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中生思想道德培养研究.docx
- 文档编号:10157013
- 上传时间:2023-02-08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3.94KB
网络环境下高中生思想道德培养研究.docx
《网络环境下高中生思想道德培养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环境下高中生思想道德培养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网络环境下高中生思想道德培养研究
《网络环境下高中生思想道德培养对策研究》
实施方案
桃源县第九中学电教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通高中近几年电脑使用的广泛性,信息化、网络化正在向学校的各个领域延伸,并且深深地影响着中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及人们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为学生成长、成才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工具。
近年来,我国的网络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网络环境的产生,极大地缩短了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时间和周期,同时形式更加生动,方法更加简便,范围更加广阔,效率更加提高。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获取信息和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的最新调查显示,中国网络用户数量总计已达3370万人,其中78%是青少年和儿童。
由此可见,青少年与互联网已走到了一起,网络在不断改进自己的同时,已成为一个吸纳、承载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大平台,成为青少年赖以生存的一个社区。
网络像一把“双刃剑”,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
网络信息中,除主流思想外,还充斥着大量错误的观点,甚至暴力色情、异端邪说,对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形成产生着一定的负面效应。
在网络时代,如何做好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我们教育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因此我们必须紧跟“网络”走向,以现实的立场,前瞻的视角,科学的态度来研究网络环境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从我们掌握的资料来看,大多数学校己认识到网络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一些学校开始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教育,但作为课题,系统地研究利用网络及其资源开展德育的还不多,如武汉大学第二附属小学的《在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的研究》、阆中江南镇小学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强化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南充市西河路小学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绵阳市实验小学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小学心理教育的实验研究》、眉山师范附小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德育实效》,西南石油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的《利用网络技术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等。
可见开展此类课题研究以小学居多,在中学特别是在高中开展此类课题研究的更不多见,仅见天津市东丽中学的《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开展德育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我校开展此课题的研究,具有前瞻性。
网络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势必走近千家万户,成为学校、家庭、社会联系的纽带。
利用网络沟通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将更为便利,也必将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学校尤其是高级中学,研究利用网络及其资源进行学生思想道德的途径、方法,形成一套运作模式,将对学校的德育教育起到推动作用,并为其它学校提供借鉴。
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衍思想道德建设己成为信息时代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
我们意识到,针对信息时代人才的需求,加强德育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建立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模式及适应网络环境的思想道德准绳是十分必要的。
我校已经建立了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校园闭路电视双向控制系统、校园网络,还有一支能熟练利用网络进行教育
教学活动的教师队伍,已经具备利用网络强化高中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条件。
我校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甚至翻围墙去上网、打游戏,屡禁不止。
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要让荒地不长草,只有种庄稼,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搭建心灵的平台,引领学生成长,己刻不容缓。
我校学生来源分散,家长多数外出打工,家校联系极不便。
利用网络沟通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更为方便、快捷。
在此基础上,本课题应运而生了。
正基于此,我们在重视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课题。
本课题重在研究网络环境下高中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从网络与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分析入手,探讨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力求达到探寻一些新的网络思
想政治教育方法和途径,从而更好地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相关事实依据。
二、课题的界定
课题《网络环境下高中生思想道德培养》的研究对象是高中学生,立足于途径、方法的研究,因此,我们对课题的概念作下界定:
网络是指校园内的计算机系统、闭路电视双向控制系统互连运行,配备有完善的网络软件,为学校德育工作服务的局域网络及互联网。
网络由两大部分组成:
