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题.docx
- 文档编号:10169995
- 上传时间:2023-02-09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51.19KB
高考模拟题.docx
《高考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模拟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模拟题
2012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二语文组张若武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双向细目表
题型
题号
分值
考查内容
能力考查标准
难度
选择题
1
3
社科类短文阅读
理解B
中
选择题
2
3
社科类短文阅读
分析综合C
中
选择题
3
3
社科类短文阅读
分析综合C
中
选择题
4
3
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
理解B
易
选择题
5
3
文言文阅读(内容信息筛选)
分析综合C
中
选择题
6
3
文言文阅读(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分析综合C
中
问答题
7
10
文言文翻译
理解B
难
问答题
8
5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评价E
难
问答题
9
6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评价E
难
问答题
10
6
名篇名句默写
识记A
中
问答题
11
25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理解B
鉴赏评价E
中
问答题
12
25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理解B
鉴赏评价E
中
问答题
13
3
语言文字运用(成语辨析)
表达应用D
中
问答题
14
3
语言文字运用(病句辨析)
表达应用D
中
问答题
15
3
语言文字运用(句子连贯)
表达应用D
中
问答题
16
5
语言文字运用(关联词的使用,填空形式)
表达应用D
中
问答题
17
6
语言文字运用(仿写句子)
表达应用D
难
作文题
18
60
作文(新材料作文)
表达应用D
中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砚铭考
砚,是人们熟悉的磨墨工具,在我国已经有悠久的历史。
黄帝时代是我国从原始氏族阶段向国家形成过渡的时期,当时,已经出现私有财产,人们把自己心爱的墨海——大砚,刻上自己的名字表示拥有。
砚铭,是刻在砚底、砚头、砚盖、砚身四侧或其他空余部分的一种可长可短,亦诗亦文,不拘一格的自由文体。
古人大多把格言、诗句、警句作为砚铭,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时时劝勉自己要躬身力行。
就是今人,也时闻有如此雅兴。
因此,它也是我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之一。
它不仅能增加砚台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还是文物评定的标准和鉴定真伪的依据,故颇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
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砚铭也由最初简单表示所属关系的姓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记事咏物、说理寄情、言志叙怀的文学形式。
《大戴礼记》所载的西周太公金匮砚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砚铭,是以文学形式写成的,其铭曰:
“石墨相著而黑,邪心谗言,得无白。
”不过作为一种文学创作体裁的砚铭,还是到了汉魏时期才形成。
作为文学形式的早期砚铭,大多数是就砚说砚,是文人用以品评和赞美砚的。
到了宋代,人们喜欢用它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从此以后,言志寄情、赋诗颂词便成了砚铭创作的主流之一,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如文天祥写的砚铭:
“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
