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篮球体能训练.docx
- 文档编号:10155176
- 上传时间:2023-02-08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606.06KB
初中篮球体能训练.docx
《初中篮球体能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篮球体能训练.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篮球体能训练
专题十二体能训练
要想取得一场高水平、激烈的篮球比赛胜利,不仅要求运动员具有精湛的技术和战术能力,还要具备良好的体能。
它与运动员的技术、战术和心理素质共同构成训练内容。
在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中体能的作用越来越显得十分重要。
篮球运动员的体能是指在身体形态、运动素质和身体机能基础上保证篮球技、战术水平充分发挥的身体综合能力。
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灵敏是篮球专项体能的基础,五大基础素质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同层次的结合,构成了篮球专项体能的主要因素,为篮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是以专项力量素质为基础的多种专项素质综合体系的研究假设提供理论支撑。
篮球专项体能训练要符合篮球运动项目特征,符合篮球运动中肌肉收缩、神经控制、能量代谢特点。
体能与身体素质在不同训练阶段发展的重点应有所侧重。
在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中应充分考虑内容、形式、负荷强度和量、时间顺序上等不同层次的结合。
科学、有效地体能训练有助于完善运动员身体形态,使之更符合现代高水平职业篮球比赛攻守对抗的需要;可以改善运动员身体机能;进而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和增进体能储备,保证赛季有机体适应大负荷训练和比赛的需要;还可以防止运动损伤及促进运动损伤后的快速恢复,有利于保持运动员最佳身体状态,延长运动寿命。
目前我国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存在认识不足,理解有偏差,在训练方法和手段,以及安排上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研究篮球运动训练和比赛负荷特点和人体生理供能规律,结合篮球技术、战术训练,进行有目的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
一、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原则
篮球专项体能训练原则是其训练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依据其客观规律而确定的,在训练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把握好了这些基本原则,篮球专项体能训练才具备了科学化的基础。
依据理论分析和训练实践的总结,我们认为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力量主导原则、全面均衡协调发展原则、一般训练与专项统一原则、个性化原则、不间断原则、适时监控原则。
1.力量主导原则
力量主导原则是指在篮球专项体能训练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力量训练为基础,以力量训练为主导,以力量素质的增长和提高,来带动与促进其它身体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2.全面均衡、协调发展原则
全面均衡协调发展原则是指在篮球专项体能训练过程中,应全面均衡地安排训练内容,发展运动员各项身体能力,全面提高运动素质,并注意协调各项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及负荷量。
3.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统一原则
