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与开发期末复习题.docx
- 文档编号:10256619
- 上传时间:2023-02-09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4.56KB
旅游资源与开发期末复习题.docx
《旅游资源与开发期末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资源与开发期末复习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资源与开发期末复习题
旅游资源与开发期末复习题
1、旅游资源的定义
答: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均可称为旅游资源。
2、旅游资源的分类
答:
◆二分法:
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三分法:
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综合旅游资源(或社会旅游资源,或人工创造物)
◆四分法:
天然赋予的自然类资源、历史遗留的历史性资源、现代人造旅游资源和时代造就的社会性资源
◆多分法:
人文型、自然资源型、人造景观型、节庆事件型、休闲型、娱乐型、历史型、宗教型等等。
◆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将旅游资源分为8个主类(即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和31个亚类
◆根据旅游资源的利用限度和生成价值,可分为再生旅游资源与非再生旅游资源两大类。
◆按旅游资源的形态特征,可划分为有形的旅游资源和无形的旅游资源两大类
◆根据旅游资源存在的空间层位的不同,可划分为地上旅游资源、地下旅游资源以及天上旅游资源、海底旅游资源。
◆根据旅游资源的作用性质和不同用途,可划分为物质享受型旅游资源和精神享受型旅游资源两大类。
◆按旅游活动的性质,可划分为观赏型旅游资源、运动康乐型旅游资源和特殊型旅游资源(地质、考古、科学等)。
◆按资源开发利用的变化特征,可划分为原生性旅游资源和萌生性旅游资源两大类
◆根据开发程度,分为早期开发的旅游资源、近期开发的旅游资源、正在开发的旅游资源和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
◆根据吸引力的大小,分为热点的旅游资源、温点的旅游资源和冷点的旅游资源。
◆根据风景资源的规模、级别、价值和管理围,分为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旅游资源。
◆按旅游功能,分为游览观光、科学考察、度假疗养、体育活动、文化娱乐、宗教朝觐等为主要功能的旅游资源。
3、旅游资源调查的涵义
答:
旅游资源调查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的系统收集、记录、整理、分析和总结旅游资源及其相关因素的信息与资料,以确定旅游资源的存量状况,并为旅游经营管理者提供客观决策依据的活动。
4、旅游资源调查的步骤、方法
答:
步骤:
1、调查准备阶段:
(1)成立调查小组。
(2)制定旅游资源调查的工作计划。
(3)设计旅游资源调查表和调查问卷。
(4)考察器具、物品等物质装备。
2、调查实施阶段:
(1)收集第二手资料
第二手资料是指为其他目的和用途而制作、收集的证据、数字、图件和其他现成的信息资料,但能为目前的旅游资源调查项目所利用。
第二手资料是现有资料,获取速度快且节省费用,并有助于加强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工作。
收集渠道可以是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旅游行业部的各种相关材料;可以是各种已经公开发表的旅游刊物、年鉴、报纸、杂志、专辑、学术研究资料;可以是有关国际或区域旅游组织和专业旅游资源调查研究机构的年报及其他相关资料;还可以是国际、国、区域、局域计算机网络上的相关信息资料等。
(2)收集第一手资料
第一手资料又称实地调查资料,它是调查人员为了目前的调查目的专门搜集的各种原始资料。
尽管第二手资料是实地调查的基础,也可以得到实地调查无法获得的某些资料,并能鉴定第一手资料的可信度,但第二手资料并不能取代第一手资料,必须搜集一定数量的原始资料予以补充。
实地勘察时要填写“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旅游资源调查实际资料图”,同时也要发放“旅游资源调查问卷”。
3、整理分析阶段:
(1)整理资料:
主要是把收集的零星资料整理成有系统的、能说明问题的情报。
包括对文字资料、照片、录像片的整理,以及图件的编制与清绘等容;
(2)分析资料:
一般需要借助一定的统计分析技术,才能科学地测定它们之间的关系,认识某种现象与某个变化产生的原因,把握其动向与发展变化规律,并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对该调查结果提出合理的行动建议;
(3)编写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既能够为决策部门提供客观的决策依据,又能够体现该调查项目的全部调查活动,是旅游资源调查的文字总结。
报告中应包括旅游资源调查的围、对象、时间、组织、方法;旅游资源的分布、类型、数量、特征、开发利用现状、保护情况、开发利用条件和简单的评价,建立旅游资源档案;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建议等容,这些都是进行旅游规划的重要依据。
调查方法:
1、资料统计分析法。
2、座谈访问法。
3、问卷调查法。
4、实地勘察法。
这是最基本的调查方法。
5、现代科技分析法。
5、旅游资源评价的涵义、方法
答:
涵义:
旅游资源评价是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按照某一评价体系或评价方法,对调查区旅游资源自身的规模、质量、等级及其外部开发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和开发前景进行科学分析和可行性研究的过程。
具体地说,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来确定某一旅游资源在全部旅游资源或同类旅游资源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纵向和横向上对其进行比较,以确定其重要程度和开发价值。
方法:
1、旅游资源的定性评价
旅游资源定性评价是指评价者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在旅游资源区的考察或游览及其对有关资料的分析推断之后,给予旅游资源的整体印象评价。
