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体化》教案.docx
- 文档编号:10196655
- 上传时间:2023-02-09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26.43KB
《经典体化》教案.docx
《《经典体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体化》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典体化》教案
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案
教师姓名马晓峰授课学科伤寒金匮温病
方证综合辨析与运用
授课时间2013.3授课对象本科
教学单元
及章节题目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了解中医临床三部经典在临证中的重要地位。
2、熟悉仲景学说与温病学说的历史沿革与形成。
3、掌握学习中医临床经典的正确方法。
教学内容
提要及重点
内容:
1、中医临床经典是中医的基本功。
2、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①伤寒、金匮、温病的历史沿革与历史地位。
②各种证治方法在临床诊疗中的一致。
3、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和主要参考书籍。
教学难点、
疑点
及解决办法
难点:
关于仲景学说与温病学说的关系问题,历史争议颇多。
解决办法:
根据临证辨治用药规律,结合历史、地理、气候与疫病流行等因素的内在关联,从宏观上整体讲解。
教学方法
形式及实验
步骤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演示。
时间安排
(总体安排、每部分安排)
2学时
板书设计
详见PPT。
后记(课后发现的问题及修改意见)
备注
思考题:
1、《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历史沿革?
2、促使温病学说产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案
教师姓名马晓峰授课学科伤寒金匮温病
方证综合辨析与运用
授课时间授课对象本科
教学单元
及章节题目
第二章辨证规律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了解中医辨证方法的历史沿革及其联系与区别。
2、熟悉“证”的概念。
3、掌握六经辨证、脏腑经络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的主要内容及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
提要及重点
内容:
1、六经辨证的主要内容与临床意义。
2、脏腑经络辨证的主要内容与临床意义。
3、卫气营血辨证及三焦辨证的主要内容与临床意义。
4、几种辨证方法的相关性。
重点:
几种辨证方法的相关性。
教学难点、
疑点
及解决办法
难点:
关于六经辨证的具体概念、基本内容等历史上各医家均有独到见解,但争议亦颇多。
解决办法:
立足经方的历史发展,结合《伤寒论》原文原意讲解。
教学方法
形式及实验
步骤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演示。
时间安排
(总体安排、每部分安排)
共4学时
2学时:
六经辨证、脏腑经络辨证。
2学时:
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板书设计
详见PPT。
后记(课后发现的问题及修改意见)
备注
思考题:
1、六经病证的各自特点?
2、怎样理解卫气营血辨证是对六经辨证的补充和细化?
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案
教师姓名马晓峰授课学科伤寒金匮温病
方证综合辨析与运用
授课时间授课对象本科
教学单元
及章节题目
第三章病证述要
第一节外感类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了解“疾病”和“证候”的关系。
2、熟悉伤寒类主要病证的主症及病机。
3、掌握相关伤寒类病证与温病类病证的对比与鉴别。
教学内容
提要及重点
内容:
1、伤寒类病证的主症和病机包括:
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蓄水证、蓄血证、结胸、脏结、痞证、热入血室、脾约、厥证、霍乱、痉病、湿病。
2、相关病证的对比与鉴别。
如:
太阳病与卫分证;阳明病与气分证;风温和肺痈、百合病举例。
教学难点、
疑点
及解决办法
难点:
本章节病证涵盖《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大部分内容,内容全面,之间关系尚待明朗。
解决办法:
立足“六经钤百病”之旨,以病证在六经辨证框架内的位置关系加以整合。
教学方法
形式及实验
步骤
课堂讲授配合病案讨论及多媒体演示。
时间安排
(总体安排、每部分安排)
3学时:
1学时:
“疾病”和“证候”的关系。
1学时:
伤寒类病证。
1学时:
伤寒类病证与温病类病证的对比与鉴别。
板书设计
详见PPT。
后记(课后发现的问题及修改意见)
备注
思考题:
1、卫分证与太阳病的关系?
2、蓄水证、蓄血证、结胸、脏结、痞证、热入血室各自的概念?
