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10161347
- 上传时间:2023-02-08
- 格式:DOCX
- 页数:70
- 大小:76.52KB
新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
《新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
新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红灯停”背后的科学
齐月园
①“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这是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交通安全规则。
交通信号灯一直都是维护交通秩序、交通安全和畅通的重要保障。
②红绿灯的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英国中部的约克城,红绿分别代表女性的不同身份。
着红装的女性代表已婚,意为“我已经结婚,不能向我求爱”,而着绿装的女性则代表未婚,意为“小伙子向我靠拢吧”!
后来由于伦敦议会大厦门前经常发生马车轧人事故,英国政府于1886年在大厦门前的马路上安装了两盏煤气标志灯,借鉴前面提到的服装颜色的差别,使用红色灯表示禁止通行,绿色灯则表示可以通过。
同一年,汽车也问世了,红绿灯作为标志灯很快流行起来。
③1912年,美国盐湖城的一名警察发明了电气信号灯。
1914年,这种信号灯出现在美国克利夫兰市的街道上。
真正意义上的红、绿、黄三色信号灯,直至1922年才出现在美国底特律市的街道上,它采用黄色信号灯作为警示信号,提醒行人和车辆谨慎行进。
④无论是火车的信号灯还是汽车的信号灯,都是用红色表示停止前进,这是为什么呢?
⑤根据物理学原理,光线在通过空气传播时会发生散射,对于相同媒质来说,光线的波长越短,散射的作用就会越强,反之就会越弱。
在所有的可见光中,红光的波长最长,空气对红光的散射作用最弱,它可以传播得更远。
特别是在下雨天或大雾天,空气的透明度会大大降低,红光的这种作用就会更加明显。
⑥此外,使用红色信号灯作为停车的信号,可以使行驶中的司机在很远的地方就看见红色的信号,以便及时做好刹车准备,减速慢行。
如果司机在比较近的地方才看到停车的信号,由于车的惯性而不能及时刹车,非常危险。
同时,红色也会引起人们的视神经细胞的扩展反应,它是一种令人兴奋的扩张色,因而用红色信号灯就会更加醒目,便于提醒司机及早做好刹车等各种应急措施,从而防止事故发生。
⑦除了交通信号灯外,人们还常常在城市的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一些红色闪烁灯来保障夜航飞机的飞行安全,防止发生撞机事故。
红色还用来表示危险、紧急之意。
例如,消防部门就采用了红色标志,而且一些消防器材和消防设备也都被涂成了红色。
(选自《科普时报》2019年2月10日)
(1)对文章结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2)文章②③两段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有什么作用?
(3)第④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4)文章⑤⑥两段都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红灯停”背后的科学原理。
【答案】
(1)B
(2)时间顺序。
作者先从可追溯到的19世纪时红色和绿色的最初寓意,写到后来的1886年煤气标志灯出现,红色和绿色的信号已经确定,再从1912年电气信号灯的出现写到1922年真正意义上的红、绿、黄三色信号灯的出现,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依次解说,可以让人很好地了解红绿信号灯的发展,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顺序
(3)过渡,既承接上文的信号灯用红色表示停止前进,又用设问的方式,引起下文对其科学原理的解说。
(4)作诠释。
第⑤段从光线传播的角度对红光传播得更远的原理进行了解释说明。
第⑥段从车的惯性和人的视神经细胞的扩展反应的角度,解释说明了使用红色信号灯作为停车信号的好处,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使读者对说明内容清楚明了。
(5)①红光的波长最长,空气对红光的散射作用最弱,它可以传播得更远。
②用红色作为信号,可以让司机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避免车因惯性而不能及时刹车。
③红色是一种令人兴奋的扩张色,会引起人们的视神经细胞的扩展反应,便于提醒司机及早做好应急措施。
【解析】【分析】
(1)第1段概括说明“交通信号灯一直都是维护交通秩序、交通安全和畅通的重要保障”;第2、3段写交通信号灯的历史;4、5、6段说明用红色表示停止前进的原因(对其科学原理的解说);第7段红色指示灯的其它含义,收束全文。
