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辽宁省抚顺市抚顺高中高三模拟考试化学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10245531
- 上传时间:2023-02-09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381.42KB
届辽宁省抚顺市抚顺高中高三模拟考试化学解析版.docx
《届辽宁省抚顺市抚顺高中高三模拟考试化学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辽宁省抚顺市抚顺高中高三模拟考试化学解析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辽宁省抚顺市抚顺高中高三模拟考试化学解析版
2019届辽宁省抚顺市抚顺高中高三模拟考试化学(解析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S32Cl35.5K39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级脂肪酸乙酯是生物柴油中的一种成分,它属于油脂
B.天然纤维、聚酯纤维、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离子交换膜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如在氯碱工业中使用的阴离子交换膜
D.国产大客机C919大规模使用先进的材料铝锂合金,该合金密度小,强度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所生成的酯,即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而高级脂肪酸乙酯属于酯,但不属于油脂,故A错误;
B.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天然纤维、聚酯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B错误;
C.氯碱工业中需要用到阳离子交换膜,钠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迁移到阴极,阴极区可得到氢气和氢氧化钠,故C错误;
D.铝和锂的密度都较小,故铝锂合金的密度较小;合金的强度通常都高于其成分金属,故铝锂合金的强度较大,适合用于制造客机的材料,故D正确。
故选D。
2.从废铅蓄电池铅膏(含PbSO4、PbO2和Pb等)中回收铅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浓硫酸不与PbO2反应,Ksp(PbCl2)=2.0×10-5,Ksp(PbSO4)=1.5×10-8,PbCl2(s)+2Cl-(aq)=PbCl42-(aq)。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合理处理废铅蓄电池有利于资源再利用和防止重金属污染
B.步骤①中可用浓硫酸代替浓盐酸
C.步骤①、②、③中均涉及过滤操作
D.PbSO4(s)+2Cl-(aq)
PbCl2(s)+SO42-(aq)的平衡常数为7.5×10-4
【答案】B
【解析】
【分析】
B、D选项均利用到已知信息,C项注意看流程图中分离出固体和液体可知均涉及过滤操作。
【详解】A.铅会使蛋白质变性,造成人体重金属中毒,所以合理处理废铅蓄电池有利于资源再利用和防止重金属污染,故A正确;
B.浓硫酸不与PbO2反应,步骤①中若用浓硫酸代替浓盐酸,则铅无法反应到滤液中,故B错误;
C.步骤①、②、③中均需要分离液体与不溶性固体,都涉及过滤操作,故C正确;
D.PbSO4(s)+2Cl-(aq)
PbCl2(s)+SO42-(aq)的平衡常数为:
7.5×10-4,故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计算平衡常数,写出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注意利用给出的已知信息,可知该平衡常数等于两Ksp相除。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CO和CO2的混合物中,含碳原子的数目为NA
B.14g分子式为C5H10的烃中,含有的碳碳双键的数目为0.2NA
C.0.1mol/L的CH3COONH4溶液中,含铵根离子数目小于0.1NA
D.标准状况下2.24LCl2通入足量水中或NaOH溶液中,转移电子数目为0.1NA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标准状况下,22.4LCO和CO2的混合物中,含碳原子的数目为:
,A正确;
B.C5H10的烃结构未知,因此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碳碳双键,B错误;
C.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氨根离子个数,C错误;
D.氯气与水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标准状况下2.24LCl2物质的量为0.1mol,氯气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电子数小于0.1NA,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4.依据反应2NaIO3+5SO2+4H2O=I2+3H2SO4+2NaHSO4,利用下列装置从含NaIO3的废液中制取单质碘的CCl4溶液并回收NaHSO4。
其中装置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依据实验步骤及操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分析作答。