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案
教师姓名马晓峰授课学科伤寒金匮温病
方证综合辨析与运用
授课时间授课对象本科
教学单元
及章节题目
第三章病证述要
第一节外感类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熟悉温病类主要病证的主症及病机。
2、掌握相关温病类病证与伤寒类病证的对比与鉴别。
教学内容
提要及重点
内容:
1、温病类病证的主症包括:
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风温、春温、暑温、湿温、暑湿、秋燥、伏暑、烂喉痧、大头瘟、疫疹、疟疾。
2、相关温病类病证与伤寒类病证的对比与鉴别。
如:
湿温、暑湿之于太阴,血分证之于阳明、少阴。
重点:
相关病证的对比与鉴别。
教学难点、
疑点
及解决办法
难点:
温病类病势发展快速、特色鲜明,不易联系具体伤寒类病证。
解决办法:
温病类病证是对六经之太阳风温、阳明、少阴热化的补充、细化,立足“六经钤百病”之旨,以病证在六经辨证框架内的位置关系加以整合。
教学方法
形式及实验
步骤
课堂讲授配合病案讨论及多媒体演示。
时间安排
(总体安排、每部分安排)
3学时:
1学时:
温病类病证:
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风温、春温、暑温、湿温、暑湿、秋燥、伏暑、烂喉痧、大头瘟、疫疹、疟疾。
2学时:
相关温病类病证与主要伤寒类病证的对比与鉴别。
板书设计
详见PPT。
后记(课后发现的问题及修改意见)
备注
思考题:
1、卫分证与太阳病的关系?
2、暑温、暑湿与太阳中暍的关系?
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案
教师姓名马晓峰授课学科伤寒金匮温病
方证综合辨析与运用
授课时间授课对象本科
教学单元
及章节题目
第三章病证述要
第二节内伤类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熟悉内伤类主要病证的主症及病机。
2、掌握相关内伤类病证之间的对比与鉴别及其与主要外感类病证的对比与鉴项别。
教学内容
提要及重点
内容:
1、杂病类病证的主症病机包括:
百合病、狐惑、中风、历节、血痹、虚劳、肺痿、肺痈、咳嗽上气、奔豚气、胸痹、腹满、肝着、肾着、痰饮、消渴、水气、黄汗、黄疸、吐衄下血、瘀血、呕吐、下利、肠痈、蛔虫病、阴狐疝、咽中炙脔、脏躁、转胞、阴吹。
2、相关内伤类病证之间的对比与鉴别,及内伤类病证与主要外感类病证的对比与鉴别。
如:
百合病与奔豚气、咽中炙脔、脏躁;水气与痰饮;太阳蓄水与水气;太阳蓄血证与瘀血。
重点:
相关病证的对比与鉴别。
教学难点、
疑点
及解决办法
难点:
本章节病证涵盖《金匮要略》大部分内容,个病症相互联系在讲授《金匮》时学生已经接触,难以讲出新意。
解决办法:
以经络病证与脏腑病证为两条主线进行归纳,可分为气分、血分、水分病证予以对比。
教学方法
形式及实验
步骤
课堂讲授配合病案讨论及多媒体演示。
时间安排
(总体安排、每部分安排)
3学时:
1学时:
杂病类病证:
胸痹、腹满、肝着、肾着、痰饮、消渴、水气、黄汗、黄疸、吐衄下血、瘀血、呕吐、下利、肠痈、蛔虫病、阴狐疝、咽中炙脔、脏躁、转胞、阴吹。
2学时:
相关内伤类病证之间的对比与鉴别,及内伤类病证与主要外感类病证的对比与鉴别。
板书设计
详见PPT。
后记(课后发现的问题及修改意见)
备注
思考题:
1、杂病在气、在血、在水各有何病证?
2、太阳蓄水与水气病有何联系?
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案
教师姓名马晓峰授课学科伤寒金匮温病
方证综合辨析与运用
授课时间授课对象本科
教学单元
及章节题目
第四章症状鉴别
(一)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熟悉“症状”的概念。
2、掌握本章节所学各症状临床中指导作用,通过对症状分析能准确把握疾病的鉴别和病机判断。
教学内容
提要及重点
内容:
1、发热2、恶寒3、寒战4、头痛
5、身痛6、肢冷7、口渴8、烦躁
9、谵语
重点:
对某一个症状,要掌握它在辨证中的实际意义,对它的表现形式进行全面了解,还要将它和其他的相关症状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如:
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烦躁与谵语举例。
教学难点、
疑点
及解决办法
难点:
症状通常是单独成立的,但临床上的每一病证总是通过多个症状表现出来。
解决办法:
对于某一症状的讲授要和其他的相关症状结合起来进行讲解、分析。
教学方法
形式及实验
步骤
课堂讲授配合病案讨论及多媒体演示。
时间安排
(总体安排、每部分安排)
3学时:
发热、恶寒、寒战、头痛、身痛、肢冷、口渴、烦躁、谵语;
板书设计
详见PPT。
后记(课后发现的问题及修改意见)
备注
思考题:
1、与发热有关的主要病因病机有哪些?
