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全球气候类型与气候变化.docx
- 文档编号:10244932
- 上传时间:2023-02-09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08.94KB
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全球气候类型与气候变化.docx
《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全球气候类型与气候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全球气候类型与气候变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全球气候类型与气候变化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
全球气候类型与气候变化
一、单选题
读“某四地气温和降水量图”,完成1-2题。
1.③地气候的形成原因是
A. 受季风影响 B. 受西风带控制
C. 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D.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2.①②③④四地气候成因最相近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答案】1.B 2.A
【解析】
1.据图分析,③地全年温和多雨,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控制,故选B。
2.据图分析,①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②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应为温带季风气候;③地全年温和多雨,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④的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应为地中海气候。
①②两地同为季风气候,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③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控制;④为地中海气候,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而成;综上所述,四地气候成因最相近的是①②,故选A。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历法中用于指导农业耕种时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
下左图为二十四节气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关系示意图,下右图为某年5月25日我国部分地区冬小麦生长和收获进度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 甲地一带的“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如今已变成了“寒露种麦正当时”,其原因主要是( )
A. 改良耕作制度 B. 全球气候变暖
C. 采用优良品种 D. 温室大棚育种
4. 丁地一带冬小麦“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半山,寒露种平川”,体现了( )
A.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3.B 4.C
【解析】
3.读图可知,甲位于华北平原,种麦时间从秋分推迟到寒露,说明该地热量条件改善,原因最有可能为全球气候变暖,B正确;农业的耕作制度受积温影响,本质上是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不易被人类改良,A错误;注意题干中提到是“甲地一带”,涉及范围较大,表明该区域整体热量改善使得种麦时间推后,CD错误。
故选B。
4.丁地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山体的不同部位选择不同的时间种麦,反映的是山体的不同海拔气温不同,体现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正确。
故选C。
图示意西西里岛1月份等降水量线分布。
据此完成5~6题。
5.根据图示信息推断,岛上的甲地为( )
A.湖泊B.城市
C.山地D.盆地
6.1月份,影响该岛降水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盛行西风B.地形格局
C.纬度位置D.海陆位置
5.C 6.B [解析]第5题,根据河流流向及1月份等降水量线分布可推测甲地为山地。
湖泊和城市对降水有影响,但是一般不会使降水在空间分布上差异如此明显;盆地处降水应较少。
第6题,根据西西里岛的位置可知,1月份该岛受盛行西风影响,但从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来看,并未出现西多东少的降水差异,而是中东部降水多,西部、南部降水少。
再结合上题结论可知,地形格局是造成此时西西里岛降水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
读某地气候统计图及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7~8题。
7.为该地带来降水的主要气压带或风带是( )
A.①B.②C.③D.④
8.与该地气候类型成因类似的是( )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
7.D 8.B [解析]第7题,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夏季高温少雨,而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
据此可知,为该地带来降水的主要是西风带,即④。
第8题,结合上题分析,根据各选项气候成因可知,热带草原气候与地中海气候成因类似,都是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
读沿25°纬线某大陆1月和7月不同地点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9~10题。
9.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大陆为( )
A.澳大利亚大陆B.北美大陆
C.非洲大陆D.欧洲大陆
10.影响P、Q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大气环流 ②海陆分布 ③地形 ④纬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A 10.A [解析]第9题,结合该地区气温变化特征可知其位于南半球,根据大陆东、西两岸气温和降水量关系判断,西岸为热带草原气候,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从而可判断该大陆为澳大利亚大陆。