故选B。
(2)可分析“追溯到19世纪”“1886年”“1912年”“1914年”“1922年”等词语,即可推断出使用的是时间顺序。
作用,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依次解说,可以让人很好地了解红绿信号灯的发展,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顺序。
时间顺序是文章常见的记叙、说明顺序之一。
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
时间顺序在文章中使用恰当就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说明清楚,使读者一目了然。
(3)语段正好是文章的中间,所以在结构上就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承接上文2、3段信号灯用红色表示停止前进,开启4、5、6段下文对其科学原理的解说,即用红色表示停止前进的原因。
(4)这两个自然段从两个角度进行解释说明:
第5段从光线传播的角度解释说明红光传播得更远的原理,这属于作诠释的说明方法;第6段从车的惯性和人的视神经细胞的扩展反应的角度,解释说明了使用红色信号灯作为停车信号的好处,这也属于作诠释的说明方法。
作诠释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也就是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
(5)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
如可提取第5段“在所有的可见光中,红光的波长最长,空气对红光的散射作用最弱,它可以传播得更远”,第6段“使用红色信号灯作为停车的信号,可以使行驶中的司机在很远的地方就看见红色的信号,以便及时做好刹车准备,减速慢行”“红色也会引起人们的视神经细胞的扩展反应,它是一种令人兴奋的扩张色,因而用红色信号灯就会更加醒目,便于提醒司机及早做好刹车等各种应急措施,从而防止事故发生”等句,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
⑴ B;
⑵时间顺序。
作者先从可追溯到的19世纪时红色和绿色的最初寓意,写到后来的1886年煤气标志灯出现,红色和绿色的信号已经确定,再从1912年电气信号灯的出现写到1922年真正意义上的红、绿、黄三色信号灯的出现,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依次解说,可以让人很好地了解红绿信号灯的发展,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顺序;
⑶过渡,既承接上文的信号灯用红色表示停止前进,又用设问的方式,引起下文对其科学原理的解说;
⑷作诠释。
第⑤段从光线传播的角度对红光传播得更远的原理进行了解释说明。
第⑥段从车的惯性和人的视神经细胞的扩展反应的角度,解释说明了使用红色信号灯作为停车信号的好处,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使读者对说明内容清楚明了;
⑸①红光的波长最长,空气对红光的散射作用最弱,它可以传播得更远。
②用红色作为信号,可以让司机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避免车因惯性而不能及时刹车。
③红色是一种令人兴奋的扩张色,会引起人们的视神经细胞的扩展反应,便于提醒司机及早做好应急措施。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首先阅读文章,找到相关语句进行一一对应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对文章说明顺序的分析。
说明文有时间、空间和逻辑三大顺序。
事物说明文一般多用时间和空间顺序,事理说明文大多使用逻辑顺序;
⑶段落的作用,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内容上的作用在于写出了什么,结构上的作用要看位置,开头段的作用往往是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⑷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⑸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取,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
①“漂亮的脸蛋能出大米吗?
”曾是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
在刷脸支付时代来临的当下,每一张普通的脸蛋都有可能刷出钱来,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靠谱的刷脸技术
②刷脸认证的靠谱程度到底有多高?
准确度能与人眼识别相比吗?
