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施工技术措施.docx
- 文档编号:10157984
- 上传时间:2023-02-08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35.63KB
冬季施工技术措施.docx
《冬季施工技术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季施工技术措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冬季施工技术措施
附件1:
2011年冬期施工技术措施
为了加强我司冬期施工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根据《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2011(以下简称本规程)有关规定,结合我司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特制定2011年冬期施工技术安全措施。
一、冬期施工技术措施
〈一〉一般规定:
1、根据当地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即进入冬期施工,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高于5℃即解除冬期施工。
2、凡进行冬期施工的工程项目,应编制冬期施工专项方案;对有不能适应冬期施工要求的问题应及时与设计单位研究解决。
3、建筑工程冬期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对冬期施工所用的防冻剂或复合外加剂,必须有省级或相当省级以上级别的技术鉴定合格证书,并必须经过试验鉴定合格后才能使用,严禁使用假冒伪劣产品。
防冻剂或复合外加剂应设专门库房,应有醒目标识,并设专人统一保管、配制和使用,其配制方法和技术依据须经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
应搞好使用前的复试工作,否则不得使用。
5、对冬期施工中所安排的竣工项目,应认真进行未完工程量盘点,结合具体气候条件,合理、科学安排工序,尤其湿作业应尽量提前,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冬期施工成本。
对于已竣工而未交付的工程或停建、缓建工程等,在入冬前均应编制越冬维护措施,并对其进行检查落实。
6、提前做好冬期施工的各项准备工作和强化冬施中的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责任落实到人。
各单位技术负责人,应经常组织有关人员对冬施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7、在省外及陕北地区施工的项目,要根据本地区建设管理部门的冬施具体要求,项目部要制定符合本工程实际的冬期施工措施,并严格执行。
〈二〉冬期施工分部工程技术措施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
〈1〉冬期施工的地基基础工程,除应有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外,尚应根据需要提出地基土的主要冻土性能指标。
〈2〉对建筑物、构筑物的施工控制坐标点、水准点及轴线定位点的埋设,应采取防止土壤冻胀、融沉变位和施工振动影响的措施,并应定期复检校正。
〈3〉靠近建筑物、构筑物基础的地下基坑施工时,应采取防止相邻地基土遭冻的措施。
〈4〉土方工程的冬期施工,施工前应因地制宜地制定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并应做好准备工作,做到连续施工,保证地基不遭冻结。
〈5〉同一建筑物基槽(坑)开挖时,应同时进行,基底不得留冻土层。
基础施工中,应防止地基土被融化的雪水或冰水浸泡。
〈6〉冬施中的土方开挖应按本规程3.2.1~3.2.3条规定执行。
〈7〉土方回填时,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25%。
预留沉陷量应比常温施工时增加。
对于大面积回填土和有路面的路基及其人行道范围内的平整场地填方,可采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但冻土块的粒径不得大于15cm,其含量(按体积计)不得超过30%。
铺填时冻土块应分散开,并应逐层夯实。
〈8〉冬期施工应在填方前清除基底上的冻雪和保温材料;填方上层部位应采用未冻的或透水性好的土方回填,其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填方边坡的表层1m以内,不得采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填筑。
〈9〉室外的基槽(坑)或管沟可采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冻土块粒径不得大于15cm,含量不得超过15%,且应均匀分布。
