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docx
- 文档编号:10238059
- 上传时间:2023-02-09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18.76KB
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docx
《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
2022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
生物学科作为孩子接触的第一门理科,主要难点集中在初一上下册的内容,抓紧了初一的生物学习,后面就可以轻松很多了。
以下是我给大家收集的2022中考生物必考学问点,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中考生物必考学问点总结
1、目前己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2、生物的多样性:
1)种类的多样性;
2)生活环境的多样性;
3)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3、鱼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
1)能靠游泳老猎取食物和防备敌害;
2)能在水中呼吸。
4、鱼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结构:
流线形(梭子形)身体;身体表面分泌粘液。
5、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摇摆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6、在难以直接拿讨论对象做试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试验,即仿照试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仿照试验的某些条件进行试验,这样的试验叫做模拟试验。
7、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到帮助协调的作用。
8、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9、鳃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10、鳃丝又多又细,是为了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
鳃不简单汲取空气中的氧,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掩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因此缺氧而死。
11、鱼鳃对水中呼吸至关重要的特点:
鳃丝鲜红,含丰富毛细血管;鳃丝又多又细。
12、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13、流出鱼鳃的水中,氧气削减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气体交换:
水中O2——鳃丝的毛细血管中鳃丝中Co2—水中。
15、鱼的主要特征:
体表经常有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摇摆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6、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7、身体松软靠贝壳来爱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18、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的动物,叫做甲壳动物。
甲壳动物用鳃呼吸。
19、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20、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简单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21、与水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简单得多。
1)比较干燥;
2)昼夜温差大;
3)缺少水中的浮力;
4)有气态的氧;
5)陆地环境简单多变。
22、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动、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3)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
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准时做出反应。
23、环节动物不是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24、身体由很多彼此相像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25、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潮湿的土壤中,由于蚯蚓是冷血动物,温度变化不大,适合蚯蚓生活。
26、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敏捷。
27、蚯蚓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刚毛的支撑和固定运动。
28、蚯蚓没有特地的呼吸系统,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潮湿的体壁来完成。
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
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29、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30、恒温动物比不恒温动物较高等,更能适应环境,有利于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学校如何学好生物
一、预习
预习是在老师讲课前,先扫瞄一遍讲课内容,在扫瞄时,应用笔将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划出来,将自己看不懂的内容标出来,将扫瞄后产生的问题登记来,有力量、有条件的还可以自己做出预习笔记。
通过这样的预习,为下一步听讲奠定基础,使自己的听讲更加有的放矢,听讲时就可以对自己已经弄懂的或重点学问重新加深印象,并比较一下老师的理解与自己的理解有什么差距,假如自己理解得不深,则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
对于自己预习时还不懂的问题,则是听讲的重要内容,肯定要当堂弄清晰。
对于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假如老师讲到了,则要听懂,假如老师没有讲到,肯定要向老师问清晰。
预习也为将来的自学力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许多优秀同学的阅历都说明白一个共同点,即同学的主要功夫应下在课堂上。
我们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解决一种冲突,即已知与未知的冲突,通过学习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然后又有新的未知的消失,我们再来完成这个转化过程。
而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是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应当是很顺当的。
二、复习和作业
每节课上,一般老师都要留肯定量的作业,这些作业的内容多是讲课的重点内容,是应当仔细对待的。
作业的过程就是复习巩固听学学问的过程,但是,许多同学把作业仅仅当成是一种任务,甚至当成是个负担。
因此,急赶忙忙赶完作业,就认为当天的任务完成了,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学习的关心是微小的。
无论课上老师是否留有作业,课下都应当先进行复习,准时将当天老师所讲的学问复习一遍,这可以加强记忆,克服遗忘。
心理学家对遗忘和记忆都进行过试验和讨论,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试验讨论成果中,提出了一个闻名的“遗忘曲线”表明白遗忘进展的一条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三、总结
总结是指在学习完某一章学问,对此章学问进行整理、重组,总结出该章学问的联系、学问的系统或学问的结构,以便我们能从学问的整体上把握学问,从而加深理解学问和敏捷把握学问。
总结的方法一般可用构建学问网络的方法和纲要法。
生物考试技巧
1、考前调整好心态
考前心态要调整好,信任自己:
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应考预备。
反复示意自己:
“我有实力,我会胜利,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中考就是见证自己胜利的时刻。
给自己一个满足的答卷,没什么不行能。
”
2、审清题意明确要求,注意细节
审题就是解题的开头,考生在开卷前领到生物试卷时,先对试卷进行整体感知,看看这份试卷共几页,总题量是多少,分哪几大部分,有哪几种题型。
这样不仅可以防止试卷错误,尽早调换,避开不必要的的损失,而且通过这样对全卷作出整体把握,能尽早定下作战方案。
答题前,要认清答题卡正反面,发觉答题卡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要马上向监考员报告。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将答题卡折叠,弄破,严禁在答题卡上的图像定位(黑方块)四周做任何涂写和标记。
3、解题时避开落于思维陷阱
做任何一道题,要得到正确的答案,考生们还需克服思维定式,防止“生路熟走”,落入“陷阱”,有些试题已知条件是命题者对考生平常做过的试题稍作改动后命制而成的,这类题最具哄骗性,乍看像“熟题”,实际上“改头换面了”,其目的在于检验考生是否具有敏锐的观看力以及精确 猎取信息的力量。
假如审题马虎大意,仅凭阅历做题,就很简单犯思维定式的错误。
因此,越是“熟题”,越要警觉细心审题,精确 的猎取信息,做到“熟路生走”,才能精确 作答。
答无定法,一道题有时使用一种方法,有时可以使用几种方法来解答。
4、完成选择题得分技巧
解答选择题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直接法、排解法、推理法、综合分析法。
对于一些不易直接决断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常要细心分折,严谨的推理,正确的推断,找准关键词,挖掘出隐含条件。
试题的题干中常有一些关键词,如最、至少、主要、直接、基本、根本等。
在读题时把关键词标注下来,有助于做题。
考生们要擅长从这些关键词中找出突破点,从而确定出正确的选项。
5、注意书写与表达技巧
据统计,中考非选择题是答题失分比较严峻的一方面,体现在书写与表达这方面,所以考生要规范生物学专业术语作答等,留意规范书写,字迹要端正,不能漏字和写错别字,特殊是涉及学校生物专用术语回答时,肯定要用适合的专用术语,力求精确、全面。
如“对比”不能写成“对比”、“呼吸作用”不能写成“呼吸运动”,“鳃”不能写成“腮”等。
6、预留检查时间
作答完毕后要预留少许时间,检查答案,检查答案的目的是复查答案是否写错,是否遗漏,是否有什么概念性、常识性错误,是否审题存在什么偏差等,防止由于无所谓的马虎失误而失分。
2022中考生物必考学问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生物 必考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