(1)一般体验性评价:
一般体验性评价是由旅游者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对某一处或一系列的旅游资源就其整体质量进行定性评估。
常用方式是旅游者在问卷上回答有关旅游资源的优劣顺序,或由各方面专家讨论评价,或统计在常见报刊或旅游书籍、旅行指南上出现的频率等。
这种评价多由传播媒介或行政管理机构发起,如我国“十大风景名胜”和“旅游胜地四十佳”的评选。
这种评价的显著特点是评价的项目很简单,但局限于少数知名度较高的旅游地,无法用于一般类型或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
。
(2)“三三六”评价法(卢云亭)
“三大价值”:
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
“三大效益”:
旅游资源开发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六大开发条件”:
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象地域组合条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客源市场、投资能力、施工难易程度。
(3)“六字七标准”评价法(黄辉实)
评价旅游资源本身,采用了“美、古、名、特、奇、用”六字评价标准;
评价旅游资源所处环境时,采用了“季节性、污染状况、联系性、可进入性、基础结构、社会经济环境、市场”七个标准。
2、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
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是指评价者在掌握大量数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给定的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数学评价模型,揭示评价对象的数量变化程度及其结构关系之后,给予旅游资源的量化测算评价。
(1)技术性评价
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是着眼于旅游资源各要素对于旅游者从事特定活动的适宜程度的评估。
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可以就这些关键的旅游资源因素针对确定的旅游活动进行适宜性评价。
(2)综合性评价
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评价是着眼于旅游地旅游资源的整体价值评估或旅游地的开发价值评估。
6、气象气候旅游资源的涵义
答:
涵义:
气象指地球外围的大气层中经常出现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总称。
不同的气象状态,可以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环境,比较典型的气象景观有旭日、夕阳、明月、云雾、佛光、蜃景和细雨等。
气候是地球表面或地球某个区域多年气象变化规律的综合反映。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资源复杂多样,能够满足各类游人的不同需要,夏季避暑,冬季避寒,溜冰滑雪,漂流潜水,各得其所。
7、气象气候旅游资源的类型
答:
类型:
云与雾、冰雪、雾凇、雨凇、日出日落、月、霞、蜃景、佛光、极光。
8、我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答:
按照园林的性质,我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皇家园林、第宅园林和寺观园林等。
皇家园林以规模宏大、庄重、豪华为主要特色。
保存下来的皇家园林有圆明园、颐和园、公园、避暑山庄等。
第宅园林有使人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又具林泉之致。
现存的第宅园林集中在,如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
寺观园林是园林艺术和宗教艺术结合的产物,比较著名的有狮子林、灵岩寺,灵谷寺、栖霞寺,金山寺和大明寺等。
依据园林的风格,我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和少数民族园林等。
北方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代表,风格粗犷,多野趣,各种人工建筑厚重有余,委婉不足。
著名的有北京颐和园和避暑山庄等。
江南园林,多属私园,规模小但充分利用一切空间造景,即使墙角、路面也精心点缀。
园多奇石秀水,玲珑纤巧,轻盈秀丽,栗柱粉墙,灰砖青瓦,富有田园情趣,身入其境,舒适恬淡,有“城市山林”之誉。
著名的有拙政园,梅园,个园等。
岭南园林发展历史较晚,曾师法北方园林和江南园林,因而风格界于二者之间,近代又受国外构园艺术的影响,造园时,多用榕树、木棉、藤本植物,故又具有热带、亚热带景观特征。
著名的有清晖园、可园等。
少数民族园林多具少数民族特色,以罗布林卡为代表,园建有宫殿、亭台、池榭,构筑精美,花木繁盛,具有浓烈的民族色彩和宗教氛围。
9、古遗址的类型,社会文化历史遗址的类型
答:
古遗址的类型:
古人类文化遗址、社会历史文化遗址、历史名人文化遗址。
社会文化历史遗址的类型:
古城池遗址、古战场遗址和古道路遗址。
10、旅游资源开发的涵义、原则、容、方式
答:
涵义:
从旅游资源到旅游产品,需要开发。
即R-P转化的过程。
旅游资源开发是一种综合性的开发,是一种经济技术行为,它要求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和智力资源,将存在于开发区的各种现实和潜在的资源先后有序、科学合理地组合利用和有效保护,使其能被永续持久地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原则:
保护性原则;特色性原则;市场性原则;体验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容:
(一)规划和建设旅游景点景区
任何一种旅游资源不经过有意识的开发和建设,是无法融入旅游业开展大规模的旅游接待活动的,只不过在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差异而已。
这种开发,从容、形式上说,既可以是对尚未利用的旅游资源的初次开发,也可以是对已经利用了的景观或旅游吸引物的深度开发,或进一步的功能挖掘;既可以是对现实存在的旅游资源的归整和加工,也可以是从无到有的一个新景点的创造,并且从动态上,这种开发活动的容、性质也是在发展变化的。
