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
- 文档编号:10212146
- 上传时间:2023-02-09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29.82KB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版)》
简答精编65题(含真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关系。
答: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是不可分割的。
科学性根源于革命性的要求,并通过革命性表现出来;革命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和基础,并靠科学性来保证。
(2)科学性和革命性内在地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之中,并通过一系列原理表现出来。
2.简述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涵义及二者间的关系。
答:
(1)认识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
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2)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
第一,主体与客体之间具有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这是二者之间最基本的关系。
第二,主体与客体之间具有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第三,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主体能动地改造和认识客体,客体对主体又有制约作用。
3.简述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答:
(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只有正确认识了规律并按规律办事,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实现预期目的。
如果违背规律,盲目蛮干,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2)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反复实践,深入研究,才能把隐藏在事物内部的必然规律揭示出来,才能以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
4.简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主要方法。
答: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调控货币量方面,主要运用所谓三大手段或三个法宝。
(1)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在货币资本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从而增加或减少市场的货币供给量。
(2)最低准备金率政策。
提高最低准备金率会减少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降低最低准备金率则会增加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
(3)再贴现利率政策。
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商业银行向其再贴现的利率,可以相应地减少或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
5.如何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答:
(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具体劳动,也是抽象劳动。
(2)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3)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答:
(1)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在内容上相互渗透、相互联系。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2)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在作用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二者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为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服务。
(3)社会主义德治与社会主义法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德治的制度前提,社会主义德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神支柱。
7.简述宪法的特征。
答:
(1)宪法的内容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它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它的修改,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8.简述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
答案:
(1)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为自己确立人生价值追求的精神支柱。
(2)提高自我主体素质和能力,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
(3)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使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变为现实。
9.如何理解和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
(1)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不得享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2)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3)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行为。
10.简述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
答: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2)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相统一。
(3)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相统一。
(4)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相统一。
(5)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
(6)爱国主义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
11.简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答:
(1)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机联系和统一。
(2)远大理想是现阶段共同理想的奋斗目标。
在为实现我国现阶段的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共产主义发展方向,以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目标。
(3)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远大理想的坚实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我国的成功实践,必然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奠定坚实的基础。
12.简述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
(1)当前中国的改革是和发展、稳定相统一的过程。
稳定是前提,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
(2)改革是动力,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社会稳定才能获得可靠的保障。
(3)发展是关键,只有通过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所有经济社会问题,才能使改革得以持续进行下去,才能使稳定获得坚实的物质基础。
13.简述意识的本质。
答: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人类意识是社会性的劳动创造的,个人只有在一定社会环境与社会关系中生活,学习一定社会群体的语言,才能形成自己的意识。
(2分)
14.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答:
(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就是:
在工作日既定的条件下,通过改变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比例来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
为了降低工人生活资料的价值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3)个别资本家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从而个别资本家的超额剩余价值消失,所有资本家得到相对剩余价值。
15.简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答:
(1)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2)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3)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
(4)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5)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16.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答:
(1)劳动过程是人们通过生产劳动创造出具有特定使用价值的产品的过程,它为一切社会所共有。
由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资本家的各种生产要素相结合的过程,其劳动成果归资本家所有,劳动过程也就成为价值增殖过程的手段。
(2分)
(2)资本家会迫使工人的劳动时间超过创造其自身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从而为其创造出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也因此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
(3分)
17.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品质。
答: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后继者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或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后继者发展的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18.简述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分歧。
答:
(1)在谁是历史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存在着根本分歧。
(2)历史唯心主义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认为历史是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否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这是英雄史观。
(3)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是群众史观。
19.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1)在思想方面,马克思主义政党要确保自己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确保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地位。
(2)在政治方面,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中起到领导核心作用,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向。
(3)在组织方面,马克思主义政党要领导全体人民有组织、有系统、有管理、有序地进行社会主义的各项建设事业。
20.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答:
(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观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答:
(1)列宁的物质定义是: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第二,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2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科学预见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
(1)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2)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
(3)经济的计划调节管理和商品经济的消失。
(4)阶级的消灭和国家自行消亡。
(5)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6)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7)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23.简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答:
(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两个:
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
(2)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受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重要影响。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短,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反之,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长,资本周转速度就越慢。
(3)生产资本的构成是生产过程中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重要因素。
生产资本的不同构成部分,依据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个部分。
生产资本的构成对产业资本家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周转速度具有重大影响,这种影响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二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本身的周转速度。
24.简述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答:
(1)在这些国家里大力发展生产力,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2)在这些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3)这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是在与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环境下,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中曲折前进的,面临着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4)这些国家的执政党和广大人民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用,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25.简要说明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
答: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是由党的基本性质决定的。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对唯物史观的重要贡献。
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只有依靠人民群众自觉的努力和斗争,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宗旨。
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3)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无产阶级政党及其成员,要把向人民群众负责作为自己言行的最高准则,把对党的领导机关负责和对人民群众负责统一起来。