管沟底以上50cm范围内不得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
〈10〉室内的基槽(坑)或管沟不得采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施工应连续进行并夯实。
当采用人工夯实时,每层铺土厚度不得超过200mm,夯实厚度宜为100mm~150mm。
〈11〉冻结期间暂不适用的管道及其场地回填时,冻土块的含量和粒径可不受限制,但融化后应做适当处理。
〈12〉室内地面垫层下回填的土方,填料中不得含有冻土块,并应及时夯实。
填方完成后至地面施工前,应采取防冻措施。
〈13〉桩基础和基坑支护冬期施工分别按本规程3.4和3.5条规定执行。
〈14〉现场道路和施工场地的冰雪,必须清除。
〈15〉影响施工的冻土应挖除并采取防冻措施。
〈16〉冻结的材料,不得使用。
2、砌体工程
〈1〉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时,砌体工程应采取冬季施工措施(气温根据当地气象资料确定)。
〈2〉冬期施工期限以外,当日最低温度低于0℃时,也应按本章的规定执行。
〈3〉砌体工程宜选用外加剂法进行施工,对绝缘、装饰等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应采用其他方法。
〈4〉砌筑间歇期间,宜及时在砌体表面进行保护性覆盖,砌体面层不得留有砂浆。
继续砌筑前,应将砌体表面清理干净。
〈5〉砂浆试块的留置,除应按常温规定要求外,尚应增设一组与砌体同条件养护的试块,用于检验转入常温28d的强度。
如有特殊需要,可另外增加相应龄期的同条件试块。
〈6〉对原材料的要求:
1〉砌筑所用的砖、砌块在砌筑前,应清除表面污物、冰雪等,不得使用遭水浸和受冻后表面结冰、污染的砖或砌块。
2〉冬施中砖、小砌块浇(喷)水湿润要求如下:
①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烧结空心砖、吸水率较大的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在气温高于0℃条件下砌筑时,应浇水湿润;在气温低于、等于0℃条件下砌筑时,可不浇水,但必须增大砂浆稠度;
②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混凝土多孔砖、混凝土实心砖及采用薄灰砌筑法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施工时,不应对其浇(喷)水湿润;
③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建筑物,当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粉煤灰砖、烧结空心砖无法浇水湿润时,如无特殊措施,不得砌筑。
3〉砌筑砂浆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不得使用无水泥拌制的砂浆。
4〉拌制砂浆用砂,不得含有冰块和大于1cm的冻结块。
5〉砂浆拌合水温不宜超过80℃,砂加热温度不宜超过40℃,且水泥不得与80℃以上的热水直接接触;砂浆稠度宜较常温适当加大,且不得二次加水调整砂浆和易性。
6〉石灰膏、电石渣膏等材料应有保温措施,遭冻结时应经融化后方可使用。
〈7〉冬期砌筑采用外加剂法配制砂浆时,可使用氯盐或亚硝酸盐等外加剂。
氯盐应以氯化钠为主,当气温低于-15℃时,可与氯化钙复合使用。
氯盐掺量可按表4.2.1选用。
表4.2.1氯盐外加剂掺量
氯盐及砌体材料种类
日最低气温(℃)
≥-10
-15~-11
-20~-16
-25~-21
单掺氯化钠(%)
砖、砌块
3
5
7
-
石材
4
7
10
-
复掺
(%)
氯化钠
砖、砌块
-
-
5
7
氯化钙
-
-
2
3
〈8〉砌筑施工时,砂浆温度不应低于5℃。
〈9〉当设计无要求,且最低气温等于或低于-15℃时,砌体砂浆强度等级应较常温施工提高一级。
〈10〉氯盐砂浆中复掺引气型外加剂时,应在氯盐砂浆搅拌的后期掺入。
〈11〉采用氯盐砂浆时,应对砌体中配置的钢筋及钢预埋件进行防腐处理。
〈12〉砌体采用氯盐砂浆施工,每日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m,墙体留置的洞口,距交接墙处不应小于500mm。
〈13〉下列情况不得采用掺氯盐的砂浆砌筑砌体:
1〉对装饰工程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
2〉使用环境湿度大于80%的建筑物;
3〉配筋、预埋件无可靠防腐处理措施的砌体;
4〉接近高压线的建筑物(如变电所、发电站等);
5〉经常处于地下水位变化范围内,以及在地下未设防水层的结构。
4、钢筋工程
〈1〉负温条件下使用的钢筋,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和检验,钢筋在运输和加工过程中应防止撞击和刻痕。
〈2〉钢筋调直冷拉温度不宜低于-20℃。
