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教师版.docx
- 文档编号:10201108
- 上传时间:2023-02-09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2.10KB
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教师版.docx
《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教师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教师版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教师版
西城一模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18分)
大敦煌
从兰州出发,沿河西走廊一路西行,过武威、张掖、嘉峪关,最后到达敦煌,凡一千一百余公里。
一路西域风光,沧桑雄浑,美不胜收,而至敦煌则达到顶点。
敦煌,一座总面积只有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只有18万的蕞尔小城,就敢取这么一个大气磅礴的名字,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的气魄。
东汉应邵注《汉书》中说:
“敦,大也;煌,盛也。
”唐朝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图志》进一步发挥道:
“敦,大也。
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
”尽管现代大多数学者都说,“敦煌”一词是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汉语音译,但是敦煌人宁愿相信古人的解释。
就是这块土地,曾经连接起汉唐盛世与西域文明,手挽着长安城与波斯湾,见证了无尽的繁华与沧桑。
在汉代,敦煌疆域辽阔,统管六县,被誉为“华戎所交,一都会也”。
在唐代,敦煌更是成为一座拥有140万人口的大城市,仅次于首都长安。
现在,敦煌虽然没有了当年的显赫地位,规模也大大缩小,然而,历经汉风唐雨的洗礼,文化灿烂,古迹遍布。
价值独特的敦煌文化所散发出的迷人魅力,更是与日俱增。
到达敦煌,暮色四合。
深秋的敦煌格外清朗,夜晚的天空格外高蓝,明月洒下一地清辉。
从来没有见过那样晶亮的满天繁星,好像一天的星星都集中到这块天空了。
城市不大,但建设有序、干净整洁、规划整齐。
汉唐的建筑,街头的飞天雕塑,满墙风动的壁画,让人怀疑是在历史与梦幻之中。
一夜小雪,鸣沙山披上一层洁白的轻纱,空气像水洗过一样清爽。
登上山顶,举目四望,那一道道沙峰如奔涌的波浪,气势磅礴。
微风吹来,扑人心怀,爽人心肺,心胸顿觉空明。
鸣沙山的沙粒有红、黄、绿、黑、白五色,当地人称它“五色神沙山”。
登临此山,听山与泉同振共鸣,犹如钟鼓管弦齐奏,令人动魄惊心。
《后汉书·郡国志》引南朝《耆旧记》云:
敦煌“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
被誉为天下沙漠第一泉的月牙泉,千百年来不为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
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满目苍凉中有此一景,造化之神奇,令人心醉神迷。
月牙泉有版本众多的美丽传说,听导游说,月光下的月牙泉更美丽。
最好在农历十五月圆之夜时来,露宿在鸣沙山才可以亲历那梦幻仙境般的意境。
来敦煌不能不去瞻仰莫高窟。
是的,是瞻仰,不是参观。
莫高窟,坐落在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不断兴建,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洞窟门一打开,历史的味道迎面而来,栩栩如生的泥塑和壁画好像带你走进了历史。
你仿佛可以看见千年前的画工巧匠们一点一点描绘、上色;可是那些泥塑的残破现状又告诉你时光已逝、光阴变换的事实。
那些佛像用着千年不变的平静面对你,微微上扬的嘴角述说着乐观豁达。
其实他们面对的不只是你,还有千年的历史,那些进入盗宝的强盗,那些谦卑的祈福的平民。
“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走进敦煌研究院大门,一块条石上镌刻着的大字格外醒目,也格外锥心。
如果不是一次意外的发现,也许莫高窟现在还静静地沉睡在沙漠的怀中;或者,她在合适的时间被合适的人发现,也许能够受到更好的保护。
可惜,历史不能假设。
1900年6月22日,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箓在清理积沙时,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
从此敦煌不再平静,从此敦煌在被掠夺、被肢解中走向世界,从此无数的学者为她皓首穷经,从此世界上产生了敦煌学。
面对敦煌遭遇的重重劫难,中国知识分子拍案而起,他们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掀起了一场敦煌大抢救运动。
最先站出来的,是着名金石考古专家罗振玉。
当他得知一批珍贵的敦煌文物沦落到法国人伯希和之手后,当即报告学部,要求即刻发令保护藏经洞遗书。
紧接着,一批着名学者投入到对敦煌遗书的收集、校勘、刊布、研究中去。
更有人远涉重洋,到日本、到欧洲,去抄录和研究那些流失的书卷。
在保护和研究敦煌方面,贡献最大、最令人感动的是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为代表的敦煌守护者。
他们放弃内地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奔赴偏僻荒凉的大西北,把一生都贡献给了敦煌保护事业。
正是由于他们的艰苦付出和辛勤努力,敦煌才结束了无人看管的现状,走上了科学保护的道路。
敦煌学研究也从无到有,从粗到精,彻底改变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研究在国外”的状况。
敦煌是中国的敦煌,应该使敦煌学回到中国。
这是三十多年前,一位老人的郑重嘱托。
现在,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告慰这位老人:
敦煌学已经回家了!
