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为人民服务教案完整版.docx
- 文档编号:10154811
- 上传时间:2023-02-08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2.53KB
部编版六年级下为人民服务教案完整版.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下为人民服务教案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下为人民服务教案完整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下为人民服务教案完整版
课题名称
第四单元12《为人民服务》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的第2、第3自然段是如何围绕课文中心展开论述的。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体会作者怎样围绕中心论点从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了解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必须让学生读懂这两个然段的内容,从而梳理课文行文的思路。
难点分析
因为本文是六年级小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议论文,所以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理清内部逻辑关系都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教学方法
1.通过一句句、一层层朗读,了解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2.通过问题探究,体会作者怎样围绕中心论点从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文章第1自然段就提出了鲜明的观点,作者围绕这个观点在第2第3自然段讲了哪个方面的意思呢?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2.分析第2自然段。
(1)找出中心句: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
(2)认真思考毛主席用了哪些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怎样围绕这个中心句进行论述的?
①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什么要引用司马迁的话呢?
(司马迁是两千多年前的名人,流传至今不是经典就是古老的智慧、永恒的真理。
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已经被人们认可、被人们传诵,所以主席引用司马迁的名言,令人信服!
)
②举出生活实例,谁的死重于泰山?
如战争年代的革命先辈(李大钊、刘胡兰、董存瑞、赵一曼等),为了革命的胜利牺牲了宝贵的生命。
在现在和平年代,如去年(2019年)四川凉山木里森林大火30位救火英雄的牺牲,今年(2020年)因抗击新冠肺炎而牺牲的医护人员,他们就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所以他们的死比泰山还重。
③第2句先用司马迁的话作为论据,然后第3句运用对比论证具体讲了什么的人死得有价值,什么样的人死得毫无意义,第4句最后肯定张思德同志的死比泰山还重。
(3)概括这个自然的内容:
这个自然段按总分的结构,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观点,讲了如何对待“死”这个问题,强调“我们”要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3.分析第3自然段.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2)引导分析难以理解的1至4句,每句说的是什么?
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①找出使用的关联词:
“因为……所以……”“如果……就”“不管……都……”“只要……就”
②每句话讲了什么?
第1句指出“我们”要欢迎批评;第2句指出“我们”欢迎任何人批评;第3句指出“我们”接受任何人的正确批评;第4句明确正确批评的标准。
③思考能否将这四句话的顺序打乱?
(这四句话,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逐层深入地阐明了正确对待批评的问题,都是紧扣“不怕批评”这个中心意思来讲的,所以不能打乱顺序。
(3)分析第5和第6句,引导学生体会第5句举了一个鲜明的例子,更加能说明观点。
(4)概括这个自然的内容:
这个自然段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观点,讲了如何对待批评这个问题,强调“我们”要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领悟文章的写法:
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述。
文章第2、3自然段都有一个中心句。
第2自然段围绕中心句“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先引用名人的话,再运用对比论证方法讲死的意义,最后肯定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要重进行论述。
强调“我们”要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第3自然段围绕第6句“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这个中心,先层层递进,逐层深入地阐明了正确对待批评的问题,最后举了一个鲜明的例子这样进行论述。
两个自然段又是围绕课文的中心论点讲了两方面的意思:
第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第二方面是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要不怕别人的批评。
小结
课文就是这样围绕中心论点,运用了对比论证、举例子等方法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我们以后写议论文也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述。
课题名称
11十六年前的回忆-学习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目标
学习前后照应的写法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学习前后照应的写法
难点分析
学习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方法
设疑,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默读2~32自然段并思考:
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
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写到的?
可以小组讨论。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过渡:
鲁迅先生有这么一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也是李大钊先生的写照。
请大家轻声读课文第四部分,并思考一下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出示课件20】
2.学生自主读课文,思考问题并画出相关句子。
3.汇报交流,(板书:
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关系。
【出示课件21、22】
出示练习:
我知道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关系是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
(板书:
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4.文章除了开头和结尾做到了首尾呼应,在文中还有很多这样前后照应的句子,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出示课件23】
(1)弄清什么叫“前后照应”。
(2)试找出与下面句子相照应的句子,说说有什么好处。
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②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
“昨天是几号?