预应力钢筋张拉温度不宜低于-15℃。
〈3〉钢筋负温焊接,可采用闪光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等方法。
当采用细晶粒热轧钢筋时,其焊接工艺应经试验确定。
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不宜进行施焊。
〈4〉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不得对HPB335、HRB400钢筋进行拉弯加工。
〈5〉雪天或施焊现场风速超过三级风焊接时,应采取遮蔽措施,施焊后未冷却的接头应避免碰到冰雪。
〈6〉热轧钢筋负温度闪光对焊,宜采用预热——闪光焊或闪光——预热——闪光焊工艺。
钢筋端面比较平整时,宜采用预热——闪光焊;端面不平整时,宜采用闪光——预热——闪光焊。
〈7〉钢筋负温电渣压力焊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电渣压力焊宜用于HRB335、HRB400热轧带肋钢筋;
2〉电渣压力焊机容量应根据所焊钢筋直径选定;
3〉焊剂应存放于干燥库房内,在使用前经250℃~300℃烘焙2h以上;
4〉焊接前,应进行现场负温条件下的焊接工艺试验,经检验满足要求后方可正式作业;
5〉电渣压力焊焊接参数可按表5.2.9进行选用;
表5.2.9钢筋负温电渣压力焊焊接参数
钢筋直径
(mm)
焊接温度
(℃)
焊接电流
(A)
焊接电压(V)
焊接通电时间(s)
电弧过程
电渣过程
电弧过程
电渣过程
14~18
-10
-20
300~350
350~400
35~45
18~22
20~25
6~8
20
-10
-20
350~400
400~450
25~30
8~10
22
-10
-20
400~450
500~550
25
-10
-20
450~500
550~600
6〉焊接完毕,应停歇20s以上方可卸下夹具回收焊剂,回收的焊剂内不得混入冰雪,接头渣壳应待冷却后清理。
5、混凝土工程
〈1〉冬施中砼的配制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采用蒸汽养护时,宜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
2〉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不宜低于280kg/m3,水胶比不应大于0.55;
3〉大体积混凝土的最小水泥用量,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4〉强度等级不大于C15的混凝土,其水胶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可不受以上限制。
〈2〉拌制砼所用骨料应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冻块及其他易冻裂物质。
掺加含有钾、钠离子的防冻剂砼,不得采用活性骨料或在骨料中混有此类物质的材料。
〈3〉钢筋砼掺用氯盐类防冻剂时,氯盐掺量不得大于水泥质量的1.0%。
掺用氯盐的砼应振捣密实,且不宜采用蒸汽养护。
〈4〉在下列情况下,不得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掺用氯盐:
1〉在排出大量蒸汽的车间、浴池、游泳馆、洗衣房和经常处于空气相对湿度大于80%的房间以及有顶盖的钢筋混凝土蓄水池等在高湿空气环境中使用的结构;
2〉处于水位升降位置的结构;
3〉露天结构或经常受雨、水淋的结构;
4〉有镀锌钢材或铝铁相接触部位的结构,和有外露钢筋、预埋件而无防护措施的结构;
5〉与含有酸、碱或硫酸盐等侵蚀介质相接触的结构;
6〉使用过程中经常处于环境温度为60℃以上的结构;
7〉使用冷拉钢筋或冷拔低碳钢丝的结构;
8〉薄壁结构,中级和重级工作制吊车梁、屋架、落锤或锻锤基础结构;
9〉点解车间和直接靠近直流电源的结构;
10〉直接接近高压电源(发电站、变电所)的结构;
1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5〉冬期浇筑的砼,其受冻临界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蓄热法、暖棚法、加热法等施工的普通混凝土,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时,其受冻临界强度不应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30%;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时,不应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40%;
