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答案.docx
- 文档编号:10202492
- 上传时间:2023-02-09
- 格式:DOCX
- 页数:44
- 大小:54.54KB
马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答案.docx
《马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答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答案
目录
辨析题部分5
1)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5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5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5
4)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史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6
5)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6
6)人的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意志是否坚强。
6
7)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6
8)意识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6
9)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7
1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思维将取代人类思维。
7
1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7
12)在辩证思维中,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就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7
13)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7
14)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
8
15)斗争性是绝对的,因为它不需要任何条件。
8
16)人们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意志是否坚强。
8
17)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8
18)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获得感性经验。
9
19)辨析“感亦须待有物,有物则有感,元物别无感”中所包含的认识论倾向。
9
20)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9
21)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必须使用有实践力量的人。
9
22)古希腊哲学家说:
没有理性,眼睛就是最坏的见证人。
9
2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9
24)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
10
25)“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含义是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与阶级立场无关。
10
26)改造客观世界就是改造主观世界。
10
27)在信息时代,社会的基本关系表现为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0
28)在文化的作用问题上,有人认为:
“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10
29)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
10
30)科学技术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11
31)人们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态。
11
32)只要物质文明上去,精神文明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
11
33)人类发展的历史归根到底是思想发展的历史。
11
34)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11
35)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所以历史事件是可以重复出现的。
11
36)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和广泛应用,带来了经济增长,却使全球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危机。
12
37)“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12
38)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
12
39)历史发展的总的合力是人民群众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不包含个人意志。
12
40)在人们的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12
41)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因而人在历史活动中的选择是完全自由的。
12
42)“一个完善的人,必定具备思维力、意志力和心力。
思维力是认识之光,意志力是品性之能,心力是爱”,因此人的本质是理性、意志和心力。
13
43)“在历史转折时期,只要充分认识历史的必由之路和自己的历史责任,作出正确的选择,就可以在历史进程中大有作为。
”13
44)人的价值在于自我价值的实现。
13
45)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13
46)发展具有永恒性和普遍性13
47)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会导致唯心主义。
14
48)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但可以避免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14
49)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
14
50)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在于不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
14
51)地理环境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14
52)经济基础是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15
论述题部分15
1)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什么理论意义?
15
2)怎样理解社会的物质性?
15
3)怎样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
15
4)怎样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性?
15
5)运用唯物史观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5
6)试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原理,并结合当前实际阐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6
7)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及这一原理对于我国实施科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
16
8)试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说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方针的正确性。
16
9)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我国自然资源十分有限,环境污染较严重。
我国面临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面临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矛盾。
请结合这一实际,并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埋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17
10)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思考和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17
11)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17
12)根据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实,说明坚持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选择作用的一致性。
18
13)联系现实思想状况,分析下列两个命题:
“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人是目的同时又是手段”。
18
14)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可历史事件又是人们意志的“合力”造成的,两者不矛盾吗?
这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怎样的关系?
18
15)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19
16)怎样理解人的社会性?
评“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的观点。
19
材料分析题部分20
1)
(1)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2)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20
2)材料1:
贝克莱认为,……“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经验”。
20
材料2:
柏拉图认为……“理在物先,理在事先,理是万物之本”。
20
3)材料1:
17世纪和18世纪的一些唯物主义者……,广延性、密度、不可入性等是一切形体所具有的特性。
材料2:
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质是“荒谬的虚构”和“假设”。
材料3:
列宁指出“‘物质已在消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它是客观实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
”21
4)狐假虎威21
5)刻舟求剑21
6)狗猛酒酸21
7)朝三暮四22
8)揠苗助长22
9)守株待兔22
10)白马非马22
11)材料1:
霍尔巴赫认为,……我们把看不出同原因相联系的结果归之于偶然性。
材料2:
毕尔生说,……是纯粹的偶然性。
材料3:
黑格尔认为,……科学和哲学的任务在于从偶然中去认识必然性。
23
12)材料1:
“这样,……而且到现在为止在人类历史上多半也是如此。
”材料2:
“历史过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
”材料3:
“在这里也完全像在自然领域里一样,……就是要发现那些作为支配规律在人类社会上为自己开辟道路的一般规律。
”23
13)下面是摘自毛泽东的《实践论》中的几段论述:
23
14)材料1:
孔子说:
“生而知之者,……民斯为下矣。
”材料2:
孟子说: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知也。
”材料3:
荀子说:
“凡性者,……是性伪之分也。
”材料4:
孙中山先生指出:
“世界人类之进化,……困知而进行。
”24
15)材料1:
马克思说: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材料2:
实用主义者詹姆斯说:
“凡是有利于我们工作,……这也是真理的唯一标准。
”24
16)材料1:
恩格斯指出……但终归是比较不荒诞谬误的历史。
”材料2:
波普尔在《科学知识进化论》一书中说道…………并且还往往可以及时改正。
”材料3:
正当相对论得到全世界称誉时,……它就必然被抛弃。
”24
17)诺贝尔奖获得者、华人科学家丁肇中在谈到他的科学研究体会时说:
“20世纪70年代,……为什么只有3种夸克?