(二)重点解决可进入性问题
可进入性问题,主要是指交通条件,包括交通线路、交通设施及交通方式,现代旅游的发展还要求通讯条件必须良好。
旅游活动的异地性表明,旅游者通常要经过一定距离的旅行后,方能进行游览参观,如果没有一定的交通设施和交通条件,旅游活动就不可能实现,旅游资源的开发就毫无意义。
景区的外部交通通常要求“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
(三)建设和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旅游配套设施包括旅游服务设施和旅游基础设施。
前者包括住宿、餐饮、交通及其他服务设施,后者包括水、电、热、气的供应系统,废物、废气、废水的排污系统,邮电通讯系统,安全保护系统等。
旅游配套设施一般投资大、周期长,因此对其建设规模、布局、数量必须严格论证和审批,做到适度超前发展,避免设施的不足和浪费,从而为旅游地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开发条件。
(四)完善旅游服务
旅游服务是由各种单项服务组合而成的综合服务,提供服务的人是来自旅游业各部门的从业人员及当地群众,他们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自身素质的高低、而这又影响到旅游地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根据客源市场的变化以及旅游业发展的要求,对从业人员不断进行提高性培训,以提高旅游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达到完善旅游服务的目标。
(五)加强宣传促销,开拓客源市场
发展旅游业,就是开发旅游地本身所具有的旅游资源,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满足市场的旅游需求,发展完善的产业结构,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市场开拓工作,一方面是将景点建设及旅游活动的设置与旅游需求趋向联系起来,即根据旅游者的消费行为特征,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具体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多种媒介加强宣传促销,将旅游产品介绍给旅游者,不断开拓市场、扩大客源,实现旅游资源开发的目的。
(六)重视旅游资源的保护
旅游资源的开发者和经营者,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会积极地投资开发,但这种思路往往会忽视对旅游资源的保护。
那些被自然或人为因素破坏或损害的旅游资源,若不及时加以整治和修复,就会继续衰退,有些会完全消失,无法恢复。
因此,一方面要在旅游从业者和当地群众间树立资源保护的观念,把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思路融入到旅游地的每一个角落;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保护旅游资源的机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及时发现问题并合理解决,从而有效地保护旅游资源,保证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旅游地的旅游环境,可以充分展示旅游资源的地域背景,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政策、出入境管理措施、政治动态或社会安定状况、社会治安、风俗习惯,以及当地居民的文化修养、思想观念、好客程度等,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对旅游者产生吸引或排斥作用,进而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效果。
因此,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既可以突出本地旅游资源的特色,又可以提高旅游者对旅游资源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方式:
(一)新建
凭借当地的旅游资源特点,建立新的旅游景区、景点或主题公园,建设一些必要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以增加区域旅游吸引力,满足旅游需求,推动地方旅游业发展。
譬如,的锦绣中华、中华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欢乐谷等。
(二)利用
利用原有的非被认识到的旅游资源,通过整理、组织和再开发,从而使之成为旅游吸引物的一种开发方式。
根据人们需求的新变化,开发利用那些以前未被认识到的旅游吸引物,使其成为新的旅游景点。
譬如大学校园、大型工厂、农场等。
(三)修复
由于自然或历史原因而被损毁,但又有很高艺术、历史文化或科学研究价值的旅游资源,经过整修、重建,使之重新成为可供旅游者游览参观的景点。
譬如的黄鹤楼、的滕王阁等。
(四)提高
当一些现有的旅游目的地由于配套设施的不足无法满足旅游业发展需要或因其他一些客观原因而出现暂时的停滞时,往往有必要采取一些适当的措施以更新乃至再生其吸引力。
在实际工作中,增加一些设施或服务是最常见的做法。
(五)改造
改造就是投入一定数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那些原先利用率不高的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或者其他设施进行局部或全部的改造,使之成为能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同时重新创造效益的旅游吸引物。
11、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实质涵,《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的基本容
答:
概念: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提出“可持续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实质和涵:
1、公平性—强调本代人及代际间的公平以及公平分配有限的旅游资源,特别是公平分配不可更新旅游资源