”就属此类。
砚铭作为艺术品的出现,比作为文学作品要晚得多,它兴于宋元,盛于明清。
宋末元初,我国篆刻艺术空前兴盛,砚铭在它的影响下,开始向艺术方向发展。
在刻制技艺上,砚铭广泛地吸收了篆刻艺术的全面构图、章法布局和刀法技巧,大大地提高了砚铭的艺术欣赏品位。
同时砚铭亦趋于完备,年款也较之前代更为普遍,并出现了在铭后加钤[注:
盖(图章)]的新内容。
从此,款记便成了砚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更增加了砚铭的装饰美。
明清时期,赏砚之风日盛。
当时金石书法名家辈出,他们中不少人自己动手书写和镌刻砚铭,如纪晓岚。
为了把书法、雕刻和装饰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其达到最好的艺术效果,在书写和镌刻之前,都要对砚铭的全面布局、章法的疏密错落和刀法运用进行反复推敲,精心设计。
砚面构图,因形而异,行、草、篆、楷,因砚而择,使其布局得体,和而不同。
同时刀法的运用也力求做到笔画的顿挫、轻重、快慢、转折,要刻得生动自然,既有笔意又有刀味。
不过,砚铭的书写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文章写作,因受到砚面与雕刻过程的限制,制作者选用的铭文大多简短、扼要、精辟,因此砚铭虽短,却字字千金,均是砚铭者的真情流露,从而使砚铭的文学美与艺术美融为一体,真正成为既具观赏性,又具实用性的艺术品。
1.砚铭作为艺术品“兴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具体体现是什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A.宋末元初,砚铭吸收了篆刻艺术的全面构图、章法布局和刀法技巧,提高了砚铭的艺术欣赏品位。
B.宋末元初,款记成了砚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更增加了砚铭的装饰美。
C.明清时期,砚铭简短、扼要、精辟,字字千金,能充分地表现砚铭者的真实情感。
D.明清时期,砚面构图,布局得体,和而不同,刀法运用反复推敲,精心设计。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人大多把砚铭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时时劝勉自己要躬身力行,因此文物家一般把砚铭当作鉴定文物真伪的依据。
B.宋代,文人墨客用砚铭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C.砚铭作为一种文学创作体裁,到了汉魏时期才形成,内容上大多就砚说砚。
D.纪晓岚是清代金石书法名家中自己动手书写和镌刻砚铭的名家。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我国仍有文人学士把格言、诗句、警句作为砚铭的,且多有年款和图章。
B.随着世界性收藏热的升温,带有优秀砚铭的砚,将成为当代喜欢收藏砚的人追求的对象。
C.砚铭大多能提高砚的价值,质佳的、传承可考的古砚则会有不同于一般艺术品和文物的潜在价值。
D.散文能更好地抒情言志,从文天祥开始,宋代的砚铭大都用散文形式写成,一般不用诗词写砚铭。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燕荣,字贵公,华阴弘农人也。
父偘,周大将军。
荣性刚严,有武艺,仕周为内侍上士。
从武帝伐齐,以功授开府仪同三司,封高邑县公。
高祖受禅,进位大将军,封落丛郡公,拜晋州刺史。
从河间王弘击突厥,以功拜上柱国,迁青州总管。
荣在州,选绝有力者为伍伯,吏人过之者,必加诘问,辄楚挞之,创多见骨。
奸盗屏迹,境内肃然。
他州县人行经其界者,畏若寇仇,不敢休息。
上甚善之。
后因入朝觐,特加劳勉。
荣以母老,请每岁入朝,上许之。
及辞,上赐宴于内殿,诏王公作诗以饯之。
伐陈之役,以为行军总管,率水军自东莱傍海,入太湖,取吴郡。
既破丹阳,吴人共立萧瓛为主,阻兵于晋陵,为宇文述所败,退保包山。
荣率精甲五千蹑之,瓛败走,为荣所执,晋陵、会稽悉平。
检校扬州总管。
寻征为右武候将军。
突厥寇边,以为行军总管,屯幽州。
母忧去职。
明年,起为幽州总管。
荣性严酷,有威容,长史见者,莫不惶惧自失。
范阳卢氏,代为著姓,荣皆署为吏卒以屈辱之。
鞭笞左右,动至千数,流血盈前,饮啖自若。
尝按部,道次见丛荆,堪为笞棰,命取之,辄以试人。
人或自陈无咎,荣曰:
“后若有罪,当免尔。
”及后犯细过,将挝之,人曰:
“前日被杖,使君许有罪宥之。
”荣曰:
“无过尚尔,况有过邪!
”榜棰如旧。
荣每巡省管内,贪暴放纵日甚。
是时元弘嗣被除为幽州长史,惧为荣所辱,固辞。
上知之,敕荣曰:
“弘嗣杖十已上罪,皆须奏闻。
”荣忿曰:
“竖子何敢弄我!
