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新书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10254268
- 上传时间:2023-02-09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19.67KB
买新书教学设计.docx
《买新书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买新书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买新书教学设计
《买新书》教学设计
宜昌市实验小学李晓蓉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65页、66页“买新书”。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能按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正确进行混合运算;
3、会正确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
学生在情境中提出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理解每一步算式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学校为了丰富大家的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学校图书室买来了一批新书,可是图书室只剩2个空书架,该怎么摆放这些新书呢?
图书室的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当一次图书管理员,好吗?
出示:
一堆书,有200本;有2个空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书?
(2)两个书架一共有多少层?
(3)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书?
2、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二、探讨交流
1、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猜猜看老师今天最想请大家解决哪个问题?
2、出示“平均每层放了少本书?
”全班共同解决问题
3、小组内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汇报交流,展示交流学生可能出现的4种不同的解题方法.。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在黑板上)汇报的时候说一说你列的算式的意思,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1)200÷2=100(本)
100÷4=25(本)
(2)2×4=8(层)
200÷8=25(本)
(3)200÷2÷4
=100÷4
=25(本)
(4)200÷(2×4)
=200÷8
=25(本)
答:
平均每层放了25本。
4、分析:
第一个是按书架分先求一个书架有多少本书,第二个不按书架分,先求的总层数。
然后按总层数分,虽然思路不一样但是都是平均分,我们都能解决同一个问题。
5、比较这几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
和同桌说一说看。
6、
(1)、
(2)列的是分步算式,(3)、(4)列的是综合算式。
像这样有乘有除的算式叫乘除混合运算。
7、观察算式,发现运算顺序
像这种连除、乘除混合运算,在算的时候怎样判断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呢?
请大家仔细观察(3)、(4)两个算式,比较一下,看盾在计算顺序上你有什么发现?
可能情况:
算式不同,得到的结果相同:
(从左往右算)
8、(3)式没有括号,先算200÷2,后算100÷4;
(4)式先算括号里的,再算除法:
9、小结:
像连除法和乘除混合运算这样的同级运算都是从左到右一步一步计算的,如果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
(板书)
同时,我们知道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列出来的算式也不同,但最终都能把问题解决,希望同学们在以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像今天这样多动些脑筋。
三、巩固练习:
教材P65“练—练”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1、说说你在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2、谈谈你和小组今天的表现如何?
五、作业:
教材P66“练—练”第3、4题
六、板书设计:
买新书
学校图书室买来200本书,放在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
你能算出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书吗?
200÷2÷4200÷(2×4)
=200÷8=200÷8
=25(本)=25(本)
答:
平均每层放了25本书。
《买新书》说课稿
宜昌市实验小学李晓蓉
说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4页“买新书”(乘除和连除的混合运算)
说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除法的竖式计算,“买新书”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连除和乘除的混合运算,是本学期学习解决问题的一个难点。
教学时应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我知道解析应用题的核心是分析数量关系。
因此在教学中用三个环节处理这个问题,首先采用看图找信息、根据信息提问、读题、找关键句子等过程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上;其次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采用了让学生汇报思路想法,教师点拨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学习过很多有关应用题的问题,如:
比多比少问题、连乘法问题等;也曾学习了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有关计算。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最大的困难不是计算的问题,而是分析数量关系。
学生学习数学时能正确分析把握数量关系一直是个难点。
需要对加、减、乘、除的意义有深刻的理解,而且需要从实际生活事件中进行抽象。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乘加、乘减、除加、除减、连乘等两步运算,而对于连除法数量关系是第一次接触。
面对这种实际情况,要达到预期的目标要求,就需要借助一些直观的手段和一定的方法。
学生由于个性的影响,遇到解决问题的题型,个别学生没有搞清题意就着急动手计算;再有部分学生不分析数量关系,因此理解题意不够准确。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过独立分析,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良好的情感的体验,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讲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运用以前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一:
管理图书室的刘老师在整理图书时,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板书:
“学校图书室买来200本书,放在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
”你能根据这几个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1、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师适时板书。
2、我们先来解决“平均每层放多少本书?