2、寒战、谵语各自的概念是什么?
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案
教师姓名马晓峰授课学科伤寒金匮温病
方证综合辨析与运用
授课时间授课对象本科
教学单元
及章节题目
第四章症状鉴别
(二)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了解本章节所学习的各症状概念。
2、掌握各症状对临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症状分析能准确把握疾病的鉴别和病机判断。
教学内容
提要及重点
内容:
10、懊憹11、出汗异常12、便秘
13、心悸14、不寐15、眩晕
16、短气17、小便不利18、食欲异常
重点:
对某一个症状,要掌握它在辨证中的实际意义,对其表现形式进行全面了解,还要将它和其他的相关症状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如:
便秘在外感病与内伤病中的举例。
教学难点、
疑点
及解决办法
难点:
症状通常是单独成立的,但临床上的每一病证总是通过多个症状表现出来。
解决办法:
对于某一症状的讲授要和其他的相关症状结合起来进行讲解、分析。
教学方法
形式及实验
步骤
课堂讲授配合病案讨论及多媒体演示。
时间安排
(总体安排、每部分安排)
3学时:
懊憹、出汗异常、便秘、心悸、不寐、眩晕、短气、小便不利、食欲异常。
板书设计
详见PPT。
后记(课后发现的问题及修改意见)
备注
思考题:
1、引起出汗异常的病因有哪些?
2、引起心悸的病因有哪些?
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案
教师姓名马晓峰授课学科伤寒金匮温病
方证综合辨析与运用
授课时间授课对象本科
教学单元
及章节题目
第五章治法集粹
第一节八法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熟悉八法的概念。
2、掌握八法的具体运用。
教学内容
提要及重点
内容:
1、八法的概念。
2、八法在三部经典中的运用举例。
如:
汗法
外感病:
《伤寒论》的太阳病、温病的卫分证等外感热病的早期表现,以辛温发散、辛凉发散为主;
内伤杂病:
汗法也是《金匮要略》中湿病和水气病的重要治法之一,汗法还可用于病位在表适合于表散的病证,如疮疡初起、麻疹不透等。
重点:
八法的应用条件及原则。
教学难点、
疑点
及解决办法
难点:
对“八法之中,百法备焉”的理解。
解决办法:
结合教材,及案例进行分析八法的应用原则。
教学方法
形式及实验
步骤
课堂讲授配合病案讨论及多媒体演示。
时间安排
(总体安排、每部分安排)
3学时:
八法的概念及其应用原则。
板书设计
详见PPT。
后记(课后发现的问题及修改意见)
备注
思考题:
1、八法的概念?
2、怎样理解“八法之中,百法备焉”的含义?
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案
教师姓名马晓峰授课学科伤寒金匮温病
方证综合辨析与运用
授课时间授课对象本科
教学单元
及章节题目
第五章治法集粹
第二节扩展治法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熟悉扩展治法的概念。
2、掌握扩展治法的具体运用。
教学内容
提要及重点
内容:
1、扩展治法的概念。
2、主要的扩展治法及应用原则:
祛暑、祛湿、利水、化瘀、熄风、开窍、回阳救逆、益气固脱、甘温建中、甘(咸)寒养阴、宣痹通阳、通络止痛、辛开苦降、分消走泄、增水行舟、急下存阴、宣透膜原、逆流挽舟、表里双解、寒温同治、虚实兼顾、阴阳并调。
3、扩展治法在三部经典中的运用举例。
如:
辛开苦降法。
重点:
扩展法的应用条件及原则。
教学难点、
疑点
及解决办法
难点:
扩展法在三部经典中的运用。
解决办法:
结合原文,分析扩展治法不离经典。
教学方法
形式及实验
步骤
课堂讲授配合病案讨论及多媒体演示。
时间安排
(总体安排、每部分安排)
3学时:
2学时:
后世对治法扩展的主要法则。
1学时:
扩展治法在三部经典中的运用举例。
板书设计
详见PPT。
后记(课后发现的问题及修改意见)
备注
思考题:
1、宣透膜原法的概念?