(取材于徐可的同名散文,有删节)
17.下列对加点词语在文中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美不胜收:
指从兰州到敦煌,一路上的异域风光让人觉得目不暇接。
B.心醉神迷:
指月牙泉地区的满目苍凉带给人内心一种强烈的不适应。
C.皓首穷经:
指无数学者穷尽自己的一生,潜心研究敦煌的文献文物。
D.义无反顾:
指中国学者克服重重困难,想尽一切办法保护敦煌文化。
18.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敦煌人宁愿相信古代学者对“敦煌”一词的解释,反映出他们有一种身为敦煌人特有的骄傲和自豪。
B.尽管规模与古代相比大为缩小,地位也不如从前那样显赫,但是现在的敦煌仍然有着突出的文化价值。
C.虽然敦煌莫高窟里的佛像已经残破,但是前往瞻仰的人们依然能够平静面对,这让人顿生豁达之心。
D.经过一代代敦煌守护者的努力,敦煌终于改变了被肢解的命运,敦煌学也回到中国并得到长足发展。
19.作品第五段引用了“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一句,请分析其作用。
(6分)
答:
20.作品标题“大敦煌”中的“大”有哪些内涵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解说。
(6分)
答:
四、(18分)
17.(3分)B18.(3分)C
19.(6分)答案示例:
承接上文对鸣沙山的描写,为下文讲述月牙泉作铺垫。
这样的引用增添了鸣沙山、月牙泉的传奇色彩;也反映出敦煌的悠久历史与独特风貌所具有的影响。
评分说明:
三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
意思对即可。
20.(6分)答案要点:
①“敦煌”这个名字本身大气磅礴;
②敦煌在汉唐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曾经是文化重镇;
③敦煌古迹遍布,文化魅力与日俱增;
④敦煌拥有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莫高窟;
⑤敦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献和文物,诞生出敦煌学这一新的学科;
⑥中国的敦煌保护和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评分标准:
每个要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得6分。
意思对即可。
延庆一模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森林水滴
①我很喜欢在森林中漫步。
②近十年来,我到过好些地方的森林。
小兴安岭、庐山、武夷山、三清山,以及广东封开、龙门等处的森林,我这儿并不想写游记,无意一一描绘它们的细部景色。
我想说的,是那一片深绿、或者墨绿、碧绿、苹果绿、嫩绿赫然构成层次的山野。
你要是登上森林了望哨,在山风呼啸中,看群树摆动,仿佛海洋在翻腾一样;那壮观的景色使人顿然忘却世俗许多的纷扰琐碎的事情,有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欢愉。
古人类是从森林走出来的。
也许我们看到了森林,唤醒了一种原始的、粗犷的感情也说不定。
③在森林里的浓荫下行走,呼吸着比蜜水还甜的新鲜空气,端详着一株株树的英姿,令人不禁想起了国外一位学人讲的这样意思的话:
“诗是我辈俗人的作品,大自然的杰作是树,一株树要比一首诗美丽得多!