2〉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15℃时,采用综合蓄热法,负温养护法施工的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不应小于4.0MPa;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30℃时,采用负温养护法施工的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不应小于5.0MPa;
3〉对强度等级等于或高于C50的混凝土,不宜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30%;
4〉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宜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50%;
5〉对有抗冻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宜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70%;
6〉当采用暖棚法施工的混凝土中掺入早强剂时,可按综合蓄热法受冻临界强度取值;
7〉当施工需要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应按提高后的强度等级确定受冻临界强度。
〈6〉模板外和砼表面覆盖的保温层,不应采用潮湿状态的材料,也不应将保温材料直接铺盖在潮湿的砼表面,新浇砼表面应铺一层塑料薄膜。
〈7〉采用加热养护的整体结构,浇筑顺序和施工缝位置的设置,应采取能防止产生较大温度应力的措施。
当加热温度超过45℃,应进行温度应力核算。
〈8〉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浇筑混凝土前应对型钢进行预热,预热温度宜大于混凝土入模温度,预热方法可按本规程第6.5节相关规定进行。
〈9〉砼原材料加热宜采用加热水的方法,当加热水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对骨料进行加热。
水、骨料加热的最高温度应符合表6.2.1的规定。
当水和骨料的温度仍不能满足热工计算要求时,可提高水温到100℃,但水泥不得与80℃以上的水直接接触。
投料顺序为:
骨料热水水泥。
表6.2.1拌合水及骨料加热最高温度
水泥强度等级
拌合水(℃)
骨料(℃)
小于42.5
80
60
42.5、42.5R及以上
60
40
〈10〉砂加热应在开盘前进行,加热应均匀。
当采用保温加热料斗时,宜配备两个,交替加热使用。
每个料斗容积可根据机械可装高度和侧壁厚度等要求进行设计,每一个斗的容量不宜小于3.5m3。
〈11〉水泥不得直接加热,袋装水泥使用前宜运入暖棚内存放。
〈12〉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符合表6.2.5的规定。
表6.2.5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
混凝土坍落度(mm)
搅拌机容积(L)
混凝土搅拌最短时间(s)
≤80
<250
90
250~500
135
>500
180
>80
<250
90
250~500
90
>500
135
注:
采用自落式搅拌机时,应较上表搅拌时间延长30s~60s;采用预拌混凝土时应较常温下预拌混凝土搅拌时间延长15s~30s。
〈13〉砼在运输、浇筑过程中的温度和覆盖的保温材料,应按本规程附录A进行热工计算后确定,且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
当不符合要求时,应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14〉混凝土运输与输送机具应进行保温或具有加热装置。
泵送混凝土在浇筑前应对泵管进行保温,并应采用与施工混凝土同配比砂浆进行预热。
〈15〉大体积混凝土分层浇筑时,已浇筑层的混凝土在未被上一层混凝土覆盖前,温度不应低于2℃。
采用加热法养护混凝土时,养护前的混凝土温度也不得低于2℃。
〈16〉当室外最低温度不低于-15℃时,地面以下的工程,或地表面系数大于5m-1的结构,宜采用蓄热法养护。
对结构易受冻的部位,应加强保温措施;当室外最低温度不低于-15℃时,对于表面系数为5m-1~15m-1的结构,宜采用综合蓄热法养护,围护层散热系数宜控制在50KJ/(m3.h.K)~200KJ/(m3.h.K)之间;综合蓄热法施工的混凝土中应掺入早强剂或早强型复合外加剂,并应具有减水、引气作用。
〈17〉混凝土浇筑后应采用塑料布等防水材料对裸露表面覆盖并保温。
对边、棱角部位的保温层厚度应增大到面部位的2倍~3倍。
混凝土在养护期间应防风、防失水。
〈18〉混凝土负温养护法适用于不易加热保温,且对强度增长要求不高的一般混凝土结构工程。
混凝土的蒸汽养护、电加热养护、暖棚法养护严格按规范组织施工。
〈19〉混凝土冬期施工质量检查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以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检查外加剂质量及掺量;外加剂进入施工现场后应进行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准使用;
