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社戏》教案鲁教版.docx
- 文档编号:10232988
- 上传时间:2023-02-09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0.85KB
七年级上册《社戏》教案鲁教版.docx
《七年级上册《社戏》教案鲁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社戏》教案鲁教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社戏》教案鲁教版
七年级上册《社戏》教案鲁教版
七年级上册《社戏》教案鲁教版
教学设想
《社戏》全原有前后两个部分,节选自后~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记述了
一段幼时看社戏的经历,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
本的景物描写、细致逼真,充满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
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又是如何融情人景的,这是本教学的重点。
本结尾对“豆”与“戏”的评价、赞美与前面对
“豆”与“戏”的描写似乎有些矛盾,引导学生理解这一问题是本教学的难点。
景物描写优美,心理描写细腻,语言流畅自然,是一篇训练朗读和背诵的好
,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和背诵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分析时应该抓住语言,尤其是一些运用精妙的词句,切忌空洞。
第一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
对许多人说,童年都是美好快乐的。
关于这一点,从同学们前几天以“童年”为题
所写的诗里面也可以看出。
下面我念一首优秀习作给大家听听。
童年:
童年是七彩的
梦/伴我在床头玩耍/童年是弯弯的小船/载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道游/童年是快乐的小鸟张
开翅膀/携我在自由的蓝天上飞翔//现在阿/童年却是一枚小小的铃档/不管春与夏、秋
与冬/永在我记忆深处/放声歌唱……是啊,人们回忆往事,总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
色彩。
即使如鲁迅这样的斗士,回忆起童年往事,笔调也旱温馨的。
这从我们学习过的
鲁迅的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看出,还可以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鲁
迅的小说《社戏》中看出。
二、了解作者。
关于鲁迅的有关情况,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时都介绍了,在此可用复述的
形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再次加深印象。
突出以下内容: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三、学生默读。
1.了解内容。
2.画记自己难以读准、难以理解的字词。
3.标出自己最欣赏的词、句、段。
四、范读(或听磁带录音)。
1.要求:
听准字音;体会感情;理解部分词语含义。
2.试着拼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惮踱颇归省行辈撺掇凫水潺潺宛转
3.订正字词的读音。
五、学生诵读,理清结构
1.学生自由诵读一Th遍,体味的思想感情。
2.本的线索是什么?
根据线索划分部分。
本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①看戏前(1-3段)——②看戏中(4—30段)——③看戏后(31—40段)
六、略读第一部分,明确这一部分的重要性。
1.请同学朗读这一部分。
2.第一部分中有一个词既写出了平桥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写出了“我”对平
桥村的情感,请同学们把这个词找出。
(“乐土”)
3.写平桥村是“我”的乐土,“乐”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方法:
采取班上集体讨论式,然后归纳三点:
(①“我”在这里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优待;②可以读念《诗经》之类难懂的书;③
可以钓虾、放牛、体验到乡间生活的无穷乐趣。
)
4这一部分与写着社戏有什么关系?
提示:
小说三要素:
人物、环境和情节。
(这一部分写“我”随母亲归省在平桥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同时简
写一些“趣事”,为下详写“看戏”中的趣事作铺垫。
)
七、小结。
这节我们再次复习关于鲁迅的一些学常识;训练了朗读;学习了生字词;梳理
了的结构;弄清了第一部分在整个中的作用。
为下堂更深入学习这篇打
下了基础。
八、布置外作业。
1.朗读,从朗读中体会的思想感情。
2.把“预习提示”中加点的字词连拼音~起抄写两遍。
第二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回顾上节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二、精读第二部分。
1.默读,思考:
第二部分是写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
主要写了哪几事?
并
据此划分好这部分的层次。
一层(4——9段):
看社戏前的波折;二层(10一13段):
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三
层(14—21段):
在赵庄看社戏;四层(22一30):
看社戏后深夜归航。
2“似看不喜平”。
作者在“看戏”这部分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写得起伏有致。
譬如第一层就写了看戏前的三次波折、三次转机。
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并思考这样
写的好处。
(一、笔法曲折,气摇曳,为看社戏做好充分的铺垫;二、初步表现小伙伴的热
情、能干等特点,尤其是“双喜”。
)
3.学生齐读一遍第一层,加深理解。
4一切问题都解决之后,小伙伴们自然要急急忙忙赶往赵庄看戏。
作者抓住哪些
内容进行详细的描写以突出小伙伴看戏途中的心情?
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二层,其他同学
思考。
(①第10自然段对少年朋友的开船动作运用一系列准确的动词,进行传神的描绘,
表现小伙伴们驾船熟练敏捷的技巧、勤劳能干的性格和去看戏时的愉快的心情;②第11
自然段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融情入
景,描绘出一幅十分优美的“水乡月夜图”,既表现出“我”心隋的愉快,又表现出“我”心
情的急切,非常传神。
)
齐读、自由朗读相结合指导学生朗读第二层,并要求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水乡
月夜行船的美景。
6第三层详写在赵任看戏。
按说小伙伴们这样兴师动众,就是想看戏的,但当小
伙伴们看到戏后却是怎样一种心态呢?
请同学们默读第三层,读后可以讨论一下。
(戏不好看。
小伙伴们很失望。
)
7.小伙伴们真正感兴趣的是些什么呢?
我们不妨看看第四层。
教师范读第四层。
(偷罗汉豆)
8由此,我们想一想,小伙伴们这样热衷于看戏的真实的原因是什么?
