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级初中中学数学公式大全.docx
- 文档编号:10238744
- 上传时间:2023-02-09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25.19KB
关于高级初中中学数学公式大全.docx
《关于高级初中中学数学公式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高级初中中学数学公式大全.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高级初中中学数学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有理数的基础知识
1、三个重要的定义:
(1)正数:
像1、2.5、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2)负数:
在正数前面加上“-”号,表示比0小的数叫做负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有理数的分类:
(1)按定义分类:
(2)按性质符号分类:
3、数轴
数轴有三要素:
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叫做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在数轴上的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所以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4、相反数
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其中一个数就叫另一个数的相反数。
0的相反数是0,互为相反的两上数,在数轴上位于原点的两则,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5、绝对值
(1)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该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的代数意义: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可用字母a表示如下:
(3)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
1、有理数的加法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加法的交换律:
a+b=b+a;
加法的结合律:
(a+b)+c=a+(b+c)
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基本思路是:
先把互为相反数的数相加;把同分母的分数先相加;把符号相同的数先相加;把相加得整数的数先相加.
2、有理数的减法
(1)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有理数减法常见的错误:
顾此失彼,没有顾到结果的符号;仍用小学计算的习惯,不把减法变加法;只改变运算符号,不改变减数的符号,没有把减数变成相反数.
(3)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步骤:
先把减法变成加法,再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3、有理数的乘法
(1)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两个有理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2)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交换律:
ab=ba;
结合律:
(ab)c=a(bc);
交换律:
a(b+c)=ab+ac.
(3)倒数的定义:
乘积是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即ab=1,那么a和b互为倒数;倒数也可以看成是把分子分母的位置颠倒过来。
4、有理数的除法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0不能做除数.这个法则可以把除法转化为乘法;
除法法则也可以看成是:
两个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等于0。
5、有理数的乘法
(1)有理数的乘法的定义:
求几个相同因数a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是一种运算,是几个相同的因数的特殊乘法运算,记做“an”其中a叫做底数,表示相同的因数,n叫做指数,表示相同因数的个数,它所表示的意义是n个a相乘,不是n乘以a,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2)正数的任何次方都是正数,负数的偶数次方是正数,负数的奇数次方是负数。
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关建是熟练掌握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及运算顺序。
比较复杂的混合运算,一般可先根据题中的加减运算,把算式分成几段,计算时,先从每段的乘方开始,按顺序运算,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同时要注意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2)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
一是要注意运算顺序,先算高一级的运算,再算低一级的运算;
二是要注意观察,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以提高运算速度及运算能力。
整式的乘除
1.同底数幂的乘法:
am?
an=am+n,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am)n=amn,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b)n=anbn,积的乘方等于各因式乘方的积。
3.单项式的乘法:
系数相乘,相同字母相乘,只在一个因式中含有的字母,连同指数写在积里。
4.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
m(a+b+c)=ma+mb+mc,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5.多项式的乘法:
(a+b)?
(c+d)=ac+ad+bc+bd,先用多项式的每一项去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6.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a+b)(a-b)=a2-b2,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2)完全平方公式:
①(a+b)2=a2+2ab+b2,两个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它们的积的2倍;
②(a-b)2=a2-2ab+b2,两个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③(a+b-c)2=a2+b2+c2+2ab-2ac-2bc,略。
7.配方:
(1)若二次三项式x2+px+q是完全平方式,则有关系式:
;
(2)二次三项式ax2+bx+c经过配方,总可以变为a(x-h)2+k的形式,利用a(x-h)2+k
①可以判断ax2+bx+c值的符号;
②当x=h时,可求出ax2+bx+c的最大(或最小)值k。
(3)注意:
8.同底数幂的除法:
am÷an=am-n,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9.零指数与负指数公式:
(1)a0=1(a≠0);,(a≠0).注意:
00,0-2无意义;
(2)有了负指数,可用科学记数法记录小于1的数,例如:
0.0000201=2.01×10-5.
10.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系数相除,相同字母相除,只在被除式中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1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先用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12.多项式除以多项式:
先因式分解后约分或竖式相除;
注意:
被除式-余式=除式?
商式。
13.整式混合运算:
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
分式
1、设A、B表示两个整式。
如果B中含有字母,式子就叫做分式。
注意分母B的值不能为零,否则分式没有意义。
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
如果分子分母有公因式,要进行约分化简。
2、分式的基本性质
(M为不等于零的整式)
3、分式的运算(分式的运算法则与分数的运算法则类似)
(异分母相加,先通分);
;
;
4、零指数a0=1(a≠0)
5、负整数指数(a≠0,p为正整数)
注意正整数幂的运算性质,
(a≠0)
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也就是上述等式中的m、n可以是0或负整数.