”你看,它们有的是疏朗的,有的是繁密的,有的亭亭如盖,有的屈曲多姿,各式各样的树显示了各式各样的美。
有的树主干上光光洁洁,有的树主干上起了瘿结,攀缘植物和悬挂植物附着在上面,一路开着花,居然直达树梢。
在林荫下漫步,有时水珠滴到你的身上,也许是沿着你的面颊流淌,也许是从背脊直下,沁人心脾。
每当此际,我总是一点也不忙着把它拭去,而是任由它悄然坠下,享受着一种生活于大自然中难得的情趣。
④森林是宁静的,但也是喧闹的。
你如果在里面仔细观察,就会随处发现动物,有时一只啄木鸟在头顶上笃笃笃地啄着树干,有时一只金花鼠翩若惊鸿地跳跃而过,有时成群长尾山雀在空旷处振翮飞翔,它都使人感到生机盎然。
你如果在林里审视着树干和树叶,就会发现,森林里几乎到处都有小生物,它们都在忙忙碌碌经营着生活,花式品种纷繁到难以胜计。
看似一片宁静的山林,竟有这么丰富的内容,真叫人捉摸不透;它不是一览无余,而是内涵深厚,像一部你永远也读不完的大书,这也是令人喜爱的一个原因。
⑤正像海滨渔夫中有许多奇才异能的人一样,森林里也经常活动着许多奇才异能的人。
他们能够辨别各种树的特性,什么树能够长什么菌,什么树的汁液可以解渴,什么树的果实可以充饥,他们全都知道。
东北的老猎人敢于带着极其简单的工具进入深林,既不愁捱饿也不怕碰到猛兽。
大森林就像一座他们可以随时探手可得的仓库似的。
有人告诉我,在张家界林区,当一行旅游者因食物供应不上而捱饿的时候,他们碰上一个森林老人,老人问明原委,叮嘱大伙不必忧心,他马上可以协助解决,便返身走进林里,才一会儿工夫,就捧着一竹篮花花绿绿的鸟蛋出来了。
当旅游者面有难色,表示不惯吃生鸟蛋的时候,老人嘻嘻地笑着,连声说:
“有办法!
有办法!
”再度走入森林里,不一会儿,就捧着煮熟的热腾腾的鸟蛋出来了,原来那森林里什么地方有鸟蛋,什么地方有一眼滚烫的温泉,他全知道。
森林之所以吸引人,也在于这本自然的大书,它的人和物,都太丰富多彩了。
⑥因此,每次到森林里去,我都感到很大的快乐和满足。
走进城市的公园,虽然那里有繁花锦绣,但它所激起的欢悦只不过像是一阵轻微的涟漪;而森林,令人从心底掀起的,却是滚滚滔滔的波涛了。
⑦我曾经这样反躬自问:
为什么到森林去能引起这种深沉的喜悦这是一种复杂的感情,有时不是几句话能够解释得了的。
它空气清新,使人脱离尘嚣;它有一种莽莽苍苍的粗犷之美,又有一种纤纤细细的灵巧之美。
它像一部博大精深的巨书似的,展现在人眼前,使我们一时完全忘却了琐碎扰人的烦忧。
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⑧但是细细一想,情形既是如此,又不完全是如此。
我们到森林去,所以引起一种绻恋低回的感情,又是因为在理性上,我们知道森林和人类生活存在密切关系。
试想,设若森林遭受严重砍伐,引起水土流失,破坏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的事情,放眼看到的是童山濯濯的景象,那将是一种怎样的不幸!
伐木丁丁的声音,在今天并非是全可赞美的。
⑨这样一想,我终于能够分析走进大森林时所以感到喜悦的缘由了。
原来,除了欣赏宁静,赞美雄浑,领略深厚之外,也还有一种庆幸的心情:
“这里还有这么大一片森林!
”“没有看到受破坏的景象,真让人高兴!
”
⑩这样一想,便觉得自己沉浸在快乐之中。
但愿在不太久的将来,中国森林的总面积继续逐渐上升。
那时,我们一起到森林去徜徉,去欢乐。
.北京
(取材于秦牧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17.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沁人心脾森林中凉爽的水滴使人感到舒适。
B.翩若惊鸿金花鼠体态轻盈,行动敏捷矫健。
(惊鸿一瞥不经意的一眼,给人极深的印象。
)
C.反躬自问回顾反思省悟。
D.童山濯濯山上草木茂盛。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达了作者看到森林壮观之景后内心的难以言说的欢愉。
B.森林中的树有疏朗有繁密,有的亭亭如盖,有的树干上起了瘿结,表现了树木的美丽和丑态并存。
C.作者讲述老猎人和张家界森林老人的故事,表现了森林的独特吸引力以及它的人和物的丰富多彩。
D.文中作者期盼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森林的总面积继续逐渐上升”,那时森林将带给人们更多快乐。
19.文中多次把森林比喻成一部大书,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表达的作用。
(6分)
20.阅读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7.(3分)D18.(3分)B
19.(6分)答案要点:
内容:
突出森林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人们沉浸其中,能够忘却世俗的琐碎扰人,内心充满快乐与满足,表达了作者对于森林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结构:
文中三次出现,构成间隔反复,有一唱三叹之效,强烈表达作者对于森林内涵丰富的赞美。
评分参考:
内容分析3分,结构2分,情感1分。
20.(6分)参考答案:
对于森林中壮观的景色、丰富多彩的内容的喜爱与赞美;对人类拥有大片森林可以走进的庆幸;对现实社会中,森林面积逐渐上升、人人都知道理性的爱护森林、保护森林的期盼与呼唤。
评分标准:
每个要点2分,三个要点,共6分。
平谷一模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3题。
泉州,泉州丁立梅
①我到泉州,泉州用雨迎接了我。
②我住在风雅颂书局的民宿里。
民宿在五店市,栖身于一群老建筑中。
③月洞门进去,有一小小院落,红红的院墙上攀着三角梅。
在南方,见多了这花,它一旦开起来就没完没了,用汹涌澎湃来形容一点儿也不过头。
它打扮得既艳丽又妖娆,或一身热烈的红,或一身昂扬的紫,或一身橘色,或一身素白。
它让人误以为它就是风华绝代的,真是聪明得有些狡黠了,鬼精灵般的。
其实呢,它的花朵细小得很,乳黄色,藏在艳丽的三枚苞片间。
如它这般懂得包装自己的花,少见。
我每回见它,都要惊诧、惊喜。
④院落的花架上爬着蜜豆花,不见花只见叶,这也是好的。
密匝匝的叶片油亮油亮的,它们倒垂下来,跟耍杂技一般。
花架下安放着一架秋千,秋千没人荡的时候,就荡清风、荡日影、荡星光、荡雨声。
⑤雨声真好,我在听雨!