(①对少年儿童说,对未知事物或新鲜事物的追求与探索远比得到它更有吸引
力;②小伙伴们更在乎的是在看戏途中彼此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玩耍。
所谓“醉
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水之间”,小伙伴们真正感兴趣的不在社戏,而在看戏前后的那
种气氛、感觉。
)
9.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这篇小说不仅情节吸引人,更塑造出一些
鲜活的人物形象。
请同学们抓住人物的行为动作、语言,归纳一下他们的特点。
(双喜:
聪明能干。
阿发:
憨厚无私。
桂生:
机灵勤快。
六一公公:
宽厚、好客。
)
10至此,我们可以说,这篇以去看社戏为线索,写出了一系列的人与事,情
和景,充分地突出了“平桥”“在我是乐土”的主旨。
请同学谈谈对最后一句话的理
解。
(“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老人孩子那份朴实、真挚的感情和那特有的农村风光、自
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
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在城镇未曾见到过,在
后的人生路途中也很少再见到的。
“我”对这段往事的深情回忆,表达了自身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之情。
)
11.齐读最后一部分。
三、布置作业。
1.做后练习题第三题。
2.写一篇回忆童年趣事的,二三百字即可。
板书设计:
社戏
鲁迅
看戏前
乐上
好友
趣事
略
看戏中
戏前波折
夏夜行船
船头看戏
月夜归航
详
看戏后余波略
(徐国鸿)
教学设计(B)
第一时
一、导人新。
上学期,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回忆童年时代生
活的一篇散。
内容基本上是真人真事。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他写的小说《社戏)}。
小
说写的人与事不一定都是真人真事,但也能从中看出鲁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
的心情。
二、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出示小黑板)
惮踱颇归省行辈撺掇凫水潺潺宛转
2.讨论段落层次。
1)的中心情节是什么?
围绕这~中心事写了哪些事情?
明确:
看社戏
戏前波折(开端)
夏夜行船(发展)
船头看戏(发展)
月夜归航(高潮、结局)
2)除了看社戏以外,中还写了其他活动或事吗?
明确:
开头写了随母亲省亲小住平桥村,钓鱼放牛捉虾等有趣的乡间生活。
结尾写
了六~公公送豆。
3)可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
三个部分。
一、(1一3段);二、(4-30段);三、(3—40段)。
三、学习第一部分。
1.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明确:
“离海不远”,“偏僻”,’‘临河”,“不满三十家”,以“种田”“打鱼”为业,“只
有一个杂货店”。
2.这样一个偏僻不打眼的小村庄,为什么是“我”的“乐土”呢?
明确:
①可以免读一些难懂的书,过着自由快乐的生活。
②没有一些礼教的束缚,
人人平等。
③还有着众多丰富有趣的活动。
3.这一部分与中心情节有什么关系?
可否去掉呢?
明确:
这一部分为中心情节的展开作好铺垫,如果去掉,后的情节会显得过于突
兀,且显得过于单调。
四、组织学生熟读全,为下节的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
五、布置作业。
思考后练习题二、三。
第二时
一、回顾上节所学的内容。
(略)
二、学习第二部分。
1.看戏之前遇到了什么波折,后又如何解决的?
明确:
三次波折,三次转机。
又请班上男同学齐读第10自然段,女同学圈出描写少年朋友们开船动作的词语,
共体味其运用之妙。
明确:
动词,拔、点、磕、架。
充分描绘出小伙伴驾船技术的熟练,反映出小伙伴
们聪明、能干的特点。
3结合后练习二第1小题,学习“夏夜行船”段,引导学生揣摩情景交融的描写方
法。
(答案见《教师教学用书》。
)
4请同学默读“船头看戏”的段落,思考在作者笔下,“我”所要急切看到的戏
好看吗?
为什么?
明确:
不好看。
①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却没翻;②想看“蛇精”和“跳老
虎”,等了许久都不见出;③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终于出了台”并不停地唱着。
除了正面写出戏不好看外.中孩子们“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等,这
些对孩子神态的描写,也从侧面表现了戏不好看。
.既然戏不好看,大家都一致赞成回去。
请同学们齐读写“月夜归航”的段落,并
思考后练习二第到。
题。
明确:
月下归航写了小伙伴们去“偷”罗汉豆的趣事。
去时“我”的心情很急迫,总
“以为船慢”,而此时“我”和小伙伴们偷豆吃豆,心情无比欢畅。
6在写孩子们偷豆的时候,有一句人物语言很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请同学们找
出,并思考表现了何种性格特征。
明确:
阿发,“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这句话足以表现出这群农家孩子热情
好客、淳朴善良、天真活泼的性格特征。
三、学习第三部分。
1.最后一部分是写看社戏的余波,其中“六一公公送豆”的情节在中起什
么作用?
明确:
孩子们“偷”了六一公公的豆,第二天他“不料竟非常感激起”,并又送上一
大碗罗汉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老人的宽厚慈爱,热情好客,进一步说明“我”之所
以爱平桥村,正是因为平桥村的人善良可爱。
深化主题。
2.讨论:
我们把最后一句话“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
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删去可不可以?
为什么?
提示:
①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我”却有这种感觉?
②《社戏》这篇小说
全原有前后两部分,书选后一部分,找出《社戏》全,让学生对比阅读,启发学
生思维。
③同学们读这篇小说有什么感受?
你觉得中尤其是最后一句充满着一种怎样
的情债?
(参看《教师教学用书》中范伯群的《人生经验通直感——从《社戏》和《朝花夕抬》
谈起。
)
四、布置作业。
1.做后练习题三。
2.写“随笔”时,写一篇《童年趣事》。
甲
板书设计:
社戏
鲁迅
看
社
戏
戏前波折
夏夜行船
“拔”“占”“磕”“架”
所见、所闻、所感
船头看戏骂、吁气、打呵欠
月夜归航“偷我们的”
再没有吃到也不再看外…
向
往
留
本
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戏 年级 上册 教案 鲁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