”于是遣弘嗣监纳仓粟,得一糠一秕,辄罚之。
每笞虽不满十,然一日之中,或至三数。
如是历年,怨隙日构,荣遂收付狱,禁绝其粮。
弘嗣饥馁,抽衣絮,杂水咽之。
其妻诣阙称冤,上遣考功侍郎刘士龙驰驿鞫问。
奏荣虐毒非虚,又贼秽狼籍,遂征还京师,赐死。
先是,荣家寝室无故有蛆数斛,从地坟出。
未几,荣死于蛆出之处。
(《隋书·卷七十四列传三十九酷吏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按部按:
巡查B.道次见丛荆次:
驻扎
C.瓛败走,为荣所执执:
抓捕D.怨隙日构构:
形成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燕荣严酷的一组是()
①奸盗屏迹,境内肃然。
②他州县人行经其界者,畏若寇仇,不敢休息。
③荣率精甲五千蹑之,瓛败走。
④长史见者,莫不惶惧自失。
⑤荣每巡省管内,贪暴放纵日甚。
⑥遂收付狱,禁绝其粮。
A.②④⑥B.②⑤⑥C.①③⑤D.①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荣性格刚严,武艺高强,为官以严厉著称,管辖地区盗贼绝迹,百姓相安无事,隋文帝对其颇为赏识,常常慰劳勉励。
B.在攻打陈的战役中,燕荣率领精锐甲兵五千人追踪吴郡国主萧瓛,萧瓛败逃,被燕荣所擒获。
突厥侵犯边境,燕荣为行军总管,屯兵幽州,后来由于为母亲服丧而离职。
C.某次燕荣鞭打一人,那人辩解说自己没有犯罪,于是燕荣答应他如果他下次再犯错,就宽恕他不施以惩罚,后来他再次犯错,别人虽然替他求情,但那人仍然遭到鞭打。
D.元弘嗣被任命为幽州长史时,害怕被燕荣所侮辱,所以坚决推辞。
隋文帝下诏书想要庇护元弘嗣,因而招致燕荣的怨恨。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吏人过之者,必加诘问,辄楚挞之,创多见骨。
(3分)
(2)人或自陈无咎,荣曰:
“后若有罪,当免尔。
”(3分)
(3)及后犯细过,将挝之,人曰:
“前日被杖,使君许有罪宥之。
”(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南歌子黄庭坚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
玉人邀我少留行。
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
别时不似见时情。
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8.“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两句写景的特色及作用。
(5分)
9.下片主要运用哪些手法来表情达意的?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4)若夫乘天地之正,,以游无穷者,!
乙必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的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作另一大题中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作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25分)
分析题安勇
老师在书上看到一道分析题,觉得很适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把题出给了同学们。
分析题下面写着“答案见封底”,但老师自己也没看答案。
他也想锻炼一下自己的发散思维,暗中和同学们比一比,老师还是有些童心的。
另外,不看答案,游戏做着会更有意思些。
分析题是这样的:
大雨天,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面有一个女人没带雨具,怀里抱着孩子,胳膊上挎着包,就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女人,接过孩子抱在怀里。
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最先站起来的是班里的调皮鬼,他成绩不错,但经常搞一些恶作剧。
他不直接回答,反问老师:
“那个女人长得漂亮吗?
”老师愣了愣,没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含糊其词地说:
“你就当她漂亮吧!
”“因为那个女人长得漂亮,那个男人早就看上了她,却一直找不到机会,故意用这个办法套近乎。
”
教室里一阵大笑。
数学课代表站起来说:
“因为这是那个男人的职业,他借伞、帮女人抱孩子都要收费。
前几天下大雨,铁路桥下一片汪洋,就有一个男人靠来回背人挣钱,一次收十块,不讲价。
我计算了一下,如果天天下那样的雨,他很快就能成为万元户。
”老师点点头:
“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
”
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有些得意地说:
“你们可能都忽略了女人胳膊上挎着的那个包,我想,那个男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是为了取得女人的信任后,抢东西。
”
一个女生站了起来,怯生生地说:
“老师,那个男人会不会是搞推销的?