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统一原则是指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要相结合,即在一般训练的基础上,体能训练必须根据篮球运动项目的技战术特点,充分发展专项所需要的体能,以促进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的提高。
4.个性化原则
针对客观上存在着训练者的个体差异,要想使训练达到理想的效果,就必须充分考虑到个体特征,加以区别对待,有针对性的安排不同的训练。
训练对象的个体特征除了年龄、性别、形态、机能等生物学特征外还应包括气质、个性、参加训练动机等心理学特征及训练水平、训练年限、承受负荷能力等训练学特征。
训练中做到全面了解、掌握和分析训练对象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个体特点的训练计划,根据不同个体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和不同训练阶段的任务、要求,有区别地安排训练的全过程。
5.不间断性原则
不间断性原则是指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始终贯彻体能训练,并保持其系统性,持续不断地进行训练。
6.适时监控原则
适时监控原则是指在篮球专项体能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的机能指标适时监测,进行量化分析,准确把握运动员身体机能变化,并对训练内容与负荷及时调整,避免过度疲劳和损伤,从而更好地发展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二、体能训练内容与方法
(一)速度力量训练
1.速度力量的表现形式
起动、急停,突破、防守,篮板冲抢、投篮起跳及多种变向的突发动作均需要高水平的速度力量。
速度力量是指肌肉尽快和尽可能高地发挥力量及快速克服外界负荷的能力。
它取决于肌肉的收缩力量和收缩速度,由起动力量、爆发力量、制动力量和反应力量组成。
在最短时间内(通常50毫秒以内)最快地发挥下肢力量,称为起动力量;以最短的时间(在150毫秒以内)以最大的加速度克服一定阻力的能力,称为爆发力量;在迅速改变运动方向的过程中,肌肉克服阻力,产生最大负加速度的能力,称为制动力量;在速度性负荷作用下,快速牵拉肌肉,引起牵张反射所产生的超大肌肉力量,称为反应力量。
研究表明:
最大力量是快速力量的基础,也是运动员在防守和进攻中取得对抗性身体接触优势的本钱,提高最大力量水平不仅有利于发展各种速度和弹跳力,还能提高运动员在激烈比赛中的对抗能力和稳定性。
2.速度力量的训练方法
(1)负重训练法
A.大重量训练法
研究表明:
采用负重力量训练可以有效地发展速度力量。
而与小负荷、中等负荷力量训练相比,采用大负荷力量训练能够更好地发展爆发力量。
这是由于快运动单位产生有力收缩的能力,主要取决于运动中枢神经系统向运动单位发放神经冲动的频率和强度。
其中,发放神经冲动的频率起关键作用,因为它主要支配力量产生的速度。
按照表一中最大力量的百分比(%1RM)与最大重复次数的关系,在大重量训练中应选用80%-95%的负荷,重复次数为5次以内。
表12-1%1RM与最大重复次数的关系
%1RM
最大重复次数
100
1
95
2
93
3
90
4
87
5
85
6
83
7
80
8
77
9
75
10
70
11
67
12
65
15
依:
力量与体能训练教材美国体能协会2000
B.中重量训练法
肌肉功率则由力和速度的乘积决定(P=F×V),并且在大约1/3的最大速度和1/2的最大力量时达到了最大功率(Zatsiorsky 1995)。
换言之,最大的动力性肌肉功率只有在外阻力要求肌肉以最大肌力的50%工作时才能获得。
该方法是指训练中同时兼顾练习负荷和练习速度两个因素的爆发力量训练方法。
因此在接近篮球专项技术动作时,负荷重量可在40%—60%范围波动,但动作速度要快。
在爆发力量训练中,不能让运动员承受最大负荷,无论重复次数多少,负荷都要有余地,因为在爆发力练习中,在肌肉出现疲劳之前技术动作就可能变形。
因而,相对较轻的负荷重量可以使运动员以最大速度来完成,促进最大功率的提高。
例如,爆发力量练习的重复都限定在5次之内,但负荷却可以是8-10RM(75%-80%IBM)。
这种负荷的调整旨在提高功率,爆发力量训练中可以越过重复次数的范围界限,但教练员要清楚,这样的负荷重量并不是在这种重复次数下的最大负荷。