”这个问题。
3、师:
谁能把这些信息和刚才的问题完整的描述一遍。
(先指名读,然后全班齐读题目。
)
4、师:
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有思路的同学把手举起来,试着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
)
5、汇报:
找不同的写法到黑板板书。
(1)200÷2=100(本);100÷4=25(本)。
师:
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呢?
请结合这道题的信息,给大家讲讲。
(2)200÷2÷4=100÷4=25(本)。
师:
这样列算式解决问题的想法和
(1)这种想法一样吗?
(学生仔细观察两种算式的写法,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
师:
这种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叫第一种方法
(一)。
师:
观察这个综合算式,有哪些运算?
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连除的运算,按顺序进行计算。
)
(3)2×4=8(层);200÷8=25(本)。
师:
这样列式的同学请起立。
你们又是怎么想的呢?
(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
(4)200÷(2×4)=200÷8=25(本)
师:
观察综合算式,思考:
为什么要加小括号?
(必须先算2个书架有多少层,如果不加小括号,就要先算除法再算乘法,就不符合题意。
)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乘除混合运算,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
师:
这两种算式的思路也是一样的,就叫第二种方法
(二)。
师:
这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一样不一样,分别先求什么?
师:
观察两种思路解决问题的算式,你还发现了什么?
[在此环节采用让同学互问辩论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提炼解决问题的办法,澄清模糊的认识,进而达到解决的目的。
]
师: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用乘法、除法解决问题。
6、练一练:
1题
要求学生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指名板演,集体交流反馈。
问题二:
看完书我们得运动运动了。
(练一练2题)
1、学生自己读题目,理解题意。
2、这道题中,哪句话你不明白?
(请理解题意的学生讲讲他自己的理解。
)
3、师:
那你能不能解决?
把算式列在练习本上吧。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
)
4、汇报:
写完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
说说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想法,这样想怎么列算式?
师:
谁和他的思路不一样,你是怎么想的?
这样想怎么列算式?
三、小结: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问题?
有什么收获?
四、习题设计
习题安排使学生巩固刚刚学过的用乘法、除法解决实际的问题,怎样来分析数量关系,并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买新书》教学反思
宜昌市实验小学李晓蓉
在整个教学中,时间安排较适中,教学目标很明确。
我在教学时,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分析数量关系。
学生在课堂上会分析有关连除法问题的数量关系,能独立解决现实的问题。
知识点比较全面,丰富了课堂的内容,学生也能学以智用。
在教学环节中,采用多种汇报的形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学生自己讲解每个算式的意义,记忆非常深刻。
从而观察这两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这样进一步对比两种思路的异同点,学生会更加深刻的理解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想法。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也是比较流畅的,教学中我很关注对学生的评价,亲近学生。
能够看出,学生对所学的解决问题掌握的比较好,并能够通过用自己的话解释题中的内容。
可以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类似的实际应用问题。
在本节课教学方式中,采用了同学之间交流互动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思路。
使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自己能够及时的解开疑问,从而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
学生能够针对不同的算式,提出不同的有针对性的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宜昌市实验小学李晓蓉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给我最深的感触。
我想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从而真正享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
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情景激趣
爱因斯坦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活动实践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
“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数学源于生活。
因此我教学时注意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入手。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生活中充满了数学。
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中。
如《吨的认识》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况中感受并认识吨,建立吨这一概念。
这样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自主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信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而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
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何时合作,我觉得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必须合作:
1,所学的知识是难点,学生感到有难度,有困惑。
2,所学的知识是重点,学生需强化该知识点。
3,所学的任务较重,较难,需要大家分工。
如果只把合作学习当做形式而放任自流,那时无效的合作。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书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