对此,有关专家举了个例子:
像《碟中谍》里汤姆·克鲁斯那样采用人皮面具这招,已无法从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下蒙混过关,因为其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9.99%。
③刷脸支付具有以下特点:
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防止用照片、视频冒充真人,有高安全性;人脸比对结果实时返回,有高实时性;采用海量人脸比对,有高准确率。
例如某餐饮企业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用3D红外深度摄像头进行检测,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等,能有效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
尤其利好老年人
④刷脸技术用于银行卡等的小额支付时,对老年人很友好。
老年人一般记性会变差,各种卡的密码又不能设得太简单。
刷脸支付,用户不必记住多个复杂的密码,降低了老年用户使用难度。
⑤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
在授权的应用程序上,用户刷脸完成身份核验后,就能领取电子交通卡、电子社保卡等,不再需要随身携带实体证件。
部分人担心的因化妆等使容颜发生变化的问题,要看具体情况。
机器可识列化妆,但若整容幅度过大,或脸部信息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则可能无法识别。
不过,使用者只需去系统更新脸部照片就可解决。
进入“弱隐私”时代
⑥刷脸支付就好比是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开启系统进入应用过程中,大量用户的“人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
与之连通的商业机构等均有可能“正当”地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还有你的脸,甚至你不同的表情等。
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责料,必将成为各方环伺围猎的目标。
但并不是说,“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只是刷脸技术的成熟,让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弱隐私”时代。
加之行业内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标准,使得形势更为严峻。
⑦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录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脸”,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根据谈璎同题文章改编)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人脸识别技术。
B.第②段举汤姆·克鲁斯的例子,是为了具体说明刷脸认证准确度高,已无法在“人脸识别技术下蒙混过关”。
C.文中第⑥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说明了各方对个人信息的争相抢夺。
D.文末划线的“脸”指代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你的脸、你的不同表情等。
(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B.刷脸支付具有高安全性、高实时性、高准确率的特点。
C.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
D.“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
(3)文章题目“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
”隐含着哪些意思?
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探究。
【答案】
(1)C
(2)D
(3)刷脸技术准确、便捷,刷脸时代的到来是必然的,我们要做好拥抱这个时代的准备;但刷脸的同时可能会泄露个人隐私,让我们进入一个“弱隐私”时代,我们要提高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
【解析】【分析】⑴C项有误。
首先,作诠释指文章中对事物的性质和特征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第⑥段划线的句子不符合这样的特点;其次,作诠释的作用是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因此题中的“科学准确”也是错误的。
⑵D项有误。
第⑥段“但并不是说,‘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本选项是断章取义。
⑶“您准备好了吗?
”意指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回答。
首先,心理上要接受并学习,“每一张普通的脸蛋都有可能刷出钱来”“凭借刷脸完成支付”“某餐饮企业在进行人脸识别”“刷脸技术用于银行卡等的小额支付”即指工作、生活方方面面要用上,你得有准备;得有准备地接受它带来的各种风险;另外,生活方式会发生变化,刷脸首先需要“个人信息收录”,需要“用3D红外深度摄像头进行检测”或“在授权的应用程序上”进行,因此你要准备相应的终端设备。
故答案为:
⑴C;⑵D;
⑶刷脸技术准确、便捷,刷脸时代的到来是必然的,我们要做好拥抱这个时代的准备;但刷脸的同时可能会泄露个人隐私,让我们进入一个“弱隐私”时代,我们要提高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
【点评】⑴本题考查说明文综合理解。
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结合说明文对象、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等方面的知识,回到文中仔细辨析正误。
⑵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相关联关键语句,然后提取信息仔细故选,比照辨析正误。
⑶本题考查理概括文章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能让生命延续的色素
①地球上,生命经历了漫长的演变与进化,才形成了现代社会中形形色色、复杂多样的生命个体。
然而,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种拥有11亿年历史的古色素,你是否会瞪目结舌,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②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领导美国、日本及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的研究人员共同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在西非国家毛里塔尼亚撒哈拉沙漠托德利盆地的海相页岩层中,发现了一块距今已有11亿年历史的岩块。
敲碎岩块后,研究人员从中提取并分析了古代生物分子,发现了一种古老的色素。
这种色素没经过稀释之前,它的颜色范围在血红到深紫之间,稀释后则会呈现亮粉色。
据统计,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完整色素。
③那么,这种古老的亮粉色色素是怎么形成的呢?
④这个亮粉色色素来自于含有叶绿素的分子化石,是由住在古老海洋中的古老光合生物制造,而这片古海洋早已消失。
但是,研究人员在分析这个亮粉色色素分子的结构时,竟然发现了产生这个亮粉色分子的有机体是微小的蓝绿藻。
蓝绿藻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核,但是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呈颗粒状或网状,染色体和色素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中。
有些蓝绿藻含有较多的藻红素,藻体就多呈红色。
⑤但是,产生这种亮粉色色素的蓝绿藻对推进生命起源又有什么作用呢?