”老师疑惑不解,用眼神鼓励她说下去。
女生接着说;“那个男人是卖伞的,女人用了他的伞,就不得不买了。
”
老师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人再站起来,笑笑说:
“我也有一个答案,那个男人之所以这么做,因为他是那个女人的丈夫。
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
”
同学们哄堂大笑,纷纷说老师的答案最巧妙。
但也有几个同学不服气,要求老师公布书上的答案。
老师不想公布答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踊跃,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类问题本来就不应该有什么正确答案。
这时候,老校长走进了教室,他是被教室里的讨论声引来的。
校长先对同学们说:
“大家的发言都很好。
”然后又对老师说:
“不妨公布一下答案,我也想听听书上是怎么说的。
”老师找到答案,大声地念道:
“不为什么,因为那个男人的名字叫雷锋。
他不仅把伞借给女人,最后还把她送回了家。
”
教室里一片大乱,同学们纷纷说这不可能,这不现实。
调皮鬼喊得最响,他大声说:
“那个女人的丈夫呢?
如果一个陌生的男人送自己的老婆回家,他会怎么想?
”校长听到答案后一直沉着脸,最后他抬起手示意同学们静一静,问身边的老师觉得这个答案怎么样。
老师低下头,想了想说:
“说实话,我也觉得这个答案不太现实,于情于理,都说不太通。
”校长点点头说:
“你们大概都不相信,二十年前,我也做过这样的事。
不仅仅是我,那时候,很多人都做过如今我们看来不现实的事情。
”
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都没有再说话,因为大家看到校长的脸上已经流下了两行泪水。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文主要围绕着一道分析题展开情节,突出了当今社会的教育、道德及社会风气等存在的问题。
B.五位学生对“分析题”的分析回答反映他们都是一些善于思考、细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人。
C.小说中出现了两次学生的“大笑”,既反映了同学们对两次回答的认可,又表现了同学们潜意识中的功利;结构上前后照应。
D.年轻老师与他的学生对分析题的解答与标准答案相去甚远,令学生们沮丧、气愤,因此教室一片大乱。
E.文中“年轻教师”从出题、答题到告诉答案,起着串联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12、小说中回答问题的五位学生具有什么样的共同性格特点?
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加以分析。
(6分)
13、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分析题”这个题目含义的理解。
(6分)
14、试分析小说中学生、教师的答案与参考答案出现较大偏差的原因。
结尾写到老校长流泪,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校长流泪”的认识。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25分)
在爱中行走
一天,德兰姆姆坐火车,看到车窗外一个流浪汉靠树坐着,看样子快死了。
姆姆很想去安慰他,下一站一到,姆姆立即下车,气喘吁吁赶到,那个人已经死了。
姆姆站了很久,她想,如果有人和他说几句话,握握他的手,他就不会死得这么孤单凄凉。
姆姆决定建立一个临终关怀院。
很多人不理解:
把资源消耗在那些垂死者身上,而这些人,有的将几天后死去,有的几小时后死去,有的甚至即刻就死了。
姆姆说:
“每个生命都是尊贵的,不论是贫穷的,还是残缺的,垂死的。
”
如果一个病人需要安慰,姆姆可以长时间抱着他,不说一句话,直到他安宁为止。
有一回,一位身份显赫的牧师来探望她,她正坐在一个垂危的病人身边,握着他的手,为他唱歌,为了安慰这个即将死去的病人,姆姆让那个远道而来的牧师等了一个小时。
姆姆说:
“爱不是赞助,而是要伸出你的手——我们的手何其温暖。
”
身经百战的美国战地记者哈普来到加尔各答采访姆姆,姆姆正照料一个垂危病人。
看到哈普,她行了一个礼,说:
“我没有时间说话,先生。
”哈普说:
“你不希望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您的工作吗?