(2)Plyometric训练法
一种肌肉拉长—收缩的练习形式。
这种用力形式通常可归纳为两种,一种是以跳跃为主的弹跳反应力;另一种是以击打、鞭打、接抛为主的击打反应力。
这两种形式的差别在于不同的刺激关系。
其原理是通过动力性练习的速度性冲击负荷,刺激肌肉的本体感受器—肌梭,强化牵张反射效应,提高肌肉的反射性收缩力量,增强和发展爆发力的练习方法。
A.跑跳反应力
各种方式的大强度的跑跳练习。
即肌肉先进行快速的离心收缩(拉长),紧接着爆发性地完成向心收缩(缩短),利用肌肉的牵张反射机制,表现出强大的瞬时反应力量。
3.击打反应力
各种方式的接传实心球,单、双手掷球,双人对抗练习,俯卧撑推起击掌等。
(3)综合训练法
该方法是将多种训练方法综合起来进行,一般是先进行大负重力量练习,由中枢神经系统接受能够诱发高频率和大强度的负荷刺激,发放神经冲动完成运动单位的激活。
然后利用运动中枢神经系统向运动单位发放神经冲动的“惯性”,再进行中小负荷重量或各种跑跳和移动的专门性练习,最后进行助力性练习。
其优点是:
Ⅰ负荷刺激深;Ⅱ工作形式多;Ⅲ改善神经-肌肉系统的协调性;Ⅳ易于向专项技术转换。
要注意的是,速度力量的优劣不仅取决于肌肉收缩力的大小,而且取决于参与运动肌肉之间的协作配合水平,“协调能力”是速度力量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在许多的力量训练中不能模拟由多快肌肉或肌群参与并以多种收缩方式工作的篮球技术动作,但可以通过强化某块肌肉内肌纤维之间和不同肌肉、肌群之间工作的协调性,使整个神经-肌肉系统形成与技术用力特点相吻合的动力链,由此才能全面地发展速度力量,才能使其在篮球比赛的技术动作中得到充分的运用与体现。
3.速度力量训练的路径、任务及负荷安排
(1)适应性训练
此阶段为年训练周期的开始阶段,根据当年赛前准备期的长短(以3-4月为例),此阶段一般为2-3周,其主要训练任务是:
A.启动身心能量全面参与训练,为全年大负荷的力量训练铺垫心理和能量代谢基础;
B激活中枢神经系统、结缔组织、肌肉等运动器官参与工作,提高神经-肌肉系统的载荷能力;
C.学习和改进主要力量训练手段的技术动作,并为篮球技术动作的改善在肌肉用力结构和协调用力上做好准备;
D.以支持性和加固性的力量练习为主,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加强对伤病的预防。
在此阶段的训练中,力量练习的形式主要采用循环训练法,在为最大力量和速度力量进行前期准备的同时,也可以兼顾到对心血管系统的良好影响。
以下列举是发展全身一般性基础力量的循环训练法:
练习动作10个,重复15次,组数3.练习动作之间无间歇,组间歇3分钟,每周3次。
其练习手段可在一周内变换,但练习方法主要以循环训练法为主。
随着训练工作的深入,练习的强度或难度不断加大,每组练习时间逐渐缩短。
u
图12-1循环训练法
⑵基础力量训练
此阶段在训练准备期的中期,约4-6周,其主要训练任务是:
A.增大肌肉体积。
采用中等运动量和中上强度的负荷形式,即60-75%强度x10-15RM的方法,发展肌纤维的粗度,这不仅仅是提高身体对抗能力的物质基础,也是建立自信心的心理基础,对全年的大强度的训练和高负荷的比赛极为重要。
B.提高肌肉耐力。
为后续的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训练在能量代谢上做进一步准备。
C.改善肌腱弹性。
肌肉的发展速度要快于连接肌肉与骨骼的组织结构,即肌腱(肌腱和韧带)。
虽然在力量训练过程中,两者承受的负荷刺激是相同的,但肌肉的恢复速度却明显高于肌腱,因此,需要注意对肌腱的牵拉与恢复。
为了加深对肌肉的刺激,消耗肌组织内更多的糖原,因此在力量练习时,动作速度一定要慢,而且练习的间歇时间不宜长,如此才能获取肌肉系统在形态学上的组织改造。
在力量训练手段的排序上,一定要按大、中、小肌群的顺序进行练习,同时兼顾到运动员的个体特征及薄弱肌群。
在篮球的训练与比赛中,如有某一个环节或肌群薄弱,即使不是决定性的,但迟早也要限制其他环节,成为影响整体力量水平和竞技能力提升的瓶颈。
以下是以常采用的力量练习器的间歇训练法为例:
练习动作10个,负荷重量约60%1RM,重复12次,组数3,练习间歇<1分钟,组间歇2分钟,每周3次,隔日1次,每次可根据需求变换训练方式与内容。
图12-2改善肌肉弹性的训练方法
⑶最大力量训练
在训练准备期的后期,为4-6周。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将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发展到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所有的训练围绕着力量素质的提高与改善。