【详解】①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与铜反应制取SO2,装置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②气体和液体反应,有防倒吸装置,装置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③用四氯化碳从废液中萃取碘,静置后分液,装置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④蒸发溶液时用蒸发皿,而不应用坩埚,装置错误,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项正确,
答案选B。
5.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指的是靛蓝,是人类使用历史悠久的染料之一,下列为传统制备靛蓝的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靛蓝的分子式为C16H10N2O2
B.浸泡发酵过程发生的反应为取代反应
C.吲哚酚
苯环上的二氯代物有4种
D.1mol吲哚酚与H2加成时可消耗4molH2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题干中的结构简式,靛蓝的分子式为C16H10N2O2,故A正确;
B.浸泡发酵过程发生的反应可以看作是-O-R被羟基取代,故B正确;
C.因为该结构不对称,二氯代物一共有6种,故C错误;
D.吲哚酚分子中含有一个苯环及一个碳碳双键,所以1mol吲哚酚与H2加成时可消耗4molH2,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在确定吲哚酚的苯环上二氯代物的种类时,苯环上能发生取代的氢原子按照顺序编号为1,2,3,4,取代的方式有1,2位,1,3位,1,4位,2,3位,2,4位,3,4位6种情况。
6.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它们可以组成化学式为ZXY3W8的硅酸盐。
X3+与W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Z与X、Y的质子数之和相等。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化合物ZXW2的水溶液呈碱性
B.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Y>W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
X>Y
D.简单离子半径:
X>Z
【答案】A
【解析】
【分析】
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它们可以组成化学式为ZXY3W8的硅酸盐,必含和O,X3+与W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X分别为O、Al,W、Z与X、Y的质子数之和相等,Y、Z依次为Si、K。
【详解】A、KAlO2溶液由于AlO2-水解显碱性,故符合题意;
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SiH4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H3AlO3 D、硅酸盐必含Si和O,根据题给条件可以推出W、X、Y、Z依次为O、Al、Si、K,简单离子半径Al3+ 故选A。 7.锂亚硫酰氯(Li/SOCl2)电池是实际应用电池系列中比能量最高的一种电池,剖视图如图所示,一种非水的LiAlCl4的SOCl2溶液为电解液。 亚硫酸氯既是电解质,又是正极活性物质,其中碳电极区的电极反应式为2SOCl2+4e−=4Cl−+S+SO2↑,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锂电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 Li-e−=Li+ B.放电时发生的总反应: 4Li+2SOCl2=4LiCl+SO2↑+S C.锂电极上的电势比碳电极上的低 D.若采用水溶液代替SOCl2溶液,电池总反应和效率均不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A.锂电池中锂为电池的负极,失电子生成锂离子,反应式: Li-e-=Li+; B.放电时的总反应式为电池正负极得失电子总数相等时电极反应相加; C.锂电极为电池的负极,负极的电势比正极低; D.若采用水溶液代替SOCl2溶液,锂电极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造成电极的损耗; 【详解】A.锂电池中锂为电池的负极,失电子生成锂离子,反应式: Li-e-=Li+,A正确; B.放电时的总反应式为电池正负极得失电子总数相等时电极反应相加,4Li+2SOCl2=4LiCl+SO2↑+S,B正确; C.锂电极为电池的负极,负极的电势比正极低,C正确; D.若采用水溶液代替SOCl2溶液,锂电极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造成电极的损耗,D错误; 答案为D 二、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6-2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5-3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8.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相对分子质量为180)呈淡黄色,可用作照相显影剂。 某实验小组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 I.纯净草酸亚铁晶体热分解产物的探究。 (1)气体产物成分的探究。 小组成员采用如下装置(可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①装置D的名称为______。 ②按照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尾气处理装置(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 ③实验前先通入一段时间N2,其目的为_______。 ④实验证明了气体产物中含有CO,依据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2)固体产物成分的探究。 充分反应后,A处反应管中残留黑色固体。 查阅资料可知,黑色固体可能为Fe或FeO。 小组成员设计实验证明了其成分只有FeO,其操作及现象为___。 (3)依据 (1)和 (2)结论,可知A处反应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Ⅱ.草酸亚铁晶体样品纯度的测定 工业制得的草酸亚铁晶体中常含有FeSO4杂质,测定其纯度的步骤如下: 步骤1: 称取mg草酸亚铁晶体样品并溶于稀H2SO4中,配成250mL溶液。 步骤2: 取上述溶液25.00mL,用cmol·L−1KMnO4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液V1mL; 步骤3: 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充分反应后,加入适量稀H2SO4,再用cmol·L−1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液V2mL。 (4)步骤3中加入锌粉的目的为______。 (5)草酸亚铁晶体样品的纯度为_____;若步骤1配制溶液时部分Fe2+被氧化,则测定结果将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答案】 (1).(球形)干燥管 (2).agfbchi(或ih)de(或ed)bc(3).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4).C处反应管中固体由黑变红,其后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5).取固体少许溶于稀硫酸,无气体生成(6).FeC2O4•2H2O FeO+CO↑+CO2↑+2H2O(7).将Fe3+还原为Fe2+(8). ×100%(9).偏低 【解析】 【分析】 I. (1)①根据仪器的图形和作用分析解答; ②草酸亚铁晶体在装置A中加热分解,生成的气体通过装置D中硫酸铜可以检验水蒸气的存在,通过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经碱石灰干燥后气体通入装置C中玻璃管和氧化铜反应,再通过B装置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最后尾气处理,据此分析解答; ③实验前先通入一段时间N2,可以把装置内空气赶净,据此解答; ④实验证明了气体产物中含有CO,可以利用CO还原氧化铜设计实验验证; (2)黑色固体可能为Fe或FeO,可以把固体溶于酸检验; (3)依据 (1)和 (2)的结论分析解答; Ⅱ.(4)根据锌可以将Fe3+还原分析解答; (5)草酸亚铁与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亚铁离子和草酸根离子都被氧化。 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充分反应后,加入适量稀H2SO4,再用cmol•L-1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此时滴定的是亚铁离子,利用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分析计算;若步骤1配制溶液时部分Fe2+被氧化,根据消耗高锰酸钾量的变化分析误差。 【详解】 (1)①装置D的名称为: (球形)干燥管,故答案为: (球形)干燥管; ②草酸亚铁晶体在装置A中加热分解,生成的气体通过装置D中硫酸铜检验水蒸气的存在,通过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通过装置E中碱石灰干燥后,气体通入装置C中玻璃管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再通过B装置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按照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agfbchi(或ih)de(或ed)bc,最后连接尾气处理装置,故答案为: agfbchi(或ih)de(或ed)bc; ③实验前先通入一段时间N2,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故答案为: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④实验证明了气体产物中含有CO,依据的实验现象为: C处反应管中固体由黑变红,其后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 C处反应管中固体由黑变红,其后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充分反应后,A处反应管中残留黑色固体,黑色固体可能为Fe或FeO。 要证明其成分只有FeO,可以将固体溶于酸,看有无气体放出即可,具体为: 取固体少许溶于稀硫酸,无气体生成说明无铁存在,只有氧化亚铁,故答案为: 取固体少许溶于稀硫酸,无气体生成; (3)依据 (1)和 (2)结论,可知A处反应管中发生的反应是草酸亚铁晶体分解生成氧化亚铁、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2O4•2H2O FeO+CO↑+CO2↑+2H2O,故答案为: FeC2O4•2H2O FeO+CO↑+CO2↑+2H2O; (4)锌可以将Fe3+还原,因此步骤3中加入锌粉的目的为: 将Fe3+还原为Fe2+,故答案为: 将Fe3+还原为Fe2+; (5)取上述溶液25.00mL,用cmol•L﹣1KMnO4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液V1mL,此过程中亚铁离子和草酸根离子都被氧化;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锌将Fe3+还原为Fe2+,充分反应后,加入适量稀H2SO4,再用cmol•L﹣1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液V2mL,此时滴定的是溶液中的亚铁离子。 