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低声对母亲说:
“妈,昨天是4月28日。
”
③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④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⑤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⑥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一、我能说说画线词语意思,再理解句子。
1.“没有什么,不要怕。
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仔细地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能读句子,从课文中找出和它相照应的语句
1.我奇怪地问他:
“爹,为什么烧掉呢?
怪可惜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低声对母亲说:
“妈,昨天是4月28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答:
“不慌不忙”看出李大钊在敌人面前处变不惊镇定勇敢。
“没有什么”联系上文,父亲整理并烧书籍文件,已经不可能有什么秘密会落入敌人手中,说明李大钊对局势早有估计,早已做好充分准备。
从这段话中看出李大钊在危险关头依然沉着镇静。
2.答:
这段描写了敌人的野蛮无礼,和李大钊处变不惊,保持着惯有的严峻对比着写的。
表现了李大钊临危不惧、爱憎分明的品质。
二、1.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2.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闫振三。
3.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小结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对亲人充满慈爱,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的李大钊。
让我们继往开来,把和平之花呵护得更好吧。
一师一优课材料(6)
教学设计
教师
张超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
时间
课题
《为人民服务》
课型
讲读课
教
学
设
计
一、教材分析
《为人民服务》一课为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组的一篇详读文章。
该组主要以“理想和信念”为主题,本篇文章是毛泽东主席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本文所涉及的语文要素为“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层次,理解课题对全文的统领作用。
通过查阅资料理解重点句段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层次,理解课题对全文的统领作用。
通过查阅资料理解重点句段的意思,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写作背景
导课:
出示图片,牌匾上写着“为人民服务”以及“毛泽东”几个字。
这几个字在军队、政府部门一般都会出现。
那这几个字来源于哪呢?
带大家跨越时空,到延安窑洞前去聆听毛泽东主席的深情演讲。
写作背景: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设计意图:
通过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这是一篇演讲,知道毛泽东主席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做的演讲,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
(二)认读生词,书写易错字
进入课文之前先来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讲解本课的两个重点易错字。
而后完成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
基础过关,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练写“泰”、“葬”。
设计意图:
认读本课生字词,达成会读会写生字词的的学习目标,为学生流畅朗读课文做好铺垫。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而后完成任务单:
学习任务二:
通过初读思考,感知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
随后进行交流:
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主要讲了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如何对待“死”——强调“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二是如何对待批评——强调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我们的缺点;
三是如何对待困难——强调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和光明;
四是如何对待死去的同志——强调不管是谁,都要送葬,开追悼会
设计意图:
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四)课文解析,品读重点句、段
1.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自然段,找出第一自然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出示句子“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去掉“完全”、“彻底”进行对比阅读。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阅读抓关键词“完全”、“彻底”的理解,明确队伍性质以及根本宗旨,就是“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第二自然段:
(1)朗读第二自然段,找出第二自然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和学生交流有没有难懂的句子,需要查阅什么资料来帮助理解。
(2)出示重点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以及作者司马迁、出处《报任安书》相关资料,加深对句子的理解。
完成学习任务三:
出示司马迁、《报任安书》资料,学生试着写一写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
(3)继续解析毛主席引用司马迁的话,告诉大家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要重,而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要轻。