”姆姆停下手里的活,对哈普说:
“这是上帝的工作,不是我的工作,去报道那些穷人吧。
你只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穷人有多可爱、多伟大。
”说完,姆姆朝另一个病人走去。
这人腰上有一个很大的伤口,已经溃烂得生了蛆,病人突然呕吐起来,散发着强烈异味的呕吐物喷在哈普脚上。
哈普本能地挪开脚,惊恐得快晕过去了。
他见过很多可怕场面,今天比那些硝烟弥漫的战场似乎更可怕。
哈普喊道:
“修女,他会传染我的。
”姆姆平静地说:
“不会的,不要怕。
”说着,蹲下来把那人脸上、身上的秽物擦干净,又抱起他的头,把他扶正,让他睡得舒适些。
哈普惊魂未定,姆姆走过来按按他的肩膀,安慰说:
“相信我,不久的将来,你就会帮他们洗澡,拿水给他们喝,喂东西给他们吃,你会做到的。
”第二天,哈普再次来到临终关怀院,姆姆正在为一个病人清理溃烂发臭的伤口,他无法掩饰内心的战栗。
这个美国记者日后与姆姆成为好朋友,在姆姆的感召下,他对乞丐更慷慨,对穷人更友善了。
但是有一点他一直没有做到,就是亲手照料那些垂死者。
直到1979年,哈普又一次来到加尔各答,距第一次已经25年了。
姆姆把哈普带到一个重病的老人跟前,请他给老人喂饭。
哈普犹豫一下,在老人身边蹲了下来,舀了一勺饭送到老人嘴里,他很笨拙,不是喂得太多,就是喂的太少,很多饭粒落在老人脖子里,老人举起手,跟哈普说话,哈普很尴尬,以为老人责备他,赶紧说:
“对不起。
”但老人还是不停地说,姆姆蹲下来靠近老人嘴边,细心听了一会,转头对哈普说:
“他在祝福你。
”哈普很吃惊:
“他在祝福我?
我仅用口袋的零用钱,就可以帮他买很多很多的食物。
”姆姆笑了:
“但你买不到他的祝福。
”对哈普来说,这是极其重要的一天,他以为自己永远做不到的事,今天做到了。
他想起姆姆说过的一句话:
忘记自我,便找到自我。
哈普再次被姆姆稳如泰山的信念所震动。
很多人对姆姆说:
“世界上有这么多的穷人——数以百万计、千万计,甚至亿万计,你救得完吗?
你的工作有什么意义呢?
”姆姆说:
“如果我不从街上救回第一个人,也就不会救回数亿万计的人,爱得从一个人开始。
”姆姆选择为最卑微的穷人服务,拒绝使这种服务制度化、设施化。
多年来,姆姆从不添置治疗方面的任何设备,姆姆认为:
有了设施,就必然对病人作出选择,那些最有希望痊愈的病人,就会成为医院首选。
在临终关怀院里,很多病人被多次收留,每一个再次被收留的人,修女们都以同样的热情、同情和耐心服侍他们。
虽然一直以来,都有人对姆姆的工作方式提出异议,甚至批评,但姆姆不为所动,她认为:
现代人迷失在制度、设施里已经很深很深了。
德兰姆姆最可敬地方在于:
始终坚信穷人是有尊严的,并且付出一生的艰苦努力,在穷人凄惨卑微的外壳内,寻找和发现他们的尊严。
姆姆说:
“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怀抱大爱去做些小事。
”举世公认她是穷人之母。
(摘编自华姿《德兰修女传》)
【注】德兰姆姆:
德兰修女,又译为特雷莎修女,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1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德兰修女是一位伟大的仁爱行动者,为了让更多的穷人在生命尽头不再那么孤单凄凉,感受到爱的温暖,德兰修女建立了临终关怀院。
B.很多人认为德兰修女救助垂死者,是资源浪费,没有什么意义,对此姆姆从不解释,依然无怨无悔的耐心服侍每一个需要救助的人。
C.德兰修女让远道而来探望她的牧师等待,把慕名采访的记者晾在一边,这说明她把服务穷人服侍病人放在首位。
D.哈普给一位重病的老人喂饭,尽管很笨拙,却受到老人的祝福,老人的祝福深深震撼了他,让他做到了25年来一直没有做到的事。
E.本文通过对德兰修女艰苦努力创建临终关怀院过程的记述,生动展现了她无私无我为穷人奉献的一生。
12、德兰修女被誉为“穷人之母”,她对爱穷人有哪些看法?