25
18)材料1:
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两者混合政体。
材料2: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
材料3:
我国耕地、水和矿产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低。
……加强污染治理。
25
19)材料1: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马克思.材料2:
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毛泽东材料3: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邓小平25
20)
(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的原理。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的原理。
(3)综合l和2说明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什么样的战略。
26
21)材料1:
孟轲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2:
梁启超说:
“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
材料3:
黑格尔认为,^“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
材料4: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26
22)马克思认为……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这段话反映了哪些唯物史观的道理?
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实,能够引发我们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些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27
辨析题部分
1)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这一说法不准确。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因为只有用发展了的理论才能指导发展了的实践。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
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的反映。
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全被颠倒了。
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
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做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
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宗教幻想创造出来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的反映。
但是,由于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人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费尔巴哈在历史观上留下的唯心主义的印记表明,在有关历史和时代的重大问题上,资产阶级哲学大师们的建树不能不受到历史和时代的局限。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不是简单地加以拼凑,而是进行了彻底的改造。
首先,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对他的体系和范畴进行了革命的改造。
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改造了他的人本主义唯物论,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这个观点是不准确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既有继承,又有批判性的改造。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他们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经济生活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
他们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马克思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那里继承了劳动价值理论、利润理论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方面的思想精华。
同时又批判地改造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指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时暴露了阶级局限性和历史片面性,批判他们把资本看作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同时,又极力掩饰工业革命过程中就已初露端倪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冲突,断然否定资本主义存在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批判他们在历史和时代发展问题上所持的资产阶级的立场、所运用的非社会的和反历史的方法,得出的也只能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相悖的理论观点。
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科学,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着重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发展趋势。
4)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史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一观点正确。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
第一,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无情揭露和深刻批判,是其学说的最有价值和最有生命力的部分,它为后人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激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
第二,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分析社会发展史的过程中,在猜测和论证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的过程中,萌发了许多进步的、引导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思想。
但是,空想社会主义有很多局限性,主要在于:
空想社会主义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和谈论社会主义等。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意义在于:
第一,科学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之上;第二,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即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大众通过社会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的统治;第三,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无产阶级。
所以说,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5)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这一说法不对。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说过: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
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6)人的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意志是否坚强。
错误;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有目的的,人们进行活动的动机和实现动机的意志,对于活动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人们进行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既能否取得预期的成功,并不取决于人们的动机和意志;只有人们的动机和意志符合客观实际及其发展规律,并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条件,才能保证人们活动的目的得以实现,否则,即使动机善良,意志坚强也会事与愿违。
7)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这是列宁在意识起源问题上的正确论断。
反映特性是一切物质形态都具有的属性,它是物质形态在同他物的相互作用中复制、再现他物属性并留下"痕迹"的属性和能力。
非生命物质的反映特性表现为机械、物理和化学的反应,包含着发展出生物反映形式的可能性。
生物出现后,则具有了剌激感应性这种反映特性,动物则先后产生了各种感觉和动物心理这种反映形式。
高等动物的长期进化则产生了人类和人的意识。
人的意识这种高级反映形式不是凭空突然产生的,而是自然界长期高度发展的产物。
列宁的上述论断不仅是合乎逻辑的,而且是合乎事实的。
8)意识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这是在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特征问题上的一个正确论断。
意识固然从非生命的机械,物理,化学反应,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和动物的感觉及动物心理长期演化而来,但它和其他物质反映形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人的感觉不同于动物的感觉心理活动,它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人的感知能力在个别方面不如某些动物,但在整体水平上却是任何动物不能比拟的。