⑥研究表明,蓝绿藻处在古海洋食物链最底层,占主导地位,它是地球上出现最早的原核生物,也是最基本的生物体。
蓝绿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到了巨大作用。
有不少蓝绿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
⑦古海洋中的蓝绿藻是简单生物的食物来源,构成了生物界简单的食物链。
但是,随着地球上大型活跃生物的出现,它无法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提供更多的能量,这也是大型的复杂生物直到地球历史后期才出现的原因。
⑧约在6.5亿年前,经过地球和海洋生物的进一步演变与进化,古海洋中蓝绿藻的主导地位开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海洋中处于食物链最底层的微型藻类。
微型藻类虽然很小,却比蓝绿藻大1000倍。
这些较大微粒的藻类可以作为较大生物的食物来源,为复杂生态系统的进化提供所需的能量,让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大型动物繁衍生息。
(选自《知识窗》2019年04月刊)
(1)下列对“蓝绿藻”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蓝绿藻是没有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细胞中央有呈颗粒状或网状的核物质。
B.蓝绿藻都呈红色,主要是因为含有较多的藻红素,且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中。
C.蓝绿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它对地球大气环境的变迁起到了巨大作用。
D.蓝绿藻是古海洋中的简单生物的食物来源,它们构成生物界简单的食物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现代社会能形成形形色色、复杂多样的生命体要归功于含古色素的蓝绿藻。
B.澳大利亚、美国等研究人员在托德利盆地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完整色素。
C.岩块中的色素稀释前颜色范围在血红到深紫之间,稀释后则会呈现亮粉色。
D.大型复杂生物的出现,导致了食物链中的比蓝绿藻大1000倍的微型藻诞生。
(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作者主要介绍了地球早期生物蓝绿藻,让我们了解它在生命的演变与进化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B.文章从科学家发现的古生物分子入手,先后介绍了古老的色素如何形成、蓝绿藻如何推进生命的演化及微型藻的作用。
C.文章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举例子、打比方等;全文逻辑清晰,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展开,条理分明,结构严谨。
D.本文的语言通俗易懂,一方面使用严谨的科学术语,准确无误;另一方面,行文活泼,毫无艰涩之感,颇引人入胜。
【答案】
(1)B
(2)D
(3)C
【解析】【分析】⑴B项有误,原文是“有些蓝绿藻含有较多的藻红素,藻体就多呈红色”,“蓝绿藻都呈红色”的说法太绝对,故选B。
⑵D项有误,原文是“约在6.5亿年前,经过地球和海洋生物的进一步演变与进化,古海洋中蓝绿藻的主导地位开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海洋中处于食物链最底层的微型藻类”,“大型复杂生物的出现,导致了食物链中的比蓝绿藻大1000倍的微型藻诞生”的说法与原文不符。
⑶C项有误,文中没有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故答案为:
⑴B;⑵D;⑶C
【点评】⑴本题考查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答题时应注意,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中心句。
作者为了要在文中清楚、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仔细辨析各个说法的正误。
⑵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相关联关键语句,然后提取信息仔细故选,比照辨析正误。
⑶本题考查说明文综合理解。
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结合说明文对象、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等方面的知识,回到文中仔细辨析正误。
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
①远眺,全长55公里双向六车道的港珠澳大桥宛若蛟龙,蜿蜒腾越于蔚蓝色的海面上,大桥将珠三角地区连成一片,珠海,澳门同香港间的车程由3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形成港珠澳一小时经济生活圈。
②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科技大桥。
根据规划,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要穿越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航道,同时毗邻香港国际机场,大桥要满足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需求就得建高,要满足附近机场航班降落的限高需求又得建矮,经过综合考量大桥的最合理方案确定为“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即在航道海域大桥沉入海底,搭建深埋深管同时在海道两端建起人工道连接桥生。
③外海人工建岛和海底沉管隧道,是港珠大桥建设的难中之难。
④从上空俯瞰港珠奥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隧道两端的小岛批似蚝贝,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这是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的两座面积10万平方米的小岛。
科研人员设计了多个方案,最后探索出外海快速筑岛技术,即采用120个巨型钢圈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海底,再在中间填上形成人工岛。
“每个圆简直径有22米,大概和篮球场一般大;最高达51米,相当于18层楼高;重达550吨,与架A380‘空中客车’相当。