第一次消耗的高锰酸钾减去第二次消耗的高锰酸钾为滴定草酸根离子的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MnO4-+5C2O42-+8H+=10CO2+4H2O+2Mn2+,草酸亚铁晶体样品的纯度= ×100%,若步骤1配制溶液时部分Fe2+被氧化,会导致第一步滴定中消耗的高锰酸钾的量减少,即V1偏小,则计算得到的亚铁离子物质的量减小,测定结果偏低,故答案为: ×100%;偏低。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组成和含量测定的实验分析。 本题的难点为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要注意从实验的原理分析解答;易错点为(5)的计算和误差分析,要注意2次滴定过程中的反应微粒,理解清楚计算原理,并结合计算公式分析误差。 9.燃煤及工业废气中的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消除SO2是减少酸雨形成的有效方法。 完成下列问题: (1)已知: 4FeS2(s)+11O2(g)=2Fe2O3(s)+8SO2(g)ΔH=﹣3412.0kJ·mol−1 Fe2O3(s)+3CO(g)=2Fe(s)+3CO2(g)ΔH=﹣25.0kJ·mol−1 2C(s)+O2(g)=2CO(g)ΔH=﹣221.0kJ·mol−1 则2FeS2(s)+7O2(g)+3C(s)=2Fe(s)+3CO2(g)+4SO2(g)ΔH=____kJ·mol−1。 (2)碱性NaClO2溶液脱硫法 SO2与碱性NaClO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SO2+ClO2-+4OH−⇌2SO42-+C1−+2H2O,已知pc=﹣lgc(SO2)。 在刚性容器中,将含SO2的废气通入碱性NaClO2溶液中,测得pc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由图分析可知,该脱硫反应是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若温度不变,增大压强,该脱硫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燃料细菌脱硫法 ①含FeS2的燃煤可用氧化亚铁硫杆菌(T.f)、氧化亚铁微螺菌(L.f)、氧化硫硫杆菌(T.t)进行脱硫,其脱硫过程如图所示: 已知: 脱硫总反应为: FeS2+14Fe3++8H2O=2SO42-+15Fe2++16H+, 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S2+6Fe3++3H2O=S2O32-+7Fe2++6H+; 写出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②在上述脱硫反应中,氧化亚铁硫杆菌(T.f)与Fe3+的形成过程可视为下图所示的原电池: 该细胞膜为____(填“阳离子交换膜”或“阴离子交换膜”)。 该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该方法在高温下脱硫效率大大降低,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 (1).﹣2062.5 (2).放热(3).不变(4).8Fe3++S2O32﹣+5H2O═2SO42﹣+8Fe2++10H+(5).阳离子交换膜(6).O2+4H++4e﹣=2H2O(7).温度过高蛋白质发生变性,细菌失去催化能力 。 【解析】 【分析】 (1)盖斯定律计算,利用同向相加、异向相减的原则; (2)由图分析可知,升温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可知,对于平衡常数,如果是放热反应,随着温度上升,平衡常数减小;如果是吸热反应,随着温度上升,平衡常数上升;温度不变,K不变; (3)①观察图像可知: 反应Ⅱ是Fe3+和S2O32﹣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利用得失电子数相等、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写出离子方程式; ②在脱硫反应中,氧化亚铁硫杆菌(T.f)与Fe3+的形成过程为如图所示的原电池反应,亚铁离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在原电池负极反应,正极是氧气在酸性溶液中生成水,正极消耗氢离子,确定细胞膜为阳离子交换膜;温度过高蛋白质发生变性,细菌失去催化能力。 【详解】 (1)已知: ①4FeS2(s)+11O2(g)=2Fe2O3(s)+8SO2(g)△H=﹣3412.0kJ•mol﹣1 ②Fe2O3(s)+3CO(g)=2Fe(s)+3CO2(g)△H=﹣25.0kJ•mol﹣1 ③2C(s)+O2(g)=2CO(g)△H=﹣221.0kJ•mol﹣1 盖斯定律①×1/2+②+③×3/2计算2FeS2(s)+7O2(g)+3C(s)=2Fe(s)+3CO2(g)+4SO2(g)△H=﹣2062.5kJ/mol; 答案: ﹣2062.5。 (2)已知pc=﹣lgc(SO2),pc与温度 关系分析,温度越高Pc越小,则二氧化硫浓度增大,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常数只随温度变化,若温度不变,增大压强,该脱硫反应的平衡常数K不变; 答案: 放热;不变。 (3)①反应Ⅱ是Fe3+和S2O32﹣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8Fe3++S2O32﹣+5H2O═2SO42﹣+8Fe2++10H+; 答案: 8Fe3++S2O32﹣+5H2O═2SO42﹣+8Fe2++10H+。 ②脱硫反应中,氧化亚铁硫杆菌(T.f)与Fe3+的形成过程为如图所示的原电池反应,亚铁离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在原电池负极反应,正极是氧气在酸性溶液中生成水,电极反应: O2+4H++4e﹣=2H2O,正极消耗氢离子,该细胞膜为阳离子交换膜,该方法在高温下脱硫效率大大降低,原因是: 温度过高蛋白质发生变性,细菌失去催化能力; 答案: 阳离子交换膜;O2+4H++4e﹣=2H2O;温度过高蛋白质发生变性,细菌失去催化能力。 10.氯化亚锡用途广泛,在无机工业中用作还原剂,在口腔护理行业中,二水氯化亚锡多用于防龋齿脱敏类牙膏中,以预防龋齿的发生。 某研究小组制取二水氯化亚锡工艺流程如下: 查阅资料: Ⅰ.酸性条件下,锡在水溶液中有Sn2+、Sn4+两种主要存在形式,Sn2+易被氧化。 Ⅱ.SnCl2易水解生成碱式氯化亚锡。 (1)四氯化锡暴露于空气中与空气中水分反应生成白烟,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生成偏锡酸(H2SnO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2)将金属锡熔融,然后泼入冷水,激成锡花,其目的是____; (3)在制备二水氯化亚锡时,温度对锡转化率的影响如图1所示,则该反应应控制的温度范围为____℃; (4)反应原料中盐酸浓度对结晶率的影响如图2所示,则盐酸浓度应控制的范围为___,原因____。 (5)反应釜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6)该小组通过下列方法测定所用锡粉的纯度(杂质不参与反应) ①将该试样溶于盐酸,发生反应 Sn+2HCl=SnCl2+H2↑; ②加入过量FeCl3溶液 ③用已知浓度的K2Cr2O7滴定②中生成的Fe2+,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7)取1.125g锡粉,经上述各步反应后,共用去0.1000mol/LK2Cr2O7溶液30.00mL,锡粉中锡的质量分数为____。 【答案】 (1).SnCl4+3H2O=H2SnO3+4HCl (2).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3).60(4).1-3%(5).抑制水解,且浓度过大生成SnCl4(6).SnCl2+Cl2=SnCl4(7).6Fe2++Cr2O72-+14H+=6Fe3++2Cr3++7H2O(8).95.2% 【解析】 【分析】 将金属锡熔融,然后泼入冷水,激成锡花,与氯气反应生成SnCl4,蒸馏后再加入锡粉,得到SnCl2溶液,过滤后,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二水氯化亚锡晶体, (1)四氯化锡暴露于空气中与空气中水分反应生成白烟,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生成偏锡酸(H2SnO3),还生成HCl; (2)将金属锡熔融,然后泼入冷水,激成锡花,增大接触面积; (3)2h、60℃时转化率较大,且温度升高促进水解; (4)图中1-3%浓度的盐酸时结晶率大; (5)反应釜中SnCl2与反应Cl2生成SnCl4; (6)发生6FeCl2+K2Cr2O7+14HCl=6FeCl3+2KCl+2CrCl3+7H2O; (7)根据电子转移守恒与方程式可得关系式Sn~Sn2+~2Fe3+~2Fe2+~ K2Cr2O7,据此计算 【详解】 (1)四氯化锡暴露于空气中与空气中水分反应生成白烟,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生成偏锡酸(H2Sn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nCl4+3H2O=H2SnO3+4HCl, 故答案为: SnCl4+3H2O=H2SnO3+4HCl; (2)将金属锡熔融,然后泼入冷水,激成锡花,其目 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 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3)在制备二水氯化亚锡时,温度对锡转化率的影响如图1所示,则该反应应控制的温度范围为60℃, 故答案为: 60; (4)反应原料中盐酸浓度对结晶率的影响如图2所示,则盐酸浓度应控制的范围为1-3%,原因为抑制水解,且浓度过大生成SnCl4, 故答案为: 1-3%;抑制水解,且浓度过大生成SnCl4; (5)反应釜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nCl2+Cl2=SnCl4, 故答案为: SnCl2+Cl2=SnCl4; (6)K2Cr2O7滴定②中生成的Fe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6Fe2++Cr2O72-+14H+=6Fe3++2Cr3++7H2O, 故答案为: 6Fe2++Cr2O72-+14H+=6Fe3++2Cr3++7H2O; (7)令锡粉中锡的质量分数为x,则: Sn~Sn2+~2Fe3+~2Fe2+~ K2Cr2O7 119g mol 1.125g×x 0.100mol/L×0.03L 解得x=95.2%, 故答案为: 95.2%。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把握流程中发生的反应、混合物分离、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元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抚顺市 抚顺 高中 模拟考试 化学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