更重要的是人的意识的本质是抽象思维,能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趋势,提出改造世界的目的和蓝图,并通过实践创造世界,这是动物所没有的。
如果认为动物,甚至一切非生命物质都具有意识,那会犯"物活论"的错误。
9)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这是符合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正确论断。
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意识包括正确的意识或思想,也包括错误的意识或思想,它们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内容都来自客观世界,只不过错误思想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颠倒的反映罢了。
错误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指:
第一,错误思想有其产生的客观“原型”,如神、鬼等错误观念的“原型”就是人自己,是人这一“原型”的主观变形。
第二,错误思想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有其产生的客观物质根源,在阶级社会有阶级根源。
第三,错误思想也随客观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我们在分析和克服错误思想时,就要分析这种错误思想产生和存在的客观前提和根源。
1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思维将取代人类思维。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人工智能与人的思维有着本质区别,不能将二者相提并论,不应该得出人工智能将会取代人的意识的结论。
首先,人工智能是通过物理的、生物的手段对思维的模拟,尽管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可以替代和超过人的思维,但从根本上说,人工智能仍是思维和实践的产物,模拟者不能替代被模拟者,对人类思维活动一般过程和共性的模拟并不能代替思维活动的复杂性、丰富性和特殊性。
其次,人工智能自身不具备社会性,它使用功能中的社会性是由人赋予和设定的,因而它不会自觉考虑实施指令而形成的社会后果。
最后,人工智能没有自身的需求和解决需求的实践活动,因而也就缺乏促使自身的功能发展的内在动因,没有能动的创造能力;而人类思维则是随社会实践和自身需求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作为人脑的延长的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代替人的部分思维.减轻脑力劳动的负担,但作为人类实践所创造出来的工具在根本上是受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和水平所决定的。
1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错误。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首先,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其次二者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场合又是可以变化的。
所以,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12)在辩证思维中,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就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错误。
从抽象到具体是辩证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从一个抽象的逻辑起点开始,经过一系列逻辑中介,一步步揭示思维对象的内在矛盾,达到思维具体的过程,这是思维的发展和深化。
从理论到实践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是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再回到实践中去,用以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它已经超出思维的领域。
二者是不能等同的。
13)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偶然性是必然性相对应的哲学范畴。
必然性是由内部根本矛盾决定的事物发展的确定不移的趋势,仍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和外部因索决定的事物发展的不确定趋势。
二者辩证联系。
不可分割。
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和表演形式,偶然性的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必然性通过无数偶然事件为自己开辟道路并得以实现。
科学探索的任务是通过反复试验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即通过大量偶然性发现必然性。
偶然性是科学活动中的“机遇”,对科学发现有着重要作用。
把偶然性看作科学的敌人就无法认识必然性,实际也就取消了科学。
14)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
第一,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关系。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没有离开本质的现象,也没有离开现象的本质。
因此,题目所作的论断是错误的。
第二,世界上不存在离开本质的现象。
因为现象是反映、表现事物的本质的。
否认现象和本质的不可分割性,也就否定了事物存在的客观性,必须导致唯心主义。
因此,“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的论断是错误的。
第三,反映本质的现象是多样的、生动具体的,又是多变易逝的,但任何现象都从不同侧面、不同程度表现着事物的本质。
因此,认为“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的观点,也是错误的,它割裂了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15)斗争性是绝对的,因为它不需要任何条件。
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并不是说斗争性的存在不需要任何条件,不是处在一定的条件中。
斗争性的无条件性,一是与有条件的、绝对的同一性相比较,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二是指斗争性虽然受同一性的制约,但它能打破制约它的那些条件,并创造事物转化所需要的新的条件。
表现斗争性在任何条件下都要贯彻下去的趋势。
此题割裂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16)人们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意志是否坚强。
错误;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有目的的,人们进行活动的动机和实现动机的意志,对于活动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人们进行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既能否取得预期的成功,并不取决于人们的动机和意志;只有人们的动机和意志符合客观实际及其发展规律,并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条件,才能保证人们活动的目的得以实现,否则,即使动机善良,意志坚强也会事与愿违。
17)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都坚持反映论的原则,即承认人的认识是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这就是说,都承认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因此,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不是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
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
第一,旧唯物主义不懂得社会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而辩证唯物主义则把实践引进到认识中来,承认实践对于认识的决定作用。
第二,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反映论;而辩证唯物主义则把辩证法同认识论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得认识论发展成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第三,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满足对于世界的解释和说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则不仅说明世界,而且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起来。
18)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获得感性经验。
错误。
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由感性经验达之于理性的思维,由对事物表面的、片面的、现象的认识达到对事物全体的、深入的、本质的认识。
因此人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感性经验的阶段,而是要循此继进,达到对事物的理性认识。
19)辨析“感亦须待有物,有物则有感,元物别无感”中所包含的认识论倾向。
此观点中的“感”是指人的感知或感性认识;“物”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世界。
该论断的意思是说,感知也依赖于客观事务,有了客观事物才有对客观事物的感知。
此观点包含着两层意思:
一是感知依赖于外界客观事物;二是感知是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
因此,在认识论上,该论断反映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倾向。
20)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是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永恒真理论时使用的术语。
用来说明人的思维能力是有限与无限、相对与绝对的统一。
思维的至上性是指人的认识能力的无限性和绝对性;思维的非至上性是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主观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