请简要概括。
(6分)
13、文中详细写了战地记者哈普的感受和转变,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14、德兰修女拒绝仁爱服务的制度化、设施化,认为现代人迷失在制度、设施里已经很深了,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于是《滕王阁序》喷薄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熠熠生辉。
B.从亚锦赛的溃不成军到斯坦科维奇杯的屡遭绝杀,中国男篮最近的表现实难恭维,而教练郭士强的帅位也是风雨飘摇。
C.“大浑南”地区的开发建设是沈阳市一项重大的决策和课题。
专家表示,这一规划意味深长,它将标志着沈阳这座城市经济重心的南移。
D.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要保持社会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就必须力戒浮躁心态,坚决反对坐而论道,而应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与早已流行的互联网论坛和博客相比,微博以140字的限制、便捷的转发机制以及对终端设备的简单要求降低了民众表达言论的门槛。
B.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在第三季度还能够保持持续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
C.“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
D.2010年的国产大片《孔子》《赵氏孤儿》等都善于从本土文化土壤中吸纳养分,呈现出本土特色鲜明、原创力充沛、文化厚度不断增加。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圣人的精神成就,相当于佛教的佛、西方宗教的圣者的精神成就。
。
至于实际上他有机会成为王与否,那是另外一回事,亦是无关宏旨的。
①内圣,是就其修养的成就说;外王,是就其在社会上的功用说
②但是中国的圣人不是不问世务的人
③就实际的政治说,他大概一定是没有机会的
④他的人格是所谓“内圣外王”的人格
⑤圣人不一定有机会成为实际政治的领袖
⑥所谓“内圣外王”,只是说,有最高的精神成就的人,按道理说可以为主,而且最适宜为王
A.②④⑥①⑤③B.④⑥①②③⑤C.②④①⑤③⑥D.④①②⑥⑤③
18.将下面的长句改写为4个语意连贯的短句,使句意更清楚,行文更流畅。
(不能改变原意,可以增删、调换个别词语)(5分)
以“传承民族文化、沟通人类文明、共建和谐世界”为主题的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京市政府、国务院文化部承办的我国也是世界上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举办的第一个国际性节庆活动——首届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5月23日在北京拉开帷幕。
19.仿照下面句子的句式和修辞,另写一组以“一个成熟的人”开头的排比句。
(6分)
一个坦荡的人并非没有烦恼,只不过他善于把烦恼当作一阵清风一刮而过;
一个坦荡的人并非没有忧伤,只不过他善于把忧伤化为希望的力量;
一个坦荡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只不过他善于把痛苦的痕迹演变成前进的轨道。
六、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每年都有不少人到南美洲的原始森林探险,带路向导都是当地部落的土著人。
土著人十分机敏和风趣,他们有一个十分奇怪的习惯,每走一段路就要唤一声自己的名字。
土著人说这是为防止自己的灵魂跟不上自己的躯体,他们得唤回自己。
有位哲学家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只有不断唤醒自己,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攀上高峰。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C,说的是砚铭的共性,不是明清独有。
2.A,前后缺少因果关系。
3.D,“宋代一般不用诗词写砚铭”的推论不成立,因为文天祥的砚铭虽然用散文写成,其他砚铭用什么写成没有点出来。
9.比喻(拟人)(或答“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以柳叶喻双眉,梨花喻脸庞,以“皱”眉和“倾”泪刻画伊人伤离的形象,通俗而又贴切。
②想象、虚实结合(或对比)。
“别时”句,由眼前凄凄惨惨的离别场面回想到当初相见时的欢乐情景,但往事不堪回首,只能使临行时的心情更加沉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模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