通过对比写出了革命事业正确的生死观。
(4)出示张思德资料,理解“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
设计意图:
①达成通过查阅资料可以加深对课文句段的理解的目标。
②教参要求对议论文的相关知识不作过多介绍,此段也简单渗透个别论证方法,点到为止。
③理解课题对全文的统领作用:
揭示因为我们是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3.第三自然段:
(1)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出示“如何对待批评”句子,再读这几句话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勾画关联词。
完成学习任务四:
试填关联词,写写第三自然段每句话的意思。
而后交流解析每句话的意思,以及关联词的作用。
设计意图:
①结合课后题,通过朗读和理解句意发现恰当的关联词让意思表达的更加完整和严密,逐层深入的阐明了正确对待批评的问题。
②理解课题对全文的统领作用:
揭示因为我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不怕别人的批评。
4.第四自然段:
(1)出示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我们的队伍面临什么困难。
(2)分析我们是如何对待困难的。
设计意图:
理解课题对全文的统领作用:
揭示因为我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有责任克服困难,解救正在受难中的中国人民。
(五)资料拓展,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出示焦裕禄等资料,体会他们是如何“为人民服务”的。
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五、板书设计
12为人民服务
如何对待“死”
批评
困难
死去的同志
《学弈》
教学目标
1.对照注释,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的内容。
2.品味语言,理解文中的观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理解文章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朗读课文
1.板书课题,解释课题。
(学弈:
学习下棋)
2.出示课文,教师示范朗读。
(注意读准:
援、射、俱、缴、弗、矣)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3.指导学生按节奏读,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
朗读文言文要讲究“断句”,读时应作适当停顿,速度放慢,注意抑扬顿挫。
古人读文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入境时还摇头晃脑,你们也试试,看看读得出滋味吗?
4.学生组内练习朗读,展示读。
二、小组合作,理解课文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教师明确要求,指导学法。
合作要求:
(1)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
(2)连起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学习效果。
课件出示关键词。
(1)关键词(注释中没有的):
善:
善于。
诲:
教。
使:
让。
援:
牵、拉。
俱:
一起。
(2)学生按课文一句一句说意思。
(汇报形式:
一生读原文后请另一个学生说出这句话的意思。
)
三、研读探究,精读得法
1.课件出示“学弈”插图,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的内容。
2.探究质疑:
弈秋是个什么样的人?
(用原文回答:
通国之善弈者也。
)
3.“通国之善弈者也”,用今天的话说,那就是金牌得主,上门求学的人肯定是络绎不绝,有两个幸运的人成了弈秋的学生,俗话说“名师出高徒”,结果是不是真的这样呢?
(用原文回答: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4.这是因为智力的原因吗?
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原文:
非然也。
)(板书)请你用原文找出这个观点的依据。
(原文: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5.总结学法:
刚才我们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找到了作者的观点,还知道作者有这个观点的依据是(全班齐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所以说,学习的好坏,不是全在智力高低,就算有好的老师教,也未必就能学好,关键是看自己是否认真向老师学习。
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板书)下面,我们也用
这个方法阅读《纪昌学射》,看看纪昌是怎样学习射箭的。
四、整合阅读图书中《纪昌学射》
1.学生借助注释及译文默读《纪昌学射》。
出示原文: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
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
飞卫曰:
“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
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
以告飞卫,飞卫曰:
“未也,必学视而后可。
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
旬日之间,浸大也。
三年之后,如车轮焉。
以睹余物,皆丘山也。
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
“汝得之矣!
”
2.纪昌最后学会射箭了吗?
请找出飞卫的观点。
(原文:
汝得之矣!
)
3.从哪里看出纪昌掌握射箭技巧了?
请找出依据证明。
(原文:
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
三年之后,如车轮焉。
以睹余物,皆丘山也。
)
4.总结:
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通过对照注释,理解了课文内容。
知道在良师引导下,要专心致志、刻苦学习,有恒心、毅力就能学会一项本领。
我们还能找到作者的观点和证明观点的依据。
今后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学习类似的文言文。
5.背诵《学弈》。
阅读图书中的《千金市骨》《郢人燕说》。
板书设计
学弈纪昌学射
非然也观点汝得之矣
专心致志依据眦而不瞬
三心二意皆丘山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六年级 为人民服务 教案 完整版