雨嘀嗒嘀嗒,如弹六弦琴。
苏东坡的十六件赏心事里有“微雨竹窗夜话”,又有“雨后登楼看山”。
我轻易就得到了这样的赏心事。
当然,夜话最好不要,我情愿沉默。
在这样的老房子里,实在不宜多话,就听听雨敲竹叶吧,一声声里,敲的都是从前的韵律。
从前的那户人家去了哪里呢我在那木门上,闻到了面线糊的味道;还有润饼的味道,薄薄的面皮里,包着万般滋味。
在这里,芋头可以跟南瓜相亲相爱,鸭蛋里可以灌进去肉末。
甜汤里的芸豆,吃起来很面。
牛肉羹上漂着绿绿的葱花……
⑥雨后登楼实在美妙。
⑦天蓝得阔绰,云也白得阔绰。
蓝天下的五店市给我闾阎扑地之感,红墙红瓦,一派喜气洋洋。
最有意思的是屋顶上的燕尾脊,全都精雕细琢。
砖雕、石雕……各种雕绘手艺齐齐出马,人物、鸟兽、花卉应有尽有。
看久了,我老是疑心屋顶上搭着一个戏台子,趁我一不留神,那戏就开演了,锣鼓铿锵响起来,人物鸟兽也都活动起来。
⑧巷道里有回响,有老师领着一群小学生参观房子。
闽南人爱把房子称“厝”,这“厝”
字让我着迷,是屋子里住着昔日啊,或宋朝,或明朝,或清朝,或民国。
我似乎看到,从那旧旧的院落里走出一个烧火的丫头,红衫,蓝裤,两条小辫子,辫梢上缠着红头绳。
亲切啊,我小时候的模样!
远隔着岁月的长河,远隔着千重山,竟遇到一样的烟火。
⑨烟火对,满大街的烟火气。
一个孩子告诉我:
“老师,我们泉州的面线糊好好吃啊!
”我真的去找来吃。
我吃了,并非如孩子形容的那般好吃,然而我又深知孩子说此话时的真诚,味蕾只忠实于热爱它的人。
⑩晚上,我在五店市内闲逛。
街头的热闹渐渐散去,一家一家的店铺,关门了。
一枚月亮,突然从一棵榕树的后面爬上来,明晃晃的一张脸,像朵丰腴的白菊花,照亮了燕尾脊屋顶上的那些彩雕彩绘,是凤凰,是老鹰,是牡丹花开,是彩衣彩袍的信男信女。
我又疑心那里搭着个戏台子,耳边有梨园戏曲响起,咿呀旖旎。
唱的是什么呢是泉州的从前呢,男人们远下南洋,女人们倚门数着日月。
侨批往来,装的是数不清的想念和牵挂。
他称她阿欣,给她寄信寄钱。
信中万言千语,殷殷嘱托,一定要孝顺父母,教育好子女,督促子女多读书,勤修德,“淡饭粗衣未足羞,心田失种却堪愁”。
寄来的银钱,买下砖瓦木头,砌出一进落二进落三进落的房,门框上刻上这样的家训:
读未见之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之书如逢故人,可谓好学。
我问泉州的孩子们:
“你们爱泉州吗”“爱!
