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柳江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10194806
- 上传时间:2023-02-09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2.20KB
广西柳州市柳江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广西柳州市柳江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柳州市柳江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柳州市柳江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柳州市柳江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
高二历史(文科)
注意:
1.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答题无效。
2.选择题,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信息点涂黑。
非选择题,请用0.5mm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
我‘自然’。
”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
A.为政以德
B.刑、德并用
C.小国寡民
D.无为而治
【答案】D
【解析】
由材料中的“不知有之”“自然”等信息可判断该主张属于老子的思想,属于老子的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故答案为D项。
AB两项不属于老子的主张,C项与材料无关,均可排除。
2.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
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倾向的是()
A.克己复礼B.礼法兼用
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战国中后期”、“最能体现”,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项“克己复礼”,是春秋时期孔子的儒学思想,C项“民贵君轻”是战国时期孟子的儒学思想,D项“选贤举能”战国时期墨家的思想,三个选项都没有体现题干“思想领域融合”。
进一步可知,“礼法兼用”是战国末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思想主张,该思想即体现儒家与法家观点相融合,符合题干“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中后期的融合·荀子的思想主张
3.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正是孔子死后十年,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
两人思想的最大相同之处是
A.反对变法革新
B.主张民主政治
C.维护君主权威
D.强调知识和道德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孔子重视教育和“礼”的作用,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两者都强调知识和道德的作用,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苏格拉底没有反对变法革新;B选项错误,孔子没有主张民主政治;C选项错误,苏格拉底没有维护君主权威。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4.西汉某著作中说:
如果君王不知礼节,树木就长不直,并且夏天常有暴风;如果君王言不守信,反复无常,秋天雷电天气就特别多;如果君王不听劝谏,刚愎自用,春夏季节将暴雨成灾。
这些思想
A.遏制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B.有利于规范君主的行为
C.根植于先秦的儒学传统
D.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思想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如果君王不知礼节,树木就长不……刚愎自用,春夏季节将暴雨成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这有利于规范约束君主的行为,故B项正确;“天人感应”不是独尊儒学的思想,不会遏制学术思想的自由,故A项错误;天人感应思想不是根植于先秦的儒学传统思想体系,故C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辩证意识的内容,故D项错误。
5.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
《五经通义》云:
“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
A.炫耀文治武功B.祭祀天地神祇
C.神化君主统治D.报答天地之恩
【答案】C
【解析】
材料以古代帝王封禅意图为考点,考查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本题可以利用关键句法,材料中引用的《五经通义》中提到“天命以为王”,就是要以天命来神化君权,所以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借封禅神化君权,维护统治。
答案选C选项。
6.钱穆说:
“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法家思想的盛行
B.黄老之学被推崇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汉武帝起用儒学之士,参与国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逐渐形成了“士人政府”,故C项正确:
汉代以来独立的法家学派已经消失,其思想被吸收到儒家思想体系中,A错误;黄老之学被推崇是西汉建立初期的思想状况,B错误;程朱理学的盛行是在宋代以后,故D项错误。
7.唐代初年的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
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
A.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
B.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
C.儒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
D.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唐朝时期的儒学发展,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题干中阐述用“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可见是指政治需求对文化的影响,正确的选项是B项,A项中的“开始”不能体现,C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8.在他看来,商人、田夫等皆可为圣为贤,圣贤功夫从庙堂走向市井、村落;提出“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材料中的“他”是
A.孟子
B.朱熹
C.董仲舒
D.王阳明
【答案】D
【解析】