网络平台和应用系统。
具有通讯、控制、管理和共享四大功能。
网络环境下思想道德教育涵义,即人们用计算机控制的输入输出装置,进行交往、互动的一种场景或经验而形成的对人们的思想、道德、行为和思想道德教育歼展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环境。
它具有如下特点:
虚拟性、开放性、自由交互性、导向性、信息资源丰富性和超时空性。
“网络环境下高中生思想道德培养”就是充分利用学校网络及资源,实现思想道德建设网络化,以达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网络环境下高中生思想道德培养研究,是指在高中思想道德教育的总体目标下,针对我校思想道德改革的实际,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为目标,探讨和改进思想道德教与的途径和方法,并引导社会、家长用正确的策略加强对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研究的意义
1、在国内,对网络德育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将丰富我国的学校德育研究内容和体系,开拓中学德育工作的新渠道。
研究利用数字化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育技术促进青少年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对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辟网上德育阵地,通过网络促进学生和社会、学生和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变传统的口头说教为迅捷的精神沟通,增强德育教育的情境性、实效性,有效地推进学校信息化教育进程。
3、将增进德育工作的效能,促进德育手段的现代化,产生快速的反应能力。
4、德育时空的拓展。
借助于信息网络技术,延长学生接受德育的绝对时间,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德育关怀。
在空间上,借助于信息网络技术,冲破物理空间的限制,由学校、教师所构成的有限的德育空间,与现代化的“电子空间”、“电子社区”等开放式的德育空间进行整合,逐步实现德育的电子网络化改造。
四、研究的理论侬据
(1)政策法律依据
1、胡总书记曾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
”还强调:
“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
2、《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
在有条件的校园和社区内,要有组织地建设一批非营业性的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有益的绿色网上空间。
信息产业等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积极推进这项工作。
学校要加强对校园网站的管理,规范上网内容,充分发挥其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
要遵循网络特点和网上信息传播规律,充分考
虑未成年人的兴趣爱好,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广大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
(2)教育理论依据
l、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这种教育思想下的教育模式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有本质上的区别,对传统教育的变革,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要素的转变上:
教师不再是口头上的说教者,而是教育的引导(组织、指导、帮助、促进)者、育人的设计师;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自主构建者,成为良好品德养成的主体;德育内容由教师强迫命令转变为学生自主行动的对象。
师生充分互动,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利用网络可以更好的实现这一要求。
2、依据实验心理学家特瑞赤拉(Treicher)儆过的两个著名心理实验。
人们获得的信息从视觉中可以得到80%以上,在交谈中能够记住自己所说内容的70%以上。
网络及其资源改变了传统教育中听觉有余,视觉不足的状况,满足了学生受教育时的视觉、听觉需要;同时开放式的设计改变了传统教育中讨论交流不足的状况,更容易进行人与人之间的讨论及交流。
五、研究目标
1、将网络环境下的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纳入现行德育体系进行整体建构,建立与社会网络化趋势相适应的德育教育体系。
2、探索出利用网络及资源促进高中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3、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六、研究的内容
1、建立网上德育基地。
2、通过网上德育课堂、虚拟社区、咨询、在线讨论、德育基地等途径来实现思想道德建设网络化。
3、建立具有网络特色的德育目标,包括网络道德、网络伦理、网络人格等内容。
4、网络环境下学科德育渗透、网络环境下的班主任工作、网络环境下的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网络环境下的家长学校,网络环境下的心理素质教育、网络环境下的环境教育等。
主要观点
1、网络是高中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
这种活动必须围绕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它与学校德育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2、掌握了网络的德育,才拥有德育的未来。
学校德育要顺应网络化趋势的迅猛发展,建立与其相适应的德育体系,充分使用网络手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互联网是在信息快速传递上为德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通道,德育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利用网络开始自己新的航程。
3、利用网络及资源促进高中生思想道德建设,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
在网上,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获取大量的信息,以自己的恩考分析、整合、创新。
网络德育活动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生个性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七、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对利用网络及其资源促进高中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方法进行研究,在实践中,我们将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调查研究法。
调查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调查高中学生对网络建设的心理需要,以及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
2、文献研究法。
课题研究需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使研究收到实效。