2、持续性—强调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应不能超越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同时也不能超越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感知承受能力。
3、全球性—可持续旅游发展作为全球旅游业发展的总目标,它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则必须共同遵守
4、资源观—旅游业的生存与发展和旅游资源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关系,可以说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和可利用程度是旅游业能否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因此决不能掠夺性开发而最终导致资源枯竭。
基本容:
“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体,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使许多旅游目的地各具特色,旅游发展不能破坏这种脆弱的平衡关系。
”
因此,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就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12、生态旅游的概念实质
答:
概念:
《国际生态旅游标准》将生态旅游产品归纳为生态旅游住宿、生态旅游形式和生态旅游景点。
旅游住宿:
是指为游客提供过夜条件的各种永久性或半永久性设施,包括生态小屋、旅店、度假村、固定营地、临时营地及旅行车营地等。
其主要目的之一是鼓励游客与住宿地周边的自然区域建立互动关系。
旅游形式:
是指由一个(或数个)导游带领的游览活动,目的是为了欣赏和了解大自然。
主要的活动形式有:
驾车、徒步、骑马、漂流和探险等。
旅游景点:
是指那些拥有旅游设施的自然区域(或以自然区域为主),目的是帮助游客探索和了解大自然,包括野生动物园、救护站、讲解中心等。
可以分开计价的食宿和旅游活动需要分开评估。
实质:
生态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旅游形式,对旅游者和管理者要求都很高,现实生活中还很难完全达到要求。
但是,我们绝不能把“生态旅游”理解为“到生态环境好的地方旅游”,也绝不能以“生态旅游”之名务“大众旅游”之实。
首先,生态旅游是一种意识,是旅游者和管理者的保护意识,自己不能去破坏园中的一草一木;
其次,生态旅游是一种责任,是旅游者和管理者保护的责任,不能允许别人破坏园中的一草一木;
再次,生态旅游是一种观念,是旅游者和管理者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要把过去和现在留给未来,不能为了现在而牺牲未来。
13、怎样处理好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答:
1、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本身并不矛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合理的开发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地方税收,因而可以更好地保护旅游资源,合理的保护更是为了能够长远的开发,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从旅游资源的开发来看,要坚持以当地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整合资源,合理规划,合理开发。
把原有的特色容保护好,有特色才有吸引力、竞争力和生命力,所以旅游产品开发必须坚持突出特色的原则。
开发旅游资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利用旅游资源,而生态环境则是旅游资源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只有产生良好的环境效益,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旅游资源的开发才能成功。
3、从旅游资源的保护方面来看
(1)、尽量减缓旅游资源的自然风化速度
出露于地表的旅游资源要完全杜绝自然风化是不可能的,但在一定围改变环境条件使风化过程减缓则是完全可行的。
可以将裸露在风吹日晒下的旅游资源加罩或盖房子予以保护。
(2)、坚决杜绝人为的破坏
▲加强旅游资源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
▲健全旅游资源法制管理体系
▲开展旅游资源保护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
(3)、大力修复已破坏的旅游资源
绝大多数旅游资源一旦遭到破坏是难以修复的,但是即使难以维持著名景点的原真性,为了保证景区景点的吸引力,也要加以大力维修。
14、如何理解未来遗产,如何培育未来遗产?
答:
在满足当代人直接物质需求的同时,又能创造出更多的文化、形成未来的文化遗产称为未来遗产。
未来遗产主要包括当代人创造的、能够体现当代特色和创新能力、符合世界遗产委员会所确定的评定标准并能作为人类文明延续实证符号的建筑物、城镇规划、景观设计和艺术形式等文明成果。
我们不能永远停留在“保护”的层面上,我们要站在“发展”的高度上,应该更加充分地发挥世界遗产评价标准对未来建设的潜在影响,把具体的标准化在建筑物、城镇规划、景观设计以及艺术形式的形成之中。
目前中国的主题文化园景区中已涌现出如世界之窗、锦绣中华、上海新天地、南山佛教文化苑、灵山景区、世博园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当代创新文化景观,还出现了像唐乐宫歌舞表演、《印象三姐》和《映象》等文化精品,它们极有可能成为中国首批未来文化遗产。
我们应该提高重视程度,提升保护意识;突出保护特色,树立科学理念;完善法规体系,理顺管理机制;深化专项规划,实施科学保护;加强基础研究,鼓励多方合作;加强能力建设,扩大保护队伍。
专家们强调,文化景观遗产保护是一项可持续的历史性事业,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长远的眼光,将具备潜力的文化创造成果培育为未来的文化景观遗产。
同时应当创造性地走出中国特色的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实践道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旅游资源 开发 期末 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