第10题,结合上题分析,P地位于澳大利亚大陆内部,受海洋影响较小,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而Q地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岸,处于大分水岭的迎风地带,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降水丰富。
据此判断,影响P、Q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
通常情况下,灰熊主要分布在北极圈以南,北极熊主要分布于北极圈以北。
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混血熊”在北极圈附近出现了。
读图,完成11~12题。
11.“混血熊”出现的地理原因是( )
A.全球变暖
B.板块活动
C.洋流运动
D.太阳活动
12.若干年后,北极地区也许再也找不到一头纯白色的北极熊了。
从根本上防止这种情况出现的措施是( )
A.适当猎杀公灰熊B.建立北极熊保护区
C.禁止热带雨林的开发D.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11.A 12.D [解析]第11题,灰熊主要分布在北极圈以南,北极熊主要分布于北极圈以北,而出现在北极圈附近的“混血熊”是灰熊和北极熊交配的后代,这说明全球变暖使灰熊活动范围向较高纬度扩展。
第12题,由上题可知,“混血熊”出现的原因是全球变暖,因而防止北极熊物种消失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在全球范围内,云层分布面积、纬度或高度的变化将影响全球的温度。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
研究发现,自19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云层多少没有明显变化,但高空云升高(云层厚度和成分无明显变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的趋势明显。
据此完成13—15题。
1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表明
A.极地东风减弱 B.中纬西风减弱 C.低纬信风减弱 D.副热带高压减弱
14.高空云升高较明显的季节及其气候效应是
A.夏季、变冷 B.夏季、变暖 C.冬季、变冷 D.冬季、变暖
15.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将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A.中低纬度增多,高纬度也增多 B.中低纬度减少,但高纬度增多
C.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减少量 D.中低纬度增多量少于高纬度减少量
13.A 14.B 15.C【解析】第13题,由于全球变暖,使得两极地区与中纬度地区热量交换活动减弱,相应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弱,极地东风风力减弱,从而导致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
故选A。
第14题,由材料可知,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使得大气保温作用更加明显。
夏季由于太阳辐射量大,高空云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使得空气温度上升,空气对流活动更加强烈,高空云升高较明显。
故选B。
第15题,由材料可知,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使得高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减少;中纬度地区由于低空云数量减少,对太阳辐射量的削弱作用减弱,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增加;同时中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于高纬度地区,因此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减少量。
故选C。
2016年上海沿海海平面比常年高102毫米,比2015年高45毫米,预计未来30年,上海沿海海平面将上升65—150毫米。
读图,完成16—18题。
16.2016年上海沿海海平面比常年同期高出最多的是
A.4月 B.6月 C.9月 D.12月
17.2016年上海沿海海平面变化对上海市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泥沙堆积增强 B.水养殖业增加 C.赤潮频繁出现 D.咸潮几率增加
18.为减缓海平面上升带来危害,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工程防护与生态防护相结合 ②开发与保护并重 ③减少港口等工程建设 ④加强监测和灾损评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6.A 17.D 18.D【解析】第16题,图示横轴表示月份,对应每个月份做垂线,与对应曲线相交,根据各月两个交点的海拔,计算高差,可以判断2016年上海沿海海平面比常年同期高出最多的是4月,A对;其他月份较短,B、C、D错。
故选A。
第17题,2016年上海沿海海平面变化是海平面升高,对上海市可能带来的影响是在河流枯水期出现海水倒灌,形成咸潮几率增加,D对。
海浪侵蚀能力增强,泥沙堆积可能减少,A错;与水养殖业增加、赤潮频繁出现无关,B、C错。
故选D。
第18题,为减缓海平面上升带来危害,可采取措施有工程防护与生态防护相结合,减少咸潮影响,①对;对海岸带开发与保护并重,②对;减少港口等工程建设不能减少海面上升的危害,③错;加强监测和灾损评估,做好防御,减轻危害影响,④对。
故选D。
图为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图。
读图完成19~20题。
19.甲~丁气候类型中,某季节气候特征的成因,相同的是( )
A.甲、乙
B.丙、丁
C.乙、丙
D.甲、丁
20.图示四种气候类型中,只分布在大陆东岸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9.A 20.C [解析]第19题,根据图示信息,结合气候判断方法知,甲为地中海气候,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丙为温带季风气候,丁为热带草原气候。
甲、乙气候类型冬季均受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第20题,结合上题分析,并在调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可知,丙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大陆东岸。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一般比低纬度地区大。
据此完成21~22题。
21.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
A.蒙古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巴西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2.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大气成分的差异