”工程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妃录。
⑤海底沉管隧道,同样也是庞然大物,5.6公里的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混凝土管节组成,每个管节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量达8万吨。
要让3节巨型管节在水下近50米的海底软基环境下对接安放,难度堪比航天器交会对接,需要精准的遥控、测绘、超算等一系列技术支撑。
面对世界首例深埋沉下管的岛隧工程,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攻关,创造性的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飞跃了这一国际技术禁区。
⑥这是世界最大的钢结构桥梁,能抗16级台风7级地震,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大桥仅主梁钢板用量就高达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或5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这在我国桥梁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大桥的钢桥面铺装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也创造了世界纪录。
⑦施工现场紧邻航道,每天来往航船多达4000余艘。
另外,这片海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的自然保护区,也对建设者提出了严峻桃战。
为了满足工程质量、工期和安全的需要,也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这座大桥全部采用了“搭积木”的方式来建道。
港珠澳大桥的所有构件,不论大小,都是在岸上工厂整件制造,然后运至海上,像“搭积木”一般拼装在一起,实现了精密制造、精安装,体现了我国的整体科研水平和装备实力。
⑧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白海豚的干扰?
工程团队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300多次出海跟踪,拍摄30多万张照片,标识了海域内的白海豚数量,并摸清白海豚生活习性,在施工时采取了针对性保护措施。
大桥主体工程完工后,白海豚的数量,由施工之初的约1400头,增加到了约1800头。
⑨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从可研阶段到开工建设,科技创新的理念贯穿始终,这个超级工程集结了我国在桥梁设计和施工、材料研发、工程装备乃至生态环保领域的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在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关键材料领域取得全面突破,为我国交通建设行业的自主创新、技术进步起到引领作用。
(1)港珠奥大桥的“科技密码”有哪些?
请根据文章内容饰要概括。
(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3)第⑧段中划线词语“全部”和“无论……都”之间有什么关系?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港珠澳大桥是一项科技创新工程请你再简要介绍一项能体现我国科技创新实力的工程项目。
【答案】
(1)①探索出外海快速筑鸟技术,建成人工岛;②创造性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③采用“搭积木”的方式建造。
然后拼装成桥。
(2)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对“桥、鸟、隧交通集群工程”加以具体的解释,使说明对象“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概念清晰、通俗易懂。
(3)无论……都对“全部”进行进一步的限制,表明桥梁的大大小小部分,全部使用“搭积木”方式完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C919大型客机采用先进气动布局和新一代超临界机翼等先进气动力设计技术、结构设计技术和较大比例的先进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减轻飞机的结构重量:
采用先进的电传操纵和主动控制技术,提高飞机综合性能,改善人为因素和舒适性,采用先进客舱综合设计技术,提高客舱舒适性;采用先进的维修理论、技术和方法,降低维修成本。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概括说明内容和说明对象的特征。
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
如可提取4段的“探索出外海快速筑岛技术,即采用120个巨型钢圈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海底,再在中间填上形成人工岛”,5段的“创造性的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7段的“这座大桥全部采用了‘搭积木’的方式来建道”几句分析整理即可。
⑵“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即在航道海域大桥沉入海底,搭建深埋深管同时在海道两端建起人工道连接桥生”运用的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
“即”就是作诠释说明方法的标志性语言。
具体的解释上文的说明对象即“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
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说明对象。
说明方法就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
⑶本题考查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原句为“这座大桥全部采用了‘搭积木’的方式来建道。
港珠澳大桥的所有构件,不论大小,都是在岸上工厂整件制造……”。
从句意考虑,“无论……都……”限制了“全部”,目的是强调桥梁的所有部分,都是靠“搭积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说明文 阅读 专题 训练 技巧 习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