2〉应根据施工方案确定的参数检查水、骨料、外加剂溶液和混凝土出机、浇筑、起始养护时的温度;
3〉应检查混凝土从入模到拆除保温层或保温模板期间的温度;
4〉采用预拌混凝土时原材料、搅拌、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检查及混凝土质量检查应由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进行,并应将记录资料提供给施工单位。
〈20〉混凝土养护期间的温度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蓄热法或综合蓄热法时,在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之前应每隔4h~6h测量一次;
2〉采用负温法养护时,在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之前应每隔2h测量一次;
3〉采用加热法时,升温和降温阶段应每隔1h测量一次,恒温阶段每隔2h测量一次;
4〉混凝土达到受冻临界强度后,可停止测温;
5〉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期间的温度测量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的相关规定。
〈21〉养护温度的测量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温度孔应编号,并应绘制温度孔布置图,现场应设置明显标识;
2〉侧温时,测温元件应采取措施与外界隔离;测温元件测量位置应处于结构表面下20mm处,留置在测温孔内的时间不应少于3min;
3〉才用非加热法养护时测温孔应设置在易于散热的部位;采用加热法养护时,应分别设置在离热源不同的位置。
〈22〉模板和保温层在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并冷却到5℃后方可拆除。
拆除时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温差大于20℃时,混凝土表面应及时覆盖,缓慢冷却。
〈23〉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的留置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规定进行外,尚应增设不少于2组同条件养护试件。
〈24〉测温孔布置<用温度计测温时测温孔布置参考值>:
1〉测温孔布置及深度要绘制平面和立面图,各孔按顺序编号,经项目技术负责人比准后实行;
2〉测温孔的布置一般选在温度变化较大、容易散失热量,构件易遭冻结的部位;
3〉现浇混凝土梁、板、圈梁的测温孔应与梁、板水平方向设置。
梁上的测孔每3m长设置1个,每跨至少1个,孔深1/3梁高,圈梁每4m长设置1个,孔深100mm。
楼板每15m2设置1个,每间至少设置1个,孔深1/2板厚;
4〉现浇混凝土柱在柱头和柱脚各设测温孔1对,孔深1/2柱断面,与柱成300倾斜角;
5〉预制框架现浇柱头,每个柱子上端接头设测温孔1个,孔深为1/2混凝土接头高度。
每个柱头下端接头设1对测温孔,孔深为1/3柱断面长,测孔与柱面成300倾斜角;
6〉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每根柱上、下端各设1个测温孔,孔深100mm,测孔与柱面成300倾斜角;
7〉现浇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板、墙每15m2设孔1个(每间墙、板至少设一个);墙孔深为100mm,板孔深1/2板厚;
8〉预制大梁的叠合层,每根梁设测温孔1个,孔深100mm;
9〉现浇阳台挑檐、雨棚及室外楼梯休息平台等零星构件每个设测温孔2个;
10〉独立基础,每个设测温孔2个,孔深100mm;条形基础,每5m长设测孔1个;孔深150mm;箱型基础底板20m2设测孔1个,孔深150mm。
注:
用测温元件(测温片)测温时,测温孔深为20mm。
〈25〉冬期砼养护测温记录表<见附表,供参考>。
6、保温及屋面防水工程
〈1〉保温工程、屋面防水工程冬期施工应选择晴朗天气进行,不得在雨、雪天和五级风及其以上或基层潮湿、结冰、霜冻条件下进行。
〈2〉保温及屋面工程应依据材料性能确定施工气温界限,最低施工环境气温宜符合表7.1.2的规定。
表7.1.2保温及屋面工程施工环境气温要求
防水保温材料
施工环境气温
粘结保温板
有机胶粘剂不低于-10℃;无机胶粘剂不低于5℃
现喷硬泡聚氨酯
15℃~30℃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热熔法不低于-10℃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冷粘法不低于5℃;焊接法不低于-10℃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
溶剂型不低于5℃;热熔型不低于-10℃