B.海陆分布的差异
C.太阳辐射的差异
D.大洋环流的差异
21.A 22.B [解析]第21题,材料显示,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升温幅度较大。
四选项中,巴西高原位于南半球,亚马孙平原位于赤道附近,长江中下游平原和蒙古高原都位于北半球,但蒙古高原纬度较高,故升温幅度最大。
第22题,南北半球在大气成分、太阳辐射、大洋环流等方面差异不明显,但与北半球相比,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海洋热容量较大,故南半球升温比北半球升温慢。
二、综合题
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亚洲与欧洲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
材料二 图为图K9-7中的甲、乙、丙、丁四地1月和7月气温距平值(该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及降水距平值(该地降水量与同纬度平均降水量之差)。
(1)将图K9-8中M、N、P、Q四地所属气候类型与图K9-7中的甲、乙、丙、丁四地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
(2)分别判断造成⑤与⑩、⑤与⑦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3)判断④地气候类型,并说明其成因。
(4)判断⑦地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区域南部春旱严重的原因。
(5)判断⑨地气候类型,并分析其分布面积广大的原因。
【答案】
(1)M—甲,N—丁,P—乙,Q—丙。
(2)大气环流,纬度位置(太阳辐射)。
(3)热带沙漠气候。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4)温带季风气候。
春季太阳直射点北移,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大,白昼时间变长,气温回升较快,蒸发增强,而此时锋面雨带尚未到达。
(5)温带海洋性气候。
常年受来自大西洋的暖湿西风影响,沿岸有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平原面积广大;海岸线曲折,各地距海较近,受海洋的影响大。
[解析]第
(1)题,甲、乙、丙、丁四地分别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M地7月和1月降水距平值为正值,且差别不大,说明该地降水丰富且季节变化小,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甲地;N地7月降水距平值很大,说明降水总量大且集中在夏季,为温带季风气候,对应丁地;P地1月降水距平值为正值,7月为负值,说明降水主要在冬季,为地中海气候,对应乙地;Q地1月和7月降水距平值均为负值,说明该地降水稀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丙地。
第
(2)题,⑤位于东亚,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⑩位于地中海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因此两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大气环流。
⑤⑦均位于东亚,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季风气候,但⑤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⑦为温带季风气候,因此两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
第(3)题,④地位于阿拉伯半岛,北回归线从此处穿过,使得该地常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或来自亚欧大陆的信风的影响,炎热干燥,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第(4)题,⑦地部分区域为中国华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
春季太阳直射点北移,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大,白昼时间变长,气温回升较快,蒸发增强,而此时锋面雨带尚未到达,降水少,且时值春耕,对水的需求量大。
第(5)题,⑨地处于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欧洲西部为世界最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广大,因为当地常年受来自大西洋的暖湿西风影响,沿岸有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平原面积广大;海岸线曲折,各地距海较近,受海洋的影响大。
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年是加拿大建国150周年,国家公园免费开放一年。
加拿大落基山南段的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
材料二 图9-15为加拿大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
(1)游客感觉到莱斯布里奇与温尼伯气温不同。
试比较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
(2)游客继续西行至“加拿大雨都”温哥华,发现这里与落基山以东的气候不同。
简要说明温哥华的气候类型,以及这里降水较多的原因。
【答案】
(1)差异:
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年降水量较少(温尼伯冬季气温低,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大,年降水量较多)。
原因:
落基山东麓地区频繁受到下沉暖气流的影响(焚风效应)。
(2)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原因:
常年盛行西风,暖流增温增湿,地形抬升。
[解析]第
(1)题,读图可以得出莱斯布里奇与温尼伯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但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年降水量较少。
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从地形方面思考。
第
(2)题,根据纬度位置和气温、降水资料可以得出,温哥华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当地降水较多的原因从地形、风向、洋流等方面回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核心 素养 训练 全球 气候 类型 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