(4)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人民群众是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个人的才能和能力总是有限的。
26.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答:
(1)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27.简述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答: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以下三方面作用:
(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2)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28.简述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答:
(1)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由对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能不能正确地认识现实世界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划分出来的。
(2)唯物主义哲学都是可知论,认为人的思维能认识、并能够正确认识现实世界,即认为现实世界是可知的。
(3)不可知论是指那些认为世界不可认识或不能彻底认识的哲学认识论。
不可知论不承认人类知识的客观性,是一种错误的、消极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认为人在实践中能够认识并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实践的观点彻底批驳了不可知论和哲学上的其他一切怪论。
29.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
答:
(1)仅靠私人垄断资本的力量,无法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
(2)在一些大规模公共设施的建设上,私人垄断资本无能为力或不愿进行投资建设。
(3)一些大型、基础性、前导性的科学研究项目,也是私人垄断资本不愿涉足的领域。
(4)日益严重的生产过剩问题仅靠私人垄断资本难以解决。
(5)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国家出面进行某些宏观经济调控。
(6)在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方面,国家的再分配功能也越来越重要。
30.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后果、作用和历史趋势。
答:
(1)资本积累的实质:
资本家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的规模,以便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占有不断增大的资本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2)资本积累的后果:
一是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二是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三是引起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
(3)资本主义的进步的历史作用,可以用两个简短的论点来概括:
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劳动的社会化。
(4)资本积累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最终必将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这就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31.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
提出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论的特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真理问题上的革命变革,它彻底推翻了主观真理论者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错误观点。
(1)是不是真理就是要判明认识与认识对象是否相一致、相符合,主观真理论者无例外地都是从主观认识范围去解决这个问题,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实践标准。
实践是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能把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来确定认识与认识对象是否相一致、相符合,从而使认识得到检验。
(2)唯有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就是说,通过实践把思想、理论在现实中实现出来,人们通过把变成现实的东西同原来的观念、思想加以对照,从而判明这个思想、观念是否正确,使认识得到检验。
32.简述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答:
(1)资本主义最初的发展时期,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代替封建社会经济形态,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有其历史必然性。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决定了它的历史过渡性质。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决定的。
33.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答: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
(1)实事求是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概括,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历史观等各个组成部分之中,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
(2)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党的思想路线有着丰富的内涵,这就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条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3)坚持实事求是,必须求真务实。
求真务实,就是正确地认识世界,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形成真理性的认识;注重实践,脚踏实地,身体力行,追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
(4)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根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
34.简述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2)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4)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35.简述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答:
真理与价值是对立统一的。
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真理与价值的对立是指真理和价值的不同。
真理体现的是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是认识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而价值是指外物对人需要的满足,表示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
(2)真理与价值又是不可分的,又有统一的一面,表现在:
①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人们通过在真理指导下的实践,成功地改造世界,以这种实践的成果来满足人的需要。
这就是真理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属性。
②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正确的价值观是在真理指导下形成的。
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要求人们对价值的追求应建立在真理的基础之上,只有建立在真理基础上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价值观。
36.简述肯定和否定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答:
(1)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
肯定方面是指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是它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
否定方面是指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使其转化为他物的方面。
任何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统一体。
(2)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是事物内部两个相反的方面,它们又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离开肯定就没有否定,离开否定也没有肯定。
另一方面,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37.简述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的含义。
答:
(1)垄断利润即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所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2)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来实现的。
(3)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38.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答:
(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
它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一是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或相互包含,二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趋势。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的。
首先,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在矛盾运动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指它的条件性;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指它的无条件性。
其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
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
39.简述商品二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答:
(1)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①使用价值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是由物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所决定的。
②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形成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只有量的差别,因而可以相互比较。
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2)作为商品,必然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可能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而价值则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
40.简述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区别。
答:
(1)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是用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落后的社会制度;社会改革则是同一社会制度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2)社会革命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目的是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建立新的革命阶级的政权;社会改革则是由统治阶级或统治阶级内部的某种社会势力、社会集团发动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
因此,社会革命一般是由下层群众首先发动的,社会改革则是自上而下展开的。
(3)从历史上看,社会革命往往要通过暴力革命的形式;社会改革虽然也要付出代价,但一般不需要采取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和暴力冲突的形式。
41.简述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本质及其主要内容。
答:
(1)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经济发展中的这样一种趋势,即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并相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经济全球化是在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国际化与资本的国际化不断发展的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其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3)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和具体表现包括很多方面,大体可从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三方面来考察。
42.为什么说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
答:
(1)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是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它是认识任务的真正完成,但认识运动并未完结,还要把前一阶段获得的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实现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也就是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2)在第一次飞跃过程中获得的认识是否正确,正确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在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中是得不到解答的。
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使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才能使之得到检验,得到丰富和发展。
因此,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
43.简述实践的含义及其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
答:
(1)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2)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点:
第一,客观性。
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
第二,自觉能动性。
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第三,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
(3)实践有三种基本形式:
第一,物质生产实践。
它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第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它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活动,是为了配合物质生产实践所进行的活动。
第三,科学实验。
它是从物质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尝试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
44.简述垄断的形成及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答:
(1)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产生的。
自由竞争必然会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