最大力量训练在负荷形式上有别于肌纤维增粗的训练,主要是在负荷强度上明显高于上个阶段。
运动员必须系统地采用超量负荷的训练方法来不断地刺激机体,使其不断适应新刺激不断提高力量水平。
在此训练期间注意给予神经肌肉系统适宜的休息时间使其获得超量恢复,只有按照超量负荷→休息→适应→再超量负荷→再休息→再适应的负荷周期规律,最大力量训练才能卓有成效。
在周计划的安排上,原则上不超过3次,以安排2次为宜,采用重复训练法,练习动作8(可从以下类似的练习手段中设计或筛选),负荷重量约75%1RM,重复次数8,组数4,间歇时间2-3分钟。
此阶段的主要训练任务是:
A.提高整体力量。
整体最大力量练习是为快速力量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功能性支持的,同时也排除了专项训练的单调性,防止运动器官的损伤。
在篮球场上对任何一个运动技术而言,神经肌肉系统在发挥功效时都是作为一个系统整体参与工作的。
因此,根据最大力量训练的任务和作用,全面地协调地发展整体力量素质至关重要。
图12-3发展整体力量的训练手段举例
B.发展核心力量。
人体的核心部位是指最接近身体重心的中间环节(胸部至大腿中部),不仅对身体的姿势起着稳定和固定的作用,而且也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体的协同用力还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人体在抢篮板、投篮和封盖等技术动作中,核心力量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
对篮球动作的变换(躯干在空中的扭转、持球长传)而言也很重要。
此环节的薄弱将会使力量的传递与转换受到制约,整体发力也会受到影响。
图12-4发展核心力量的训练手段举例
C.加强下肢与上肢力量。
人体运动中大部分的力量来源于下肢肌群。
强壮的下肢肌群可以通过收缩产生力量,并对地面进行力的传递由此获得弹跳力、控制身体姿势的稳定性和提高对抗力,同时还可减少篮球场上的髋、膝、踝等关节的损伤。
而对封盖、投篮、抢篮板以及卡、要位置等技术动作来讲,上肢力量的作用显而易见。
图12-5发展上下肢力量的杠铃训练手段举例
⑷速度力量训练
在赛前的4-6周进入速度力量训练阶段,将训练获得的最大力量在专项运动中表现出所需要的快速力量,同时兼顾这两种力量成分的转变-对抗力和爆发力,通过合理的搭配与组合,使最大力量为改进专项技术服务,为提高专项速度服务。
在该阶段中,还应根据篮球专项技术和运动员个体的需要,安排足够量的最大力量训练,否则,到了赛季后期,快速力量和快速力量耐力均会因最大力量的衰减而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此阶段的主要训练任务是:
A.提高爆发力量
篮球中的许多动作都具有快速发力的特性,有些动作虽然用力时间较长(超过200毫秒),甚至在开始时是静力运动(等长收缩),但在瞬间转为爆发式运动。
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快速募集和支配大量的运动单位参与工作及发放高频率冲动的能力,采用负荷强度高、重复次数少、动作速度快是提高爆发力量的最好方法。
如果采用小负荷的训练方法,将不会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
慢速动作会对神经系统的募集冲动和肌肉的爆发用力产生不良的影响。
其练习内容可从发展最大力量的手段中筛选,下面以负重杠铃练习的重复训练法为例(负荷强度参见表12-2)。
表12-2:
发展负重爆发力量的训练方法
练习动作
重复次数
组数
间歇时间(分)
高翻
6、4、2、2、3
5
>3
卧推
6、4、2、2、3
5
>3
深蹲
6、4、2、2、3
5
>3
侧弓步蹲起
6
3
3
坐姿肩上推
6
3
3
前弓步上推
6
3
3
A.发展反应力量
篮球比赛中的许多技术动作在发力前的准备阶段往往是一个反向运动,主动肌在受到牵拉负荷时被快速地拉长,紧接着是急速的缩短,这种离心-向心运动的偶联现象叫做拉长一收缩周期(SSC)。
而且在离心阶段所承受的力值要明显高于向心阶段。
例如,短跑运动员落地时地面的反作用力可超过体重的四倍(250公斤左右)。
这种反作用力就意味着肌肉在离心缓冲阶段需要产生更大的力来抵御和制动这个过程,随即转为向心收缩。