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
溶剂型不低于-5℃
防水混凝土、防水砂浆
符合本规程混凝土、砂浆相关规定
改性石油沥青密封材料
不低于0℃
合成高分子密封材料
溶剂型不低于0℃
〈3〉保温及防水材料进场后,应存放于通风、干燥的暖棚内,并严禁接近火源和热源。
棚内温度不宜低于0℃,且不得低于本规程表7.1.2规定的温度。
〈4〉屋面防水施工时,应先做好排水比较集中的部位,凡节点部位均应加铺一层附加层。
〈5〉施工时,应合理安排隔气层、保温层、找平层、防水层的各项工序,连续操作,已完成部位应及时覆盖,防止受潮与受冻。
穿过屋面防水层的管道、设备及预埋件,应在防水施工前安装完毕并做好防水处理。
〈6〉冬施屋面保温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得含有冰雪、冻块和杂质。
干铺的保温层可在负温下施工;采用沥青胶结的保温层应在气温不低于-10℃时施工;采用水泥、石灰或其他胶结料胶结的保温层应在气温不低于5℃时施工。
当气温低于上述要求时,应采取保温、防冻措施。
〈7〉雨天、雪天和五级风及其以上的天气不得施工保温层和防水层。
施工环境气温宜符合《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表3.0.10的要求。
〈8〉采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找平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依据气温和养护温度要求掺入防冻剂,且掺量应通过实验确定;
2〉采用氯化钠作为防冻剂是,宜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不得用高铝水泥。
施工温度不应低于-7℃,氯化钠掺量可按表7.4.2采用。
表7.4.2氯化钠掺量
施工时室外温度(℃)
0~-2
-3~-5
-6~-7
氯化钠参量(占水泥
质量百分比,%)
用于平面部位
2
4
6
用于檐口、天沟等部位
3
5
7
〈9〉热熔法施工宜使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层处理剂宜使用挥发快的溶剂,涂刷后应干燥10h以上,并应及时铺贴;
2〉水落口、管沟、烟囱等容易发生渗漏部位的周围200mm范围内,应涂刷一遍聚氨酯等溶剂型涂料;
3〉热熔铺贴防水层应采用满铺法。
当坡度小于3%时,卷材与屋脊应平行铺贴;坡度大于15%时卷材与屋脊应垂直铺贴;坡度为3%~15%时,可平行或垂直屋脊铺贴。
铺贴时应采用喷灯或热喷枪均匀加热基层和卷材,喷灯或热喷枪距卷材的距离宜为0.5m,不得过热或烧穿,应待卷材表面熔化后,慢慢地滚铺铺贴;
4〉卷材搭接应符合设计规定。
当设计无规定时,横向搭接宽度宜为120mm,纵向搭接宽度宜为100mm。
搭接时应采用喷灯或热喷枪加热搭接部位,趁卷材熔化尚未冷却时,用铁抹子把接缝边抹好,再用喷灯或热喷枪均匀细致地密封。
平面与里面相连接的卷材,应由上向下压缝铺贴,并应使卷材紧贴阴角,不得有空鼓现象;
5〉卷材搭接缝的边缘以及末端收头部位应以密封材料嵌缝处理,必要时也可在经过密封处理的末端接头处再用掺防冻剂的水泥砂浆压缝处理。
〈10〉热溶法铺贴卷材施工安全应符合下列规定:
1〉易燃性材料及辅助材料库和现场严禁烟火,并应配备适当灭火器材;
2〉溶剂型基层处理剂未充分挥发前不得使用喷灯或热喷枪操作;操作时应保持火焰与卷材的喷距,严防火灾发生;
3〉在大坡度屋面或挑檐等危险部位施工时,施工人员应系好安全带,四周应设防护措施。
〈11〉冷粘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层处理时应将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的甲料︰乙料︰二甲苯按1︰1.5︰3的比例配合,搅拌均匀,然后均匀涂在基层表面上,干燥时间不应少于10h;
2〉采用聚氨酯涂料做附加层处理时,应将聚氨酯甲料和乙料按1︰1.5的比例配合搅拌均匀,再均匀涂刷在阴角、水落口和通气口根部的周围,涂刷边缘与中心的距离不应小于200㎜,厚度不应小于1.5㎜,并应在固化36h以后,再进行下一工序施工
3〉铺贴立面和大坡度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宜用满粘法。
胶粘剂应均匀涂刷在基层或卷材底面,并应根据其性能,控制涂刷与卷材铺贴的时间间隔;
4〉铺贴的卷材应平整顺直粘贴牢固,不得有皱折。
搭接尺寸应准确,并应辊压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
5〉卷材铺好压粘后,应及时处理搭接部位,并应采用与卷材配套的接缝专用胶粘剂,在搭接缝粘合面上涂刷均匀。
根据专用胶粘剂的性能,应控制涂刷与粘合间隔时间,排除空气、辊压粘结牢固;
6〉接缝口应采用密封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冬季 施工 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