3、经验总结法。
课题组经过研究,形成了许多零散的表象认识。
课题组在研究的过程中,要经常分析和综合,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逐步形成“网络环境下高中生思想道德培养建设”的模式。
八、研究过程
紧密结合教育信息化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与任务,结合高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实际,善于发现、研究新问题。
研究应更具科学性、预见性、指导性和时代性。
关注高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把握教育技术领域及相关研究领域的进展和趋势,利用网络及其资源辅助高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体现新思路、新视角、新内容、新方法的实践性;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进行开拓性的研究。
务求使该课题的研究收到实效。
网络环境下高中生思想道德培养研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深入研究和探索以及分阶段分步骤实施,才能得以不断完善。
根据本研究所确定的内容,以及当前思想道德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客观需要,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本谋题研究预计历时二年半,从2011年6月正式开始研究至2014年1月结束,全部研究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完成。
1、准备阶段(2011.6-2011.10):
主要完成课题的申报和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思想道德出现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包括教材、教师、教学)调查研究,努力探求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为下阶段实证研究打好基础。
组织好研究队伍,了解准确的现状,明确研究的目标,确定研究的内容,分解落实研究任务。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建立适合培养高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网络设施。
③、调查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及对网络的需求。
④、制定研究方案。
⑤、形成阶段成果集。
2、实证阶段(2011.11-2013.10):
针对课程改革中思想道德评价存在的问题,按照科学的路径,合理分解研究的任务,按照影响课堂教学教学质量的几个主要因素:
教学内容、条件、形式、方法、标准开展一系列的实证研究。
做到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措施方法得当,完成研究任务。
为逐步建立完备的教学规程和管理机制提供理论与践结合的成果和经验。
①、初步探索出利用网络及其资源促进高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法,构建利用网络及其资源促进高中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平台。
②、撰写阶段研究报告和阶段工作报告。
③、形成成果集。
3、总结阶段(2013.11-2014.1):
主要任务是将实证研究所形成的数据和结论,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形成比较完整的、较为科学的、符合高中恩想道德教育实际的途径和方法,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决策和调控提供科学依据,为学校管理提供可操作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案。
①形成利用网络进行高中生德育的模式。
②、撰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
③、编辑论文集、成果集。
④、形成系统的档案材料。
九、研究的措施
1、开展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帮扶沉迷网络的青少年的真实案例采集活动,通过此项活动,采集真实案例,对青少年受网络影响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
活动深入社区,深入家庭,深入学校,了解到学生网瘾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对青少年的上网进行比较分析,分析他们上网的原因和沉迷于网络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分类进行科学分析,毕竟有许多学生上网还是处于学习和查找资料的目的,作出“网络少年”的心理分析报告。
咨询有关的心理学专家,借鉴和吸收心理学上的一些心理干预的方法,对青少年施以积极的引导措施。
在采集真实的“网络少年”案例基础上,总结网络对青少年的利与弊影响都有哪些,并主要针对负面影响提出相应的研究对策。
这些对策要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时效性。
2、完善校园德育网站的建设。
丰富德育网站的内容,增强德育网站的可读性和时效性,通过大量真实感人的图片让同学们感到我们是可以从网络中得到人生前进的力量源泉的;通过学习资料的归纳总结让学生们感到我们是而可以从网络中获取知识点的,让我们的德育网站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收获知识和财富的一介平台。
3、我们认识到仅仅研究本学校的上网学生的案例是不具有说服性的,所以还走访了其他类型的学校,如小学、普通中学、普通高中、职业技术学校等,了解不同学校环境下,网络对学生影响程度的不同差异。
对沉溺于网路的青少年进行个案访谈,对于“网络少年”进行了分类,因为每个孩子的个人经历和家庭背景会有很大差异,他们的心理状态也会有许多不同,对他们进行分类进行分析,并找出帮助他们、引导他们的相应具体措施和普遍原则。
4、走访本地区的网吧,采集网吧中消费人群的年龄结构情况和上网时间状况,网吧环境对青少年不良习气形成的影响。
有许多网吧环境疏于管理,仍然让许多不符合年龄要求的学生进进出出,并且在网吧这样的环境里,不少学生染上了吸烟和说脏话等不良吸气,通过走访网吧,我们进一步了解不仅仅是网络环境本身,还包括上网的现实环境对青少年的品行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本质上还是一种人文环境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在改善外部环境上找出可行性的措施。
5、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网络认识的引导。
课堂仍然是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如思想道德课,信息技术课,德育美文教育的课程资源,寓德育于课堂,达到以德感化教化的目的。
6、设计并组织了一次“阳光·绿色·网络”的校园宣传周活动,校园环境建设对青少年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宣传周活动,帮助学主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
十、经费管理
学校设立专项经费,保证课题研究的开展,根据课题需要安排研究经费。
切实保证教师培训、活动的展开及资料整理等。
十一、有利条件和困惑
有利条件:
l、学校拥有大量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德育的资料,同时可随时在互联网上查阅。
2、我校是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有两间微机室,共137台微机。