在此过程中,弹性能量也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没有对拉长一收缩周期的运动能力进行训练,篮球运动员就无法在比赛中表现出快速的起动、急停、变向、突破、起跳等技术动作。
图12-6发展反应力量的训练手段举例
⑸保持性训练(赛季中)
在赛季中保持一定负荷量的负重力量练习,对维持肌纤维的粗度和张力,对在全赛季中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十分重要。
练习形式与内容基本上与基础力量和最大力量训练阶段的内容相似,但每节训练课中的总负荷明显小于准备期,约为准备期的1/2-1/3,与基础力量和最大力量训练阶段相比,同样的负荷强度,但重复次数要减少,如果一周为双赛制,通常安排在比赛日的第二天,也可与代偿性的有氧练习构成一节完整的训练课。
(二)速度与灵敏训练
⒈速度与灵敏的表现形式
篮球比赛是以快速运动着的球员和球为信号的、瞬息万变的集体对抗项目。
对运动员快速力量素质不仅要求高,而且有鲜明的专项特点。
围绕着能够准确地处理好人与球的正确关系,篮球运动员神经过程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比较高,中枢神经系统对所有系统和器官的调节能力较强。
以速度力量素质为基础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始终贯穿于比赛之中。
这是篮球运动的独特之处。
速度素质是指通过加速度获得最大速度的运动能力,是在特定的运动或技术动作中应用爆发力的结果与标志。
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是适应快速运动着的人和球所必须的运动素质。
在向高质量技战术和快速配合发展的今天,即使在重点发展力量素质时也必须将速度因素放在首位,可以说速度素质是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中的中心环节。
灵敏素质是指运动员在没有准备状态下的急起、急停、变向、再加速的运动能力。
爆发力量是起动速度和减速变向的素质基础。
灵敏更强调减速能力(制动力量)及随之而来的减速一加速偶合过程。
在许多运动项目中它比简单地获得和保持速度更加重要。
灵敏素质水平高的运动员可以在不同的速度的情况下改变运动方向、把控速度节奏,同时又具备着在高速运动中再发力的能力。
⒉速度与灵敏训练的生物学基础
速度与肌激酶(MK)和肌酸激酶(CK)活性成正比,与乳酸脱氢酶(LDH)总活性成反比,因而,与ATP合成和丙酮酸一乳酸转化相关的酶活性是决定运动速度至关重要的因素。
加速度训练对磷酸化通路的激活有很强的作用,但对糖酵解和有氧代谢的作用较小。
图12-7依:
MarcRogers2006
高强度、短时间的训练能有效地提高磷酸化和快速酵解反应通路的速率,在Ⅱ类肌纤维中这种作用尤其明显。
在由休息到运动的过渡期或由—种负荷到另一种负荷的转换期,上述代谢通路发挥着主要供能作用。
在几秒钟的高强度运动后,肌细胞内ATP水平可以下降20-40%,而磷酸肌酸的储备量却几乎耗尽(肌酸耗竭与冲刺疲劳深度密切相关,见图12-7)。
另外,无氧功率的大小与吸氧量值成反比,在氧化代谢加强以后,无氧功率下降(例如,在持续的亚极量运动中或者在冲刺后的恢复期)。
磷酸肌酸的恢复是靠有氧代谢来实现的,恢复的速度具有双相性:
快时相的半恢复期为20--22秒,即可在20--22秒的时间内即可恢复到50%(也称之为半时反应),慢时相的半恢复期为170秒,即170秒才能再恢复消耗的另—半。
这些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有双重性:
首先,对神经肌肉和功率输出要求极高的速度和灵敏训练应该在身体状况较好的情况下进行,即在准备活动后、其它练习前进行;第二,训练课的安排要突出重点,在速度、灵敏训练中要短时间,多间歇,以达到最大功率。
重复训练法非常适合加速度和速度的训练,而比赛法和间歇训练法则是提高速度耐力的有效方法。
⒊速度训练
跑动是篮球运动中的最普遍形式,它所需要的快速发力特性与许多运动技巧有内在的联系,因而也最能显示速度力量的应用原则。
跑步速度是步长和步频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起跑的加速时段两者同样重要。
随着速度的提高,反作用力的大小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运动员神经-肌肉系统募集、冲动和协调的工作能力。
