危重症者、新生儿等。
2、检验科一旦发现MRSA或其他多重耐药菌,及时向临床科室和院感办报告,以便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3、对MRSA感染或定植携带者进行单间隔离,或将同类病人隔离于同一病房。
4、限制减少人员出入,诊疗护理人员尽量固定。
5、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和标准预防措施。
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脱去手套后严格洗手或手消毒。
可能污染工作服时应穿隔离衣。
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时应戴口罩、防护镜或防护面罩。
6、诊疗、护理用具(如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尽量固定专用,每天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
7、医疗仪器、器具污染或可疑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进行清洁、消毒、灭菌后方可使用。
桌面、窗台、床架等物体表面,每天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抹布使用后消毒。
8、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后可解除隔离。
9、接触隔离后或患者出院后进行床单位消毒。
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预防控制措施
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早期检出带菌者。
加强对VRE易感者的检查,如近期使用广谱抗菌或万古霉素治疗者、长期住院的患者,危重症者、免疫抑制病人等。
2、检验科一旦发现VRE,及时向临床科室和院感办报告,以便控制感染和隔离治疗。
3、对VRE感染或定植携带者必须进行单间隔离。
4、严格限制人员出入,医护人员固定,专人诊疗护理。
5、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和标准预防措施。
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脱去手套后严格洗手或手消毒。
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应戴口罩、防护镜或防护面罩。
接触患者时穿戴一次性隔离衣。
6、诊疗护理仪器、用具(如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固定专用,每天用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消毒,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
7、桌面、窗台、床架等物体表面,每天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抹布使用后消毒。
8、患者出院后必须对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生活用品经清洁消毒后方可带出。
9、患者产生的所有废物包括生活垃圾,按传染病患者产生的医废进行处理。
10、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产褥感染的预防
1、保持待产室、产房环境清洁,空气、物表按规定处理。
助产前后对室内空气、物表进行消毒。
2、工作人员进入产房必须穿专用工作衣、鞋、帽和口罩,离开产房时脱去专用着装或更换外出服。
3、助产中,避免或减少人员活动。
4、接产中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
严格执行外科手消毒程序,戴无菌手套,必要时戴双层手套;助产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
5、缝合切口前,应更换新的无菌手套。
6、疑有宫腔感染时,应立即留取标本培养以便指导产后或术后抗生素使用。
7、注意避免胎膜早破,产程异常者应及早处理,避免滞产、产道损伤、产后出血等引起感染的诱因。
8、减少不必要的阴道检查。
肛诊和阴道检查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9、产后注意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尽量早期下床,以使恶露尽早排除。
10、必要时合理给予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11、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及时治疗外阴炎及宫颈炎等慢性疾病和并发症。
12、加强医疗废物管理,产房产生的医废每台清理、及时转运。
新生儿脐炎的预防
1、断脐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处理脐带前,应更换新的无菌手套,新生儿断脐器械与其他助产器械不得混用。
2、脐部用碘伏消毒液进行消毒。
3、保持新生儿脐部清洁干燥,勤换尿布,不要让尿布覆盖脐部。
4、脐部护理时,如果有结痂形成,涂擦酒精时应将结痂掀起,从内向外涂擦,保持脐部干燥。
5、加强手卫生工作。
在接触新生儿前后均应当认真实施手卫生。
新生儿脓疱疹的预防
1、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尽量每天洗澡,更换内衣。
2、保护新生儿的皮肤不受损伤,衣服、尿布和被褥要柔软。
3、护理新生儿时动作要轻,勤给新生儿剪指甲,以免抓伤表皮。
4、避免新生儿与有皮肤感染病的人接触。
5、护理新生儿前后要认真洗手。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沐浴用品一人一用,避免交叉感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院 感染 预防 控制 措施 17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