建成校园局域网并通过ADSL与互连网联通,学校所有微机包括教师家中的微机都能随时上网;建成卫星远程教育接收系统,可接收三套卫星电视节目和一套数字节目。
学校建成了闭路电视双向控制系统和智能广播系统,每个教室内都能进行多媒体教学,也可以上网查阅资料,
3、本校的省级课题《桃花园文化专题网站学习研究》获得省一等奖,通过培训,我校教师和管理人员都能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
4、本课题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有充足有资金用于研究。
5、本课题组成员,均参加过省市级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方向正确、规划合理,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专业性,更高水平的完成课题任务,我们特地聘请以下人员为课题研究顾问专家组成员。
顾问:
刘建本:
常德市电教馆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刘忠义:
常德市教科所理论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姜胜云:
桃源县教研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研究人员:
何志刚:
桃九中学副校长、课题组长中学高级教师
谢一彰:
桃源县第九中学课题副组长中学高级教师
翦玉明:
桃源县第九中学教导处副主任中学一级教师
李林:
桃源县第九中学主研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杨金平:
桃源县第九中学主研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翦万年:
桃源县第九中学主研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黄协斌:
桃源县第九中学主研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金希姚:
桃源县第九中学主研教师中学二级教师
鲁礼双:
桃源县第九中学主研教师中学一级教师黄中云:
桃源县芦花中学主研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孙美艳:
桃源县芦花中学主研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彭福民:
桃源县第九中学主研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刘小俊:
桃源县第九中学主研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龙志明:
桃源县第九中学主研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周华英:
桃源县第九中学主研教师中学二级教师
梁君娜:
桃源县第九中学主研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徐伟:
桃源县第九中学主研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龙明忠:
桃源县第九中学主研教师中学二级教师
朱润珍:
桃源县第九中学主研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刘力彬:
桃源县第九中学主研教师中学二级教师
姜莉萍:
桃源县第九中学主研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粟文娟:
桃源县第九中学主研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曾颖:
桃源县第九中学主研教师中学二级教师
吴鸿:
桃源县第九中学主研教师中学二级教师
吕奕靓:
桃源县第九中学主研教师中学二级教师
覃荣东:
桃源县第九中学主研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刘芳:
桃源县第九中学主研教师中学二级教师
王丽:
桃源县第九中学主研教师中学二级教师
印国辉:
桃源县第九中学主研教师中学二级教师
李召军:
桃源县第九中学主研教师中学二级教师
冉新平:
桃源县第九中学主研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杨杏:
桃源县第九中学主研教师中学二级教师
刘益红:
桃源县第九中学主研教师中学二级教师
肖芳华:
桃源县第九中学主研教师中学二级教师
郭桂红:
桃源县第九中学主研教师中学二级教师
周红莲:
桃源县第九中学主研教师中学二级教师
邹志斌:
桃源县第九中学主研教师中学二级教师
曾颖:
桃源县第九中学主研教师中学二级教师
张志惠:
桃源县第九中学主研教师中学二级教师
龚靖:
桃源县第九中学主研教师中学二级教师
尚缺少的条件和困惑:
1、基础设施的优化。
开展网络技术条件下德育首先是必须
要有优良的网络大环境,目前我校的网速相对较慢,需对校园网进行改造;其次,需建设学校网站,创建利用网络进行德育的平台。
此外,广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也不尽相同,大部分学生家庭没有微机,这势必会影响到网络技术条件下高中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2、网络监管力度亟待加强。
网络技术条件下德育是一种开放式的社会化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技术条件下德育的开展必须取得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要进一步完善网络的监管,以消除网络文化中的负面影响。
3、研究队伍的教育科研理论水平有待提高。
急需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指导。
4、资金缺乏,培训教师,开展活动运转不灵。
5、研究教师课业负担较重,从事科研的精力有限。
在课题开展的初期,由于对本课题的重要地位和深远意义认识不足,尽管学校和市电教馆非常重视本课题研究,但是由于本市和本校的客观条件所限,课题组成员昀个人能力和精力有限,因此本课题所需的相关技术水平、相关设备、科研能力和精力都有所欠缺,未能尽善尽美。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交流,克服地域和条件的差异,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主动联系有关的教育专家,借助社会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实践上更加注重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将课题未尽之处逐一完善充实,取得更多实效。
执笔(谢一彰)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
见.2004年2月26日
[2]共青团中央通知:
在青少年中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国青年
报,2006年3月16日
[3]中小学校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思想大讨论.内部学习资
料,2004年8月,南宁
[4]全书编委会编著.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与思想道德工作指导全书.当代中国音
像出版社,2004午3月
[5]佟丽华编著,中国未成年人权利保护与犯罪预防工作指导全书,光明日报出
版社,2003
[6]谢景隆主编.普通教育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6.1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网络 环境 高中生 思想道德 培养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