只有通过动作技术、助力跑、阻力跑、专项体能和爆发力等多方面的训练,才能使速度与加速度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与改善。
采用助力跑和阻力跑来发展速度和灵敏素质是非常有效的训练手段。
助力跑是人为的施加外部辅助手段,增加跑的速度,提高步频,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灵活性。
阻力跑是人为地增加运动阻力的练习,以此提高支撑蹬地力量,增大步幅,发展起动速度。
这种方法包括上坡跑、跑台阶、牵拉跑和其它增加阻力的方法。
目的是通过在增加阻力训练的同时,以原有的技术原形和肌肉用力方式,提高速度力量,增大步幅。
经研究表明:
外阻力在超过10%时会引起运动学和动力学方面的变化,以致影响到起动跑的技术结构和发力速度。
在发展运动员基础速度的同时,将速度训练与篮球比赛的运动特点相结合,与技术训练相结合,通过篮球场内的多种练习(见图12-10),逐渐掌握专项移动技术,提高专项移动速度。
AB
CD
AB
CD
图12-9持球变向速度练习
⒋灵敏训练
根据运动员表现出的灵敏性与专项的关系,灵敏性可分为一般灵敏性和专项灵敏性。
根据运动方式的组合不同,灵敏性可以分为闭合性灵敏性和开放性灵敏性。
在预先设计好的动作中表现出来的灵敏性叫闭合性灵敏性,如绳梯、Z形跑,五点跳等;在随机运动中表现出来的灵敏性叫开放式灵敏性。
灵敏性运动中包含着反应速度、起动加速、平衡能力、协调性、爆发力等素质,这为灵敏性的训练带来了复杂性。
目前关于灵敏性训练的相关研究较少,信息资源相对不足,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只能是借鉴短跑技术并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由此提出有关灵敏性的技巧要点。
第一,视觉在灵敏性训练中重要性。
通常运动员的头部应该居中,除了要求运动员注意同伴、对手或其它视觉目标,无论运动员向哪个方向运动,眼睛都要直视前方。
另外,在突然改变方向时,动作的过渡与衔接(如由后退跑变为转身向侧跑)等都要先转头,确定注视的方向后身体再转向。
运动员刚开始这样训练时,常常是先转肩、髋,再转头、眼,结果导致动作衔接上的脱节与延误,损失时间、降低效率。
第二,在加速和变向时,注意上肢动作的作用。
在灵敏性训练中手臂动作同样重要。
当变向或转身时,运动员必须使手臂尽快加速运动。
正如短跑的起跑一样,有力的手臂动作对于提高步幅和步频意义重大。
手臂动作不正确或不充分也会导致速度或效率的降低。
第三,在一定速度的运动中,减速是改变身体方向的前提。
因而减速能力在灵敏素质中可能是最重要的。
正如在跳深练习中,只有先有效、安全地落地,才能在此基础上再次跳起。
与其它运动技能的训练一样,减速能力的训练也要循序渐进。
在运动员进行转身和变向训练前,首先要改善影响制动能力和变向能力的体能和技能因素,只有练好减速才有可能提升转身速度和变向技术的质量。
下面列举以改善灵敏素质为目的的绳梯步法练习:
1.快步频练习
图12-10快步频练习法
2.双脚跳练习
图12-11双脚跳练习法
3.交叉跳练习
图12-12交叉跳练习
4.双脚侧跳
图12-13双脚侧跳练习法
5.单脚侧跳**左右脚交替练习
图12-14单脚侧跳练习法
6.转体90°跳
7.侧向双脚跳
图12-16侧向双脚跳
8.侧向并步跳**左右侧向交替
图12-17侧向并步跳
9.侧向单脚跳**左右脚交替练习
图12-18侧向单脚跳
10.侧步跑
图12-19侧步跑练习法
11.侧向双脚跳接向前跳
图12-20侧向双脚跳接向前跳练习
12.侧向双脚跳接向后跳
图12-21侧向双脚跳接向后跳
13.侧向前后换脚跳
图12-22侧向前后换脚跳
(三)专项耐力训练
1.专项耐力的表现形式
专项耐力是指在专项训练或比赛中所表现出的与专项运动一休息模式对应的特异的速度耐力。
专项耐力为速度素质和灵敏素质更好的发挥提供了能量代谢基础。
专项耐力包含了完成练习或比赛中预定的技术、战术目标的能量供应速率和恢复能力。
由于运动器官长时间高强度的紧张工作,神经系统长时间的高度集中,如果没有高水平的专项耐力作保证,也就不可能有善始善终的高水平的篮球比赛。
2.影响专项耐力的生物学因素
比赛中的速度耐力水平与运动员的用力技巧和能量节省无不相关,代谢能力的训练可在专项训练中完成,也可以安排在力量或加速度的训练之后,使有限的训练时间得以充分利用,从而获取体能训练的双效益。
速度、灵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篮球 体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