【详解】“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与王阳明“心即理也”观点相同;“商人、田夫等皆可为圣为贤”与王阳明“致良知”观点相同,王阳明认为只要恢复良知,人人皆可成为圣人,故D正确;孟子主张仁政、性本善,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AC;朱熹认为理在客观世界中,不符合“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排除C。
9.“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该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
A.重建儒学的价值信仰
B.成为封建统治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答案】A
【解析】
程朱理学崇尚道德,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重气节、品质、责任、使命,故多“仗义死节之士”,所以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故A正确;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主要说明了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重建儒学的价值信仰,材料并未表明程朱理学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故C错误;材料并未表明程朱理学促进文化教育普及,故D错误。
10.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
上述思想
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
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批判君主专制制度,起到了早期思想启蒙的作用,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和实践有一定的影响,A选项“走向近代化的先声”就是这种作用的表现,故A选项正确;明清之际儒家思想仍然占主流地位,故B选项错误;明清之际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故C选项错误;黄宗羲等人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与发展,但不是新理学思想体系,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明清之际进步的儒家思想,学生需要明确明清之际进步的儒家思想在性质上仍然属于儒家思想的批判与发展,而不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同时,也要认识到明清之际进步的儒家思想对近代中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影响。
11.戴震主张“理存于欲”“人生而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气心知之自然也”。
与戴震主张相似的思想家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儒家思想,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戴震主张人生有欲有情有知这正和李贽认为的“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这一主张相似,所以正确的是A项,BCD项中的人物没有这种思想。
12.中国古代把请人写文章、写字、作画的报酬称为”润笔”。
至明中后期不少士大夫已形成为人作文字必须取得适当的金钱或其它物质报酬的观念,甚至以“润笔为生”。
材料能说明
A.封建文化专制政策的松弛B.儒家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冲击
C.士大夫轻视科举入士途径D.白银流通扩大商品经济范围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明朝中后期不少士大夫已形成为人作文字必须取得适当的金钱或其它物质报酬的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儒家传统的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发生转变,故B选项正确;以“润笔为生”不等于封建文化专制政策的松弛,故A选项错误;“润笔”也不能说明士大夫轻视科举入仕途径,故C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白银流通扩大商品经济范围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13.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宋明理学家提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他们共同强调的是
A.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B.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C.人的主观感受的重要性
D.人的客观存在的重要性
【答案】C
【解析】
智者学派
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一方面强调了人的价值,另外一方面过分夸大人的主观作用,导致社会道德的沦丧;而陆王心学则认为“心是世界的本原”,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也强调人的主观感受,故C选项为正确答案。
A选项主要针对的是理学;B选项不符合心学思想;D选项错误,两者主要强调的是主观体验。
14.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诉不敬城邦认可的神灵而判处死刑;哲学家普罗泰格拉因在《论神》中说“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其著作被公焚;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也因“不敬神”被起诉,被迫离开雅典,客死异乡。
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
A.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
B.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繁荣
C.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
D.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古代雅典,人文精神虽已发展,但并非主流思想,材料信息说明了这一点,故C正确;结合所学可知,苏格拉底、普罗泰格拉是雅典人文精神起源的代表人物,此时,人文精神起源,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有所下降,排除A;B项与材料没有关联,排除;材料中的事例只能说明雅典直接民主的非理性,无法体现是统治阶级所为,排除D。
15.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
“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
”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
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宗教意识淡薄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D.强调人的价值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在古希腊雅典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出现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