”孩子们异口同声,声音嘹亮。
我感动于这声“爱”,倘若一个人连自己所在的家乡都不爱,又何谈爱远方孩子们的眼神清亮,他们七嘴八舌,从泉州的美食到美景,一一道来。
有个男孩子很动情地给我讲了他父亲的故事,他说父亲遭遇过很多艰难时刻,却一直很乐观,从来不曾放弃对生活的热爱。
所以,他爱他的父亲,爱他们泉州人。
我为之动容。
人永远是这个世上最美的风景,我们留恋一个地方,多半是因为这个地方的人,我也就很留意泉州人。
无论大街上,还是寻常小巷里,我在泉州人的脸上都看到了两个字:
从容。
历史上,泉州曾因其形状颇像一条鱼,被称为“鲤城”,我觉得这名字很贴切,再看泉州人,可不就是一条一条鲤鱼嘛,有见惯了风浪的处事不惊。
雨后登山实在有趣。
落叶不扫,兀自在山路上铺积。
沿石阶上去,不时有花扑过来,我一一去辨认,是鬼针草,是马缨丹……还看到三角梅,它居然跑到这座山上来了。
我觉得泉州人真奢侈,可以把花像小猫小狗似的养着,让它们四处溜达。
你在泉州的大地上走着,路过,不留神,就被一枝花碰了头,也许是妖娆的三角梅,或者是着紫衣的马缨丹。
九里香在一个古老的院落里香着,引得人去寻香。
我在一条竹径上走着,两旁的桂花香得撩人,我摘些装口袋里。
后来我掏纸巾擦鼻子,鼻子很快乐地打了个喷嚏———被袋子里的桂花香熏的!
我突然很爱泉州。
有鸟声不知响在哪棵树后面。
僧人寒山有诗云:
“鸟语情不堪,其时卧草庵。
”太阳好好地照着,鸟声好好地响着,花朵好好地开着。
我真想就此找一处草丛卧下,什么也不想,就这么看看天看看地,也是好的。
山顶上铺满鬼针花,山崖边立着一簇簇茅花,作鹤欲飞状。
我站在山顶,看山下的泉州,那里烟火人间,热气腾腾,生生不息。
离开泉州的前一晚,我写下这样的留言:
我在这里,望过月,望过云,听过雨打竹叶,抚过木门上从前的气息,那落在上面的烟火,烫疼了我的手指。
我知道,我会怀念。
我现在,已经开始怀念了。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真是聪明得有些狡黠了狡黠:
狡猾﹑诡诈
B.蓝天下的五店市给我闾阎扑地之感闾阎扑地:
形容繁华热闹
C.锣鼓铿锵响起来铿锵:
鼓声鸟兽声节奏明快
D.那里烟火人间,热气腾腾,生生不息生生不息:
不断生长﹑繁殖
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营造了诗意的氛围,行文中写雨中、雨后的所见所闻,给人亲切自然之感。
B.第④段作者看到花架上安放的秋千无人荡时,由眼前之景,不禁联想到自己童年荡秋千时的美好生活。
C.第⑤段中作者“听雨”时情愿沉默,因为这样可以在“老房子”里听到从前的韵味,闻到烟火的气息。
D.作者文笔细腻、清新,在看似平淡寻常的小场景、小事件中传递着爱与感动,用文字感怀温暖的人生。
21.“烟火”一词在文中多次出现,颇有意蕴,请你至少找出三处来,细细品味它的涵义。
(4分)
22.作者在第⑤段中提到自己轻易得到了苏东坡十六件赏心事中听雨和登楼两件。
纵观全文,引发作者怀念的赏心事还有很多,请概括其中的一件事,结合你的经历,谈谈对这类“赏心事”的体会。
(5分)
23.小说中,人物和环境两个要素联系紧密,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
请你结合原着内容谈一谈《红楼梦》中秋爽斋的室内布置与贾探春的性格有什么关系(5分)
19.(3分)D
【解析】A项在文中无贬义,从段末句“我每回见它,都要惊诧、惊喜”可推断出;B项指房屋众多,街市繁华;C项无鸟兽声。
20.(3分)
【解析】B联想到的不是“自己童年的生活”。
21.(4分)
【解析】一点一分,两点二分,三点4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1)⑧段“竟遇到一样的烟火”:
指孩童时代烧火做饭时的情景,唤起作者对儿童时代亲切的回忆。
(2)⑨段“满大街的烟火气”:
指街市上烟火缭绕的场景,表达对泉州小吃的钟爱。
(3)那里烟火人间:
指泉州人子孙繁多,生活美满。
表达作者希望泉州后人代代昌盛的美好祝愿。
(4)段那落在上面的烟火:
实写烟和火,表达作者对泉州及泉州人刻骨铭心的眷恋。
22.(5分)
概括其中的一件事,比如:
清幽的民宿环境,怡人的景色;在“老房子”里听雨的惬意;雨后登楼的心旷神怡;雨后登山时的鸟语花香……
体会:
结合自身经历,写出真切感受即可。
23.(5分)结合秋爽斋环境特点分析出人物性格特征即可。
答出人物性格特征2分,结合原着分析3分。
比如:
秋爽斋的视野开阔,气势宏大,风雅清高等特点表明了探春志向高远、趣味高雅、洒脱大方。
秋爽斋布置以书画为主,而不是一般大家闺秀的胭脂和脂粉之类。
结合原着内容第四十回:
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
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观,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
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
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
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
……东边便设着卧榻,拔步床上悬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的纱帐。
门头沟一模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大地的泉眼
彭程
⑴惊蛰、清明、谷雨、芒种、白露、寒露、霜降……在我的手指随意地翻动下,台历本上的节气轮回成一个完整的四季。
像一条琴弦被一根手指拨动,我感觉到胸间某种板滞的东西正在剥蚀、融化,而一种遥远的原野气息却慢慢地鼓胀,渐渐地盈满了。
⑵我该从哪里开始我的诉说呢
⑶小雪,大雪。
窗外皑皑的白色为我的思绪准备好了开端。
一场飘飘扬扬的大雪,就是一片银屑样的记忆,幻化出童年的天空和大地。
语言的不加修饰的素朴正像一片无遮无拦的原野,为想象提供了最为宽阔的空间,摆脱了具体狭隘的经验的拘囿,这样的想象最能接近实物的本质,同时散发出浓郁的诗意。
小雪。
大雪。
想出这两个词来概括一段节气的是聪明人。
在纷纷扬扬的背景中时间隐匿了,寂静寒冽袭来无声。
⑷日子过得很快。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立春,雨水。
春天的降临如同一个童话的开始。
这个童话弥漫着湿淋淋的气息。
迈进春分的门榭,白天就和夜晚一样长短了,就像两间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屋子。
但很少有人会细心品味这一点,前面几步开外,清明正在一片绿意迷蒙中散布着湿润柔和的光亮。
说到清明,墓草萋萋,纸幡飘飘,哀思播撒在这一天,好像连绵遥迢的春草。
文化传承的力量强大而深厚,不过这种理解显然是后来被赋予的。
这个词汇的本来意义仍旧是描述性的,就像字面透露出来的那样充满感觉:
天气温暖起来,天空晴朗,草木繁茂,空气清新润泽。
清明,这两个字里有水汽氤氲……谷雨。
因为和收获、生存系连在一起,这两个字显得分外美丽,令人动容。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雨水的春天呵,一千多年前让杜甫欢喜欣快的雨水,如今依然飘洒在我们感受的天空。
喜悦恒久如初。
⑸诗的最初的源头在哪里呢
⑹我们阅读节气时,其实已经是逼近它的边缘了。
这一刻,感受向世界敞开,原野的鲜腥气息注入胸中,灵魄感到了微微的悸动。
拂掠过它的是自由的风,而风来自大地。
因此诗要向大地叩问。
节气无疑包含了最为原始质朴的诗意,它直接源自大地,就像雨水从天空落下,而未经过过滤和雕饰。
它给人看到大自然率真的表情和微妙的灵性。
它是大地上轮番上演的戏剧的一幕幕背景。
⑺春天是萌发,夏天便是生长了……我们一任自己被感受之船载负,沿季节河道顺流而下时,另外一件事情也在悄悄发生。
我们透过节气的舷窗向外张望,结果看见了自己儿时跳跃的身影。
好像童话中读到过的,某人不经意间进入了一条时光隧道,于是往昔重现。
儿时的欢悦深藏在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阵微风中都有我们的笑声。
诗就是这样同生命结缘。
许多年后我们在日渐阔大的河流边漫步,涛声浩荡中,我们听得见最初的潺潺和泠泠,所以返回常常很有必要。
时光一往无前,但自由的心灵却可以回溯。
那里有生命的根。
每个人都应适时回去,培一捧土,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 各区 高三一模 语文试题 分类 汇编 文学 文本 阅读 教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