方程
1、方程的概念: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2)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系数不为0,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2、等式的基本性质: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若a=b,则a+c=b+c或a–c=b–c。
(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0),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若a=b,则ac=bc或a/c=b/c。
(3)对称性:
等式的左右两边交换位置,结果仍是等式.若a=b,则b=a。
(4)传递性:
如果a=b,且b=c,那么a=c,这一性质叫等量代换。
解方程
1、移项的有关概念:
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这个法则是根据等式的性质1推出来的,是解方程的依据。
要明白移项就是根据解方程变形的需要,把某一项从方程的左边移到右边或从右边移到左边,移动的项一定要变号。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1)去分母等式的性质2
注意拿这个最小公倍数乘遍方程的每一项,切记不可漏乘某一项,分母是小数的,要先利用分数的性质,把分母化为整数,若分子是代数式,则必加括号。
(2)去括号去括号法则、乘法分配律严格执行去括号的法则,若是数乘括号,切记不漏乘括号内的项,减号后去括号,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一定要变号。
(3)移项等式的性质1
越过“=”的叫移项,属移项者必变号;未移项的项不变号,注意不遗漏,移项时把含未知数的项移在左边,已知数移在右边,书写时,先写不移动的项,把移动过来的项改变符号写在后面。
(4)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法则
注意在合并时,仅将系数加到了一起,而字母及其指数均不改变。
(5)系数化为1等式的性质2
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记住未知数的系数永远是分母(除数),切不可分子、分母颠倒。
(6)检验
列方程解应用题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2)分析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等量关系;
(3)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4)解方程;
(5)检验并作答.
2、一些实际问题中的规律和等量关系:
(1)日历上数字排列的规律是:
横行每整行排列7个连续的数,竖列中,下面的数比上面的数大7.日历上的数字范围是在1到31之间,不能超出这个范围.
(2)几种常用的面积公式:
长方形面积公式:
S=ab,a为长,b为宽,S为面积;
正方形面积公式:
S=a2,a为边长,S为面积;
梯形面积公式:
,a,b为上下底边长,h为梯形的高,S为梯形面积;
圆形的面积公式:
,r为圆的半径,S为圆的面积;
三角形面积公式:
,a为三角形的一边长,h为这一边上的高,S为三角形的面积。
(3)几种常用的周长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
L=2(a+b),a,b为长方形的长和宽,L为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
L=4a,a为正方形的边长,L为周长。
圆:
L=2πr,r为半径,L为周长。
(4)柱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当体积不变时,底面越大,高度就越低.所以等积变化的相等关系一般为:
变形前的体积=变形后的体积。
(5)打折销售这类题型的等量关系是:
利润=售价–成本。
(6)行程问题中关建的等量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以及由此导出的其化关系。
(7)在一些复杂问题中,可以借助表格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若干个较直接的等量关系,借此列出方程,列表可帮助我们分析各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8)在行程问题中,可将题目中的数字语言用“线段图”表达出来,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9)关于储蓄中的一些概念:
本金:
顾客存入银行的钱;
利息:
银行给顾客的酬金;
本息:
本金与利息的和;
期数:
存入的时间;
利率:
每个期数内利息与本金的比;
利息=本金×利率×期数;
本息=本金+利息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
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
注意:
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
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在一起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注意:
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组只有唯一解(即公共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消元法;
(2)加减消元法;
(3)注意:
判断如何解简单是关键.
5.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1)对于一个应用题设出的未知数越多,列方程组可能容易一些,但解方程组可能比较麻烦,反之则“难列易解”;
(2)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与未知数个数相等时,一般可求出未知数的值;(3)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比未知数个数少一个时,一般求不出未知数的值,但总可以求出任何两个未知数的关系。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不等式:
用不等号“>”“<”“≤”“≥”“≠”,把两个代数式连接起来的式子叫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
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
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3.不等式的解集: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不等式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零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它的标准形式是ax+b>0或ax+b<0,(a≠0)。
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类似,但一定要注意不等式性质3的应用;
注意:
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注意空圈和实点。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含有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注意:
;
;
;
7.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与解法:
所有这些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应分别求出这个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再利用数轴确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8.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四种类型:
设a>b
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a
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
不等式组的解集是a>x>b
不等式组的解集是空集
9.几个重要的判断:
,,
正比例反比例一次函数
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等于0,反过来,纵坐标等于0的点都在x轴上,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等于0,反过来,横坐标等于0的点都在y轴上,
若点在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它的横坐标等于纵坐标,若点在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它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若两个点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若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若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横坐标、纵坐标都是互为相反数。
1、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1)如果y=kx+b(k,b为常数,且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
(2)当b=0时,一次函数y=kx+b即为y=kx(k≠0)。
这时,y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
注:
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一次函数包含正比例函数。
2、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过(0,0)(1,k)的一条直线。
(2)当k>0时?
y随x的增大而增大?
直线y=kx经过一、三象限?
从左到右直线上升。
当k<0时?
y随x的增大而减少?
直线y=kx经过二、四象限?