古希腊雅典并没有宗教,崇拜的古希腊神话诸神。
排除AB.注重物质生活材料并没有体现。
排除C。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16.历史上某一运动兴起期间,“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
这一运动
A.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B.构成欧洲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C.促使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D.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构建提供理论基础
【答案】B
【解析】
【详解】文艺复兴批判宗教特权,倡导人文主义,是古希腊罗马法文化的复兴。
“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可知这一运动是文艺复兴,该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故B项正确。
A赞扬的是苏格拉底。
C是宗教改革影响。
D是启蒙运动思想影响。
17.【加试题】西方某著名人物曾发表演说:
“一场严肃的祷告,同样可以在草屋中或者猪圈里进行。
……有说话声音的地方,就是上帝的所在、他的家。
即便是金碧辉煌的教堂,他如不在那里说话,就说明他不住那里。
……只有在最后一个穷人得到照应后,才能考虑兴建教堂。
至于教堂的建造、风格和装饰都无关紧要。
”据此判断,该演说者最有可能是
A.罗马教皇朱理二世B.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
C.浪漫主义作家雨果D.建筑师布鲁内列斯齐
【答案】B
【解析】
根据“一场严肃的祷告,同样可以在草屋中或者猪圈里进行”“只有在最后一个穷人得到照应后,才能考虑兴建教堂。
至于教堂的建造、风格和装饰都无关紧要”判断,该演说者主张信仰得救,故该演说者不是罗马教皇,天主教主张靠教皇和圣礼等繁琐的宗教仪式才能升入天堂,即“因行称义”,排除A;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反对繁琐的宗教仪式,否定教皇的作用,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宗教改革思想主张,和浪漫主义作家、建筑师无关,排除CD。
18.宗教改革期间,英国人威克里夫把《新约全书》从拉丁文译为英文,他的几个弟子翻译了《旧约全书》,文字浅显流畅,使普通人可以阅读并形成自己的理解。
威克里夫等人的行为在当时
A.动摇了上帝在人心中的地位
B.挑战了罗马教会的权威
C.破除了人们对神学的迷信
D.使人们的民主意识觉醒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罗马教会神职人员垄断和把持翻译《圣经》和解释《圣经》的权利,但在宗教改革期间,威克里夫和其弟子打破了这一规定,挑战了罗马教会的权威,这有助于人们摆脱罗马教廷的束缚,使人们可以自由理解《圣经》的教义,但人们还是信仰上帝的,故B项正确,A项错误;C项说法夸大了威克里夫等人的行为的作用,可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民主意识问题,故D项排除。
19.纪念某一思想家逝世100周年时,有人说:
“(他)独自一人,面对宫廷、贵族和资本的联合力量,面对那股毫无意识的强力--群盲;面对那些无恶不作的官吏,他们专门媚上欺下,匍匐于国王之前,凌驾于人民之上;面对那些教士,他们是伪善与宗教狂热的邪恶混合体。
……他战胜了陈旧的秩序和陈旧的教条,他战胜了封建君主、中古时代的法官和罗马的教士。
”该思想家
A.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B.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C.率先倡导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主张建立人类自由和平等的理想社会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论证问题能力,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能力。
纪念某一思想家逝世100周年的思想家是伏尔泰,从材料中“战胜了陈旧的秩序和陈旧的教条,他战胜了封建君主、中古时代的法官和罗马的教士”等文字说明要该思想家不但反对宗教特权,还反对君主专制,应该属于启蒙运动思想家主张。
故本题选择D。
A是苏格拉底主旨;B是文艺复兴;C是宗教改革。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伏尔泰。
20.卢梭提出:
“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这主要反映的是:
A.社会契约论
B.自由平等说
C.三权分立说
D.人民主权说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来看,卢梭主张人民主权说,国家的权力来自于人民,人民也可以收回这种权力。
故答案为D项。
材料探讨的是国家权力的来源,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没有涉及自由平等和三权分立,排除B、C项。
【点睛】卢梭发展了社会契约论,指出社会契约订立时个人权利的全部让渡,由此形成全体人民公共意志,主权是公意的体现和运用,因此主权属于人民。
人民主权遵循不可转让、不可分割、不可代表、绝对不容侵犯且永远属于人民。
与人民主权论相适应的政体是民主共和制,该政体以法治为主要条件。
法律是人民公意的表现,人民服从法律就是服从自己的意志,因而法律要体现人民意志,立法权必须属于人民。
人民服从法律就获得自由,可以更好发挥个性,法律必须确立人人平等的原则,以平等保证自由。
21.《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
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圆”“直线”“正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项错误。
点睛:
对古代科技的考查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考查了历史学科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清楚中国古代传统科技“重经验、重实用”的特点。
本题中的D项容易误选,应结合墨家代表的阶级利益考虑。
22.公元751年,唐朝与阿拉伯帝国在中亚怛罗斯发生战争,唐军战败被俘2万余人,其中包括一些手工工匠。
学者季羡林称此次战争是“中阿之间第一次技术转移”,该技术最有可能是
A.造纸术
B.火药
C.人工磁体指南针
D.活字印刷术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中看,季羡林认为这次战争是“中阿之间第一次技术转移”,也就是说中国的科学技术传到了阿拉伯地区。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唐朝传到了阿拉伯地区;指南针是在宋代才被广泛应用,活字印刷术是宋代才出现;火药是唐朝中后期才被广泛使用,故A正确。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点是四大发明的具体时间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早出现并广泛应用的是造纸术,其次是火药。
南宋时期指南针广泛应用与航海,活字印刷术在宋代才开始出现。
23.《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
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
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这种差异根源于当时中国