2、辛开苦降法在三部经典中的应用。
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案
教师姓名马晓峰授课学科伤寒金匮温病
方证综合辨析与运用
授课时间授课对象本科
教学单元
及章节题目
第六章方证辨析
第一节伤寒类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熟悉方证的概念。
2、掌握伤寒类的主要方证。
3、掌握相关类方证的鉴别及临床运用。
教学内容
提要及重点
内容:
1、伤寒类方证包括:
桂枝汤证、麻黄汤证、大青龙汤证、白虎汤证、大承气汤证、栀子豉汤证、茵陈蒿汤证、猪苓汤证、抵当汤证、大陷胸汤证、半夏泻心汤证、旋覆代赭汤证、小柴胡汤证、理中汤证、五苓散证、吴茱萸汤证、四逆汤证、白通汤证、真武汤证、麻黄细辛附子汤证、四逆散证、竹叶石膏汤证、炙甘草汤证、乌梅丸证。
2、相关类方证的鉴别及运用举例。
如:
麻黄汤与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对比;大承气汤案例。
重点:
相关类方证的鉴别。
教学难点、
疑点
及解决办法
难点:
各方证在临证中的具体运用。
解决办法:
结合典型病案分析各方证的运用法则。
教学方法
形式及实验
步骤
课堂讲授配合病案讨论及多媒体演示。
时间安排
(总体安排、每部分安排)
3学时:
伤寒类方证。
板书设计
详见PPT。
后记(课后发现的问题及修改意见)
备注
思考题:
1、伤寒类相关方证有哪些?
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案
教师姓名马晓峰授课学科伤寒金匮温病
方证综合辨析与运用
授课时间授课对象本科
教学单元
及章节题目
第六章方证辨析
第二节温病类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掌握温病类的主要方证。
2、掌握相关类方证的鉴别及临床运用。
教学内容
提要及重点
内容:
1、温病类方证包括:
银翘散证、桑杏汤证、黄芩汤加豆豉玄参方证、犀角地黄汤证、清营汤证、清宫汤证、清瘟败毒饮证、化斑汤证、三石汤证、达原饮证、甘露消毒丹证、三仁汤证、藿朴夏苓汤证、清暑益气汤证、藿香正气散证、增液汤证、沙参麦冬汤、青蒿鳖甲汤证、羚角钩藤汤证、安宫牛黄丸证、加减复脉汤、大定风珠证。
2、相关类方证的鉴别及运用举例。
如:
增液汤案例。
重点:
相关类方证的鉴别。
教学难点、
疑点
及解决办法
难点:
各方证在临证中的具体运用。
解决办法:
结合典型病案分析各方证的运用法则。
教学方法
形式及实验
步骤
课堂讲授配合病案讨论及多媒体演示。
时间安排
(总体安排、每部分安排)
3学时:
温病类方证。
板书设计
详见PPT。
后记(课后发现的问题及修改意见)
备注
思考题:
1、温病类相关方证有哪些?
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案
教师姓名马晓峰授课学科伤寒金匮温病
方证综合辨析与运用
授课时间授课对象本科
教学单元
及章节题目
第六章方证辨析
第三节金匮类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掌握金匮类的主要方证。
2、掌握相关类方证的鉴别及临床运用。
教学内容
提要及重点
内容:
1、金匮类方证包括:
防己黄芪汤证、桂枝附子汤证、百合地黄汤证、鳖甲煎丸证、桂枝芍药知母汤证、肾气丸证、酸枣仁汤证、大黄蟅虫丸证、甘草干姜汤证、《千金》苇茎汤证、葶苈大枣泻肺汤证、栝楼薤白白酒汤证、大建中汤证、大黄附子汤证、旋覆花汤证、小半夏汤证、木防己汤证、十枣汤证、小青龙汤证、硝石矾石散证、泻心汤证、黄土汤证、大半夏汤证、白头翁汤证、桃花汤证、大黄牡丹汤证、桂枝茯苓丸证、半夏厚朴汤证、甘麦大枣汤证、温经汤证。
2、掌握相关类方证的鉴别及运用举例。
如:
泻心汤证与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
重点:
相关类方证的鉴别。
教学难点、
疑点
及解决办法
难点:
各方证在临证中的具体运用。
解决办法:
结合典型病案分析各方证的运用法则。
教学方法
形式及实验
步骤
课堂讲授配合病案讨论及多媒体演示。
时间安排
(总体安排、每部分安排)
3学时:
金匮类方证。
板书设计
详见PPT。
后记(课后发现的问题及修改意见)
备注
思考题:
1、金匮类相关方证有哪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典体化 经典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