从左到右直线下降。
3、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过(0,b)(,0)的一条直线。
注:
(0,b)是直线与y轴交点坐标,(,0)是直线与x轴交点坐标。
(2)当k>0时?
y随x的增大而增大?
直线y=kx+b(k≠0)是上升的
(3)当k<0时?
y随x的增大而减少?
直线y=kx+b(k≠0)是下降的
4、一次函数y=kx+b(k≠0,kb为常数)中k、b的符号对图象的影响
(1)k>0,b>0?
直线经过一、二、三象限
(2)k>0,b<0?
直线经过一、三、四象限
(3)k<0,b>0?
直线经过一、二、四象限
(4)k<0,b<0?
直线经过二、三、四象限
5、对一次函数y=kx+b的系数k,b的理解。
(1)k(k≠0)相同,b不同时的所有直线平行,即直线l1:
y=k1x+b1;直线(k1,k2均不为零,k1,b1,k2,b2为常数)
(2)k(k≠0)不同,b相同时的所有直线恒过y轴上一定点(0,b),例如:
直线y=2x+3,y=-2x+3,均交于y轴一点(0,3)
6、直线的平移:
所谓平移,就是将一条直线向左、向右(或向上,向下)平行移动,平移得到的直线k不变,直线沿y轴平移多少个单位,可由公式︱b1-b2︱得到,其中b1,b2是两直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直线沿x轴平移多少个单位,可由公式︱x1-x2︱求得,其中x1,x2是由两直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7、直线y=kx+b(k≠0)与方程、不等式的联系
(1)一条直线y=kx+b(k≠0)就是一个关于y的二元一次方程
(2)求两直线,的交点,就是解关于x,y的方程组
(3)若y>0则kx+b>0。
若y<0,则kx+b<0
(4)一元一次不等式,y1≤kx+b≤y2(y1,y2都是已知数,且y1 (5)一元一次不等式kx+b≤y0(或kx+b≥y0)(y0为已知数)的解集就是直线y=kx+b上满足y≤y0(或y≥y0)那条射线所对应的自变量的取范围。 8、确定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应具备的条件 (1)由于比例函数y=kx(k≠0)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k,故只要一个条件(如一对x,y的值或一个点)就可求得k的值。 (2)一次函数y=kx+b中有两个待定系数k,b,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确定两个关于k,b的方程,求得k,b的值,这两个条件通常是两个点,或两对x,y的值。 9、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 如果(k是常数,k≠0),那么,y是x的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可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当k>0时,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在一、三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k<0时,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在二、四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3)由于比例函数(k是常数,k≠0)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k,故只要一个条件(如一对x,y的值或一个点)就可求得k的值。 多姿多彩的图形 (1)会判断简单物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 (2)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3、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 (1)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现图形不一样的. (2)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平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4、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 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最基本的图形。 线: 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 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体: 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线 1、基本概念 图形直线射线线段 端点个数无一个两个 表示法直线a;直线AB(BA)射线AB线段a;线段AB(BA) 作法叙述作直线AB;作直线a作射线AB作线段a;作线段AB;连接AB 延长叙述不能延长反向延长射线AB延长线段AB;反向延长线段BA 2、直线的性质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简单地: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3、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1)度量法 (2)用尺规作图法 4、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 (1)度量法 (2)叠合法 5、线段的中点(二等分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定义: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 图形: 符号: 若点M是线段AB的中点,则AM=BM=AB,AB=2AM=2BM。 6、线段的性质 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简单地: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7、两点的距离连接两点的线段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 8、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点在直线上 (2)点在直线外.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4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5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6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7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8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9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等边三角形 1推论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2推论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推论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2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角 1、角: 由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角的表示法(四种): 用三个字母及角的符号“”表示。 中间的字母表示顶点,其他两个字母分别表示角的两边上的店; 当顶点处只有一个角时,可用表示顶点的这个字母来表示该角; 用一个数字表示一个角; 用一个希腊字母表示一个角。 3、角的分类 ∠β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范围0<∠β<90°∠β=90°90°<∠β<180°∠β=180°∠β=360° 4、角的比较方法 (1)度量法 (2)叠合法 5、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1)借助三角尺能画出15°的倍数的角,在0~180°之间共能画出11个角。 (2)借助量角器能画出给定度数的角。 (3)用尺规作图法。 6、角的平线线 定义: 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角的平分线。 7、互余、互补 (1)若∠1+∠2=90°,则∠1与∠2互为余角.其中∠1是∠2的余角,∠2是∠1的余角. (2)若∠1+∠2=180°,则∠1与∠2互为补角.其中∠1是∠2的补角,∠2是∠1的补角. (3)余(补)角的性质: 等角的补(余)角相等. 8、方向角 (1)正方向 (2)北(南)偏东(西)方向 (3)东(西)北(南)方向 1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2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6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7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8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9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10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11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三角形 1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4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5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6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7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8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9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0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1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2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1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14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5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16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7三边对应成比例,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3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4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9矩形性质定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高级 初中 中学数学 公式 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