A.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
B.读书入仕的观念根深蒂固
C.科技水平远远高于欧洲
D.文化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
【答案】A
【解析】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注意题干要求“差异根源于”,根据材料中“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得知,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中国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劳动以及文化专制,但其根源在于当时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B、D两项不能体现“差异根源”;C项表述本身有误,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水平落后于欧洲。
点睛:
本题易错项为D。
《天工开物》成书于明朝中后期,及至乾隆时期,中国都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生产方式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是士大夫不屑一顾、《四库全书》不敢收录的根源。
文化专制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不是材料现象发生的根源。
24.在15、16世纪,随着欧洲城市经济的兴起,早期传播到欧洲的中国发明的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等发明,或为欧洲的航海运动、或为文艺复兴、或为启蒙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由此可知
A.科学技术加速了社会的转型
B.四大发明促进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
C.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
D.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中国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的航海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产生,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A项正确。
B项说法有歧义,四大发明中的火药被资产阶级使用,推动封建政权,排除。
题干强调四大发明推动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而不是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主语错误,排除C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
点睛:
本题以四大发明为切入点,关键是正确理解四大发明为欧洲的航海运动、或为文艺复兴、或为启蒙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即可。
25.从《诗经》“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到元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再到小说西游记中“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语言表述。
由此可以推知古代中国文学
A.日益呈现通俗化趋势
B.平民渐称为阅读主体
C
推动了民间教育普及
D.更注重创作的娱乐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古代中国文学中的语言越来越为广大平民所理解,这表明古代中国文学日益呈现通俗化趋势,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呈现通俗化趋势只能表明平民可以看懂并理解,但不能表明平民就是阅读主体;C选项中“普及”一词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D选项错误,材料中所描述的语言仅是个例,不能据此说明古代中国文学更注重娱乐性。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6.在宋话本、元杂剧、明演义中,常见宋代杨家将抗辽故事,讲的是杨家一门忠烈,相继战死沙场,父死子继、男死女继、主死仆继。
而在清朝京剧中,这个故事更受大众欢迎的是《四郎探母》《穆柯寨招亲》辕门斩子》等篇。
这一变化反映出
A.清朝文字狱下的思想禁锢B.忠烈故事失去了大众市场
C.太后的喜好决定民众的爱好D.市民阶层的言情价值取向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清代《四郎探母》《穆柯寨招亲》辕门斩子》等表现悲欢离合的故事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忠节故事,已经显露出观众和艺人对旧题材的淡漠,反传统的倾向始露端倪,同时也体现出了市民阶层喜好言情故事这种价值取向,故D项正确。
A项,题干现象与清朝文字狱无关,排除。
B项,从题干现象不能说明忠烈信仰不受大众重视,排除。
C项,题干未体现太后对民众精神生活喜好的影响。
27.明清之际,我国文学成就斐然,涌现出大量追求个性解放的名作,如《西厢记》、《牡丹亭》、《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西游记》、《红楼梦》等。
对此现象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社会普遍开展个性解放运动
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文化倾向
C.专制下思想解放的理想诉求
D.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相同
【答案】C
【解析】
明清之际涌现大量追求个性解放的名作,应该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大家在专制统治束缚之下,期待能够有个性解放,只能说是一种理想诉求,故选C;当时处在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条件下,社会不可能出现普遍的个性解放运动,故A不符合史实;当时中国并没有资产阶级存在,故BD的说法错误,排除BD。
28.明代画家仇英的《清明上河图》长9.87米,高0.3米,画中各色人物超过2000个,茶肆酒楼、装裱店、洗染坊等生活情致,天平山、运河、古城墙等地标性建筑皆清晰可辨,整个画卷充满江南的山青水绿之美。
仇英这幅画作是
A.古代最早的风俗画作品
B.江南工商业发展的反映
C.对西洋绘画技法的尝试
D.明末进步思潮流行的体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茶肆酒楼、装裱店、洗染坊等生活情致”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相关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项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CD两项的表述,题干材料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排除CD;进一步分析可知,B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的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 柳州市 柳江 中学 学年 二月 历史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